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根本佛法] 缘起法、因缘法、缘生法

4 / 3783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发表时间 2016-8-21 04:55 |阅读模式
缘起法是佛法的核心。无论信佛和不信佛的人,如果对佛教的缘起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当下就会受益。

缘起法的提出,一是在佛经里头:“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还有一段论述被记刻在印度阿育王石柱上:“诸法从缘生,还从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由此可以看到缘起法的重要性。而前五百年前,佛陀反复把他领悟到的缘起法的道理讲给弟子,使他们得以解脱。对于现代人,这是最好理解的,如一层薄纸,一捅就破。受过一般教育的人,也能听懂。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精神的、物质的、生命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因是内因,缘是事物生成的条件。一切事物都是动态的、变化的。

缘起法即佛陀于菩提树下悟出的佛法,又叫“十二因缘”,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十二因缘说明有情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在此流转中唯有烦恼业行苦果(即惑、业、苦);他们是相依因缘生灭相续流转,是我们感受到有个人生的过程,有个生命在生死流转,实际上,这中间没有主宰者,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其中,共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第一重,过去因到现在果:过去因,为“无明”和“行”;现在果,为“识、名色、六入、触、受”。第二重,现在因到未来果:现在因,“爱、取、有”;未来果:“生”和“老死”。

缘起法,(论因说因)佛法以因缘立义大本,在说明苦集灭三谛的偈文说:“诸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或译作:「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吾佛大师说」。此偈系阿说示(马胜)比丘为舍利弗宣说释尊的教法,经说舍利弗闻是法已,远离尘垢,得法眼净。”

四圣谛中的“苦集灭”谛讲的是因缘法:“诸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一切法的生起消灭同样是从因缘而产生的。佛陀最主要的开示就是生灭因缘,这也是佛法所建立的缘起法的主要标示,是与外道与世不共特质,所以佛陀说法的主题就是论因说因――即以因缘为主而教化众生。

经典里记载,舍利弗未归依佛陀前,归依的是六师外道中的一位师父。一天,他在路边看到了较早亲近佛陀的马胜比丘。一个修行人的威仪就是其内在的展现,舍利弗非常有内涵智能,一看就知道这个人与众不同,马胜比丘庄严肃穆的威仪使他非常感动和震撼,所以马上就去亲近马胜比丘:“你师父是谁?学的是什么法?”马胜比丘告诉舍利弗:我的大师是释迦牟尼佛,他讲的法就是“诸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这个偈子很出名,舍利弗在听这个偈子的当下就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初果)。他回去后高兴地告诉好朋友目揵连,他们两个都是领导人物,非常有智能内涵,各领导着二百五十人的修行。目揵连舍利弗说后,就欢喜地一起来见佛,很快归依佛陀随佛出家。半月后,佛陀在为长爪梵志开示时,出家后的舍利站在佛陀的身后,当下就证了阿罗汉舍利弗听到缘起的偈子当下就证初果,出家半个月后就证阿罗汉,慧根非常非常深,所以后人都认为舍利弗是大智能者。

论因说因就是在点出因缘法殊胜,而佛法的特质就在因缘法上,能把握这点,就知道佛法与外道、一般思想的宗教及哲学间不同的特质就在因缘法上。“以有情为中心,论到自他、心境、物我的佛法,唯一的特色,就是因缘论。「杂阿含」说:「我论因说因……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如果有人问你佛法在讲什么?你可回答:“佛法讲的是缘起论,不是唯心论或唯物论,不是一元论或多元论,也不是一神论,是因缘论。”

杂阿含》的“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就是条件,以条件来集起世间,而所谓的“世间”就是五蕴、六处、烦恼。其实世间就是指我们的身心以及身心作用所起的烦恼;还有身心以外山河大地一切法叫器世间,没有生命的“无情”。有生命的叫“有情”,这里所说的世间就是有情的身心以及所起的烦恼。有因有缘,就是有主要的条件和次要的条件,当众多的因缘条件集起时,就会产生有情的身心,那就是“有因有缘集世间”。而“有因有缘世间集”,这个“世间集”与“集世间”哪里不同?集世间是在讲它的条件,是因;世间集就是它的成立,是果。其实都一样,因为有种种的因缘条件就成立了我们的身心(世间一切法),这完全是因缘聚合而成的。“有因有缘灭世间”,不管是我们的身心还是山河大地的变化消灭,也都是随因缘的转化变异而变动消灭。产生这些变化的也是因缘条件,当具备了这些变化的条件时,这个世间(身心以及山河大地)就一定会坏,它是必归于灭的。

舍利弗从这个偈子中马上就能明白缘起法的意义,体会非常深。一切万法(包括我们的身心)都是因缘条件聚合而成,因缘条件是很复杂而不是单一的。凡是缘起而形成的一切法(身心与山河大地),由于因缘条件的变动,最后必然会归于灭。这个涵义告诉我们:因缘法通两边,一边是形成,形成需要因缘;一边是消灭,消灭也需要因缘。明白了这个主题内容,才能了解后面所引伸的佛法。明白佛法所谈因果的实质,佛法之所以否认外面的主宰上帝,就是建立在缘起法的根本上。

“「」是依特性说指主要的;「」是依力用说,指一般次要的。总论因缘,即每一法的生起,必须具备某些条件;凡是能为生起某法的条件,就称为此法的因缘。不但是生起,就是某一法的灭而不存在,也不是自然的,也需要具备种种障碍或破坏的条件。故,佛法说的集----生与灭,都依于因缘。这是在说明世间是什么,为什么生起,怎样才会灭去。从这生灭因缘的把握中,指导人去怎样实行,达到目的。”

