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根本佛法] 四缘:因缘无间,增上有缘

8 / 3470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发表时间 2016-8-11 02:33 |阅读模式
四缘


  因缘,为「」与「」之并称。,指引生结果之直接内在原因;,指由外来相助之间接原因。简言之,即产生结果的一切原因总称为因缘

  一切万有皆由因缘之聚散而有生灭,即因缘生灭;而由因与缘和合所产生之结果,称为因缘具合一切有为法皆是因缘所生,唯有因,不能生果;唯有缘,亦不能生果,必须因缘具合,方能生果。

  一切有为法所藉以生起的四类条件(四缘)∶

  一、因缘-指生起某一现象的主要条件。如木器以木为主要条件,木就是木器的因缘。佛教通常认为因与缘不同,就产生结果而言,亲生(主要条件)是疏助(次要条件)是。因此乃说,因即是缘,故称为因缘

  二、等无间缘-指前念为后念生起的原因;又称次第缘。由於前念已灭时,能为后念生起开路,使后念得以产生;因此,前念为后念之缘。而前念引导后念,其间相续无有障碍,故称无间。简言之,前念心导引后念心产生。

  三、所缘缘-指心所攀缘的境界;亦即认识的对象。能思虑的心必须依托外境才能产生思虑,可见外境本身既是所缘,又是一种缘;亦即为所起的「」。

  四、增上缘-指任何一个事物对於其他一切事物的影响与作用。可分为二种:1.能促成其他事物生起的条件,如阳光、空气、水、肥料等,此称与力增上缘。2.不障碍其他事物生起的条件,此称不障碍增上缘。即一切事物皆具有增上缘的功能,唯不能作为自身之增上缘

  在明了佛教的「因缘」之后,我们相信一切万有皆受因缘支配,非人们所得以轻忽;所以,佛教常说「因缘、因缘」,即是如此。如果没有「因缘」呢?那只有「随缘」了!


缘起法则中的四缘

  缘起的定义就是有“因”有“缘”,因缘和合而有“果”,而从因到果,缘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成因素。一切有为法生起所凭藉的四种缘,称为四缘,即:

   一、亲因缘
  亲因缘是指产生自果直接内在原因,例如:由种子而生芽,种子就是芽的因缘;换句话说,一切有为法中,能亲生自果的,称为亲因缘

   二、等无间缘
  等无间缘又称次第缘,是指在心所相续中,由前一刹那而开引后一刹那生起的原因。也就是心所于前一刹那灭谢,复给予后一刹那生起的力用。前一刹那的心法与继之活动的后一刹那的心法,这种同起的、无间断的相续关系,称为等无间缘

   三、所缘缘
  所缘缘略称为缘缘,是指心法心所法攀缘的一切对象,也就是一切外在事物,对内心所产生的间接直接。例如:眼识必以一切色为所缘缘,耳识必以一切声为所缘缘,乃至意识必以过去、现在、未来等一切法为所缘缘。

   四、增上缘
  增上缘是指亲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等三缘以外,一切有助于或无碍于现象发生的原因条件

  以上四缘,可分为直接的因生果的关系,这就是因缘;另一种是间接的、疏远的因生果的关系,包括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此外,若就诸法的生起与四缘的关系而言,在物质现象的色法上,只须亲因缘增上缘二者就可发生作用;但在精神现象的心法上,则须四缘具备才能发生作用。
最新关注的会员朋友
回复 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楼主| 发表时间 2019-5-28 04:47
十二缘起-无明缘行
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三世缘起

因缘

  瑜伽五十一卷十七页云:云何因缘?谓诸色根、根依、及识,此二、略说能持一切诸法种子。随逐色根,有诸色根种子、及余色法种子、一切心心法等种子。若随逐识;有一切识种子、及余无色法种子、诸色根种子所余色法种子。当知所余色法自性,唯自种子之所随逐。除大种色。由大种色、二种种子所随逐故。谓大种种子、及造色种子。即此所立随逐差别种子相续,随其所应,望所生法,是名因缘。复次若诸色根、及自大种,非心心法种子所随逐者;入灭尽定,入无想定,生无想天,后时不应识等更生。然必更生。是故当知心心所种子,随逐色根。以此为缘,彼得更生。复次若诸识、非色种子所随逐者;生无色界异生,从彼寿尽业尽没已,还生下时,色无种子,应不更生。然必更生。是故当知诸色种子,随逐于识。以此为缘,色法更生。又云:复次此所建立种子道理,当知且依未建立阿赖耶识圣教而说。若已建立阿赖耶识;当知略说诸法种子,一切皆依阿赖耶识。又彼诸法,若未永断,若非所断;随其所应,所有种子随逐应知。

  二解 如四缘中说。

  三解 如十二分教中说。

  四解 瑜伽八十五卷十二页云:因缘者:谓诸行种子。

  五解 显扬六卷八页云:因缘者:谓诸经中列请者姓名已,而为宣说;及诸所有毗奈耶摄有缘起教别解脱戒经等;是为因缘。

  六解 成唯识论二卷十六页云:能熏生种,种起现行,如俱有因,得士用果。种子前后自类相生,如同类因,引等流果。此二于果,是因缘性。除此,余法皆非因缘。设名因缘;应知假说。

  七解 成唯识论七卷十七页云:一、因缘。谓有为法、亲办自果。此体有二。一、种子,二、现行。种子者:谓本识中善染无记诸界地等功能差别,能引次后自类功能,及起同时自类现果。此唯望彼是因缘性。现行者:谓七转识及彼相应所变相见性界地等,除佛果善,极劣无记,余熏本识,生自类种。此唯望彼是因缘性。第八心品,无所熏故;非简所依,独能熏故;极微圆故;不熏成种。现行同类,展转相望,皆非因缘。自种生故。一切异类,展转相望,亦非因缘。不亲生故。有说:异类同类现行展转相望为因缘者;应知假说,或随转门。有唯说种是因缘性;彼依显胜,非尽理说。圣说转识与阿赖耶展转相望为因缘故。

  八解 集论三卷三页云:何等因缘?谓阿赖耶识、及善习气。又自性故,差别故,助伴故,等行故,增益故,障碍故,摄受故;是因缘义。自性者:谓能作因自性。差别者:谓能作因差别。略有二十种。一、生能作。谓识和合望识。二、住能作。谓食望已生及求生有情。三、持能作。谓大地望有情。四、照能作。谓镫等望诸色。五、变坏能作。谓火望薪。六、分离能作。谓镰等望所断。七、转变能作。谓工巧智,等望金银等物。八、信解能作。谓烟望火。九、显了能作。谓宗因喻,望所成义。十、等至能作。谓圣道望涅槃。十一、随说能作。谓名想见。十二、观待能作。谓观待此故,于彼求欲生。如待饥渴,追求饮食。十三、牵引能作。谓悬远缘。如无明望老死。十四、生起能作。谓邻近缘。如无明望行。十五、摄受能作。谓所余缘。如田水粪等,望谷生等。十六、引发能作。谓随顺缘。如正事王,令王悦豫。十七、定别能作。谓差别缘。如五趣缘,望五趣果。十八、同事能作。谓和合缘。如根不坏,境界现前,作意正起,望所生识。十九、相违能作。谓障碍缘。如雹望谷。二十、不相违能作。谓无障碍缘。如谷无障。助伴者:谓诸法共有而生;必无缺减。如四大种及所造色,随其所应。等行者:谓诸法共有等行所缘,必无缺减。如心心所。增益者:谓前际修善不善无记法故;能令后际善等诸法,展转增胜,后后生起。障碍者:谓随所数习诸烦恼故;随所有惑,皆得相续增长坚固;乃令相续远避涅槃。摄受者:谓不善、及善有漏法。能摄受自体故。

  九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六卷十五页云:因缘云何?谓诸经中,遇诸因缘而有所说。如义品等种种因缘。如毗奈耶作如是说:由善财子等最初犯罪;是故世尊集苾刍僧,制立学处。

【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楼主| 发表时间 2019-5-28 04:53
因缘差别

