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112233

28 / 4463

尚未签到

9

主题

71

帖子

9667

积分

波澜

Rank: 6Rank: 6

积分
9667
发表时间 2014-9-5 00:11 |阅读模式
11111111111111111
回复 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9

主题

301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88
发表时间 2014-9-19 13:57
佛法以定生慧。
能不能入定还是一个问题?亲证名声分别智那是观的问题?修行不能入定大有其人,佛在世时有人当下证得罗汉果位。但也有人在佛在世时,都没能证个初果。
请不要随便说方法正确,坚持一段时间就能亲证名声分别智。这一句话。
在天台的修法中,1年.2年.3年按小止观修行又好,六妙法修行也好。没能得定,怎么办?有一个比较少人知道方法。拜《法华三味忏》一段时,再回修原来的方法。当修行者真的能得定。在定中观察才次第亲证各智。
如果能定了。那修行就好办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9

主题

71

帖子

9667

积分

波澜

Rank: 6Rank: 6

积分
9667
 楼主| 发表时间 2014-9-5 00:21
欢迎理性探讨,理性批评。
毕竟,真理是不怕质疑和讨论的。
如果一个宗教,怕人怀疑,怕人讨论,那么,这个宗教就是有问题的了。
我相信,佛陀所教导正法,是不怕讨论批评的。

sadhu sadhu sadh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0

主题

23

帖子

6924

积分

江水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6924
发表时间 2014-9-5 12:28
若已经有相应证悟,此文读之,不无裨益。
然于初接触学佛的同修而言,此文读之,恐贻害不浅,断人修行之慧根及因缘。

佛菩萨度化众生,观机施教,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度之。
一切法皆是佛法,唯恐修行人依自己凡夫知见,妄断佛菩萨圣意。
所以修行,还须以公认的善知识,公认的正法道场,公认的祖师经论和经典为规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35

主题

392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027
发表时间 2014-9-9 10:48
年年中秋节,有人过节悟出宇宙观,有人年年烧纸塔,污染环境也失了清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

主题

9

帖子

8320

积分

波澜

Rank: 6Rank: 6

积分
8320
发表时间 2014-9-9 13:30

师兄是想把悟到的拿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初学佛者少走弯路。但万丈高楼平地起,修行之路没有捷径,个人根器不同,还需循序渐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9

主题

301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88
发表时间 2014-9-9 19:24
※ 以下是引用 高老庄2014-9-9 10:48:00 的发言:
年年中秋节,有人过节悟出宇宙观,有人年年烧纸塔,污染环境也失了清闲。

高兄想说明点什么呢?




好久没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9

主题

301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88
发表时间 2014-9-9 19:33
※ 以下是引用 牛仔裤1V32014-9-9 13:30:00 的发言:

师兄是想把悟到的拿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初学佛者少走弯路。但万丈高楼平地起,修行之路没有捷径,个人根器不同,还需循序渐进。

如何循序?如何渐进?有多少人明了?有多少明师愿意点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9

主题

301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88
发表时间 2014-9-9 19:37
《大般涅槃经》提到,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想请教一下,女人的修行是否和男人一样?依法不依人。
在道家的修行中,男女是不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9

主题

301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88
发表时间 2014-9-11 00:45
小乘佛教比较注重修学,证果,请教小Y同学,讲一讲如何证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800 天
连续签到:5 天

331

主题

3407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277
发表时间 2014-9-13 05:09
※ 以下是引用 小y2014-9-5 0:11:00 的发言:

    “佛法”这个词,我认为应该理解为佛陀所教导的“法”。现代人中,学佛法的人多,学佛的人更多,但是,学“法”的人却少,因为,正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都能接受,都愿意去落实它的。


佛不是觉悟的意思吗?好象一场误会…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9

主题

71

帖子

9667

积分

波澜

Rank: 6Rank: 6

积分
9667
 楼主| 发表时间 2014-9-13 20:09
※ 以下是引用 诗铭轩2014-9-11 0:45:00 的发言:
小乘佛教比较注重修学,证果,请教小Y同学,讲一讲如何证果?