是主要的因(条件),是次要的因(条件)。缘生也缘灭,因缘是通于两边的,这个很重要!一般人谈缘起,都只知道生起的一部分,以为缘起仅在讲流转的无常变化,而不知缘起是涵盖两边的。如果只知生的一边,而不知道灭的一边,那就是没有究竟明白缘起法的内涵。生的必归于灭,这是缘起的特色,也是缘起的必然性,这个必然性最需要我们注意:某些条件组合起来会变成某一个法,这里面一定有其必然性,如H2O会变成水,是由于其间有组合的必然性。为善会得到喜悦幸福,为恶就会心不安。孩子生出来,会成长会老死……这些都有着必然性。在一切因果法则之中,一定有它的必然性。学法的人如果没有了解因果的必然性,就会错解因果即非因计因。要成就某一法,如把因果的条件认错了,那就达不到所要的果。正确的因必然会引申为必然的果,明白了这个必然理则,就不会胡里胡涂地迷信崇拜而等待他力救度。

查因知果,从果知因,明白该具备、转换什么样的条件,从而去创造,才能改造我们的因果,这不是靠信仰他力能达到的。搞不清因缘法的理路,怎能达到修行的最终目的呢?所谓解脱,就是解脱我们的贪瞋痴烦恼,因为贪瞋痴烦恼带来的业力让我们痛苦烦恼而生死相续不断。明白了这点,就知道贪瞋痴是我们要断除的烦恼,唯有消除了贪嗔痴,才能解脱,这是最简单的因果道理。贪瞋痴不消除,烦恼不断,请问:你如何解脱自在?一味想象要去哪里“永生”,可能吗?现在的修行者大多没有针对这个问题而下手。所以,知因果就是知条件,条件不转化,你怎么修?又如何能成就?煮饭要用米,这是主要的因,还要水,这是条件。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不对,就不可能煮成饭,这就叫必然性。沙为什么不能煮成饭?因不对么。修行也是这样,我们有没有真正认清生死轮回、痛苦烦恼的条件?为什么每一个人都那么虔诚敬爱布施能舍,可还是痛苦烦恼不断?因为没有看清真正的因,没有在正确的因上着手转化它,只有迷信崇拜信仰,那只是无知而已,怎么能解脱呢?所以不要轻视哦!大家都在谈因果,但正确认识因果还真的很不容易哪!

佛法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缘起”两字,这里的论因说因,以及后面所讲的缘起法是佛法的特色,也是修行最重要的地方!真正能深入了解缘起的内涵,明白万法的形成以及变化流转,最后必归于灭的内容,这样的智能叫法住智。佛法的次第就是“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如果没有了解生死的因果内涵(即法住智),又如何证得涅槃解脱?唯有知道了因,才能转化其因而成果,法住智就是了解因果内涵的智能。我们的上课其实就在建立法住智,而不是泛泛的谈因果谈信仰,而是深入法性的内涵。明白了生死的因缘,修行才有下手处,才能达到我们要解脱的目的。缘起法是多么的重要!没有得正确的法住智,只有盲修瞎练,那是不可能成就的!

人生现有的痛苦困难,要探求痛苦的原因,知道了苦的原因,就知道没有了此因,困苦即会消灭。这必须要求得消除此困苦的方法才行。如生病求医,先要从病象而测知病因,然后再以对治病因的药方,使病者吃下,才能痊越。因此,知道世间困苦的所以生,所以灭的条件,才能合理的解决它,使应生的生起,应灭的灭除。释尊开示四谛,即染净因果解说:
――如病(
   有因有缘世间集 世间因果
苦集――如病因(
苦集灭――如病愈(
   有因有缘世间灭 出世因果
苦集灭道――如药(

这个表在说明:有因缘就“”起世间“”,“”就好比病,“”就是病的”和“”二谛就是人间性因果。有因缘而世间灭,即修行到圣者的解脱――“灭”和“道”的二谛,苦集的“灭”,犹如病痊愈了;苦灭的“道”,犹如治病的药即修行的方法,”和“”二谛属于出世间因果

由此而知:佛法讲的“苦集灭道四谛就是因果缘起的全部内容。一般人以为苦集灭道缘起有别,其实四谛缘起是完全一致的。如果不明白上面所讲的因缘法则的内容,就像找不到病的因,修行哪里有下手处?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好像正确的药一样,这些缺一不可。

从下面讲的无因邪因正因,才可以看出佛法的正见正因。明白了外道的非因计因邪因,就知道佛法能使人达到究竟解脱的原因,并不是自以为佛法伟大而批评别人,佛法确实有其真实内容。


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与大乘不共慧

最新关注的会员朋友
回复 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楼主| 发表时间 2016-8-21 14:41
缘起法
不是任何神或婆罗门所能寻获的,生命之轮没有迹象。当你理解它的运转时,知道这一切都是缘起法。《清净道论

  缘起法是佛陀教义中最重要最珍贵的一项。佛陀以他那宝贵的觉悟体验教导弟子们,要获得觉悟,有两条道路,一是通过理解四圣谛而获得觉悟,另一是通过理解缘起法而获得觉悟。虽然,大多数人愿意去了解四圣谛,而忽略缘起法,但是,缘起法相对于四圣谛,是一样重要的。

  通过对缘起法的观察,能获得心灵的发展,因此,缘起法觉悟的重要关节。缘起法是阐述生命与宇宙错综复杂的关系,某些因缘的生起,必须依赖某些因缘的条件。以下「四句」是缘起法的重点: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此无故彼无。
  此灭故彼灭。

  通过这「四句」,我们理解因缘生起、延续、转变和消失,这就是「缘起法」(Patcca samuppada)。缘起法,让我们理解到宇宙的一切离不开因缘,这世间的一切都依赖于各种因缘。一个现象的生起,是依赖于各种的因缘条件。一个现象的消失,也因为各种因缘的变化或消失。支撑目前的因缘条件,却依赖其它因缘条件的生起、维持或消失