  大毗婆沙论二十一卷十八页云:问:若尔;因缘有何差别?尊者世友,作如是言:无有差别。因、即是缘;缘、即是因。如契经说:二因,二缘,能生正见。谓他言音,及内如理作意。又如大因缘经说:佛告阿难,老死支,有如是由,有如是因,有如是集,有如是生,有如是缘。谓生支是也。故知因缘无有差别。复作是说:若有此,则有彼;此是彼因,亦是彼缘。问:由有瓶故,得有瓶觉。岂此瓶觉,唯瓶为因?答:非但有瓶,则有瓶觉;以无瓶时,亦有瓶觉,虽有瓶时,无瓶觉故。然有和合故,得有瓶觉。是故和合,是瓶觉因缘。有作是说:和合、是因。此和合因,说名为缘。问:若一一别,不名为因;众事和合,亦应非因?答:如一一别,不名和合;众事聚集,即名和合;故一一别,不名为因,众事和合,得名为因。复有说者,同类、是因;异类、是缘。如火于火,麦于麦等,说名同类。问:麦于麦芽,有何同类。若同称麦,名同类者;应田水等,大种同故;亦名同类。则田水等,应是麦因。复有说者,近者、是因;远者、是缘。问:若尔;因与等无间缘,应无差别。又善心无间,起不善,或无记心;应是因,非缘。复有说者,不共、是因;共者、是缘。问:若尔;眼于眼识,应是因非缘。以不共故。又麦于芽灰,应是缘非因。以是共故。复有说者,能生者、是因;随能生者、是缘。问:若尔;生支、于老死,应非缘。随顺生支有等,于老死、应非因。复有说者,能长养自相续者、是因;能长养他相续者、是缘。问:若尔;缘自相续所起善心,惟长养自相续,应是因非缘。大德说曰:转、是因;随转、是缘。近、是因;远、是缘。如近、远,在此、在彼,和合、不和合,在此身、在余身,应知亦尔。问:若尔;同类随转,应是缘非因。无明缘行等,应是因非缘。故因缘体,虽无差别;而义有异。谓因义亲,缘义是疏。为表此义,说因有六;说缘有四。若不尔者;名数应同。

心心所法由四缘生

俱舍论七卷五页云:论曰:心心所法,由四缘生。此中因缘,谓五因性。等无间缘,谓前无间已生,非后心心所法。所缘缘者:谓随所应,或色等五,或一切法。增上缘者:谓随所应,各除自性,余一切法。


四缘

瑜伽三卷八页云:又有四缘: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因缘者,谓种子。等无间缘者,谓若此识无间,诸识决定生,此是彼等无间缘。所缘缘者,谓诸心、心所所缘境界。增上缘者,谓除种子余所依,如眼及助伴法望眼识。所余识亦尔。又善不善性,能取爱、非爱果,如是等类名增上缘。又由种子故,建立因缘。由自性故,立等无间缘。由所缘境故,立所缘缘。由所依及助伴等故,立增上缘。如经言:诸因诸缘,能生识者。彼即此四,因缘一种,亦因亦缘。余唯是缘。(待议?)

二解
瑜伽五十一卷十六页云:复次此中云何名诸行因?何等名缘?谓薄伽梵说诸行生缘略有四种: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因缘一种,亦因亦缘。余之三种,唯缘非因。如彼卷十六页至五十二卷一页广释。

三解
瑜伽八十五卷十二页云:复有四缘,能令诸行展转流转。何等为四?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即此四缘,略有二种:一因,二缘。因唯因缘,余三唯缘。又因缘者,谓诸行种子。等无间缘者,谓前六识等及相应法等无间灭,后六识等及相应法等无间生。所缘缘者,谓五识身等以五别境为所缘,第六识身等以一切法为所缘。增上缘者,谓五识等以眼等各别所依为增上缘,及以能生作意等为增上缘,意识身等以四大种身及能生作意等为增上缘。又先所造业,望所生爱非爱果,当知亦是增上缘;如是资粮望道,道望得涅槃,当知亦是增上缘摄。

四解 如成唯识论七卷十七页至二十一页广说。

五解
俱舍论七卷一页颂云:说有四种缘,因缘五因性。等无间非后,心心所已生。所缘一切法,增上即能作。论曰:于何处说?谓契经中。如契经中说四缘性。谓因缘性。等无间缘性。所缘缘性。增上缘性。此中性者是缘种类。如彼卷一页至五页广释。

六解
品类足论七卷五页云:因缘云何?谓一切有为法。等无间缘云何?谓除过去现在阿罗汉命终时心心所法,诸余过去现在心心所法。所缘缘及增上缘云何?谓一切法。如彼卷一页至五页广释。

七解
入阿毗达磨论下十四页云:缘有四种:谓因、等无间、所缘、增上缘。除能作,余五因名因缘。过去现在心心所法,除阿罗汉最后心等,名等无间缘。一切法名所缘缘。能作因性名增上缘。

八解
大毗婆沙论二十一卷十五页云:复次诸法作用,必假因缘。因已广辩,次应说缘。缘有四种,如施设论及见蕴辩。然施设论作如是说:有法是因缘,彼亦是等无间缘,亦是所缘缘,亦是增上缘。乃至有法,是增上缘。彼亦是因缘,亦是等无间缘,亦是所缘缘。问:一切法中有能作四缘者,如心心所法;有能作三缘者,如色心不相应行;有能作二缘者,如无为法。何故彼说有法是因缘,彼亦是等无间缘,乃至广说耶?答:彼依容有,故作是说。谓诸法中有心心所具四缘性,不说一切皆作四缘。若尽理者,应作是说。问:若法是因缘,彼亦是等无间缘耶?答:若法是等无间缘,彼亦是因缘。有法是因缘,彼非等无间缘。谓除过去现在非最后心心所法,余一切有为法。问:若法是因缘,彼亦是所缘缘耶?答:若法是因缘,彼亦是所缘缘。有法是所缘缘,彼非因缘。谓无为法。问:若法是因缘,彼亦是增上缘耶?答:若法是因缘,彼亦是增上缘。有法是增上缘,彼非因缘。谓无为法。问:若法是等无间缘,彼亦是所缘缘耶?答:若法是等无间缘,彼亦是所缘缘。有法是所缘缘,彼非等无间缘。谓除过去现在非最后心心所法,余一切法。问:若法是等无间缘。彼亦是增上缘耶?答:若法是等无间缘,彼亦是增上缘。有法是增上缘,彼非等无间缘。谓除过去现在非最后心心所法,余一切法。问:若法是所缘缘,彼亦是增上缘耶?答如是。问:若于一法具四缘者,应但一缘,云何立四?答:依作用立,不依物体。一物体中有四用故。谓一刹那心心所法,引起次后刹那同类心心所故,立为因缘。即此开避,次后刹那心心所法令得生故,立为等无间缘。即此能为次后刹那心心所法所取境故,立为所缘缘。即此不障碍次后刹那心心所法令得生故,立为增上缘。此中因缘如种子法,等无间缘如开导法,所缘缘如任杖法,增上缘如不障法。如是等过去现在非最后心心所法,具四缘性。余有为法,有三缘性。三无为法,有二缘性。皆依义说,不依物体。一物体中有多义故。

生缘老死

瑜伽十卷八页云:问:亦由远行,不避不平等,他所逼迫,为缘,老死可得;何故此中但说生缘老死耶?答:虽由彼诸缘;必以生为根本故。纵阙彼缘;但生为缘,定有老死故。

二解
瑜伽九十三卷十四页云:谓于是中有因缘生,未永断故;而有生生。生既生已;唯当希待后时老死。当知此中生之因缘,亦名为生,因缘所起,亦名为生。有前生故,而有后生;有后生故,而有老死。此中前生,是后生因,亦老死缘。后生,唯是老死之缘。如是一切,聪摄为一,略说名为生缘老死。