上座部佛教的修证方法,大多都是按“四念处”修行的。
按四念处修行,便可依次证得“十六阶智”(可自己百度一下什么是十六阶智),
按照经典记载,亲证到“生灭随观智”便是初果,不再受到三恶道轮回,
最多七次往返人间后,便可亲证涅磐。

我和其他上座部的贤友们,都是按四念处的方法修行的。
上座部佛教修证的方法基本是一致的,不会出现“四万八千法门”这种现象。


如此,便是佛陀当初的根本教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9

主题

71

帖子

9667

积分

波澜

Rank: 6Rank: 6

积分
9667
 楼主| 发表时间 2014-9-13 20:14
※ 以下是引用 windows2014-9-5 12:28:00 的发言:
若已经有相应证悟,此文读之,不无裨益。
然于初接触学佛的同修而言,此文读之,恐贻害不浅,断人修行之慧根及因缘。

佛菩萨度化众生,观机施教,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度之。
一切法皆是佛法,唯恐修行人依自己凡夫知见,妄断佛菩萨圣意。
所以修行,还须以公认的善知识,公认的正法道场,公认的祖师经论和经典为规范。

前面已经说过,“正法”只有少部份人可以接受,并且落实去修行的。

至于是断人修行的慧根?还是编一套美好的故事去误人子弟?您自己判断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9

主题

301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88
发表时间 2014-9-14 01:44
※ 以下是引用 小y2014-9-13 20:09:00 的发言:
※ 以下是引用 诗铭轩2014-9-11 0:45:00 的发言:
小乘佛教比较注重修学,证果,请教小Y同学,讲一讲如何证果?

上座部佛教的修证方法,大多都是按“四念处”修行的。
按四念处修行,便可依次证得“十六阶智”(可自己百度一下什么是十六阶智),
按照经典记载,亲证到“生灭随观智”便是初果,不再受到三恶道轮回,
最多七次往返人间后,便可亲证涅磐。

我和其他上座部的贤友们,都是按四念处的方法修行的。
上座部佛教修证的方法基本是一致的,不会出现“四万八千法门”这种现象。


如此,便是佛陀当初的根本教法!



对于小Y童鞋。来小桥谈上座部修行,对有缘于这个版的佛学爱好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不过,我想说一下,小Y童鞋,你的修行不咋滴!二处,一,对本版那一篇转来的文章。如果你有自己亲自体会的话,对离欲得乐。多少有所体会。既然有所体会。就不会转这样的文章来。谣言止于智。“止”你懂得吗?你的“四念法”自己还没入门。。二,如果按四念法,来讲,只有2法。止与观。再扩大一点。可以有6法,从“眼,耳,鼻,舌,身,意”。有没有包含在四念法里面?再扩大一点可以是12法,18法.........四万八千法。如果入门了,就不会对,别人所说“四万八千法门”有所反感。既然讲到十六阶智,第一阶智 :名色分别智。就能把你这个问题解决掉。我话多了,不好意思。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9

主题

71

帖子

9667

积分

波澜

Rank: 6Rank: 6

积分
9667
 楼主| 发表时间 2014-9-14 23:54
1.这篇文章,是我在佛学院学习时的作业,是我自己写的。

2.四念处禅修是个漫长艰苦的过程,我们一直在坚持。


至于名色分别智,去参加过密集禅修的人,只要有止语并按照导师的方法修行,是不难亲证的。


很多贤友在密集禅修的最后几天就可亲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9

主题

71

帖子

9667

积分

波澜

Rank: 6Rank: 6

积分
9667
 楼主| 发表时间 2014-9-18 18:40
名声分别智,是每个禅修行者必须亲证的第一个智慧。
只有当你亲身体会了名色分别智慧,你才算是走上了修行的正道。
反之,如果你的修行在坚持一段时间后,还是无法亲证名声分别智,那么就是你修行的方法有问题。

再次说明,名声分别智是最基础最基础的修行智慧。那是亲眼观察宇宙实相的第一步。
任何真正的禅修行者,只要方法对,有足够精进力,便可亲身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9