  缘起法是唯一了解宇宙和佛教宇宙观的关键。通过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这个物质世界,这世界的本质本来具无,一切都是因缘条件的结合。既然一切都是因缘条件的结合,那么,这世间根本就没有一件东西是永恒的。甚至,很多人都认为永恒的灵魂,实际也不存在。

  这个被我们理解的世界,是一连串因缘条件的组合。但是,这是不是我们对这世界的一般性观念呢?我们根据自己的心念,给予这些现象一个虚拟的永恒概念(假名),这几乎是人类共同对于这些现象的一种美好的意愿。人类被这些贪婪的力量伤害,被妄想欺骗,被永恒的假想蒙蔽了真性。因此,我们很难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这个世界就是梦幻、泡影的真相。这就好像一团火球,迅速的在环绕我们, 到一定的时候,为我们再创造一个轮回。

  缘起法主要是靠的运作。在缘起法里详细的阐述了各种「」的要义,让我们清楚的观察到环绕我们的各种因缘本质。让我们以油灯作为实例,油灯的点燃靠的是油和灯蕊,当油和灯蕊的因缘和合时,油灯就能够被点燃,就能发出光亮,当这两个因缘条件缺少一个时,油灯就无法点燃了。透过油灯,我们清楚的了解缘起法的运作。再以植物为例子,植物的成长,靠的是种子、土壤、养分、空气和阳光,这些因缘条件缺一不可,这更清楚的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缘起法。在佛法里,让我们清楚的理解造成「」和轮回的缘起法缘起法为我们解释了为何我们还要受困于轮回,为我们明了「」的定义,及如何解脱于「」的正确途径。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逃避各种因缘,也不要对缘起法生起错误的观念。在缘起法里阐述了什么是第一因,一切事物的生起有赖于因缘,生起事物的「」,就是第一因

  缘起法是阐述十二连续生起的因缘,因此,也称为十二缘起法
  一、缘于「无明」(贪、嗔、痴等烦恼)而产生「行」(造作诸业)。
  二、缘于「行」(造作诸业)而产生「识」(业识)。
  三、缘于「识」(业识)而产生「名色」(物质与心理现象)。
  四、缘于「名色」(物质与心理现象)而产生「六入」(眼、耳、鼻、舌、身、意)。
  五、缘于「六入」(眼、耳、鼻、舌、身、意)而产生「触」(外境接触)。
  六、缘于「触」(外境接触)而产生「受」(苦、乐的感受)。
  七、缘于「受」(苦、乐的感受)而产生「爱」(对境生爱欲)。
  八、缘于「爱」(对境生爱欲)而产生「取」(追求造作)。
  九、缘于「取」(追求造作)而产生「有」(业因完成)。
  十、缘于「有」(业因完成)而产生「生」(在受于身)。
  十一、缘于「生」(在受于身)而产生「老死」(未来身之老死)。

  这就是生命的生、灭和延续的规律,也是「」的生起。十二因缘让我们了解生命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的循环规律,在十二因缘里,「无明」和「」属于过去世二因,「识」、「名色」、「六入」、「触」和「受」属于现在世五果,「爱」、「取」和「有」属于现在世三因,「生」和「老死」属于未来世二果。

  在十二因缘里的第一因缘「无明」,导致各种烦恼的生起,如:贪、嗔、痴等。「无明」使我们迷失了本性,「无明」使我们不断的在制造善与恶业(),因此,导致不断的轮回,根据自己的业力而重生于人界天界或其它生界。当一个人死后,根据自己的业力而重生,重新与「」联系,因此,「」是新生命的重新开始。新生命因「」而开始,根据缘起法而生起「名色」(思维与肉体),新的生命式诞生了。因为「名色」的(思维与肉体)生起,新的生命形式诞生了。因为「名色」的作用,因而生起了「六入」(眼、耳、鼻、舌、身、意),于是,色身的感官开始形成,思维也开始有了感官的认识。感官形成后,开始与外界接触,接触些什么呢?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产生了「受」──乐受或苦受。对「受」产生了执着或贪恋就形成「爱」。因为「爱」而生起贪欲,想进一步的拥有,因此生起了「取」(一切造作和追求)。通过「取」而执着于「有」,这时候,轮回的业力已经形成了,因此,导致再「生」的果报。 当再「生」的业力形成后,就堕入轮回中,生命又开始循环了。最后还是免不了「老死」,跟随「老死」的就是一切「烦恼」和「苦」。生命就在十二因缘的作用下,不断的从「无明」到「行」,从「行」到「识」,从「识」到「名色」,从「名色」到「六入」,从「六入」到「触」,从「触」到「受」,从「受」到「爱」,从「爱」到「取」,从「取」到「有」,从「有」到「生」,从「生」到「老死」,一次又一次不断的轮回于生死之间。

  佛学对十二因缘与生、死的关系分析的非常认真和清楚。阐明了「」和「轮回」的因缘。在十二因缘里的「无明」,和四圣谛中的「无明」是一样的。因此,对四圣谛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无明」导致我们堕入无休无止的生死轮回。

  佛陀对阿难达尊者开示道:「不理解十二因缘的人,就像被绵球纠缠一样,无法看清楚真相,因而导致悲恸。生是悲惨和可怕的,导致紊乱和无休止的苦,而他们却不知道要如何脱离这个境界。」


缘起法的三大特征

  第一、果从因生
  ,就是结果现象。结果从哪里来呢?哲学家和神学家也都是从结果去寻求事物产生的原因,但由于他们的智慧不够,从而导致了对事物起因的错误认识。比如我们前面说到的神创万物,把神作为事物产生的原因;宿命论者也是这种看法;而偶然论者认为事物无因无缘,都是片面的看法。佛陀以他的大智慧亲证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之后,为我们揭示了世间万物的真正起因,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结果和现象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