三解
法蕴足论十卷二页云:又生缘老死者:谓此生支,虽异生异灭;而缘起理,恒时决定。若过去生,非老死缘者;应未来生亦非老死缘。若未来生非老死缘者;应过去生亦非老死缘。若过去生非老死缘者;应现在生亦非老死缘。若现在生非老死缘者;应过去生亦非老死缘。若未来生非老死缘者;应现在生亦非老死缘。若现在生非老死缘者;应未来生亦非老死缘。若佛出世时生,非老死缘者;应佛不出世时生,亦非老死缘。若佛不出世时生,非老缘者;应佛出世时生,亦非老死缘。若缘起理有颠倒者;应成二分。不决定故。应可破坏。理杂乱故。若尔;不应施设缘起。佛不应说生缘老死。然佛所说生缘老死,理趣决定。去来今世,有佛无佛,曾无改转,法性恒然,不隐不没,不倾不动,其理湛然,前圣后圣,同所游履,是真是实,是谛是如,非妄非虚,非倒非异。是故佛说生缘老死。

四解
法蕴足论十卷三十页云:云何生缘老死?谓彼彼有情,即于彼彼有情聚中,诸生,等生,趣入,出现,蕴得,界得,处得,诸蕴生,命根起,说名生。发落发白,皮缓面皱,身曲背偻,喘息逾急,扶杖而行,肢体斑黑,衰退闇钝,根熟变坏,诸行故败,朽坏羸损,说名老。彼彼有情,即于彼彼诸有情聚,移转,坏没,退失,别离,寿暖识灭,命根不转,诸蕴破坏,夭丧殒逝,说名死。如是老死,缘生故起,是名生缘老死。复次大因缘经中,尊者庆喜,问佛:老死为有缘不?佛言:有缘。此缘谓生。广说乃至若无有生;鱼鸟蛇蝎那伽药叉部多食香诸天人等无足二足多足异类彼彼有情,于彼彼聚,所有老死,为得有不?不也;世尊。若全无生;为可施设有老死不?不也;世尊。是故庆喜,老死皆以生为其缘。是名生缘老死。如是老死,生为缘,生为依,生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生缘老死。

五解
大毗婆沙论二十四卷三页云:生缘老死者:谓若有生,便有老死。问:何故三有为相中,生、独立一支;老死,共立一支耶?胁尊者曰:世尊于法功能差别,能善了知。余无此能。故于此事,不须征诘。复有说者,诸法生时,生有作用;故独立支。诸法灭时,老死无常,俱有作用;故合立支。有余师说:生令诸法相续增长,故独立支。老死令诸法不相续不增长,故合立支。或复有说:生令诸法和合作用,故独立支。老死令诸法离散无用,故合立支。尊者世友,作如是说:生令诸法,从未来入现在,故独立支。老死令诸法,从现在入过去,故合立支。尊者妙音,作如是说:生作用胜,独办一事;故独立支。老死作用劣,共办一事;故合立支。如强力人,独办一事;劣、则不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楼主| 发表时间 2019-5-28 04:54
十二缘起

俱舍论九卷九页云:如是蕴相,续说三生为位。颂曰:如是诸缘起,十二支三际,前后际各二。中八据圆满。论曰:十二支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处,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言三际者。一、前际,二、后际,三、中际。即是过未及现三生。云何十二支于三际建立?谓前后际,各立二支。中际、八支。故成十二。无明、行、在前际。生、老死、在后际。所余八、在中际。此中际八,一切有情,此一生中,皆具有不?非皆具有,若尔;何故说有八支?据圆满者。此中意说;补特伽罗历一切位,名圆满者。非诸中夭,及色无色。但据欲界补特伽罗。大缘起经说具有故。彼说佛告阿难陀言:识若不入胎;得增广大不?不也;世尊。乃至广说。有时但说二分缘起。一、前际摄,二、后际摄。前七支,前际摄。谓无明乃至受。后五支,后际摄。谓从爱至老死。前后因果,二分摄故。


三世缘起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七页云:一补特伽罗,于此生十二支缘起,几过去,几未来,几现在耶?答:二、过去。谓无明、行。二、未来。谓生、老死。八、现在。谓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问:此十二支,过去未来现在皆具;何故但说过去未来、各有二支;现在有八?答:无慧眼者,以现在因,推未来果;以现在果,推过去因,可知亦有。故作是说。以现在因者:谓爱、取、有。推未来果者:谓生、老死。以现在果者:谓识、名色、六处、触、受。推过去因者:谓无明、行。世尊欲令无慧眼者,以现因果,推其去来,由此即能办所作事。过去世果,未来世因,由此为门,亦可知有。故此论者,但作是说。复次说有过去二支,即遮生死本无今有执。说有未来二支,即遮生死有已还无执。说有现在八支,成立生死因果相续。如是如来化事已满,故作是说。复次说有过去二支,即遮常见。说有未来二支,即遮断见。说有现在八支,即显中道。如是如来化事已满,故作是说。复次说有过去二支,即显生死有因。说有未来二支,即显生死有果。说有现在八支,即显因果相续。由此有情,能办所作,故作是说。复次说有过去二支,除前际愚。说有未来二支,除后际愚。说有现在八支,除中际愚。由此有情,能办所作,故作是说。复次此中但说一生因果;余生因果,义准可知。故作是说。

一心刹那缘起与多心相续缘起差别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二页云:此中但说时分缘起。谓十二位,立十二支。一一支中,各具五蕴。尊者设摩达多说曰:一刹那顷,有十二支。如起贪心,害众生命,此相应痴,是无明。此相应思,是行。此相应心,是识。起有表业,必有俱时名色诸根,共相伴助,即是名色及与六处。此相应触,是触。此相应受,是受。贪即是爱。即此相应诸缠是取。所起身语二业,是有。如是诸法,起即是生。熟变,是老。灭坏,是死。嗔痴心杀,有十一支。无爱支故。虽有此理;而此中说时分缘起,依十二位,立十二支。一一支中,各有五蕴。非刹那顷,有十二支。然识身论,复作是说:于可爱境,由无知故;起贪著时,此中无知,是无明。有贪著者,是行。了别境者,是识。识俱诸蕴,是名色。名色所依诸根,是六处。六处和合,是触。能领触者,是受。欣所受者,是爱。爱增广,是取。引后有业,是有。诸蕴起,是生。诸蕴熟变,是老。诸蕴灭坏,是死。内热,是愁。哀泣,是悲。五识相应不平等受,是苦。意识相应不平等受,是忧。心焦,是恼。乃至广说。问:前说后说,有何差别?答:前说是一心,后说是多心。前说是刹那,后说是相续。是谓差别。彼论虽说多心相续十二有支,而不同此。以彼所说十二有支,多是别法,或同时起;此论所说十二有支,皆具五蕴,时分各异。

二种杂染因缘

  瑜伽八十卷二五页云:此中杂染因缘,有二种。一者、由世俗言说自性杂染自性执分别故。二者、由彼功德过失差别执分别故。三缘起诸烦恼入阿毗达磨论上十四页云:由三因缘,起诸烦恼。一、未断随眠故。二、非理作意故。三、境界现前故。由因加行境界三力,烦恼现前。此说具者。亦有唯依境界力起。烦乱遍恼身心相续,故名烦恼。此即随眠。

三缘能进引生色无色定

俱舍论二十九卷七页云:论曰:生上二界,总由三缘,能进引生色无色定。一、由因力。谓于先时近及数修为起因故。二、由业力。谓先曾造感上地生顺后受业;彼业异熟,将起现前,势力能令进起彼定。以若未离下地烦恼;必定无容生上地故。三、法尔力。谓器世界将欲坏时,下地有情,法尔能起上地静虑。以于此位所有善法,由法尔力,皆增盛故。诸有生在上二界中,起无色定,由因业力;非法尔力。无云等天,不为三灾之所坏故。生在色界,起静虑时,由上二缘及法尔力。若生欲界,起上定时;一一应知皆由教力。

