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金刚经流通版译者)

2 / 3402
累计签到:3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3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61
发表时间 2019-6-26 21:56 |阅读模式
鸠摩罗什传.jpg

timg.jpg

20190626220617.png
作者简介
龚斌,上海崇明人,1947年5月生,华东师范大学退休教授。1981年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长期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尤其在中古文学及中古社会文化领域的研究用力zui勤。2007年退休。现仍继续学术研究工作。著述有《陶渊明集校笺》、《陶渊明传论》、《青楼文化与中国文学研究》、《慧远法师传》等。

内容简介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具深远影响,同时也最具传奇人生的高僧。作者想通过这部传记来反映中古时期佛教东传历史上最精彩、激荡的历史场景。

这部书稿的特点:一是再现鸠摩罗什传奇人生,再现他的苦难、译经活动以及他的佛学对中国佛教的深刻影响;二是这是纪实性的文学作品,即忠实于历史,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历史背景不虚构。它的本质是真实的,不同于虚构的小说;三是文学作品,在历史真实、人物思想真实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和文学性的描写,是用文学的语言写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不是评传。涉及到的佛教哲学尽量用通俗语言表述;四是重现历史面貌,诸如古代的龟兹都城延城的风貌、凉州和长安的佛教面貌。既能再现历史的真实,又具可读性。


鸠摩罗什传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罗什的贡献不仅在传播印度佛学真髓,大大提高了中国人的佛学水平,而且在引进新的思维方式,促进了中国人的理性思维,丰富、提升了中国传统文化。罗什引进的般若中观学,当时给予魏晋玄学以极大的刺激,后来又通过禅宗,施其影响于宋明儒学及宋元道教,渗透于整个中国文化,成为传统文化肌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龚斌的这本《鸠摩罗什传》,以可靠史传为据写成,忠实地描述了鸠摩罗什一生的经历。


网易云阅读
http://yuedu.163.com/source/b706741097c54058b7b641de3bcaf8a0_4
回复 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3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3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61
 楼主| 发表时间 2019-6-26 22:28
编者按:南北朝时期梁国高僧慧皎所著的《高僧传》,详细记录了鸠摩罗什大师的一生,也是目前已知的所有关于鸠摩罗什大师研究、传记的源头性资料。慧皎大师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客观的笔触和真挚的感情记录了鸠摩罗什大师这位天才译经师跌宕起伏的一生,令人唏嘘。古文的简练精妙,意蕴悠长,并非白话翻译可以替代,因此,特地向各位读者奉上这篇研究鸠摩罗什生平的基础性文章,以飨大众。由于大正藏不著标点,编辑对本文做了断句和标点方面的处理。

  鸠摩罗什,此云童寿,天竺(今印度)人也,家世国相。什祖父达多,倜傥不群,名重于国。父鸠摩炎,聪明有懿节,将嗣相位,乃辞避出家。东度葱岭,龟兹(今新疆库车)王闻其弃荣,甚敬慕之,自出郊迎请为国师。王有妹年始二十,识悟明敏,过目必能,一闻则诵,且体有赤黡,法生智子,诸国娉之并不肯行。及见摩炎心欲当之,乃逼以妻焉。

  既而怀什,什在胎时,其母自觉神悟超解有倍常日。闻雀梨大寺名德既多,又有得道之僧,即与王族贵女德行诸尼,弥日设供请斋听法。什母忽自通天竺语,难问之辞必穷渊致,众咸叹之。有罗汉达摩瞿沙曰:此必怀智子,为说舍利弗在胎之证。

  及什生之后还忘前言,顷之什母乐欲出家,夫未之许。遂更产一男,名弗沙提婆。后因出城游观,见冢间枯骨异处纵横,于是深惟苦本,定誓出家,若不落发,不咽饮食。至六日夜,气力绵乏,疑不达旦。夫乃惧而许焉,以未剃发故,犹不尝进,即勅人除发,乃下饮食。次旦受戒,仍乐禅法,专精匪懈,学得初果。

  什年七岁亦俱出家,从师受经,日诵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诵毘昙既过,师授其义,即自通达,无幽不畅。时,龟兹国人以其母王妹利养甚多,乃携什避之。

  什年九岁,随母渡辛头河至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遇名德法师盘头达多,即罽宾王之从弟也。渊粹有大量,才明博识,独步当时,三藏九部,莫不该练。从旦至中,手写千偈,从中至暮,亦诵千偈,名播诸国,远近师之。什至,即崇以师礼。从受杂藏中、长二含凡四百万言,达多每称什神俊。遂声彻于王,王即请入宫,集外道论师共相攻难,言气始交。外道轻其年幼,言颇不逊,什乘隙而挫之。外道折伏,愧惋无言,王益敬异。日给鹅腊一双,粳米面各三斗,酥六升,此外国之上供也。所住寺僧乃差大僧五人、沙弥十人营视扫洒,有若弟子,其见尊崇如此。