  第二、事待理成
  ,就是事物存在的具体事相,如桌子、房子、麦克风、座谈会等等,都叫做事相则是事相存在的规律,例如人这种事相的存在法则就是十二因缘。在十二因缘里,我们最容易认识到的两个环节是生缘老死。生,是生命的诞生和存在,这种存在的结果是老死,这是人生所要经历的必然规律。任何一个人出生后,都要经过老和死的自然规律,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今人还是古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无法摆脱生和老死的过程,这就是"事待理成"。

  第三、有依空立
  ,是指存在,,是指不存在,任何一种存在的现象都是建立在不存在的基础上。以茶杯为例,正因为没有这个茶杯,所以它才能经过工人的制造而产生,我们不能离开具体条件谈存在。在座各位可以想一想,离开具体的条件,会有我手里的茶杯吗?这就是佛法所讲的空。"有依空立"是缘起法的第三个特征。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具备上述三个特征。我们还是以桌子为例,桌子是果,它通过木工、铁钉、木料加工而成,然后再由油漆工漆成现在这个样子,这叫果由因生。 实际上,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制造桌子,而是掌握了专门技术的木工才能制造桌子,这叫事待理成;作为这个桌子,它在木工制造之前是不存在的,是由木工加工而 成,这叫有依空立。如果我们用这三个特征去检验事物的存在,就会发现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具备这三个基本特征,都离不开缘生缘灭的法则。

缘生法?
指由缘而生者,或谓其理法杂阿含经卷十二:‘云何缘生法?谓无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所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显发,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死。

旧译为因缘缘生、缘起、因缘等三词互为通用之例极多。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显发,谓缘生故,有老病死忧悲恼苦,此等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不颠倒,如是随顺缘起,是名缘生法。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名缘生法。’盖依缘而生之缘起支或其理法,称为缘生法

俱舍论卷九将杂阿含经因缘法译为缘起法缘生之法译为缘已生法,将十二缘起诸支之因分解释为缘起果分解释为缘已生瑜伽师地论卷十亦云(大三○·三二五下):‘诸行生起法性,是名缘起,即彼生已,说名缘生。’中论卷一因缘品第十三、十四颂,则从诸法无自性之立场,说明果与缘之关系,谓:‘若果从缘生,是缘无自性;从无自性生,何得从缘生?果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以果无有故,缘、非缘亦无’。

唐朝玄奘所译摄大乘论释卷二中说分别自性分别爱非爱二缘起,然梁代真谛所译摄大乘论释卷二则于该处译为分别自性分别爱非爱二种缘生,即为此类译例。此外,隋代达磨笈多译之缘生论一卷,为唐代不空所译大乘缘生论一卷之同本异译,其内容则为解说十二缘起。(大生义经、毗婆尸佛经卷上、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十七、信佛功德经、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五、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二、品类足论卷六、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三、俱舍论卷五、卷七、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十四、顺正理论卷二十八、阿毗昙心论卷一行品、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二、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四、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六、因缘心论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楼主| 发表时间 2016-8-21 14:44
因缘法缘生法缘起法的差别

我们先了解,从文字上认识‘’是指条件,生起或发生的条件。一切的发生与生起都是依缘而生起;无缘就不会生起。这生起是要依靠条件才能促成,它的(Hetu)也是(因缘Hetupaccayo),因为有了才可能生起。犹如种子是各种植物的因,因于这种子,才能发芽生长,但若缺乏其他的,比如泥土、阳光、空气、水,肥料、人工去培植等,这种子仍然不能成长。只有当这种子加上上述诸缘,种子才能生起成为植物。

因缘是指依于因的状态而为缘,其法是助成另一法的存在或生起。缘法的作用有如根,深固而善安住,使缘生法稳固。它包括有情名法三善因三不善因缘生法是与每一因相应的名法俱生色法俱生色指结生时的业生色与生命期的心生色

什么是因缘法呢?这就是“此有故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缘六入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死,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杂阿含.三三一经》)。 在《大因缘经.长部15经》里佛陀对阿难说:“阿难,如是缘名色而识[生],缘识而名色[生],缘名色而触[生],缘触而受[生],缘受而爱[生],缘爱而取[生],缘取而有[生],缘有而生[生],缘生而老死[生],缘老死而愁、悲、苦、忧、恼[生]。如是有一切苦蕴之集。”

什么是缘生法呢?根据《相应部·因缘相应·第二食品·缘经》:“诸比丘!何为缘起耶?诸比丘!缘生而有老死。如来出世,或如来不出世,此事之决定、法定性、法已确立,即是相依性。如来证于此,知于此。证于此、知于此,而予以教示宣佈,详说、开显,分别以明示,然而即谓:「汝等,且看!诸比丘!缘生而有老死。」…[略]…诸比丘!于此有如不虚妄性、不异如性、相依性者,诸比丘!此谓之缘起。”

“诸比丘!何为缘生之法耶?诸比丘!老死是无常、有为、缘生、灭尽之法,败坏之法,离贪之法,灭法。…[略]…诸比丘!无明无常、有为、缘生、灭尽之法、离贪之法、灭法。诸比丘!此等谓之缘生法。”

“诸比丘!圣弟子对此缘起缘生之法,以正慧如实善见之,彼忆求宿世:「我于过去世有耶?我于过去世无耶?何故于过去世有耶?于过去如何有耶?于过去世如何有耶?如何而有耶?」,驰思未来:「我于未来世有耶?于未来世无耶?何故于未来世有耶?如何于未来世有耶?我于未来世何有?如何而有之耶?」,于今之现世有惑:「有我耶?无我耶?何故有我耶?如何有我耶?此众生来自何处耶?彼将赴何处耶?」,无有是事。所以者何?诸比丘!圣弟子如实对此缘起及此等缘生之法,以正慧善见故。”