三种清净因缘修治善根

瑜伽四十七卷二十四页云:又诸菩萨,住此住中,由二因缘,现见诸佛。或由听闻菩萨藏说,或由内心发起胜解,信有十方种种异名诸世界中种种异名诸佛如来。由粗净信俱行之心,求欲现见。如是求已;如实称遂。当知是名第一因缘。又心发起如是正愿,随于彼彼诸世界中,有佛出现;我当往生。如是愿已;如实称遂。当知是名第二因缘。菩萨如是由粗净信,现见诸佛;由正愿力,现见诸佛。既得见已;随力随能,兴一切种恭敬供养;奉施种种上妙乐具。及于僧众恭敬供养。于如来所,听闻正法,无倒受持。精进修行法随法行。以四摄事,成熟有情。一切善根,悉皆回向无上菩提。由是三种清净因缘,彼诸善根,倍复明净。谓于佛僧法,供养摄受故;以四种摄事,成熟有情故;以一切善根,回向菩提故。如是乃至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大劫。譬如世间黠慧工匠,以矿性金,置于火中。如如烧炼,如是如是转得明净。如是净胜意乐菩萨所有善根,由是三种清净因缘,转复明净;当知亦尔。

六处缘触

瑜伽十卷七页云:问触:以三和合为缘;何故此中但说六处为缘?答:若有六处,定有余二。无阙故。又六处胜故。由六处摄二种故。

二解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八页云:问:此经中说:六处缘触;有余处说:名色缘触;余处复说:二缘生触。如是三种,有何差别?答:六处缘触,显触所依。谓显一切外物和合,必因于内。内法胜故,但说所依。故此经说六处缘触。名色缘触,显触自性。二缘生触,显触所依及所缘别。复次六处缘触,说恶趣触。名色缘触,说欲界人天触。二缘生触,说色无色界触。复次六处缘触,说分位触。名色缘触,说现在触。二缘生触,说三和触。复次六处缘触,说触位触。名色缘触,说前位触。二缘生触,说后位触。

三解
法蕴足论十卷十七页云:云何六处缘触?谓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三和合故生触。是名六处缘触。复次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眼为内缘,色为外缘,生眼触。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意为内缘,法为外缘,生意触。是名六处缘触。复次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眼触,以眼色眼识为缘。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意触,以意法意识为缘。是名六处缘触。复次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眼色眼识,皆非是触。由三和合而有触生。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意法意识,皆非是触。由三和合而有触生。是名六处缘触。如是诸触六处为缘,六处为依,六处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六处缘触。

六识身因缘

瑜伽九十一卷一页云:复次由二因缘,说六识身。以内六处为因,以外六处为缘。谓内六处、为彼种子所依附故。又内六处、相续一类,如先所得,毕竟转故。境界、不尔。非彼种子所依附故。又非一类相续转故。

平等性智所缘

佛地经论三卷七页云:平等性智相应心品,有义:唯缘大圆镜智。如染污意缘阿赖耶为境界故。有义:唯缘真如实际。缘平等性为境界故。如实义者,此智亦缘一切为境。普缘一切平等性故。庄严论说:平等性智缘一切有情自他平等故。随诸有情胜解,示现佛影像故。此经中说证得十相平等性故。此平等性,通真及俗。故缘一切,亦无过失。若不缘俗;即不能随一切有情胜解示现诸佛影像;亦不应以染污末那,类平等智唯缘镜智。凡圣异故。违圣教故。余不类故。

有缘生

  瑜伽十卷八页云:问:生亦以精血等为缘;何故此中唯说有缘生耶?答:由有有故,定有余缘,无阙。又有胜故;唯说彼为缘。

二解 
法蕴足论十卷二十八页云:云何有缘生?谓有一类,由贪嗔痴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三恶行,说名业有。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于彼诸生,等生,趣入,出现,蕴得,界得,处得,诸蕴生,命根起,说名生。此生缘有故起,是名有缘生。如说地狱,旁生,鬼界,应知亦尔。复有一类,于人趣乐,系心希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人趣同分;与诸人众,同受快乐。因此希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此三妙行,说名业有。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众同分中,于彼诸生,等生,乃至命根起,说名生。此生缘有故起,是名有缘生。如说人趣,四大王众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应知亦尔。复有一类,于梵众天,系心希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梵众天众同分中,因此希求,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于此定中,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说名业有。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于彼诸生,等生,乃至命根起,说名生。此生缘有故起,是名有缘生。如说梵众天,梵辅天,乃至广果天,应知亦尔。复有一类,于无想天,系心希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无想天众同分中。因此希求,勤修加行,思惟诸想,是粗苦障;思惟无想,是静妙离。由此思惟,能灭诸想,安住无想。彼诸想灭住无想时,名无想定。入此定时,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说名业有。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无想天众同分中。于彼诸生,等生,乃至命根起,说名生。此生缘有故起,是名有缘生。复有一类,于空无边处天,系心希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因此希求,勤修加行,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于此定中,诸思,等思,现前等思,已思,当思,思性,思类,造心意业,说名业有。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空无边处众同分中。于彼诸生,等生,乃至命根起,说名生。此生缘有故起,是名有缘生。如说空无边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应知亦尔。复次大因缘经中,尊者庆喜,问佛:诸生为有缘不?佛言:有缘。此缘谓有。广说乃至若无业有;鱼鸟蛇蝎那伽药叉部多食香诸天人等无足二足多足异类彼彼有情,于彼彼聚,生、等生等,为得有不?不也;世尊。若全无有;为可施设有诸生不?不也;世尊。是故庆喜,诸生皆以有为其缘。是名有缘生。如是诸生,有为缘,有为依,有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有缘生。

三解 
大毗婆沙论二十四卷三页云:有缘生者:若有能引后有诸业;后有当生。非无引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楼主| 发表时间 2019-5-28 04:55
名色缘识

  瑜伽九卷十三页云:又此异熟识,即依名色而转。由必依托六依转故。是故经言:名色缘识。俱有依根,曰色。等无间灭依根,曰名。随其所应,为六识所依。依止彼故;乃至命终,诸识流转。

  二解 瑜伽九十三卷二页云:又五色根,根依大种根处大种所生诸色,及诸余名,由彼执持,所有根等,堕在相续,流转不绝。此二总名随转依止。

  三解 法蕴足论十卷十一页云:云何名色缘识?谓眼色为缘,生眼识。此中眼及色,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于中作意等,能助生眼识,是名名色缘识。乃至意法为缘,生意识。此中诸意识所了色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于中作意等,能助生意识。是名名色缘识。复次教诲颇勒窭那经中,佛作是说:颇勒窭那,识为食故;后有生起。此识云何?谓健达缚。广说乃至于羯刺蓝自体和合。此羯刺蓝自体和合,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尔时非理作意俱生名色为缘,起俱生识。是名名色缘识。复次教诲莎底经中,佛作是说:三事和合,入母胎藏。广说乃至此识无间,入母胎藏。此所托胎,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尔时非理作意俱生名色为缘,起俱生识。是名名色缘识。复有一类,由贪嗔痴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中身语恶行,名为色。意恶行,名为名。由此恶行名色为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于彼起识。是名名色缘识。如说地狱,旁生、鬼界、应知亦尔。复有一类,于人趣乐,系心希求。因此希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此中身语妙行,名为色。意妙行,名为名。由此妙行名色为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于彼起识。是名名色缘识。有不系心希求人乐,但由无明蔽动心故;造身语意三种妙行。此中身语妙行,名为色。意妙行,名为名。由此妙行名色为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于彼起识。是名名色缘识。如说人趣,四大王众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应知亦尔。复有一类,于梵众天,系心希求。因此希求,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乃至初静虑具足住。于此定中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为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于彼起识。是名名色缘识。如说梵众天,梵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随其所应,当知亦尔。复次大因缘经中,尊者庆喜,问佛:诸识为有缘不?佛言:有缘。此谓名色。佛告庆喜:若无名色;诸识转不?阿难陀曰:不也;世尊。若无名色为所依止;后世所受生老死识,为得生不?不也;世尊。若诸名色都无所有;为可施设有诸识不?不也;世尊。是故庆喜,诸识皆以名色为缘。是名名色缘识。如是诸识,名色为缘,名色为依,名色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名色缘识。

名色缘六处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七页云:复言:世尊!若但说言识缘六处;斯有何过?世尊告曰:初受生时,六处未满;唯有身根及意根转,应不可得。由此两根为体,名色,最初有故;次第增长,与后圆满六处为缘;故说名色是六处缘。