  至年十二,其母携还龟兹。诸国皆聘以重爵,什并不顾。时,什母将什至月氏(今甘肃省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北山,有一罗汉见而异之,谓其母曰:常当守护,此沙弥若至三十五不破戒者,当大兴佛法,度无数人,与优波掘多无异。若戒不全,无能为也,正可才明携诣法师而已。

  什进到沙勒国,顶戴佛钵,心自念言:钵形甚大,何其轻耶?即重不可胜,失声下之。母问其故,答云:儿心有分别故,钵有轻重耳。

  遂停沙勒(即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一年,其冬诵阿毘昙。于十门修智诸品无所咨受,而备达其妙。又于六足诸问无所滞碍。沙勒国有三藏沙门名喜见,谓其王曰:此沙弥不可轻,王宜请令初开法门,凡有二益:一,国内沙门耻其不逮必见勉强;二,龟兹王必谓什出我国,而彼尊之是尊我也,必来交好。王许焉,即设大会请什升座,说《转法轮经》,龟兹王果遣重使,酬其亲好。

  什以说法之暇,乃寻访外道经书。善学围陀含多论,多明文辞、制作、问答等事,又博览四围陀典及五明诸论,阴阳星算莫不必尽,妙达吉凶,言若符契。为性率达,不厉小检,修行者颇共疑之,然什自得于心,未尝介意。

  时,有莎车王子、参军王子兄弟二人,委国请从而为沙门。兄字须利耶跋陀,弟字须利耶苏摩。苏摩才伎绝伦,专以大乘为化。其兄及诸学者皆共师焉,什亦宗而奉之,亲好弥至。苏摩后为什说《阿耨达经》,什闻阴界诸入皆空无相,怪而问曰:此经更有何义,而皆破坏诸法?答曰:眼等诸法非真实有。什既执有眼根,彼据因成无实。于是研核大小,往复移时,什方知理有所归,遂专务方等。乃叹曰:吾昔学小乘如人不识金,以鍮石为妙,因广求义要,受诵中百二论及十二门等。

  顷之,随母进到温宿国(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即龟兹之北界。时,温宿有一道士,神辩英秀,振名诸国,手击王鼓而自誓言:论胜我者,斩首谢之。什既至,以二义相检。即迷闷自失,稽首归依。于是声满葱左,誉宣河外。龟兹王躬往温宿,迎什还国,广说诸经,四远宗仰,莫之能抗。

  时王子为尼,字阿竭耶末帝。博览群经,特深禅要,云已证二果,闻法喜踊。乃更设大集,请开方等经奥。什为推辩诸法皆空,无我分别,阴界假名非实。时会听者莫不悲感,追悼恨悟之晚矣。

  至年二十,受(比丘)戒于王宫,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有顷,什母辞往天竺,谓龟兹王白纯曰:汝国寻衰,吾其去矣。行至天竺进登三果。什母临去谓什曰:方等深教应大阐真丹,传之东土唯尔之力。但于自身无利,其可如何?什曰:大士之道利彼忘躯,若必使大化流传,能洗悟蒙俗,虽复身当炉镬,苦而无恨。

  于是留住龟兹止于新寺,后于寺侧故宫中,初得放光经,始就披读。魔来蔽文,唯见空牒。什知魔所为,誓心踰固。魔去字显,仍习诵之。复闻空中声曰:汝是智人,何用读此。什曰:汝是小魔,宜时速去,我心如地,不可转也。停住二年,广诵大乘经论,洞其秘奥。

  龟兹王为造金师子座,以大秦锦褥铺之,令什升而说法。什曰:家师犹未悟大乘,欲躬往仰化,不得停此。俄而,大师盘头达多不远而至。王曰:大师何能远顾?达多曰:一闻弟子所悟非常,二闻大王弘赞佛道,故冒涉艰危,远奔神国。什得师至,欣遂本怀,为说《德女问经》,多明因缘空假。昔与师俱所不信,故先说也。师谓什曰:汝于大乘见何异相,而欲尚之?什曰:大乘深净,明有法皆空;小乘偏局,多诸漏失。师曰:汝说一切皆空,甚可畏也。安舍有法,而爱空乎?如昔狂人,令绩师绩线,极令细好。绩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粗。绩师大怒,乃指空示曰:此是细缕。狂人曰:何以不见?师曰:此缕极细,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狂人大喜,以付织师,师亦効焉,皆蒙上赏,而实无物。汝之空法亦由此也。什乃连类而陈之,往复苦至,经一月余日,方乃信服。师叹曰:师不能达,反启其志,验于今矣!于是礼什为师,言:和尚是我大乘师,我是和尚小乘师矣。

