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问题即是答案!

16 / 4889
累计签到:1043 天
连续签到:1 天

330

主题

3545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3697
发表时间 2009-7-25 13:03 |阅读模式

所有的书都有主人!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到书店购书,付了款,那么这本书就是自已的了,然后就懂得:所有的书都有主人

这是得到一个确定性①,或一个认识,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概念…等等…
或说,我们通过实践获得确定性经验,或说,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经验知识…等等…

补充:以上的经验中至少可以产生这样的认识或确定性
这本书是我的…………(具体认识)…
所有的书都有主人……(普遍认识)…

这本书是谁的?
这是一个不确定性②,更是一个大家熟悉的问题,咱们看到桌上有一本书,可能会发出看似很随意的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人类可能很健忘,其实这个不确定性②的问题是来自于前一个确定性①或认识即①生②,如果不知道“所有的书都有主人”,何来“这本书是谁的”这样的问题

小结
因为我们曾经有过确定性经验,所以才会有不确定性产生的可能(不明真相的情况,就是不确定性)

问题即是答案!
常常是这样的情况,为了得到另一个确定性答案,所以我们发出了类似“这本书是谁的”这样的问题…因为①的确定,并且①与②母子关系,所以问题提出的背后同时必然有答案的存在,谁能否定这种客观存在呢?这就如你确认硬币某一面是正面的话,那么不管另一面的内容是什么,负面即同时产生,或说:负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确认为负面(前提或已知认识,硬币具有两个面)…

有时人会提出错误的问题,原因是没有一个已存在的确定性①与后来的不确定性②问题建立相关关系,或因为已存在的确定性①不是一个正确确定性

小结
问题即是答案(相同于“色即是空”句式)…
一旦启动问题答案同时存在,不分先后…
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弄明白了,就不是问题


相关例子认识除了来源于实践,也可以来源于教育):
妈妈对小孩:妈妈,叫妈妈…
小孩对妈妈:妈妈…
小孩对爸爸:妈妈…
妈妈对小孩:这是爸爸,叫爸爸…
小孩对爸爸:爸爸……………………(假如这时确定性①成立)
小孩对奶奶:这位是谁?……………(答案同时存在,内容为:这位不是爸爸,不是妈妈,是奶奶)
妈妈对小孩:这是奶奶,叫奶奶…
小孩对奶奶:奶奶…
奶奶对小孩:人之初,性本善………(奶奶送给小孩一个新的认识概念观念

假如家长发现孩子会提问题了,那么必然存在认识,至少有第一个认识的产生才会有问题的提出…!

总结
知识越多,问题越多…
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发现问题…
知识越多越反动…聪明反比聪明误…
一个问题的解决,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见人见智,见人见智…!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0

主题

27

帖子

1万

积分

潮汐

Rank: 6Rank: 6

积分
11923
发表时间 2009-7-25 14:28

以锁定而不固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043 天
连续签到:1 天

330

主题

3545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3697
 楼主| 发表时间 2009-7-25 19:54
※ 以下是引用 韩江7号2009-7-25 14:28:13 的发言:
以锁定而不固 ”

刚才有朋友说楼顶贴的解释有点抠,然后俺突然发现你的这句话可以用一用…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043 天
连续签到:1 天

330

主题

3545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3697
 楼主| 发表时间 2009-7-26 09:26
※ 以下是引用 某人我等你2009-7-25 13:05:11 的发言:
坛主的意思是、回答问题不要说:随便、差不多、还可以、还行

等等不确定性回答么?