  二解 瑜伽十卷七页云:问:六处亦以饮食为缘;何故此中但说名色为缘耶?答:此中说名色,是彼生因故。彼既生已;亦以饮食为任持因。

  三解 俱舍论九卷二十页云:如是名色,渐成熟时,具眼等根;说为六处。

  四解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八页云:问:此经中说名色缘六处,应不遍说四生有情。谓胎卵湿生,诸根渐起,可说名色缘六处。化生有情,诸根顿起;云何可说名色缘六处?但应说识缘生六处。有作是说:此经但说欲界三生,不说上界化生;亦无有失。应作是说:此经通说三界四生。谓化生者,初受生时,虽具诸根;而未猛利。后渐增长,方得猛利。未猛利时,初刹那顷,名识支。第二刹那以后,名名色支,至猛利位,名六处支。是故此经、无不遍失。问:六处即在名色中摄,何故说名色缘六处耶?答:此前已说未起眼等四色根时,名名色位。四根起已,具六处故,名六处位。化生虽复六根顿起;而未猛利,名名色位。猛利以后,名六处位。故无有失。

  五解 法蕴足论十卷十三页云:云何名色缘六处?谓有一类,为寒所逼,希求于暖。得好暖故;便起身中暖俱大种。此中若暖,若暖俱大种,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名色,眼耳鼻舌身及意根,皆得增长。是名名色缘六处。为热所逼,希求于冷;应知亦尔。复有一类,为饥所逼,希求于食。得好食故;便起身中食俱大种。此中若食,若食俱大种,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名色,六根增长。是名名色缘六处。复有一类,为渴所逼,希求于饮。得好饮故;便起身中饮俱大种。此中若饮,若饮俱大种,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名色,六根增长。是名名色缘六处。复有一类,劳倦所逼,希求止息、按摩、睡眠。由遂意故;便起身中彼俱大种。此中若按摩等,若彼俱大种,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名色,六根增上。是名名色缘六处。复有一类,于盛热时,热渴所逼,入清凉池,恣意饮浴;便起身中彼俱大种。此中若清冷水,若彼俱大种,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名色,六根增长。是名名色缘六处。复次教诲颇勒窭那经中,佛作是说:颇勒窭那!识为食故;后有生起。此识云何?谓健达缚。广说乃至与羯刺蓝自体和合。此羯刺蓝自体和合,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尔时非理作意俱生名色为缘,母胎藏中,六根生起。是名名色缘六处。复次教诲莎底经中,佛作是说:三事和合,入母胎藏。广说乃至此识无间,入母胎藏。此所托胎,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尔时非理作意俱生名色为缘,母胎藏中,六根生起。是名名色缘六处。复有一类,由贪嗔痴,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中身语恶行,名为色;意恶行,名为名。由此恶行名色为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六根生起。是名名色缘六处。如说地狱,旁生、鬼界、应知亦尔。复有一类,于人趣乐,系心希求。因此希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此中身语妙行,名为色;意妙行,名为名。由此妙行名色为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六根生起。是名名色缘六处。如说人趣,四大王众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应知亦尔。复有一类,于梵众天,系心希求。因此希求,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乃至初静虑具足住。于此定中,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识,名为名。由此为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六根生起。是名名色缘六处。如说梵众天,梵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随其所应,当知亦尔。是名名色缘六处。如是六处,名色为缘,名色为依,名色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名色缘六处。

名色与识更互为缘

  瑜伽十卷十七页云:问:已说一切支非更互为缘;何故建立名色与识、互为缘耶?答:识于现法中,用名色为缘故;名色复于后法中,用识为缘故。所以者何?以于母腹中有相续时,说互为缘故。由识为缘,于母腹中,诸精血色、名所摄,受和合共成羯罗蓝性。即此名色为缘,复令彼识、于此得住。

行缘识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七页云:复言世尊!诸所有行,与六识身,相应俱有,同生同灭;何缘故说行是识缘?世尊告曰:以六识身,与福非福及不动行,相应俱有,同生同灭;异熟识中,安置诸行熏习种子;引发余生新异熟识。由此道理,是故宣说行是识缘。

  二解 瑜伽十卷七页云:问:识亦以名色为缘;何故此中但说行为缘耶?答:行为识杂染缘。能引能生后有果故。非如名色,但为所依所缘生起缘故。

  三解 俱舍论九卷二十页云:由引业力,识相续流;如火焰行,往彼彼趣,凭附中有,驰赴所生,结生有身;名行缘识。若作此释;善顺契经分别识支通于六识。

  四解 法蕴足论十卷八页云:云何行缘识?谓有一类、贪嗔痴俱生思为缘故起贪嗔痴俱生诸识。是名行缘识。复有一类、无贪无嗔无痴俱生思为缘故;起无贪无嗔无痴俱生诸识。是名行缘识。复次眼及色为缘,生眼识。此中眼是内有为行,色为外缘,生眼识。是名行缘识。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此中意是内有为行,法为外缘,生意识。是名行缘识。复次瓮喻经中,佛作是说:造福非福不动行已;有随福非福不动识。云何造非福行已,有随非福识?谓有一类、由贪嗔痴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三恶行,名非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于彼起识。是名造非福行已有随非福识。如说地狱,旁生、鬼界、应知亦尔。云何造福行已有随福识?谓有一类、于人趣乐,系心希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人趣同分,与诸人众、同受快乐。因此希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此三妙行,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于彼起识。是名造福行已有随福识。有不系心希求人乐,但由无明蔽动心故;造身语意三种妙行。此三妙行,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于彼起识。是名造福行已有随福识。如说人趣,四大王众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应知亦尔。复有一类、于梵众天,系心希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梵众天众同分中。因此希求,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于此定中,诸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于彼起识。是名造福行已有随福识。有不系心希求生彼,但由无明蔽动心故;勤修加行,离欲恶不善法,乃至命清净;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梵众天众同分中;于彼起识。是名造福行已有随福识。如说梵众天,梵辅天、乃至无想天、应知亦尔。云何造不动行已有随不动识?谓有一类、于空无边处天,系心希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因此欣求,勤修加行,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于此定中,诸思,等思,现前等思,已思当思,思性思类,造心意业,名不动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于彼起识。是名造不动行已有随不动识。有不系心希求生彼,但由无明蔽动心故;勤修加行,超诸色想,乃至造心意业;名不动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于彼起识。是名造不动行已有随不动识。如说空无边处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应知亦尔。如是诸识、行为缘,行为依,行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缘行识。

行缘无明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五页云:问:何故但说无明缘行;而不说行缘无明?答:亦应说行缘无明,而不说者;当知是有余说。复次无明缘行,势力随顺亲近强胜。行缘无明,则不如是。复次无明缘行,其义决定。行缘无明,则不如是。以阿罗汉有漏业。不生无明故。复次行缘无明,由无明力。如契经说:非理作意,由痴生故;能引无明。是故但说无明缘行。复次行于无明,但有缘义;无明于行,有因有缘。是故但说无明缘行。复次此经中说时分缘起。前位诸蕴,说名无明。后位诸蕴,说名为行。前因后果,展转相引。是故不说行缘无明。

无明缘行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五页云:复言:世尊!何缘欲界爱取二种,不与非福福行为缘?世尊告曰:诸有现前爱非爱境增上力故;发生欲爱,起不善根,造非福行;一切皆由于因于果非福行中,不知过患。彼由意乐有过失故,或由加行有过失故;起非福行。如是意乐加行过失,唯用无明以为胜缘;非境界爱及不善根。若由欲爱,造诸福行;彼信为依,乃造斯行。于死于生,起定信故。此爱及取,由信摄伏;我施设为有覆无记。若法,欲界有覆无记;于发诸行,无胜功能。以于因果及福行中,不知出离;求可爱生,造斯福行。故此福行,亦唯无明以为胜缘。复言:世尊!何缘色界爱取二种,不作色界不动行缘?世尊告曰:诸有未离欲界贪者,色界爱等,未得生处。若无生处;则无堪能。故非色界不动行缘。如说色界爱取二种,于其色界诸不动行,如是无色爱取二种,于无色界诸不动行,应知亦尔。彼于色界或无色界有过患身,起有功德作意想见;或依教法,或依诲法,发起如是非理作意;能为彼界不动行缘。如是所起非理作意,无明所引。如是无明,由此所起非理作意及果为伴,能为彼界不动行缘。是故应知彼不动行,亦唯无明以为胜缘。复有一类,依无有爱,造诸福行,或不动行。彼由如是无有爱故;既于诸有见多过患;岂更悕求当来诸有。然于无有不如实知。由无知故;不得诸有真对治道。又无知故;于非对治,起对治想;造诸福行或不动行。由是道理,如是诸行,应知唯用无明为缘。非爱及取为诸行缘。