  西域诸国咸伏什神俊,每年讲说,诸王皆长跪座侧,令什践而登焉,其见重如此。什既道流西域,名被东川。

  时符坚僣号关中,有外国前部王及龟兹王弟,并来朝坚。坚引见二王,说坚云:西域多产珍奇,请兵往定以求内附。至符坚建元十三年岁次丁丑正月,太史奏云:有星见于外国分野,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沙门释道安,将非此耶?即遣使求之。

  至十七年二月,鄯善王前部王等,又说坚请兵西伐。十八年九月,坚遣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将前部王及车师王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及乌耆诸国。临发,坚饯光于建章宫,谓光曰:夫帝王应天而治,以子爱苍生为本,岂贪其地而伐之乎?正以怀道之人故也。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克龟兹,即驰驿送什。

  光军未至,什谓龟兹王白纯曰:国运衰矣,当有勍敌。日下人从东方来,宜恭承之,勿抗其锋。纯不从而战,光遂破龟兹杀纯,立纯弟震为主。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见年齿尚少,乃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距而不受,辞甚苦到。光曰:道士之操,不踰先父,何可固辞?乃饮以醇酒,同闭密室。什被逼既至,遂 [虚*予]其节。或令骑牛及乘恶马,欲使堕落。什常怀忍辱,曾无异色,光惭愧而止。

  光还中路,置军于山下,将士已休。什曰:不可在此,必见狼狈,宜徙军陇上。光不纳。至夜,果大雨洪潦暴起,水深数丈,死者数千。光始密而异之。什谓光曰: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推运揆数,应速言归,中路必有福地可居。光从之。

  至凉州(今甘肃武威),闻符坚已为姚苌所害。光三军缟素,大临城南。于是窃号关外称年太安。太安元年正月姑臧(今甘肃武威)大风。什曰:不祥之风,当有奸叛,然不劳自定也。俄而,梁谦、彭晃相系而叛,寻皆殄灭。

  至光龙飞二年,张掖临松卢水胡沮渠男成及从弟蒙逊反,推建康太守段业为主。光遣庶子秦州刺史太原公纂,率众五万讨之。时论谓业等乌合,纂有威声,势必全克。光以访什,什曰:观察此行,未见其利。既而纂败,绩于合梨。俄,又郭馨作乱,纂委大军轻还,复为馨所败,仅以身免。

  光中书监张资文翰温雅,光甚器之。资病,光博营救疗,有外国道人罗叉,云能差资疾。光喜,给赐甚重。什知叉诳诈,告资曰:叉不能为益,徒烦费耳。冥运虽隐可以事试也。乃以五色系作绳,结之,烧为灰末,投水中。灰若出水还成绳者,病不可愈。须臾,灰聚浮出,复绳本形。既而又治无効,少日资亡。

  顷之,光又卒,子绍袭位。数日,光庶子纂杀绍自立,称元咸宁。咸宁二年,有猪生子,一身三头。龙出东厢,井中到殿前蟠卧,比旦失之。纂以为美瑞,号大殿为龙翔殿。俄而,有黑龙升于当阳九宫门,纂改九宫门为龙兴门。什奏曰:皆潜龙出游豕妖表异。龙者,阴类,出入有时。而今屡见,则为灾眚。必有下人谋上之变。宜克棊修德,以答天戒。纂不纳,与什博戏,杀棊曰:斫胡奴头。什曰:不能斫胡奴头。胡奴将斫人头。此言有旨,而纂终不悟。光弟保,有子名超。超小字胡奴,后果杀纂斩首,立其兄隆为主。时人方验什之言也。

  什停凉(今甘肃武威)积年。吕光父子既不弘道,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符坚已亡,竟不相见。及姚苌僣有关中,亦挹其高名虚心要请。诸吕以什智计多解,恐为姚谋,不许东入。及苌卒,子兴袭位,复遣敦请。
兴弘始三年三月,有树连理,生于广庭。逍遥园葱变为[卄/(〡*臣)],以为美瑞,谓智人应入。至五月,兴遣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隆军大破。至九月,隆上表归降。方得迎什入关。

  以其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兴待以国师之礼,甚见优宠。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勌。自大法东被,始于汉明,涉历魏晋经论渐多,而支竺所出多滞文格义。兴少达崇三宝,锐志讲集。什既至止,仍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什既率多谙诵无不究尽,转能汉言音译流便。既览旧经义多纰僻,皆由先度失旨,不与梵本相应。于是兴使沙门增[(丰*力)/石]、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叡、僧肇等八百余人咨受什旨,更令出大品。什持梵本,兴执旧经,以相雠校,其新文异旧者,义皆圆通,众心悏伏莫不欣赞。

