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根本佛法] 戒律学纲要(4)八关戒斋

6 / 4031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发表时间 2017-1-29 12:20 |阅读模式
《戒律学纲要》第四篇 了生脱死的门径 -八关戒斋

第一章 八关戒斋及其内容(一)

第一节 绪说

  已经讲了三皈与五戒,现在继续再讲八戒。

  学佛之道,乃是逐段前进的,也是层层向上的。皈依三宝,只是信佛的初初入门,五戒十善,才是实践学佛之道的真正开始。本来,在律典之中的佛陀时代,凡受三皈的,也必连带著接受五戒;所以三皈五戒,从其根本要求上说是分不开的,后人之只受三皈不受五戒者,只是一种接引众生的权宜之计而已。

  受了三皈五戒,只要能够如法奉行,绝对可保不堕三涂──畜生、饿鬼、地狱。五戒的功德,可以保住人身,乃至可以上生天道为天人。

  但是,佛法的最终目的,是在教人了生脱死,三皈五戒之使众生不堕三涂,也只是了生脱死的一种权宜之计,首先使之不往下堕,紮稳了脚根之后,再使之更上一层,而走上了生脱死的门径。八关戒斋,便是这一了生脱死的门径。当然,八关戒斋,仅是此一了生脱死之路的起点,只是一扇大门,只是一条路径,进了门,上了路,还有更高更上的境界在等著我们哩!所以经中都说,持八关戒斋是众生种的出世正因,而非出世之果。因为持五戒清净者生天,持八戒清净者,虽也是生天,但是,五戒生天,仅止于天,而不一定能够了生脱死。八戒生天,虽生于天,终究必将得到了生脱死涅槃之果。这是五戒生天八戒生天的不同之处。

第二节 什么是八关戒斋

  戒,在佛教,从大体上分,共有两大类别:一是渐次戒,一是顿立戒

  所谓渐次戒,是指在家的三皈五戒、出家的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不受三皈五戒,不能受沙弥沙弥尼的十戒;不受沙弥沙弥尼的十戒,不得受比丘比丘尼戒;沙弥尼进入比丘尼的过程中,尚有式叉摩尼的六法,因其需要逐次上升,级级增加,故称渐次戒。在家二众,加上出家的五众,共为七众佛弟子均以渐次戒而得名分序次

  所谓顿立戒,是指八戒与《梵网经》、《菩萨璎珞本业经》(又称《璎珞经》)之菩萨戒,这两种戒是在七众戒之外别解脱戒(梵语波罗提木叉),此戒与彼戒,虽然同为佛戒,但是不受三皈五戒,同样可以直接来受八戒菩萨戒(《瑜伽论菩萨戒则仍为渐次戒)。

  那么,我们现在所讲的八戒,既非七众的渐次戒之一,为何要把它放在五戒之后来讲呢?因为八戒之中包括了五戒的全部,又摄入了沙弥十戒的大部,为了理解上的方便,所以把它放在五戒之后,沙弥戒之前。

  八关戒斋的内容是这样的:
  1.不杀生。
  2.不偷盗。
  3.不非梵行(不淫)。
  4.不妄语。
  5.不饮酒。
  6.不著香花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
  7.不坐卧高广大床。
  8.不非时食

  我们看来,就可知道,此八戒之中,除了六、七、八的三条戒,其余前五条戒,则与五戒相同,不过第三条的「不邪淫」,在此改为「不淫」了

  其实,这八条戒,就是沙弥十戒的前九条,除了未将第十条的「不执持生像金银宝物」列入之外,则与沙弥戒完全一样,只是把沙弥戒的六、七两条,在此合为第六戒的一条了。所以,也有人将此八戒依沙弥戒分列为九条的,因为最后一条的「非时食」戒,不是戒而是斋,不非时食称为过中午不食称为持斋(持斋绝对不是等于吃素),过了中午而食,称为「非时食」。八关戒斋,也就以此持斋为体为主为本为要,故而前面八条称为戒,后面一条称为斋。的意义是「清净」,从事相上说,过中午而食者,即为杂乱不净,所以三世诸佛,皆是过中午不食的;从根本说,身口意的三业清净,便名为