这就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此法长住)法界(自然界)。彼如来自所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显发。谓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显发。谓缘生故,有老,病,死,忧,悲,恼苦。此等诸法,法住(此法长住),法空(无我故空),法如(此法如实),法尔(此法如是)。法不离如(此法不离如实),法不异如(此法是如实)。审谛真实,不颠倒,如是随顺缘起,是名缘生法。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名缘生法。”

“多闻圣弟子於此因缘法缘生法正知善见。不求前际,言:我过去世若有,若无,我过去世何等类,我过去世何如(如何)。不求后际,我於当来世为有,为无,云何类,何如。内不犹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为前(在这之前我是这样子),谁终当云何之(死后又去某处)。此眾生从何来。於此没当何之。”

“若沙门、婆罗门起凡俗见所繫(系缚),谓说我见所繫,说眾生见所繫,说寿命见所繫(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忌讳吉庆见所繫。尔时悉断,悉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於未来世,成不生法。是名多闻圣弟子於因缘法缘生法如实正知,善见(善於理解),善觉(善於觉察),善修(善於修习),善入(善於实践)。”

      什么是缘起法呢?这就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是名缘起法法说(基本定义)。”

      根据《杂阿含经·二九九经》:“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佛告比丘:缘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然彼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来自觉此法,成等正觉,为诸众生分别演说,开发显示,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根据《相应部12.2 缘起法分别经》里的分析:
    “比丘们!我将为你们解释缘起法。什麽是缘起法呢?以无明为缘而生起行。以行为缘生起识。以识为缘生起名色。以名色为缘生起六入。以六入为缘生起触。以触为缘生起受。以受为缘生起爱。以爱为缘生起取。以取为缘生起有。以有为缘生起生。以行为缘生起老、死、忧、悲、痛、恼、苦。这就是整个苦的集。”

    “什麽是老死呢?什麽是老呢?任何诸众生、各种生类的衰老,破损,灰白发,皮肤疏鬆,命根衰减,诸根衰熟。(四肢衰弱,背驼,垂头呻吟,短气前输,柱杖而行,身体黧黑,四体班纹,闇钝垂熟,行动艰难羸劣)是名为老。什麽是死呢?任何诸众生、各种生类的消减,迁移(识再轮回去),身坏,消失,寿尽,死亡,命灭,蕴的消亡,身体的舍弃,命根的断坏,是名为死。”
    “什麽是生呢?任何诸众生、各种生类的生,降生,和合出生,五蕴的出现,获得六入处,(得命根)是名为生。”
    “什麽是有呢?这里有三种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是名为有。”
    “什麽是取呢?这里有四种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取(自我执取)。是名为取。”
    “什麽是爱呢?这里有六种爱: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是名为爱。”
    “什麽是受呢?这里有六种受:眼触所起的受,耳触所起的受,鼻触所起的受,舌触所起的受,身触所起的受,意触所起的受。是名为受。”
    “什麽是触呢?这里有六种触∶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名为触。”
    “什麽是六入处呢?这里有六种内入处∶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身入处,意入处。是名为内入处。”
    “什麽是名色呢?什麽是名呢?受,想,行,触,和识。这就是名。什麽是色呢?四大,与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这就是名与色。”
    “什麽是识呢?这里有六种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名为识”
    “什麽是行呢?这里有三种行∶身行,语行,意行。是名为行。”
    “什麽是无明呢?不知苦,不知苦的集(苦生之因),不知苦的灭,不知苦灭的道。是名为无明。”
    “由于无明的无余消失灭尽行灭。由于行的灭尽而识灭。由于识的灭尽而名色灭。由于名色的灭尽而六入灭。由于六入的灭尽而触灭。由于触的灭尽而受灭。由于受的灭尽而爱灭。由于爱的灭尽而取灭。由于取的灭尽而有灭。由于有的灭尽而生灭。由于生的灭尽而老、死、忧、悲、痛、恼、苦灭。这就是整个苦集的灭”

      因此缘起法的详细解说是,缘无明而有行。如何是无明?就是不知前际(过去),不知后际(未来),不知前后际。不知於内(内六处),不知於外(外六处),不知内外。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苦生之因),不知苦灭,不知苦灭的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与不善,有罪无罪,习与不习(修习与不修习)。什麽是劣?什麽是胜?什麽是染污?什麽是清净?不知分别缘起缘起法的详细意义)。於六触入处,不如实觉知,因为对这些种种法的不知.不见,无无间等(无间abhisamaya,没有不停地观察),而产生痴闇,无明,大冥,生起无明。于是产生了这许多苦。

      佛陀的牵马人阐陀(Channa)为邪见所障碍,佛涅槃后,被众僧施以梵罚,后来被阿难所度而证得初果。这记载在《杂阿含经·二六二经》里:
      “一时。诸上座比丘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时,我晨朝着衣持钵入波罗奈城乞食,食已,还摄衣钵,洗足已,持户钩,从林至林,从房至房,从经行处至经行处,处处见诸比丘,而请之言,当教授我,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时,诸比丘为我说法言:「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我尔时语诸比丘言:「我已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见,是名见法。我尔时作是念,是中谁复有力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我时复作是念,尊者阿难今在拘睒弥国瞿师罗园,曾供养亲觐世尊,佛所讚歎,诸梵行者皆悉知识,彼必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

      「善哉!尊者阿难!今当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

      时。尊者阿难阐陀言:「善哉!阐陀!我意大喜,我庆仁者能于梵行人前,无所覆藏,破虚伪刺。阐陀!愚痴凡夫所不能解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汝今堪受胜妙法,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阐陀作是念:「我今欢喜得胜妙心.得踊悦心。我今堪能受胜妙法。」