  兴以佛道冲邃,其行唯善。信为出苦之良津,御世之洪则,故托意九经,游心十二。乃着通三世论,以勖示因果。王公已下并钦赞厥风。大将军常山公显左军将军安城矦嵩并笃信缘业,屡请什于长安大寺讲说新经。续出《小品》《金刚》《般若》《十住》《法华》《维摩》《思益》《首楞严》《持世》《佛藏》《菩萨藏》《遗教》《菩提》《无行呵欲》《自在王因缘观》《小无量寿》《新贤劫禅经》《禅法要》《禅要解》《弥勒成佛》《弥勒下生》《十诵律》《十诵戒本》《菩萨戒本》《释论》《成实》《十住》《中百十二门论》凡三百余卷,并畅显神源,挥发幽致。

  于时,四方义士万里必集,盛业久大,于今咸仰。龙光释道生,慧解入微,玄构文外,每恐言舛入关请决;庐山释慧远学贯群经、栋梁遗化。而时去圣久远,疑义莫决,乃封以咨什,语见《远传》;初沙门僧叡才识高明,常随什传写,什每为叡论西方辞体,商略同异云。

  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什尝作颂赠沙门法和云:心山育明德,流熏万由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凡为十偈辞喻皆尔。

  什雅好大乘,志存敷广,常叹曰:吾若着笔作大乘阿毘昙,非迦旃延子比也。今在秦地,深识者寡,折翮于此,将何所论?乃凄然而止。唯为姚兴着《实相论》二卷,并注《维摩》。出言成章,无所删改。辞喻婉约,莫非玄奥。

  什为人神情朗彻,傲岸出群,应机领会鲜有伦匹者。笃性仁厚,泛爱为心。虚己善诱终日无勌。姚主常谓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若一旦后世,何可使法种无嗣?遂以妓女十人逼令受之。自尔以来,不住僧坊,别立廨舍,供给丰盈。每至讲说,常先自说譬喻:如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也。

  初什在龟兹,从卑摩罗叉律师受律。卑摩后入关中,什闻至欣然,师敬尽礼。卑摩未知被逼之事,因问什曰:汝于汉地大有重缘,受法弟子可有几人?什答云:汉境经律未备,新经及诸论等多是什所传出,三千徒众皆从什受法。但什累业障深,故不受师教耳。又杯渡比丘在彭城,闻什在长安,乃叹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余年,杳然未期,迟有遇于来生耳。

  什未终日,少觉四大不愈,乃口出三番神呪,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转觉危殆,于是力疾与众僧告别曰:因法相遇殊,未尽伊心,方复后世,恻怆何言?自以闇昧,谬充传译,凡所出经论三百余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烦,存其本旨必无差失。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

  以伪秦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长安。是岁晋义熙五年也。即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薪灭形碎,唯舌不灰。后外国沙门来云:罗什所谙,十不出一。

  初什一名鸠摩罗耆婆。外国制名多以父母为本。什父鸠摩炎,母字耆婆,故兼取为名。然什死年月,诸记不同。或云弘始七年,或云八年,或云十一年。寻七与十一字或讹误,而《译经录传》中犹有一年者,恐雷同三家无以正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3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3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61
 楼主| 发表时间 2019-6-26 22:41
鸠摩罗什大师:七佛译经师

  鸠摩罗什(西元 344 ~ 413 年),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聪敏,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于是备受瞩目和赞叹。他在东晋时,来到我国,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由于译文非常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的喜爱,而广为流传,对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 龟兹国智慧之子 ◎

  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炎,天竺人,家世显赫,世代为相,其父鸠摩达多,倜傥不群,驰名遐迩。鸠摩炎天赋异禀且有高节,本应嗣继相位,然而他不但推辞不就,而且毅然出家。随后东度葱岭到龟兹国,龟兹王非常敬慕他的高德,便亲自到郊外迎接,并延请为国师。

  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聪敏才高,能过目不忘且解悟其中妙义。其身体有红痣,依命相之法来说,正是必生贵子的特征。已届双十年华,虽有各国显贵竞相提亲,但她却不肯答应。等到一见鸠摩炎,十分倾心,决意嫁他。

  当鸠摩罗什的母亲怀孕时,不论记忆或理解,都倍增于从前,甚至能无师自通天竺语,众人都感到非常的讶异。有位阿罗汉达摩瞿沙说:“这种现象,必定是怀有智慧的孩子。舍利弗在母胎时,其母智慧倍常,正是前例。”等到鸠摩罗什出生时,其母便顿时忘却天竺语。

  不久,鸠摩罗什的母亲想要出家,但丈夫不允许,后来又生下一个男孩,名叫弗沙提婆。当她出城游览,看到荒冢间枯骨散乱各处,于是深深思惟色身是苦本,就立誓要出家修行。但是丈夫鸠摩炎坚持不答应,于是她绝食抗议,经过六天,气力衰竭,命若悬丝。她的丈夫,只好忍痛答应。然而她在尚未落发前,坚决不吃任何食物,于是即刻命人剃除头发,方才进食。隔天,正式受戒,进而修习禅法,专精不懈,终于证得须陀洹。