  不过,八关戒斋与沙弥十戒的最大区别,是在仅于六斋日的一日一夜受持,不像沙弥戒是需要终身受持的。正因沙弥终身受十戒,故其最高可证阿罗汉果,八关戒斋一日一夜受持,虽种出世正因,也不能即身而证阿罗汉果。但是佛陀慈悲,因为世上尽管有很多人希望信佛学佛,而期走出生死之道,然由各各不同的差别因缘,使得许多的人皆无法走出这一生死之道,有的为了他们本身的职业;有的为了妻子儿女的纠缠等。所以,希望走上出世之道的人很多,能够走上出世之道的人则很少。因此,开出一个方便法门,使那些向往出世生活而又无法达到目的的人,也有机会来过过出世的生活,种植出世的善根八关戒斋,就是此一广大的方便法门。八关戒斋,既然是沙弥十戒的前九条,故也相近于沙弥十戒的分日受持了。出世的生活,是以沙弥的生活为基础为开始,分日受持沙弥十戒的前九戒,也就相近于出世生活的分日受持了。八关戒斋是一日一夜受持,多受一次即多一次的收益,通常是以阴历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底最后两天,通称为六斋日,在此六天之中,天天受固然好,如因环境的限制,仅受五天乃至一天,也是好的。

第三节 为何要受八关戒斋

  为何要受八关戒斋?大概的意思,前面已经说过,是为种植出世的善根,受持八关戒斋,虽仅一日一夜,终究必因此一功德而将得到涅槃之果!

  那么,为何八关戒斋具有如此的功德呢?

  这一点,我们应注意到,八关戒斋重心,是在设法关闭众生的生死之门。八关戒斋的作用,是在由此关卡而走出众生的生死之门。生死的主要关键,端在淫欲饮食的二大祸源,儒家说:「食、色,性也。」依佛法的观点来说,众生之成为众生的根本原因,饮食为生死的增上助缘淫欲是生死的根本原因,一切众生,皆因贪恋淫欲之乐,所以既助成了后代子孙的生死,自身也被生死之索所束缚缠裹!众生之有淫欲,乃是与生俱来,淫欲之形成两性的交接,则又必在饱暖之后,饱暖属于衣食,食比衣更重要,有食无衣,可以饱也可以暖,有衣无食,终必饥饿而死。所以淫为生死根本,食为生死助缘,若能超越于淫欲与饮食之外,必已了生脱死──三界之中,虽至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已无淫念,但仍不离识食,故仍不出生死。为了超越生死,所以戒淫,为了抑制淫欲,所以持斋。出世的生活,端从戒淫与持斋做起,饮食虽为生死的助缘,淫欲却由饮食的满足而起,正因如此,持斋虽非戒,却是戒之体

  也许读者要怀疑:八关戒斋的内容,明明有八条或九条。为何只说淫戒持斋才是八关戒斋的重心呢?

  这要知道,八关戒斋的前五戒,除了将第三戒的「不邪淫」改为「不淫」,其余则与五戒一样,可见其重点是在于戒淫,故与五戒不同;至于第六条「不著香花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以及第七条「不坐卧高广大床」,目的也是为了间接的戒淫。著花、涂油、涂香、唱歌、跳舞、弹琴、杂伎、坐宝座、卧大床,不论自己做也好,去看他人做也好,对于修道的人来说,总是不相宜的,这些都是放纵导欲的媒介,都会使人想到淫欲上乃至做到淫欲上去的东西,故其仍属戒淫的范围。至于第八条持斋,不用再解释了。

  正因为八关戒斋,是重在淫欲饮食戒除节制,所以持了八关戒斋,就是种植了出世之因的功德。在家俗人而想种植出世之因的功德者,就该受持八关戒斋,不论你已受了三皈也好,受了五戒也好,受了菩萨戒也好,都可以也应该再来受持八关戒斋的,因为八关戒斋与三皈、五戒、菩萨戒的受持,并无冲突。这是一日一夜受,今日受了,到明日天明,就可不再受此戒斋的限制,如果下次要受,必须重新再受,这实在是非常方便而功德很大的波罗提木叉,不像五戒终身受戒菩萨戒尽未来际时受持

