所有的书都有主人!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到书店购书,付了款,那么这本书就是自已的了,然后就懂得:所有的书都有主人。 这是得到一个确定性①,或一个认识,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概念…等等… 或说,我们通过实践获得确定性的经验,或说,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经验和知识…等等… 补充:以上的经验中至少可以产生这样的认识或确定性 这本书是我的…………(具体认识)… 所有的书都有主人……(普遍认识)… 这本书是谁的? 这是一个不确定性②,更是一个大家熟悉的问题,咱们看到桌上有一本书,可能会发出看似很随意的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人类可能很健忘,其实这个不确定性②的问题是来自于前一个确定性①或认识,即①生②,如果不知道“所有的书都有主人”,何来“这本书是谁的”这样的问题… 小结: 因为我们曾经有过确定性的经验,所以才会有不确定性产生的可能(不明真相的情况,就是不确定性) 问题即是答案! 常常是这样的情况,为了得到另一个确定性的答案,所以我们发出了类似“这本书是谁的”这样的问题…因为①的确定,并且①与②母子关系,所以问题提出的背后同时必然有答案的存在,谁能否定这种客观存在呢?这就如你确认硬币某一面是正面的话,那么不管另一面的内容是什么,负面即同时产生,或说:负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确认为负面(前提或已知认识,硬币具有两个面)… 有时人会提出错误的问题,原因是没有一个已存在的确定性①与后来的不确定性②问题建立相关关系,或因为已存在的确定性①不是一个正确的确定性。
小结: 问题即是答案(相同于“色即是空”句式)… 一旦启动问题,答案同时存在,不分先后… 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弄明白了,就不是问题…
相关例子(认识除了来源于实践,也可以来源于教育): 妈妈对小孩:妈妈,叫妈妈… 小孩对妈妈:妈妈… 小孩对爸爸:妈妈… 妈妈对小孩:这是爸爸,叫爸爸… 小孩对爸爸:爸爸……………………(假如这时确定性①成立) 小孩对奶奶:这位是谁?……………(答案同时存在,内容为:这位不是爸爸,不是妈妈,是奶奶) 妈妈对小孩:这是奶奶,叫奶奶… 小孩对奶奶:奶奶… 奶奶对小孩:人之初,性本善………(奶奶送给小孩一个新的认识或概念或观念) 假如家长发现孩子会提问题了,那么必然存在认识,至少有第一个认识的产生才会有问题的提出…!
总结: 知识越多,问题越多… 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发现问题… 知识越多越反动…聪明反比聪明误… 一个问题的解决,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见人见智,见人见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