  当时,鸠摩罗什年方七岁,也跟随母亲一同出家。鸠摩罗什依从老师学经,每天背诵千偈,一偈有三十二字,总共三万二千言,如此背诵完《阿毗昙经》,老师为鸠摩罗什解释经义,没想到鸠摩罗什早已自己通晓妙谛,不须逐句指导。

  ◎ 参学弘化菩萨心 ◎

  由于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因此全国人民都特别供养他们母子。鸠摩罗什的母亲深怕丰厚的利养,影响修行的道业,所以带着儿子走避他国。此时,鸠摩罗什的年纪才九岁,他随着母亲渡过辛头河到罽宾国,遇见了名德法师槃头达多(即罽宾王的堂弟),鸠摩罗什依止他学《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共四百万言。槃头达多每每称赞鸠摩罗什的神慧俊才,罽宾国王听到了赞誉,即延请鸠摩罗什进宫,同时召集许多外道论师一同问难鸠摩罗什,结果外道全被折服。因此,罽宾国王更加敬重鸠摩罗什,并以上宾之礼供养他。

  当鸠摩罗什十二岁时,母亲又携带他返回龟兹国。鸠摩罗什的高名远播,有许多国家争相延聘他,但鸠摩罗什都丝毫不动心。当时,罗什的母亲带领着他到月氏北山,有一位阿罗汉见到鸠摩罗什,非常惊异地告诉罗什的母亲:“应当常守护这位小沙弥,假如他能到三十五岁而不破戒,那么将会大兴佛法,度无数众生。”

  不久,他们母子到达沙勒国,小小年纪的鸠摩罗什,竟然轻而易举地把佛鼎放在头顶上。此刻,他心中暗自忖道:“佛鼎的形体非常大,为什么这么轻呢?”才有这种念头,马上感到佛鼎的重量太大,力气不够,不觉失手,佛鼎立即掉下来。他的母亲问什么缘故,他回答:“孩儿的心有分别执着,所以佛鼎有轻重的差别。”

  鸠摩罗什跟随着母亲,在各地参学和弘化,不仅在佛法方面更上层楼,而且名满天下。

  龟兹王还亲自前往温宿国,迎请鸠摩罗什母子回国教化。龟兹国原属小乘的教法,鸠摩罗什广开大乘法筵,听闻者莫不欢喜赞叹,大感相逢恨晚。此时,鸠摩罗什正值二十岁,于是在王宫受戒,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

  不久,鸠摩罗什的母亲决心到天竺修行。她辞别龟兹王说:“你的国运不久就会衰微了。”她只身前往天竺,勇猛精进,证得阿那含。

  当她要天竺时,曾经对鸠摩罗什说:“大乘方等甚深的教法,要传扬到东土(中国),全得仰赖你的力量。但是这件宏伟的事,对你而言,却没有丝毫的利益,要怎么办呢?”

  鸠摩罗什回答说:“大乘菩萨之道,要利益别人而忘却自己。假如我能够使佛陀的教化流传,使迷蒙的众生醒悟,虽然我会受到火炉汤镬的苦楚,我也没有丝毫的怨恨。”

  ◎ 大乘小乘互为师 ◎

  鸠摩罗什继续留在龟兹国,不久,在佛寺的旧厢房发现《放光经》。他展开经卷读诵,突然只见空白的木牒,他知道是魔暗中作怪,而诵经的决心更加坚固。于是魔力失效,经文的字迹立即浮现,他便诵读学习《放光经》。

  但是忽然听到空中传来:“你是有智慧的人,怎么需要读《放光经》呢?”

  鸠摩罗什说:“你是小魔,应该迅速离去!我的心意,如同大地,不可丝毫被转动。”

  鸠摩罗什在龟兹国,读诵许多大乘的经论,两年的光阴,已能通达大乘教法的奥秘。

  龟兹王为鸠摩罗什建造金师子座,上面铺着锦绣坐褥,恭请鸠摩罗什升座说法。但鸠摩罗什说:“我在罽宾国的师父尚未体悟大乘的妙义,我想要亲自前往为他解说,所以我不能久留此地。”

  不久,鸠摩罗什的师父盘头达多,不远千里来到龟兹国。

  龟兹王问盘头达多:“您为何从遥远的地方光临本国?”

  盘头达多说:“一来听说我的弟子鸠摩罗什有非凡的体悟,二来听说大王极力弘扬佛法,所以冒着跋涉山川的艰辛,专程赶来贵国。”

  鸠摩罗什听到师父光临的消息,非常地喜税,终于能够实现原先的愿望。

  鸠摩罗什先为师父讲说《德女问经》,因为从前师徒二人都不相信该经的因缘、空、假的道理。所以,先阐扬本经,为破迷启悟。

  盘头达多问鸠摩罗什:“你崇尚大乘的经典,是否曾见到什么妙义?”