回复 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楼主| 发表时间 2017-1-29 12:24
第四节 八关戒斋的内容

  八关戒斋的内容,前面已经大略地介绍过了,现在再来稍加解释。

  一至五戒,除第三淫戒之外,完全与五戒相同,我们不再解释,读者可参看「人间天上的护照──五戒十善」第一章。即使淫戒一条,我在该文中,也已提到:「每月的六斋日,不得行淫。」不过,但持五戒而不持八关戒斋的人,虽说六斋日不得行淫,万一行了夫妇的正淫,也不算犯戒。唯于《梵网经菩萨戒轻垢第三十条,也有如此的规定:「……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婬色,缚著。于六斋日,年三长斋月(正月、五月、九月为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这是说:受了《梵网经菩萨戒的人,也应于每月的六斋日及每年的三个长斋月中,皆不得犯杀生、偷盗、淫欲、非时食等的行为,否则便跟持八关戒斋的人一样,成为犯戒罪!这在《梵网经》戒中,称为「不敬好时戒」;五戒之人,不敬好时,虽非犯戒,总也不是好事,今在八戒之中,如果不敬好时,那就成为犯戒了,这是与五戒情形不同之处。同时,八戒的不淫,还有更进一层的要求,《佛说斋经》中说:「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如来),无婬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不贪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在此最要紧的,是要向佛陀看齐,虽仅一日一夜,也希望做到百岁比丘那样的梵行清净身不犯淫行,口不说淫语,心不念淫意,在此一日一夜之中,完全要以出世离欲的身心来自期自处,凡是一念淫意现前,或者回忆过去的淫境,或者想象未来的淫乐便算斋不清净。这一要求,比起菩萨戒的「不敬好时戒」,又要严格得多了。但是,菩萨应持六斋,故在《优婆塞戒经》中有「持六斋戒」的规定。

  现在,我们从第六戒起,分条研讨如下:

  第六条:不著香花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

  因为八关戒斋是重在教人出离世间,重在种植出世之因,所以从事相上看,是属于自求解脱生死的小乘法门不要轻视小乘,若无小乘行的基础,大乘行便无从落实。自己不能生死自主,先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那是等同犯罪堕地狱,而非乘愿救地狱了;要知道,唯有自主的能力越强大,能做到化度的范围越深广)。故也不要说:「为了接引众生,一生补处的菩萨也要用花鬘璎珞来做庄严。」要知接引众生是一回事,求了生死又是一回事。

  「著香花鬘」,是印度的美化装饰品,用香花结成花冠,缀成花圈,连成花串,或用金银宝物镶嵌连缀而成,戴在头上,挂在胸前,披在肩上,乃至垂吊佩饰于全身上下。如在今天来说,女人的项链、项圈、耳环、发夹、饰帽、别针、手镯、钻戒、指环等等,男人的手表、金戒、领带上的饰物等等,皆属香花鬘的同一性质,所以南传小乘比丘与沙弥,他们的手上是不带表,原因即在于此。现在各地大乘比丘出国访问,接受欢迎,有用夏威夷式的花圈,敬献于项间佩挂者,乃是不合要求的事。在此不著香花鬘的涵义之中,当也包括了不著华丽高贵色彩与色彩鲜艳的衣服在内,这是不能不注意的。出家人著袈裟──坏色衣,是终身的事,在家人于持八关戒斋的六斋日,衣著自也应当力求朴素为宜。这在佛陀时代,有一个例子:当时有一位非常有钱有地位的贵妇人,叫作毘舍怯母,有一次,她去拜见佛陀,直到走近只园精舍的门口,才发觉她是盛装出来的,一身都是珠光宝气的花鬘璎珞,她觉得去见佛陀是不该如此的,但又不便再退回家去卸装,于是就将那些花鬘璎珞卸下来,随便向精舍里的树下一放,朴朴素素地去见佛陀。以此可见,弟子为了恭敬佛陀,所以不敢打扮得花枝招展去拜见,我们为了了生脱死而受八关戒斋,自是更不应该盛装艳抹了。