      尔时。阿难阐陀言:「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诸境界,心便计着。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病、死、忧、悲、恼、苦灭。」

      尊者阿难说是法时。阐陀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淨。”

      阐陀比丘因为我慢增上的缘故,长期不能在圣道成长,佛灭之后,又遭受梵罚而于圣道孤立无援,年纪老大,身衰体弱,一事无成,后来他自己检讨向众僧后悔之后,尽管其他的长老指导过他,他的我慢深重的障碍着他,使他证不了果。后来他想起阿难陀,向他发露忏悔罪过,然后阿难陀对他开示,他就证得初果缘起法是很深的,一个行者必须时时的在根对境时,即刻观照,不停的当下观察,才能觉知无常,才能对缘起法慢慢通达其甚深的道理。

法增比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楼主| 发表时间 2016-8-23 03:51
缘起法和缘生法

这段经文比较长,《杂阿含经. 杂因诵第三》:

"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因缘法缘生法。云何为因缘法?谓此有故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云何缘生法?谓无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法住、法定、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不颠倒,如是随顺缘起,是名缘生法。…多闻圣弟子于此因缘法缘生法正智善见。不求前际,言我过去世若有、若无,我过去世何等类,我过去世何如;不求后际,我于当来世为有、为无,云何类?何如?内不犹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为前?谁终当云何之?此众生从何来?于此没当何之?若沙门、婆罗门起凡俗见所系,谓说我见所系,说众生见所系,说寿命见所系,忌讳吉庆见所系,尔时悉断、悉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成不生法。是名多闻圣弟子于因缘法缘生法如实正知、善见、善觉、善修、善入。"

(选自《杂阿含经论会编(中)》第31-32页)大致的意思是说:

世尊告诉各位比丘:我现在说因缘法缘生法。什么是缘起法此有故彼有就是,十二因缘就是。什么是缘生法?无名、行等就是。无论佛是否出世,此法常住,这就是法性随缘而起的,就是缘生法。多闻弟子对于缘起法缘生法,要有正见。不希求前世,说我前世是有还是无,我过去世是人是马,为什么有或没有前世等;不希求来世,说我有没有来世,来世是人是鬼,为什么有或没有来世等;现世是什么?为什么有前世在前?现世最终会怎样?人都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如果沙门婆罗门执着于俗见,而起我见众生见寿命见忌讳吉庆见,那当时就应该把这些执着全部断掉、全部搞清楚真相、把执着的根本断掉,就像断掉多罗树的头一样彻底。来世无生。这才是真正搞清楚了缘起法缘生法,并依法而修行。

这段经文非常经典,信息量也非常大,我们打算分三次说。今天来说说缘起法缘生法。这段经文的核心是在讲这个。下次说说四种凡俗见我见、众生见、寿命见、忌讳吉庆见。再下次说说法住、法界、法定、法如和法尔,这些名词我们在读佛经的时候经常碰到,有必要一一说明。

印顺法师缘起法缘生法有明确的开示:"缘起是动词;缘生被动词过去格,即被生已生的。所以缘起可解说为"为缘能起";缘生可解说为"缘所已生"。…所以缘起因果的必然理则缘生因果中的必然现象。"(印顺法师,《佛法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82页)

这段开示简洁、明确的说明了缘起法缘生法的区别和联系。缘起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宇宙和人生是缘生法

释迦牟尼用十二因缘来具体说明缘起法缘生法。"无明缘行,行缘识…生缘老死、纯大苦聚";无明灭行灭,行灭识灭⋯⋯生灭老死、纯大苦聚灭",这个流转还灭的规律,就是缘起法;"无明"、"行"、"生"、"老死、纯大苦聚"这些都是依缘生灭的,所以是缘生法

缘起法缘生法事待理成,这就是缘起法缘生法的关系。

如实了知缘起法缘生法,我们就会明白所谓的三世的有无,人类和世界的起源和尽头等问题都是我见边见。三世、人类和世界既然是缘起的,那就必然是缘生法,都是无自性的。愚痴凡夫执着于实有,所以就会在有无上纠结;觉悟了的人已经了知缘起法缘生法,所以就会离有无二边戏论,不再执着这些问题。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十二因缘是一个动态和复杂的过程

首先,这是个动态的过程,反复循环流转的,没有始终。绝不是像我们看到的文字这样,"无明缘行…生缘老死",从无明开始,到老死结束。十二因缘就是起惑(无明、爱)、造业(行、取)和苦(触、受、老、死)的反复流转。起惑,必定造业,造业就苦,苦就起惑…,没有始终,这就是轮回。相反,不起惑,就不造业,就不苦;不造业,不苦,就不起惑;不苦,不起惑,就不造业。这不就觉悟了么?入涅槃了么?超脱轮回了么?

再有十二因缘复杂的过程,有些环节也多少含摄其他环节,绝不是机械线性流转。比如生也蕴含着死,死也蕴含着生。

佛法究其根本,就是缘起法如实知缘起,而知一切皆缘生,才会深刻理解无常无我涅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楼主| 发表时间 2016-8-23 03:56
缘起法

   壹.缘起的真理

  所谓“缘起”,就是说: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所谓“性空”,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都不是自然而有的,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在各种因缘条件和合之下,才能现起存在。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不复存在,这就是佛教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道理。此外,现起存在因缘,其本身又各互有生起因缘。这种看似牵扯不清,复杂绵密互动关系,就形成了解释宇宙万法生起,乃至生命起源的一种中道不二精深微妙的道理,这个道理就叫做“缘起”。