  鸠摩罗什回答:“大乘的道理比较深奥,阐明我空、法空的真正空义;小乘偏于局部的真理,有许多缺失。”

  盘头达多说:“你认为一切法皆空,非常可怕啊!那有舍离‘有法’而爱好‘空义’的呢?从前有一个狂妄的人,命令织匠造出最细的棉丝,那位织匠别出心裁,特意织出像微尘般的细丝。狂人还嫌太粗,织匠勃然大怒,便指着空中说:‘这是最细的棉丝!’狂人疑惑地问:‘为什么我看不见呢?’织匠说:‘这棉丝,非常细致,就像我这么优秀的织匠也看不见,何况是别人呢?’狂人听后喜悦万分,便付钱给织匠。现在你所说的空法,就像那则故事一样。”

  鸠摩罗什苦口婆心,连类比喻而娓娓道叙大乘妙义,师徒之间往来辩论一个多月,终于说服了盘头达多。

  盘头达多赞叹着说:“师父未能通达,徒弟反而启发师父的心志,这话在今天得到证实。”

  盘头达多便向鸠摩罗什顶礼,说:“和尚是我大乘的师父,我是和尚小乘的师父。”

  大乘小乘互为师徒,传为佳话!

  ◎ 苻坚慕德征西域 ◎

  鸠摩罗什的神思俊才,传遍整个西域,人人钦服,每年举行讲经说法,西域诸王都云集闻法,并长跪在鸠摩罗什的法座旁边,让鸠摩罗什踏着登上法座。

  鸠摩罗什的名声不仅远播西域,也东传至我国。前秦苻坚久仰大名,心中早已有迎请的想法。

  苻坚建元十三年(西元376年),太史上奏:“在外国边野,出现一颗闪亮的明星,未来应当有一位大德智人,将来到我国。”

  苻坚说:“我听说西域有位鸠摩罗什,襄阳有释道安。那位外国的大德智人,一定是鸠摩罗什吧!”

  鄯善国前部王和龟兹王弟,曾一同前来朝礼苻坚,说西域有丰富的珍珠宝贝,应派兵讨伐。前秦苻坚建元十七年二月(西元380年),鄯善王等人又奏请讨伐西域。于是次年九月,苻坚派遣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偕同鄯善王、车师王等,率领七万大军,讨伐龟兹及乌耆诸国。

  临行之前,苻坚在建章宫举行饯别宴,对吕光说:“帝王顺应天道而治国,爱民如子,那有贪取国土而征伐的道理呢?只因为怀念远方的大德智人罢了!我听说西域有一位鸠摩罗什大师,他深解佛法,擅长阴阳之理,是后学的宗师。我非常想念他。贤哲的人,是国家的大宝,如果你战胜龟兹国,要赶快护送他返国。”

  吕光的军队刚出发,鸠摩罗什告诉龟兹王白纯:“龟兹国运衰微了,将有强敌从东方攻来,你应该恭敬迎接,不要派兵反抗。”但是龟兹王不听劝告,率军奋力抵抗,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龟兹王白纯也遭来杀身之祸。

  ◎ 几经风霜步东土 ◎

  吕光锐气风发,平复龟兹国后,便另立白纯之弟白震为龟兹国王。吕光掳获鸠摩罗什,看他年纪尚小,不知他智慧的高深,就把他当凡夫俗子来戏弄。吕光强迫鸠摩罗什与龟兹公主成亲,鸠摩罗什苦苦请辞。吕光又命令鸠摩罗什骑猛牛和乘恶马,想看看他从牛背和马背掉落的滑稽相。几番的恶心欺负,鸠摩罗什都胸怀忍辱,丝毫没有怒色。最后,吕光感到惭愧,才停止轻慢的行为。

  吕光率军返国,中途在山下扎营休息。鸠摩罗什说:“不可以在此地停留,否则全军将士必定狼狈不堪,应该把军队迁往高原上。”

  吕光不理睬鸠摩罗什的建议,依然故我。当天晚上,果然大雨滂沱,山洪暴发,积水有数丈深,将士死亡有数千人。此时,吕光方才感受到鸠摩罗什的神异。

  鸠摩罗什又对吕光说:“这凶险死亡的地方,不宜久留,推算时运和定数,你应赶快率兵返国,中途一定可发现福地,适合居住。”

  吕光听从鸠摩罗什的建议,迅速率军离开。当大军到达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县),传闻苻坚已被姚苌杀害,吕光下令三军缟素服丧,并自立为帝,国号凉(史称后凉),建元为太安。

  太安二年(西元 387 年)正月,姑臧的地方刮起大风。鸠摩罗什说:“不吉祥的大风,显示将有叛乱发生,但不必劳师动众,自然能平定!”