二解
瑜伽十卷六页云:何因缘故,福行不动行,由正简择功力而起;仍说用无明为缘耶?答:由不了达世俗苦因为缘,起非福行。由不了达胜义苦因为缘,生福及不动行。是故亦说彼以无明为缘。问:如经中说:诸业以贪嗔痴为缘;何故此中唯说痴为缘耶?答:此中通说福非福不动业缘。贪嗔痴缘,唯生非福业故。问:身业语业,思所发起,是则行亦缘行;何故但说无明缘行?答:依发起一切行缘而说故。及依生善染污思缘而说故。

三解
俱舍论九卷二十页云:谓诸愚夫,于缘生法,不知唯行;妄起我见,及我慢执,为自受乐非苦乐故;造作身等各三种业。谓为自身受当乐故;造诸福业。受当来乐非苦乐故;造不动业。受现乐故;造非福业。如是名为无明缘行。

四解
法蕴足论十卷四页云:云何无明缘行?谓世尊说:苾刍当知,无明为因,无明为缘故,贪嗔痴起。此贪嗔痴性,是名无明缘行。复次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无明为前行,无明为幖帜故;起无量种恶不善法。谓无惭无愧等。由无惭无愧故;起诸邪见。由邪见故;起邪思惟。由邪思惟故;起邪语。由邪语故;起邪业。由邪业故;起邪命。由邪命故;起邪勤。由邪勤故;起邪念。由邪念故;起邪定。此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勤,邪念,邪定,是名无明缘行。复次如世尊说:苾刍当知,起无量种恶不善法,一切皆以无明为限,无明为集,是无明类,从无明生。堕无明趣者,不如实知善不善法,有罪无罪法,应修不应修法,下劣胜妙法,黑白法,有敌对法,缘生诸法。不如实知此诸法故;便起邪见,邪思惟,乃至邪念,邪定。是名无明缘行。又云:如是福非福不动行,无明为缘,无明为依,无明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无明缘行。

五解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六页云:问:无明为缘,通生十二;何故但说无明缘行?答:亦应说余,而不说者;当知此是有余之说。复次无明缘行,势用随顺。余则不尔。复次无明缘行,势用强胜。余则不尔。复次无明于行,能作近缘,是故偏说。于识等十,但作远缘,是故不说。如近,远;在此,在彼,现前,不现前,此众同分,余众同分,亦尔。复次无明与行,作不共缘;是故偏说。与识等十,但作共缘;是故不说。复次此经中说时分缘起,前后次第,展转相生。若说无明缘无明;便无前后。若说无明缘识等;便非次第。是故但说无明缘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楼主| 发表时间 2019-5-28 04:56
内缘

眼等之五识缘色等外境为外缘,意识于心内分别诸法为内缘。又疏远之缘由为外缘,亲近之缘由为内缘。

心缘

言起心而攀缘外境也。为虑知心外事物之义。起信论中本曰:“离名字相离心缘相。”

外缘

自外与力,而助物之生起之缘也。对于内因而言。四缘中之增上缘也。起信论曰:“用重习者,即是众生外缘力,如是外缘有无量义。略说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差别缘,二者平等缘。”

妄缘

缘者,关于吾身之内外事物也,此缘体虚妄不实,故曰妄缘。又此事物为我起妄情之缘由,故曰妄缘。

缘起性空

缘起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性空是说众缘合成的诸法,其性本空,无有真实的自体。

法界缘起

法界缘起具足说应当是圆融法界无尽缘起,是贤首宗基于华严经的义旨而建立的。唐智俨在《华严一乘十玄门》中说:“华严一部经宗,通明法界缘起。”这是法界缘起的名义见于载籍之始,嗣后法藏更在《华严经探玄记》当中组织慧光、昙衍、灵裕及智俨的学说而说《华严经》以“因果缘起理实法界”为宗,进而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及《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中阐扬法界缘起的义理。再后到清凉澄观,此义便越发恢宏了。

贤首宗用两种法门阐明一切诸法就是宇宙万有的真实相:一种是作为诸佛境界的性海果分,意思是如来果地的分齐,这不是言语心思所能够解说攀缘的,所以不可说;一种是作为普贤境界的缘起因分,意思是等觉以下的因位人所可知了的分齐,这里所谓缘起就指的是法界缘起,而它的相貌是无尽圆融。

一一法就是宇宙的森罗万象,法尔圆融,具足一切法,叫它作法界。法界一一法,有为无为,色心依正,总为一团;此一团万法,相即相入,互为能缘起所缘起,以一法成一切法,以一切法起一法。此一法垒它一切法为缘,它一切法垒此一法亦悉为缘,相资相待,互摄互容,如因陀罗网,重重无际,微细相容,主伴无尽,叫它作法界缘起,也叫作无尽缘起。如《三宝章》描写法界缘起的相状说:“夫法界缘起,无碍容持,如帝网该罗,若天珠交涉,圆融自在,无尽难名。”

《探玄记》举十种因缘解说一切诸法所以能够有如此混融无碍,其中第三是“各唯心现”。后来《华严经疏》却把“唯心所现”列在第一说,“一切诸法,真心所现,如大海水,举体成波。以一切法无非一心,故大小等相,随心回转,即入无碍”。也就是说法界乃包括一切万法迷悟染净的一心,色心万差诸法从这个一心法界炳然显现。

贤首宗为分别一真法界圆融无碍的义相,从四方面说明,即四法界: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理事无碍法界,四、事事无碍法界。而其中事事无碍法界更具体的表现了法界缘起。

事事无碍法界的界,具有体性和分齐两种意义。宇宙一切分齐的事法,不坏其相一一如其理性融通,一多相即,大小互融,重重无尽,在理事无碍法界观,万差诸法即是真如法性理,万法当中的一一事法,虽然是一微尘,也都具足真如法性理更无欠缺。万法与真如无碍,从真如所起的此法与彼法也无碍,火从理起,水也从理起,所起的水火等事不同,而从能起的真如来看,水火二法也无碍,如此万法互相摄尽,事事互相融即,重重无尽,无碍自在,譬如器器同一融即,所以叫作事事无碍法界。

宇宙万有都具足四法界,一尘即法界,法界即一尘,尘尘法界,重重无尽。依贤首宗,四法界中说事法界的是五教中的小乘教和大乘始教中的相始教;说理法界的是空始教和顿教;说理事无碍法界的是终教,而华严圆教的根本教理,便是说事事无碍法界的无尽缘起。

(黄忏华)

缘起

  缘者由藉之义。谓依他而所藉者,起者生起之义。缘起者,有事之起始,及事物之待缘而起二义。一切有为法等,皆从缘而起,故曰缘起。此起与生之义略同,故或曰缘生,言由缘而生也。但缘起由因立名,缘生由果立名,义稍别耳。

缘起

此有九门分别。颂曰:体、门、义、差别,次第、难、释词,缘性、分别缘,摄诸经为后。如瑜伽九卷十二页至十卷末,广释。

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十二页云:缘起者:谓有请而说。如经言:世尊一时,依黑鹿子,为诸苾刍,宣说法要。又依别解脱因起之道,毗奈耶摄所有言说。又于是处,说如是言,世尊依如是如是因缘,依如是如是事,说如是如是语。

三解
杂集论十一卷二页云:缘起者:谓因请而说。随依如是补特伽罗,起如是说故。又有因缘,制立学处;亦名缘起。谓依如是因缘。依如是事,乃至广说。

四解
如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五页至二十五卷广说。

五解
法蕴足论十卷一页云:云何缘起?谓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发生愁叹苦忧扰恼。如是便集纯大苦蕴。苾刍当知,生缘老死。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缘起,法住法界。一切如来,自然通达,等觉宣说,施设建立,分别开示,令其显了。谓生缘老死。如是乃至无明缘行,应知亦尔。此中所有法性法定法理法趣,是真是实,是谛是如,非妄非虚,非倒非异;是名缘起。