主题

71

帖子

9667

积分

波澜

Rank: 6Rank: 6

积分
9667
 楼主| 发表时间 2014-9-23 19:58
禅定非佛教所专有,其他外道也是有禅定功夫的。我国的气功也是有类似于入定的境。
但是,所有的外道都无法证得涅盘,原因所在?因为外道无所修观,观即“毗婆奢那,巴利语 Vipassanā 
佛陀和他的圣弟子们当年,就是以观智证得涅磐的。
定,即奢摩他,也称三摩地,是修观的基础。并非目地。
但是不修止(定),却是无法修观的,这一点可以肯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9

主题

301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88
发表时间 2014-9-24 04:09
十六特胜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七云︰‘十六特胜,修之可以得道。此十六特胜,有定有观,是中具足诸禅,以喜乐等法爱养故,则无自害之过,而有实观观察,不着诸禅,所以能发无漏,既进退从容,不随二边,亦能得道,故名特胜。’依此可知,修此十六特胜观之过程中,行者之身心领受喜乐,无导致厌世自杀之弊,并有如实观察,令修习者虽深入正定而不致染着诸禅,较诸不净观、六妙门等皆更殊胜,故称‘特胜’。
十六特胜者,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四知息徧身,五除诸身行,六受喜,七受乐,八受诸心行,九心作喜,十心作摄,十一心作解脱,十二观无常,十三观出散,十四观离欲,十五观灭,十六观弃舍。

此十六法,亦名阿那波那念(此翻遣来遣去)。言特胜者,从因缘得名;如外道等,并能修得四禅四空,而无对治观行,故不出生死。此十六法,有定有观,具足诸禅,能发无漏,故名特胜也。

若以十六法横对四念处,每念处有四法,共成十六。此易可知,今约竖对三界,以明修证之相。

一知息入、二知息出者,对代数息也。行者调息绵绵,一心依随于息;息入时,知从鼻端入至脐;息出时,知从脐出至鼻;如是一心照息,依随不乱。尔时,知息粗细之相;知风、喘、气为粗,息相为细。粗卽调之令细,如守门人,知人出入,亦知好人恶人;知好则进,知恶则遮。复知轻重、滑涩、冷暖、久近。

复知因入出息,则有一切众苦烦恼;生死往来,轮转不息,心知惊畏。若暗心数息,无有观行,正修证时,多生爱见慢等诸烦恼病(爱者,爱着此数息。见者,谓见我能数。慢者,谓我能数,以此慢他)。

今随息时,卽知此息无常,命依于息;以息为命,一息不还,卽便无命。知息无常,卽不生爱;知息非我,卽不生见;悟无常,卽不生慢。此则从初方便已,能破诸结使,不同数息。以一心依息,令心不散,得入禅定,故名亦爱;觉悟无常,故名亦策;与定相应,名亦有漏;观行不着,名亦无漏也。

三知息长短者,对欲界定也。外凡证欲界定时,都不觉知息中相貌。今此中初得定时,卽觉息中长短之相;觉悟无常,转更分明。证欲界定,故名亦爱;观行觉无常,故名亦策也。

四知息徧身者,对未到地定也。凡外证未到地,直觉身相泯然如虚空。尔时实有身息,但以眼不开故,不觉不见;今特胜中发未到地时,亦泯然入定,卽觉渐渐有身如云影,觉出入息徧身毛孔。亦知息长短相等,见息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无常生灭,觉身空假不实;亦知生灭剎那不住,三事和合,故有定生;三事旣空,则定无依。知空亦空,于空不着,亦爱亦策,如前说也。

五除诸身行者,对初禅觉观支也。言身行者,欲界身中,发得初禅。则色界四大造色、触欲界身;欲界身,根生识,觉此色触;二界色,相依共住,故名为身。身卽觉支,从此身分生观,知身中之法有所造作,故名身行。身行卽是观支,言除者,因觉息徧身,发得初禅,心眼开明,见身三十六物臭秽可恶。尔时卽知三十六物由四大有,头等六分,一一非身;四大之中,各各非身,此卽是除欲界身也。
又于欲界身中,求色界四大不可得,名除初禅身。所以者何?若言有色界造色者,为从外来?为从内出?为在中间住?如是观时,毕竟不可得。但以颠倒忆想故,言受色界触;谛观不得,卽是除初禅身;身除故,身行卽灭也。