  果然,至吕光龙飞二年,张掖的临松、卢水胡、渠男成、蒙逊等人造反,公推建康太守段业为盟主。

  吕光即派遣爱妾所生的儿子──秦州刺史太原公吕纂,率领精兵五万前往讨伐。当时人人认为段业等只是乌合之众,而吕纂拥有威声,势必能够平定乱事。吕光也满怀信心去拜访鸠摩罗什。鸠摩罗什说:“我观察此行,并不能获胜回来。”

  不久,吕纂在合梨被打败。后来,郭馨也起兵作乱,吕纂便率领大军返回,又被郭馨打败,全军覆没,吕纂只得弃甲归国。

  ◎ 五色丝绳见吉凶 ◎

  吕光非常器重大臣张资,有一次张资卧病在床,吕光十分焦急,延请许多名医来为他疗治,但是医药罔效,突然有一位国外的修行人,名叫罗叉,自称能够令张资病愈。吕光信以为真,赏赐罗叉许多珍宝。

  鸠摩罗什知道罗叉骗人,就前往告诉张资:“罗叉不能治愈你的病,只有徒劳无功罢了!人的运数虽然隐微不见,但可以某些现象来测知。”

  鸠摩罗什用五色丝结绳,然后燃烧成灰,再投进水中,说如果灰末浮出水面,又聚合成丝绳的本珍,显示张资的病不能痊愈。刹那间只见绳灰浮聚在水面,又结合成原来丝绳的模样。

  张资服用几天药剂,便病故了。不久,吕光也死亡。吕光的太子吕绍便继承帝位,但过了几天,吕纂杀害吕绍而自立,建元咸宁。

  ◎ 棋奕对答藏玄机 ◎

  吕纂咸宁二年,怪事连连。发现一只母猪生下小猪,一身三头。又夜里有飞龙从东厢的井中出现,而爬到大殿前蟠卧,等到天亮时就消失了,吕纂认为这是一种祥瑞,所以称大殿为龙翔殿。不久,又传来有黑龙在九宫门飞跃的消息,于是吕纂又把九宫门改为龙兴门。

  鸠摩罗什对吕纂说:“近日妖猪出现,是象征怪异的事将发生。潜龙出游,也不是吉祥。龙属于阴类,出入有定时,但是近时常常出现,象征灾害要来临。一定会发生部下篡位的事,你应克己修德来挽回天运。”但是吕纂却不采纳忠告。

  有一天,吕纂和鸠摩罗什下棋。吕纂吃掉一颗鸠摩罗什的棋子,吕纂说:“杀胡奴头。”鸠摩罗什回答:“不能杀胡奴头,胡奴将杀人头。”鸠摩罗什的话,是有影射的意义,但是吕纂未能醒悟。

  吕光的弟弟吕保,有一个儿子名叫吕超,吕超的小字叫胡奴,后来果然杀死吕纂,拥立兄长吕隆为帝。当时,大家才恍然大悟鸠摩罗什的预言。

  ◎ 译经事业群英会 ◎

  姚苌杀死苻坚建立后秦,拥有关中之地,曾虚心请鸠摩罗什莅临,但是吕氏王族,恐怕神奇智慧的鸠摩罗什,一旦为姚苌所用,将会不利吕氏建立的凉国,于是不准鸠摩罗什东行。

  姚苌死后,太子姚兴继位,又派遣使者到凉国敦请鸠摩罗什,但依然徒劳无功。

  后秦姚兴弘始三年(西元 401 年)三月,在庙庭的逍遥园,青葱竟然变为香芷,这被公认为祥瑞,象征着大德智人将会到来。同年五月,姚兴派遣陇西硕德,西伐凉国吕隆,吕隆军队溃败,至九月吕隆上表归降,鸠摩罗什才能前往关中,此时,他已五十八岁了。

  弘始三年十二月二十日,鸠摩罗什抵达长安。姚兴万分喜税,以国师之礼待鸠摩罗什,次年并敦请他到西明阁和逍遥园翻译佛经,又遴选沙门僧契、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余人参加译场。

  鸠摩罗什译有《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般若经》、《法华经》、《大智度论》、《维摩经》、《华手经》、《成实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首楞严三昧经》、《十住经》、《坐禅三昧经》、《弥勒成佛经》、《弥勒下生经》、《十诵律》、《十诵戒本》、《菩萨戒本》、佛藏、菩萨藏等等。有关翻译的总数,依《出三藏记集》卷二载,共有三十五部,二九七卷;据《开元录》卷四载,共有七十四部,三八四卷。