缘起差别

十二缘起,各有多种。如瑜伽九卷十六页至十卷三页广说。

二解
此即缘起八门。杂集论四卷十三页云:差别者:谓识生差别故,内死生差别故,外谷生差别故,成坏差别故,食持差别故,爱非爱趣分别差别故,清净差别故,威德差别故;是差别义。识生差别者:谓眼色为缘,眼识得生。如是等。内死生差别者:依有情世间说。谓无明等为缘,能生行等。外谷生差别者:谓种缘芽,芽缘茎,如是展转,枝叶华果,次第得生。成坏差别者:谓一切有情共业增上力为缘,大地等生故。食持差别者:谓四食为缘,三界有情相续住故。爱非爱趣分别差别者:谓妙行恶行为缘,往善恶趣故。清净差别者:谓顺解脱分善为缘,生顺决择分善。如是见道等渐次,乃至得阿罗汉果等。或外从他闻音,内如理作意为缘,发生正见;次第乃至诸漏永尽。威德差别者:谓内证为缘,发神通等最胜功德。由此差别,应随广说诸行缘起。

三解
大毗婆沙论二十四卷五页云:复次世尊为受化者施设缘起,少多不定。谓或有处,说一缘起。谓一切有为法,总名缘起。如说:云何缘起?谓一切有为法。或复有处,说二缘起。谓因与果。或复有处,说三缘起。谓三世别。或烦恼、业、及事、为三。无明、爱、取、说名烦恼。行、有、是业。余支、是事。或复有处,说四缘起。谓无明、行、及生、老死。现在八支,摄入四种。谓爱、取、入无明;有、入行;识、入生;名色、六处、触、受、入老死。或复有处,说五缘起。谓爱、取、有、及生、老死。前际七支,摄入此五。谓无明,入爱取,行、入有;识、入生;名色、六处、触、受、入老死。或复有处,说六缘起。谓三世中各有因果。或复有处,说七缘起。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后际五支,摄入此七。谓爱、取、入无明;有、入行;生、入识;老死,入名色六处触受。或复有处,说八缘起。谓现在八支。过去未来四支,摄入此八。谓无明,入爱取;行、入有;生、入识;老死,入名色、六处、触、受。或复有处,说九缘起。如大因缘法门经说。或复有处,说十缘起。如城喻经说。或复有处,说十一缘起。如智事中说。或复有处,说十二缘起。如余无量契经中说。

缘起次第

瑜伽十卷三页云:问:何因缘故,无明等诸有支,作如是次第说?答:诸愚痴者,要先愚于所应知事,次即于彼,发起邪行。由邪行故;令心颠倒。心颠倒故;结生相续。生相续故;诸根圆满。根圆满故;二受用境。受用境故;若耽著,若希求。由希求故;于方觅时,烦恼滋长。烦恼滋长故;发起后有爱非爱业。由所起业,滋长力故;于五趣生死中苦果生。苦果生已;有老死等苦。谓内身变异所引老死苦,及境界变异所引忧叹苦,热恼之苦。是故世尊,如是次第,说十二支。复有次第差别。谓依二种缘,建立缘起次第。一、内身缘,二、受用境界缘。内身缘,前六支所摄;受用境界缘,后六支所摄。先于内身,起我执等愚;由此不了诸业所引苦果异熟故;发起诸业。既发起已;即随彼业,多起寻思。由业与识,为助伴故;能感当来三种苦果。谓根初起所摄苦果,根圆满所摄苦果,受用境界所摄苦果。即名色为先,触为最后。又于现法中,依触缘受,发起于爱。由受用境界缘,广起追求,或由事业门,或由利养门,或由戒禁门,或由解脱门,发起欲求,内身求,邪解脱求。如是求时,令先所起烦恼及业所引五趣生死果生。既得生已;老死随逐。复有次第差别。谓由三种有情聚。一、乐出世清净,二、乐世间清净,三、乐著境界。由初聚故;灭诸缘起,增白净品。由第二有情聚故;不如实知诸谛道理。若住正念;或作福业,或作有漏修所引不动业。若不住正念;便发非福业。或起追悔所引,或不追悔,欢喜所引,心相续住。彼又如前于下中上生处,次第能感当来三种苦果。谓名色为先,触为最后。由第三有情聚故;依现受用境所生受,于现法中,如前次第,起后六支。谓受为先,老死为后。

缘起甚深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四页云:复言:世尊!如余经说:缘起甚深。云何应知如是缘起甚深之相?世尊告曰:即依十一缘起略义,应知缘起五甚深相。何等为五?一、因甚深,二、相甚深,三、生甚深,四、差别甚深,五、流转甚深。应知缘起甚深之相,复有五种。何等为五?谓相甚深,引发因果诸分甚深,生起因果诸分甚深,差别甚深,对治甚深。应知缘起复有五种甚深之相。何等为五?谓摄甚深,顺次甚深,逆次甚深,执取甚深,所行甚深。

二解
杂集论四卷十二页云:甚深者:因甚深故,相甚深故,生甚深故,住甚深故,转甚深故;是甚深义。谓即由此无作者等义,显缘起法,五种甚深。由二种义,显因甚深。对治不平等因无因论故。由一种义,显相甚深。是无我相故。由二种义,显生甚深。虽从众缘,果法得生;然非彼所作故。由二种义,显住甚深。实无安立,显现似住故。由四种义,显转甚深。因果流转,难了知故。又诸缘起法,虽刹那灭;而住可得。虽无作用缘;而有功能缘可得。虽离有情;而有情可得。虽无作者;而诸业果不坏可得。是故甚深。业果不坏者:虽内无作者;而有作业受果异熟。又诸缘起法,不从自生,不从他生,不从共生,非不自作他作因生。是故甚深。不从自生者:谓一切法,非自所作。彼未生时,无自性故。不从他生者:谓彼诸缘,非作者故。不从共生者:谓即由此二种因故。非不自作他作因生者:缘望果生,有功能故。又有差别。谓待众缘生,故非自作。虽有众缘;无种子不生。故非他作。彼俱无作用,故非共作。种子及众缘,皆有功能;故非无因生。是故如是说:自种有故,不从他;待众缘故,非自作;无作用故,非共生;有功能故,非无因。若缘起理,非自非他,遣双句者;犹为甚深。况总忘四句。是故缘起,最极甚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楼主| 发表时间 2019-5-28 07:05
开导依与等无间依

流霞飞翠:请问开导依与等无间依是不是一回事?

妙禅:是一回事

流霞飞翠:哦,那他们算不算法尘?

妙禅:不算,法尘是第六识的所缘

流霞飞翠:那开导依不就是前念吗?怎么不是第六识所缘?

妙禅:开导依只是前念灭,让出个位子,给后念做生起的条件

智禅导师:成唯识论四卷广说。今取护法义云:开导依者:谓有缘法、为主、能作等无间缘,此于后生心心所法,开避引导;名开导依。此但属心;非心所等。

莲开:无间灭意

智禅导师:若此与彼无俱起义;说此于彼有开导力。一身八识,既容俱起;如何异类为开导依。若许为依;应不俱起。便同异部心不幷生。又一身中、诸识俱起,多少不定。若容互作等无间缘;色等应尔。便违圣说等无间缘唯心心所。 就是自识前念做开导,后念得生

流霞飞翠:等 等即不异

智禅导师:然新识生起,则前识已灭,所以,不能缘。但是前识影象,若作相分,现前境应该可以。但是前识影象,若作相分,现前境应该可以。但已非前识本身了

妙禅:中间没有第三者

莲开:等无间的等是相似义

流霞飞翠:说意有两种,等无间意、染污意,为什么染污意能做产、第六识根,而等无间意则不能?我认为前识影象即是法尘。说意有两种,等无间意、染污意,为什么染污意能做第六识根,而等无间意则不能?
智禅导师:因为非同刹那,必以同刹那法为根故。六识七识个别生起。可以作依。六识自己的前刹那识,也就是意(过去的识),只是无间缘。不在同刹那。不能为根。前五识,也不能依自识的前识(灭意)为根。所以,意,的第一义是过去识(每个识的过去识都可做无间灭意)但是第二意,恒行义则只有第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楼主| 发表时间 2019-5-28 07:06
开导依和等无间缘、等无间缘依的异同 明定