  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证悟成佛,他所证悟的便是这个宇宙人生的至理──缘起法。“缘起法”是佛教的最根本教理,也是佛教异于其他宗教、哲学、思想的最大特性。《楞严经疏》云:“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但是,缘起并不是佛陀所创造或制定的,而是宇宙人生宇宙人生的真理,佛陀只是发现了这个究竟真理证悟成佛,然后将这个证悟的道理告诉我们——

  佛经上说“一切法因缘生”。世间上的森罗万象,如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一人一物,乃至微麈沙砾等,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都有将随著因缘分散而灭。因此,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现象“”,都是缘起而有;因为缘起而有,因此它的本性是“”。这就是“缘起性空”(简称为“缘起法”)。

  “性空即缘起,缘起性本空!因为本无实在的本性,所以才能依众缘和合生起;因为唯依众缘和合生起,所以本无实在的本性。”天地万物莫不如此。世间的一切诸法,都是“”“”所生起,主要而力强者为,次要而力弱者为,透过因缘和合,才有一切现象,才有一切法(人事物等)的生起。例如:一粒种子撒在泥土里,必须施肥、浇水,以及有充足的空气、阳光,才能长成一棵大树。其中,种子是“”,泥土、阳光、空气等等为“”,这些因缘都具足了,才有长成大树的“”。

  缘起法说明:世间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没有因缘关系,一切皆不能成就。比方说,一个人生活在世间上,因为有晨夫种田,我们才有饭吃;有工人织布,我们才有衣服穿;乃至出门,由於有公共汽车司机为我们的开车,我们才能到达目的地。假如没有这许多因缘,我们就不能生存了。甚至於晚上在家里,只要打开电视,就有精彩的节目可看,如果没有放多演艺人员表演,如何能有电视节目可看?所以,每个人能够生存,都要感谢因缘,感谢世间的成就

  如果从有情众生的生命流转来看缘起,佛陀告诉我们,生命不是由造物“主”所创造的,是由自己造作而成的,并且不是单一原因而来的,它是由“十二有支因果相续而成的。十二有支又称“十二因缘”、“十二缘起”,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缘起表现在有情生命的流转上,称为“十二缘起”;表现在世间事事物物的生成上,则称为“因缘所生法”。

   贰.如何认识缘起

  《杂阿含经》中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是说明因缘所生法中,因与果的关系,是缘起最好的定义;也说明了此与彼因与果)之间是相依相待而存在,没有绝对的独立性。因此,在因果法则上有六条定律:果从因生、相由缘见、事待理成、多从一生、有依空立、佛是人成。从这六条定律中,可以进一步的认识“缘起”。

   一、果从因生
  缘起的先决条件是“因”,有“因”再加上“缘”,条件具足,才能生“果”。无“因”就不能生“果”,有因无“缘”也不能生果,因缘具备,则必然果生。“因”是生起万事万物主要的、内在的条件,是生果的直接力;“缘”是外在的条件,能助因成果,是生果的间接力。譬如:一粒黄豆的形成,种子是主要的“因”;水土、日光、空气、肥料、人工等是助“缘”,如是因缘和合,然后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如果将这一粒黄豆始终放在仓库里或沙石上,由于没有外缘的助长,就不可能再有新的生命延续。所以,宇宙间的万有诸法,无一不是由种种的因缘条件和合所成,离开和合的关系,绝对没有实法可得。万有诸法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其生成的因缘,这就是“果从因生”的理则。

   二、相由缘见
  从“果从因生”的理则可知──“法不孤起,仗境方生”,这个“境”就是因缘,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世间一切现象,都是由因缘和合所产生的假相,其本身并无自性,所以说“缘起性空”,也由于其无自主性,所以随着缘生而现,缘灭而散,因此说“相由缘见”。

   三、事待理成
  宇宙万法的生起,固然是要有因有缘,但是在因缘果报的生起上,还有着普遍的理则,也就是因果的法则。譬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不能得豆,种豆不能得瓜。“如是因感如是果”,这是必然的理则,违背了这个“理”则,便不能成其“事”,所以说“事待理成”。

   四、多从一生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一”就是只有一个,“多”就有很多个;但是在佛教看来,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甚至“多从一生”。譬如把一粒水果种籽埋到泥土里,经过灌溉施肥,而后发芽抽枝,长大成树,开花结果,果实累累;而这一树的果实,就是由一粒种籽而来。因此佛教譬喻布施播种──“一文施舍万文收”,其道理和“一粒落土百粒收”是一样的,这也正是“多从一生”的理论根据。

   五、有依空立
  “果从因生”的事象,“事等理成”的理则,这些都是存在的,也就是“有”的。但是,这个存在的“有”,必须依“空”而立。这是说:凡是存在的,都必然是依否定实在性的本性而成立。譬如一张桌子,它是由木头做成,木头来自大树,而大树又是由种子的“因”,加上泥土、空气、阳光等“缘”结合而成。所以,一张桌子,眼前看它是“有”,其实它也只是靠着各种条件,也就是众缘和合所生成的假相,既然是依条件因缘而成,因此说它的自性是“空”。

  但是,这个“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而是万法的“空性”。事物本身如果不具备空,就无法显出它存在的价值与作用,这个作用就是“空用”。譬如,没有空地就不能建房子;人体的构造,如耳朵、鼻孔、排泄系统等,如果不空,就不能呼吸、排泄,乃至活命;袋子如果不空,就不能装东西,所以要“空”才能“有”,宇宙诸法就是建立在这个空义上。

  基于这种存在的现象,龙树菩萨在《中论.观四谛品》中提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的论说。也就是说,“”是一切法之所依,如果没有空性,万物将不可能存在。因此,物质的“有”,必须依“空性”而成立,这就是“有依空立”的理论根据。