  东汉明帝时,佛法传来中国,历经魏晋诸朝,汉译的经典渐渐增多,但是翻译的作品多不流畅,与原梵本有所差距。

  鸠摩罗什羁留凉国十七年,对于中土民情非常熟悉,在语言文字上能运用自如,又加上他原本博学多闻,兼具文学素养,因此,在翻译经典上,自然生动而契合妙义,在传译的里程上,缔造了一番空前的盛况。

  ◎ 承先启后大宗师 ◎

  从鸠摩罗什所翻译的经典而言,可知他致力弘扬的,主要是根据般若经类而建立的龙树一系的大乘中观思想。他所译出的经论,在我国佛教史上,造成巨大的影响。

  《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后来道生弘扬于南方,经僧朗、僧诠、法朗,至隋代吉藏而集三论宗之大成。因此,鸠摩罗什被尊为三论宗之祖。三论再加上《大智度论》,而成为四论学派。此外,《法华经》,是天台宗的绪端;《成实论》,为成实宗的根本要典;《阿弥陀经》、《十住毗婆沙论》,为净土宗的依据;《弥勒成佛经》,促成弥勒信仰的发展;《坐禅三昧经》,促进菩萨禅的盛行;《梵网经》,使我国能广传大乘戒法;《十诵律》,是研究律学的重要典籍。……鸠摩罗什在佛教史上,承先启后,功不可没。

  鸠摩罗什非常喜好大乘教法,志在广演阐明妙理,但观察当时我国的情况,不禁叹息说:“我如果下笔作《大乘阿毗昙》,这绝不是迦丹子所能相比的。现在中国,具有深知远识的人很少,恐怕很难获得共鸣。我在此地,好像折断羽冀的飞鸟,将要作什么论著呢!”鸠摩罗什于是凄然作罢!

  后来,鸠摩罗什只著有《实相论》二卷,以及注解《维摩经》,他的文辞婉约清丽,不待删改而文采斐然。曾与庐山慧远书信答问,后人特将他回答慧远问大乘义十八科三卷,辑为《大乘大义章》。

  ◎ 茶毗后舌不焦烂 ◎

  姚兴常常异想天开,对鸠摩罗什说:“大师!您聪明超群,悟性卓越,是天下第一。如果您逝世了,法种便断绝,没有人可继承。”于是,姚兴逼迫鸠摩罗什接受十名女子。

  鸠摩罗什苦不堪言,但为了译经大业,只得忍辱。从此之后,鸠摩罗什不住在佛寺僧房,另外迁往他处。每逢升座讲说经义,时常语重心长地说:“譬如臭泥中生长莲花,只须采撷莲花,不必沾取臭泥啊!”

  有人对于鸠摩罗什生起轻慢心,也妄想仿效。鸠摩罗什便集合大众,来到盛满铁针的钵前,他面色凝然说:“如果各位能学我将这一钵的针吞下,就可公学我的行为。否则,希望大家各自安心办道,谨守戒律,切莫再滋生妄想!”说完话,立刻把那满钵的铁针吞下,宛如吃饭般轻松。大众看见这稀有的示现,都目瞪口呆,感到非常地惭愧。

  鸠摩罗什在龟兹国,曾从卑摩罗叉律师学习。当卑摩罗叉入关中,鸠摩罗什非常欣悦,特地前往礼拜。卑摩罗叉不知鸠摩罗什被逼迫之事,就问:“你在汉地有殊胜的因缘,受法的弟子有多少人?”鸠摩罗什回答:“汉地的经律尚不完备,新经和诸论,大部分是由我传译,有三千徒众跟随我学法。但是,我……业障深重,没有依照师父的教诲!”

  有一位杯渡比丘,在彭城随缘度众,听说鸠摩罗什在长安,竟喟然叹息:“我与他戏别三百余年,未能相逢,恐怕要等到来生再聚。”

  鸠摩罗什心知世寿已尽,但还希望继续译经弘法,当他稍觉得身体四大不调,便为自己持咒三遍,又请外国的弟子共同诵念,然而回天乏术。圆寂之前,鸠摩罗什向僧众告别说:“我们因佛法相逢,然而我尚未尽到此心,却将要离去,悲伤岂可言喻!我自认为愚昧,忝为佛经传译,共译出经三百余卷,只有《十诵律》一部尚未审定,如果能保存本旨,一定没有错误。我希望所有翻译的经典,能够流传于后世,而发扬光大。如今我在大众面前,发诚实誓愿──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我的身体火化之后,舌头不会焦烂。”

  后秦姚兴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即东晋安帝义熙五年(西元 409 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圆寂,于是在逍遥园火化。当飞灰烟灭时,他的形骸已粉碎,只有舌头依然如生。这正应验了他从前的誓愿,留给我们无尽的沉思和缅怀!(文:岫峨)

转载来自
http://fo.sina.com.cn/master/hwj/2012-08-20/170433.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5-11-15 11:16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