当你接到对方这样的话,让你可能认为对方是不确定的,那是因为你是用耳朵听…
当你用心倾听对方,就会知道对方态度是明朗并确定的,那就是:你自已看着办…

有人说,不要相信别人的嘴巴,其实自已的耳朵或眼睛也不可完全相信!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043 天
连续签到:1 天

330

主题

3545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3697
 楼主| 发表时间 2009-7-26 09:39
※ 以下是引用 白色憧憬2009-7-25 22:55:11 的发言:
问题,可不可以简单一点?如果一定要用扩大镜将问题清晰化,那么我希望,问题,可不可以有价值一些?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希望。
多有得罪,走了

当心里只想着简单,看到的东西其实可能很复杂…当然也可能很简单
当心里只想着复杂,看到的东西其实可能很简单…当然也可能很复杂

当心里只装着简单,那叫简单化
当心里只装着复杂,那叫复杂化

当心里装着简单复杂,其实简单复杂是同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叫:随便
这就如正面负面本来就是同一硬币…问题答案本来就是同一回事…

所以有人说(很有道理):
复杂问题简单化……(如果继续复杂下去的话,就会越来越复杂,而问题却最终没有解决)…
简单问题复杂化……(小心阴沟里翻船,细节决定成败)…

随便就是不随便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5 天
连续签到:1 天

1

主题

61

帖子

3万

积分

印度洋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1497
QQ
发表时间 2009-7-26 10:22
※ 以下是引用 天之秀2009-7-25 20:30:36 的发言:

先有一物,后生万物!

正因为先确定了一个什么 才产生了不是一个什么(就是不确定性) 就因为不确定 才有问题 解决问题 又产生新问题 有新问题 才又有新发现 有新发现 才有新人类 有新人类 才有新认识………………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是因果 又是同源! 

文字解释得太好了
以前中央台有个节目:两组人在搏一个问题, 一组拥正一组拥反,也就是因为不确定 才有问题 解决问题 又产生新问题
问题即是答案不就是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么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是因果 又是同源(所以鸡和蛋的问题到现在都没有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043 天
连续签到:1 天

330

主题

3545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3697
 楼主| 发表时间 2009-7-26 10:22
※ 以下是引用 白色憧憬2009-7-25 22:55:11 的发言:
…那么我希望,问题,可不可以有价值一些?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希望。
多有得罪,走了

价值很重要,所以俺们往往抓住价值问题),放弃机会,丧失目标…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0

主题

131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31
发表时间 2009-7-26 10:37
最后的理解:

呆就是不呆,不呆就是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

主题

11

帖子

4761

积分

河流

Rank: 4Rank: 4

积分
4761
发表时间 2009-7-26 16:23
思考的很深刻啊,值得学习,不过楼主的表达能力确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043 天
连续签到:1 天

330

主题

3545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3697
 楼主| 发表时间 2009-7-26 20:58
※ 以下是引用 极致堂2009-7-26 20:07:44 的发言:
相关例子认识除了来源于实践,也可以来源于教育):
妈妈对小孩:妈妈,叫妈妈…
小孩对妈妈:妈妈…
小孩对爸爸:妈妈…
妈妈对小孩:这是爸爸,叫爸爸…
小孩对爸爸:爸爸……………………(假如这时确定性①成立)
小孩对奶奶:这位是谁?……………(答案同时存在,内容为:这位不是爸爸,不是妈妈,是奶奶)
妈妈对小孩:这是奶奶,叫奶奶…
小孩对奶奶:奶奶…
奶奶对小孩:人之初,性本善………(奶奶送给小孩一个新的认识概念观念

假如家长发现孩子会提问题了,那么必然存在认识,至少有第一个认识的产生才会有问题的提出…!


爸爸妈妈的还可以看出一个引导的问题,道源于无形而无处不在,这个在最后一句里偏向强调出了“人之初,性本善”上善者若水(水的灵性不多解)在引导话题下,可以分为两段走,如果只追求一,后者没跟上那有可能出现偏差,而生二……则循环

问题都有多解性,含糊回答只是一个一,多面回答即是循环,所以一个问题多个答案,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二以后的东西。。现在把每个举例都拿出来分析,那将每个例子都是一个怀疑,那例子有可能将在你的话题里不成立……