   六、佛是人成
  佛陀证悟的是缘起法,在成道之初,曾经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悟。”意思是说,众生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但因无明烦恼盖,因此不能证悟成佛,正如乌云遮蔽明月,而使月光不能显现。我们学佛,就是要明此生死相续的道理,同时也由“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的道理,断除无明,拂尘去垢,开显佛性,一旦尘尽光生,自然“心光朗照,万里晴空”,获得一个无人我对待、无时空限制、不生不死的境界,这就是证悟境界,也就是成佛之日,因此有所谓“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有一首偈语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这就是“佛是人成”的最佳佐证。

  此外,在因果的定律上,还有几个特性:因果律中无第一因,亦无最后果。因为因中复有前因,推之无始;果后还会有果,引之无终。因与果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意思是说,因果不能截然分开,“因”可以生“果”,“果”也可以成为另一次的“因”。譬如甲因产生乙果,乙果又可以成为丙因,丙因又可成为丁果,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看来是二,其实是一,是相关涉的。因果是通于三世的。有首偈语说:“假使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是说明业因不灭,自作自受,而且不论时间久暂,遇缘则起现行。因果关系是二而为一,一而为二。这是说:能生的因,必定有所生的果,果又成因;即能生的果,又必成为所生的因。因此,因中有果,果又成因,因因果果,果果因因,种瓜不能得豆,种豆不能得瓜;善因不会生出恶果,恶因也不会生出善果。所以说:“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参.缘起法则中的四缘

  缘起的定义就是有“因”有“缘”,因缘和合而有“果”,而从因到果,缘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成因素。一切有为法生起所凭藉的四种缘,称为四缘,即:

   一、亲因缘
  亲因缘是指产生自果直接内在原因,例如:由种子而生芽,种子就是芽的因缘;换句话说,一切有为法中,能亲生自果的,称为亲因缘

   二、等无间缘
  等无间缘又称次第缘,是指在心所相续中,由前一刹那而开引后一刹那生起的原因。也就是心所于前一刹那灭谢,复给予后一刹那生起的力用。前一刹那的心法与继之活动的后一刹那的心法,这种同起的、无间断的相续关系,称为等无间缘

   三、所缘缘
  所缘缘略称为缘缘,是指心法心所法攀缘的一切对象,也就是一切外在事物,对内心所产生的间接直接。例如:眼识必以一切色为所缘缘,耳识必以一切声为所缘缘,乃至意识必以过去、现在、未来等一切法为所缘缘

   四、增上缘
  增上缘是指亲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等三缘以外,一切有助于无碍于现象发生的原因条件

  以上四缘,可分为直接的因生果的关系,这就是因缘;另一种是间接的、疏远的因生果的关系,包括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此外,若就诸法的生起与四缘的关系而言,在物质现象的色法上,只须亲因缘增上缘二者就可发生作用;但在精神现象的心法上,则须四缘具备才能发生作用。

   肆.缘起说的发展

  缘起说是佛陀所证悟的独特思想,在原始佛教时代,就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后世的论师乃以此为根本教理,而逐渐发展出以下各种缘起说

   一、业感缘起
  业感缘起是说宇宙万法的生起,都是由于我人的业力招感。也就是说,善恶的业力招感善恶的果报,而果报本身又是招感另一次果报的业,如此因果相依而循环不尽,称为业感缘起。这是依《俱舍论》所说。

   二、赖耶缘起
  赖耶缘起是说业力是来自于众生心识中的阿赖耶识所执持的种子,这个种子遇缘则生起“现行”,复由现行熏染种子,其后再遇缘,则更生现行,自现行又熏种子。如此现行熏种子,种子生现行,展转依存,互为因果而无穷无尽。由此可知阿赖耶识是一切万法开发的本源。这是法相宗据《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所说。

   三、真如缘起
  真如缘起是说众生心识阿赖耶识虽是形成宇宙一切现象的本源,然而追溯其根源,则为含藏真如如来藏心。也就是说,诸法是真如无明之缘而起动,犹如海水本自湛然,由于风的助缘而产生千波万浪,翻腾不已。这是依据《大乘起信论》所说。

   四、法界缘起
  法界缘起是说万法相互融通,以一法成一切法,以一切法起一法,主伴具足,相入相即,圆融无碍而重重无尽。这是华严宗依《华严经》所说。

   五、六大缘起
  六大缘起是说一切诸法都是由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遇缘而生起。六大是一切万法的本体周遍法界,而六大有互具互遍的意思。这是据密教教义所说。

   伍.缘起与人生

  缘起法显示出宇宙万法生灭变异的关系,也显示出人生苦乐来源。从缘起法中可以知道,任何事情的结果,都是由因缘所成,所以要获得快乐的人生,就必须培植好因好缘,想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便须广结善缘。如果没有植下善因善缘,一旦嚐到苦果,也要懂得改善因缘,而不是一味的在果报上计较,乃至怨天尤人,徒使自己陷入重重的烦恼中。所以,了解因缘果报的关系,使我们懂得改善逆缘,培植好缘,广结善缘,随顺因缘

  尤其,缘起法启示我们:世间万法是“无常”的,好的有可能变坏,坏的也有可能变好。因此纵使遇到困难、挫折,只要我们坚忍不拔地朝向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一切的困难挫折终会成为过去,因为因缘所生的万法,有赖于诸缘,一旦因缘散失,所生的诸法自然亦趋于散灭,所以“无常”可以为我们带来新的希望。

  诸法既是因缘所生,自然空无自性无自性便无法自我主宰,所以说“无我”。我们若能正观缘起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就能通达无碍,远离一切爱欲、烦恼。烦恼是系缚众生,使众生不能解脱自在的最大障碍;烦恼既除,当然就能获得生命的解脱。因此《稻芋经》说:“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佛。”

  认识“缘起”,可以帮助我们──
  一、建立感恩的美德
  二、培养随缘的习惯
  三、拥有希望的未来
  四、了悟真实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4-4-26 07:14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