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笔调幽默,几分调侃,几分调皮,在幽默调皮的叙述中,又让我们感受到其中蕴含冷静的思考:中学生不仅需要知识、需要分数的证明,更需要得到尊重。他们看似叛逆的抵触,其实潜意识告诉老师和家长,他们需要的恰恰是理解和鼓励。 《月亮》的寓意似乎在于:备受师生厌恶的差等生逃离了喧嚣的校园,在这个静谧的别具天地的天台找到喘息和片刻宁静的机会,感受到月亮的静美和无争。放大到校园之外的大社会、大世界,这个寓意同样能引起大人们深深的共鸣:我们在备受竞争压力的社会生活中,同样希望拥有隔离喧嚣以外的“天台”,求得一方安宁小憩之所。小说包含的意义跳出了校园文学多浅薄的藩篱,隐含着让人共鸣的哲思。 短篇小说《英雄》描写一个表面瘦小羸弱,内心坚强,并且目标坚定不移的人物“小石头”,因为迷恋电脑游戏,成了高手中的高手,虽然身患绝症,但为了打赢一场游戏比赛,竟说出了“拿命去拼”的豪情壮志,并且为心中这份胜利的承诺,战斗到底。 青春,是狂躁的,叛逆的,也是活力四射,阳光向上的。在这个即将脱离父母“关爱”脐带的人生转型时期,都迫切希望通过一场人生的赛事来向父母、老师及这个世界证明自己的长大。 小石头是游戏高手,为了打赢一场游戏比赛,坚定不移,不惜代价,但因“我”的中途退出而折戟沉沙,给他造成巨大的遗憾。但小石头留给“我”更大的遗憾和惋叹的是,他竟是一个身患绝症的人。这给充满网络硝烟味道的小说带来一抹“悲壮而感人”的色彩。 “英雄,只有征战四方的,才能称之为英雄。”这是小说的结尾,也是作者的断语。我不知道“英雄”用在“小石头”这种人物身上合不合适,但至少在作者心目中,小石头是个不折不扣的英雄。大概作者也想通过塑造小石头这个外表孱弱,内心强大的人物来告诉我们,胜利者固然可称为“英雄”,但“征战四方,纵折戟沉沙也英雄”! 上面几篇中短篇小说,足够说明浩淼的校园小说的出色之处,迷惘、躁动和轻狂是青春期少年的特性,但仅仅为迷惘而冲动,为躁动而宣泄、为轻狂而暴动,小说就有“故事”而无“精神”,失掉“精神力量”。就是“有病”的小说。“有病”的小说,虽看着可怜,却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博得读者的同情心,更遑论“点赞”。 作为浩淼的读者,旁观者,除了对他“点赞”,总觉得,不对他骨头里挑刺,说点“宝贵意见”,仿佛对不起他——一味“说好”,难免有“捧杀”之嫌。何况,浩淼的小说总难免有不足之处。 前辈小说家的创作经验告诉我们:中篇小说以故事为核心,推动故事发展依赖的是叙事。所以,写中篇小说甚至长篇小说,很考验作者的叙事能力、叙事耐心的。一些小说作者缺乏叙事能力和耐力的,人物必定出现大量对话。语言描写是小说中必备的要件,却需要特别的讲究,需要理智的节制。人物语言描写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不是为了推动故事的进展。大篇幅的人物对话,大量大段大段的人物对话,势必给人以拖沓烦缠的感觉,看不出叙事的功能,让人感觉作者叙事的无能为力,像《你爱看星星,所以我披星戴月而来》、《青春,所以无所畏惧》等小说就有这方面的毛病。 长篇小说的核心是揭示人物的命运,中篇小说的核心是故事的情节,短篇小说的核心则是细节的经营。它主要靠语言的魅力和叙事的技巧,智性的内涵来征服读者,它不可能从表象上模仿生活,它必须对生活高度提炼和对细节生动准确的把握,它必须让生活的某种本质在细节中闪耀,细节就是短篇小说的生命。 浩淼的某些短篇小说缺乏精致的细节。像《小说二题》中的《阿栋》、《小锦》,每篇字数不过三千,这样的短篇小说够短了,再短就接近微型小说了,笔墨如不加节制,选取的细节如不够恰当精巧,甚至缺乏精致的细节,就背离了短篇小说的创作之道。在这两个短篇小说中,却看不到闪光的细节,通篇缠绵于日常琐事,几乎是记流水账的叙述,没让人看到细节描写中语言的魅力、叙事的技巧、智性的思考。 所以,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浩淼的中篇小说。他或许暂时缺乏经营精致短篇小说的冷静和耐性,却天赋般具有编织较复杂人物运命的雄心壮志和全局观。 不管怎么说,浩淼年纪轻轻,写作时间不长,却已在写作这条漫漫长路中慢慢成长,懂得小说“故事精神”的创作之道,从青春宣泄到生命意识的理性思考,带着读者从他略带轻狂、调侃甚至嬉闹的笔调中走进当下青春少年的心灵世界,以求得老师、父母以及社会的通融和共识,此有别于一般轻浮浅薄的校园小说之处。假以时日,浩淼的小说创作技巧自然能更圆熟,质量更上一层楼。 我想,这是肯定能的! 【受人所托,第一次写了评论,或许叫读后感切当些。该文发表于2014年第四期《潮州文艺》】
【受人所托,第一次写了评论,或许叫读后感切当些。该文发表于2014年第四期《潮州文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