有人云此为
硬币的负面所画的内容…
不管硬币背面画着什么,都叫背面…

而硬币,在我们的认知角度来说,大多是正负说,常规理解,正则带负,负则带正。。强调正,那负责虚,还有一个理解是,强调正,那负则实在。。。


【此帖为Q聊编辑话题,内容有点散乱请大伙以自己情况理解】




厨师端着顾客点的汤从厨房出来…

顾客:师傅,你把手指头按到汤里去了…
厨师:没关系,我不怕烫…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043 天
连续签到:1 天

330

主题

3545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3697
 楼主| 发表时间 2009-7-26 21:00
※ 以下是引用 流通先锋2009-7-26 16:22:35 的发言:
思考的很深刻啊,值得学习,不过楼主的表达能力确实!!!

哈哈,楼顶贴是俺们开学习会时俺的讲话稿…因为怕忘了,就打成贴子备忘…

多谢鞭策!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0

主题

27

帖子

1万

积分

潮汐

Rank: 6Rank: 6

积分
11923
发表时间 2009-7-26 22:01
※ 以下是引用 潮州呆呆2009-7-26 20:57:55 的发言:
※ 以下是引用 极致堂2009-7-26 20:07:44 的发言:



厨师端着顾客点的汤从厨房出来…

顾客:师傅,你把手指头按到汤里去了…
厨师:没关系,我不怕烫…

笑话很多都是利用这些原理

一个是问题的答案观点不同

女大学生来到一家公司应聘
老板问道:你有什么特长?
女大学生:我腿特长

一个是问题产生了答案,同时产生另外一个问题

一天,老师走进课堂,学生们一齐起立喊:“老师早上好!” 老师愤愤地说:只叫早上好?那我下午呢?难道就不好了吗?” 
于是学生们又一齐喊:“老师下午好!” 
老师又愤愤地说:“那我晚上呢?” 
学生们又一齐喊:“老师晚上也好!” 
老师点点头说道:“这样才行,现在重新喊一遍!” 
学生们一齐喊:“老师早上好,下午好,晚上也好!
…………

其实上面呆哥举的例子已经够多,我只是画蛇添足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043 天
连续签到:1 天

330

主题

3545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3697
 楼主| 发表时间 2009-7-27 19:33
※ 以下是引用 幻影千度2009-7-27 14:53:13 的发言:
任何人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做的任何事情、说的任何话都是有目的的,但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的、说的就没有目的吗?比如,开小差把钱丢掉如何解?精神紧张与精神不集中都有可能导致失球如何解?问题如何是答案?

都有人说了,一个傻子提出的问题十个聪明人都回答不出来…
俺想,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成为问题,问题之所以为问题…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3 天
连续签到:1 天

5

主题

24

帖子

2557

积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积分
2557
QQ
发表时间 2009-7-28 16:34

呆哥啊!
你说得太复杂了点!简单化理解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0

主题

46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99
发表时间 2009-7-28 23:52
1.话说三个秀才赴考途中去占卦,半仙伸出一指头。。。

2.此刻天上某某在偷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3

主题

4

帖子

7857

积分

江水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7857
发表时间 2009-7-29 14:40

基本能自圆其说,但逻辑存在问题。

从儒道佛中用伪辩证的手段来进行诠释................

用“这本书是我的…………(具体认识)…”
来推导出“所有的书都有主人……(普遍认识)…”这是一个伪结论!!!

“问题即时答案” 其实是一个伪佛说!!

不要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概念来证明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043 天
连续签到:1 天

330

主题

3545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3697
 楼主| 发表时间 2009-7-29 15:22
※ 以下是引用 wuyi19832009-7-29 14:39:45 的发言:

基本能自圆其说,但逻辑存在问题。

从儒道佛中用伪辩证的手段来进行诠释................

用“这本书是我的…………(具体认识)…”
来推导出“所有的书都有主人……(普遍认识)…”这是一个伪结论!!!

“问题即时答案” 其实是一个伪佛说!!

不要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概念来证明立说。

为了证明“所有的书都是有主人”,俺们得购买下所有的书吗?上帝有逻辑吗?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5-5-13 13:40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