此下皆为学习中自我之理解,面呈于诸善知识前,恳请斧正,以励后学。文中绿色为自书,红色是摘录。

此中先明:开导依

今取护法义云:开导依者,谓有缘法、为主、能作等无间缘,此于后生心心所法,开避引导;名开导依。此但属心;非心所等。

开导依者谓有缘法。谓若有法体是有缘。即简色.不相应.无为法等。有所缘有力者能引生故 无
[31]主者。即简一切心所法等。彼[32]非主,

述曰。下申其义。文意有四。一出体.义。二破前非。三申正理。故。要主有力方可为依 能作等无间缘者。简异类他识为此识依。或自类识后心不为前心依。或虽是心俱时。不得为心所依。俱非开导故 故言等无间缘即唯自类。   

四释违难。下即初也 开导依者。与四缘中无间缘别。但是开导依必是无间缘。有是无间缘非开导依。谓前念灭自类心所。
《成唯识论》

依上文可知:开导依唯是心法;定是等无间缘。等无间缘非定是开导依;摄心所法故。

次明:等无间缘。

瑜伽五十二卷一页云:复次云何等无间缘?谓此诸心心所无间,彼诸心心所生。说此为彼等无间缘。

由上而明:心心所法既是“等无间缘”。

下释:开导依与等无间缘依、等无间缘的关系。

略说三依者。一因缘依。即是俱有依。亦种子依。二增上缘依。即增上缘。三等无间缘依。即开导依。

三等无间缘依者。等无间依即狭。唯取心王。心王有主义故。若四缘中等无间缘即宽。双通心心所。为前念心王有力。能引生后念一聚心心所法。名等。以力用齐等故。无自类为间隔。名无间。

由上可知:开导依应等无间缘依及无间缘一分;专指心王。无间缘通心、心所。

下文细释开导依

问。此依以何为体。
  
答。以前念八识心王。总名等无间。此是依体。即前念心王与后念心心所为依。
  
问。前念心法。已灭无体。何得为依。
  
答。彼先灭时。已于今识为开导故。意云。彼前念心王临欲灭时。有其力用。能引后念令生。作此功能了。便灭。即现在一念有行后功能。以为法体。非取过去已灭无体法为依。
 
问。其前念心王有引后力用。名为依者。未审将何法为能依。
  
答。诸心心所皆托此依。即一切心心所法起。定能须托此前灭意为依。方起。

问。诸心心所。若不依前灭心王。亦得起不。
  
答。离开导根。必不转故。意云。心心所。若不得前念心王为开避引导。即无因得起。《宗镜录》

下文释:八识互望与开导依之关系。

无心睡眠闷绝等位、意识虽断;而后起时,彼开导依,即前自类。间断五识,应知亦然。无自类心,于中为隔,名无间故。彼先灭时,已于今识为开导故。何烦异类为开导依?然圣教中,说前六识互相引起。或第七八、依六七生。皆依殊胜增上缘说。非等无间。故不相违。

述正文中云。第七末那用前自类或第六识为开导依 染相续位自类为依。无漏间断[33]既有第六即为开导。灭定位出。应云用第八为开导依。略而不言。

上文:七识于染分,皆自类为依。初转依位第六识为开导,灭定出为第八识。此明在异时,可非为自类相续。

下难:
解云心.心所法和合似一。共辨一事得互为缘。诸识不然。何得互为缘。
  
下文做解:心所事

然诸心所非开导依。问心所望王不开导。心所非所依。心王心所既导生。何妨心所亦成依。解云等无间缘义相引。心所可成缘。开导据胜能。非主不成开导依。《了义灯》

由上而知:心所虽为等无间缘,但不能为开导依。

瑜伽论三十八云。等无间缘.及所缘缘。唯望一切心法说。由彼一切心.及心法。前生开导所摄受故。所缘境界所摄受故。方生方转。

总说:开导依者,成唯识论云:“谓有缘法、为主、能作等无间缘,此于后生心心所法,开避引导;名开导依。此但属心;非心所等“。

等无间缘者:瑜伽五十二卷一页云:“复次云何等无间缘?谓此诸心心所无间,彼诸心心所生。说此为彼等无间缘”。

开导依应通于等无间缘依及等无间缘一分;专指心王。等无间缘通心、心所。等无间缘非定是开导依;摄心所法故。  

言八识互为开导,如圣教中言:成唯识论云:“说前六识互相引起。或第七八、依六七生。皆依殊胜增上缘说。非等无间。故不相违”。

[31]此字应为“为”
[32]心所法
[33]平等性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楼主| 发表时间 2019-5-28 07:08
明证日记 09-11-09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河南佛教学院山门楼   雨轉陰

今天繼續学习唐代曇曠的《大乘百法明門論開宗義記》,从“二增上緣依。謂內六處。諸心心所皆托此依。離俱有根必不轉故。”到“四增上緣。謂若有法有勝勢用。能於餘法或順或違。雖前三緣亦是增上。而今第四除彼取餘。為顯諸緣有差別故。此順違相於四處轉。生住成得四事別故。然增上用隨事雖多。而勝顯者唯二十二。應知即是二十二根。此即攝彼三所依中俱有依義。此義寬故。是故八識更互為緣。有力無力義皆通故。”

作業:
一、開導依與等無間緣依是同還是異?
二、除圣位,是否只有意識才有證自證分?
三、整理二十二根資料。

四缘资料:
瑜伽三卷八页云:又有四缘: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

因缘者,谓种子。

等无间缘者,谓若此识无间,诸识决定生,此是彼等无间缘。

所缘缘者,谓诸心、心所所缘境界。

增上缘者,谓除种子余所依,如眼及助伴法望眼识。所余识亦尔。又善不善性,能取爱、非爱果,如是等类名增上缘。

又由种子故,建立因缘。
由自性故,立等无间缘。
由所缘境故,立所缘缘。
由所依及助伴等故,立增上缘。

如经言:诸因诸缘,能生识者。彼即此四,因缘一种,亦因亦缘。余唯是缘。
  
開導依與等無間緣依是同還是異?

答:如成唯识论四卷十三页至十六页广说。今取护法义云:

“开导依者,谓有缘法、为主、能作等无间缘,此于后生心心所法,开避引导,名开导依。此但属心,非心所等。若此与彼无俱起义,说此于彼有开导力。”再看词条:

等无间缘,又作次第缘。指由前念之心法开路、避让而引生后念心法之作用。

等,同等之义。前念与后念的心与心所之数,虽有增减,而各自之体用同等一样,并无一法而二体并起者。前念、后念各为一而相等者,即称为等;

前后二念之间,念念生灭,刹那不停,无有间隔,称为无间。

无间缘者,前心与后心之间,无有间隔,纵经若干时,前念之心法直与后念之心法为生起之缘。此缘唯局限于心法。

又除阿罗汉临涅槃最后心之心、心所外,一切之心法皆有此缘之作用,盖因阿罗汉入于涅槃,毕竟不再起心法,故其最后心已失此缘之作用。
(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俱舍论卷七、成唯识论卷七、顺正理论卷十九)((参见:四缘)1832)p5174FROM:【佛光大辞典】

吾人之心识作用,念念相续,无有间隔,前一念灭谢时,后一念随即生起,且于此前后念生灭之间具有密切的互倚关系,即前一念之心王成为后一念之心王、心所生起时所须依靠之条件因缘。

开导依与等无间缘依本质上并无区别,因角度不同,安立不同名相而已。

就前一念之心王于灭谢之同时,既避开其现行位,复引导后念之心王、心所,故称开导依。又以前念具有资助、生长后念心王、心所之功能,故有开导根之称。

而就前后念生灭之际,历然相望,紧密相接,而无有间断,故称等无间缘依。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4-4-26 02:58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