六受喜者,对破初禅喜支也。根本禅中喜支,从隐没有垢觉观后生;旣无观慧照了,多生烦恼,故不应受。今于净禅觉观支中生喜,以有观行破析,达觉观性空,则所生喜亦空;于喜不着,无诸过罪,故说受喜。如阿罗汉不着一切供养,故名应供也。

七受乐者,对破初禅乐支也。根本禅无观慧,乐中多染,故不应受;今知乐性空,不着,故无过罪,说受乐也。

八受诸心行者,对破初禅一心支。若根本禅入一心时,心生染着,故不应受。今知此一心,虚诳不实;一心非心,卽不取着;旣无过罪,卽是三昧正受,故说受诸心行也。

九心作喜者,对二禅内净喜也。根本二禅喜,从内净发;以无智慧照了,多生受着。今观此喜,卽知虚诳;不生受着,名喜觉分。从正观心,生真法喜,故名心作喜也。

十心作摄者,对二禅一心支也。二禅喜动,今返观喜性,旣知空寂,毕竟定心不乱,不随喜动也。

十一心作解脱者,对破三禅乐也。三禅有徧身之乐,凡夫得之,多生爱缚,不得解脱。今以观慧破析,知此乐从因缘生;空无自性,虚诳不实,观乐不着,心得自在也。

十二观无常者,对破四禅不动也。三禅为乐所动,故四禅名不动定;凡夫得此,多生常想,心生爱取。今观此定生灭代谢,三相所迁,知是破坏不安之相也。

十三观出散者,对破空处也。出者,出离色界;散者,散三种色。又出离色界,心依虚空;消散自在,不为色法所缚,故名出散。凡夫得此,谓是真空安隐,心生取着。今观虚空处定,知是四阴和合而有,无自性,不可取。所以者何?若言有出散者,为虚空是出散?为心是出散?若心是出散者,过去心已谢,未来心未生,现在心不住,何能出耶?若空是出散者,无知之法,有何出散?旣不得空定,则心无受着也。

十四观离欲者,对识处也。一切爱着外境,皆名为欲。从欲界乃至空处,皆是心外之境。若虚空为外境,识来领受此空,卽以空为所欲;今识处定,缘于内识,离外空欲,故名离欲。凡夫得此,无慧眼照了,谓言心与识法相应;真实安隐,卽生染着。今以观慧破析,知三世识,皆不与现在心相应;故此识定,但有名字,虚诳不实也。

十五观灭者,对无所有处也。此定缘无为法尘,心与无为相应;对无为法尘,发少分识。凡夫谓为心灭,深生爱着,为其所缚。今观此少识,亦有四阴和合,无常无我,虚诳不实;譬如粪秽,多少俱臭,不染着也。

十六观弃舍者,对非想非非想也。非非想,是两舍之对治;从初禅来,但有偏舍,无有两舍。今此定双舍有无,又是舍中之极,故名弃舍。凡夫得此,谓为涅盘,无有观慧觉了,不能舍离。今知此定,亦是四阴、二入(意入、法入)、三界(意界、法界、意识界),及十种细心所等(触、作意、受、想、思、欲、解、念、定、慧),和合所成。无常苦空无我,虚诳不实,不应计为涅盘;旣知空寂,卽不受着也。行者尔时,深观弃舍,旣便得悟三乘涅盘。

然未必须皆具十六,或得三、二特胜,卽便发悟。亦有利根,初随息时,觉悟无常,卽发无漏。由其从初俱发根本定故,名亦有漏;于中观慧破析不着,名亦无漏,一往胜六妙门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800 天
连续签到:5 天

331

主题

3407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277
发表时间 2014-9-25 07:27
楼上,楼主…你们大论这么长,你们爸妈知道吗?佛法,一定最简单的!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9

主题

71

帖子

9667

积分

波澜

Rank: 6Rank: 6

积分
9667
 楼主| 发表时间 2014-9-25 18:55
对那些网上复制下来,然后粘贴的,我一般是不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4-4-23 16:19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