  「香油涂身」,本来也是印度的习俗,印度地处热带,皮肤需要经常润滑,所以有钱的人,不论男女,都有涂油的习惯,有的人,每洗一次澡,便得涂一次油,故此「涂油」,也有清洁剂的成分在内;比丘比丘尼不许涂油,但遇有病,佛也准许涂油,这在律中,常可见到,用油涂脚,更是平常的事。不过,俗人,尤其是有钱的人,均用上等的香油。过出家生活的人是不可用香油涂身的。今日市场上所卖的香水、香皂、香粉、香脂、香膏、香油等等,在受八关戒斋的日子,自也一律不得使用(如果比丘比丘尼用香料涂身,那是持戒不净的征象)。以上两点,男人比女人容易持,女人之爱美心理,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不听说「女为悦己者容」吗?女人美化自己的容貌,乃为求取男人的爱慕与欢心,其中富有挑逗引诱的淫意在内,所以佛陀要求,在家弟子们于受了八关戒斋的日子里,要把这些全部放下。如说为了交际与应酬的理由而不能放下,那么你可在没有交际应酬的日子,再受八关戒斋,绝不可既然受了,又要去犯,受戒功德大,犯戒罪更大!所以泰国的在家人,如于六斋日(他们称为佛日),受八关戒斋,「那是一日夜不回家的,夜间就和衣睡在佛殿的四边。」(见净海法师的《泰僧安居记》,《海潮音》四三卷三月号)

  对于香料的运用,律中也有指示:涂在佛殿里,涂在僧房里,或因住处房内有臭气,亦可燃烧各种好香来薰。如有患眼、患疮,医师处方,教用香料为药,并且非以香料涂抹不能治好者,也可以用。在今天,好像已极少用香涂疮的实例了,故也没有开用的必要。

  「歌舞倡伎」,是娱乐,以世间法来说,人之对于娱乐,是不能缺少的,人类自初民开始,便有简单的歌唱与舞蹈,因为娱乐是调剂人类生活的一种产物,所以娱乐之于世界各民族中,自古以来,均受重视。不过娱乐的范围很广,娱乐的效果,也有善与不善,所以今世的社会,要提倡正当的娱乐而取缔不正当的娱乐,娱乐之有益于人的身心者,为正为善,有害于人的身心者,为邪为恶。故在中国的古圣先贤,要「制礼作乐」、「礼者养也」,礼的目的,在培养中正和平的国民性,是为了发扬人性,提高人格而设。「乐者乐也,乐则安,安则久」,乐的目的,是在陶冶和乐互助的国民性,是为了上下和敬,长幼和顺,族里和亲而设。其实礼乐二者,相互为用,才能产生敬顺和乐的效果:有乐有礼,虽乐而不流于淫乱,有礼有乐,虽礼而不滞于呆板。因此,娱乐的价值,可以达成移风易俗的目的。

  既然如此,我们佛教,怎么要教人「不歌舞倡伎」呢?其原因,是在向往出世,既已向往出世,那还有闲情逸致来享受世间的娱乐呢?出世者的态度,绝不可仍以顺世的心来衡量,否则也就不成其为出世者的态度了。既求出世,不可再以广度众生的理由来随顺世俗,若尚未证入圣果圣位,空言随顺世俗而广度众生者,那你随俗而流,顺流以去,是真的;广度众生,则绝难做到!所以《瑜伽论菩萨戒中,菩萨为度众生,可开七支罪,虽犯戒而有功德,但又明文规定:「出家菩萨,为护声闻,圣所教诫,令不坏灭。」《摄大乘论》则说地上的菩萨,为度众生,可开十恶,虽犯十恶,仍多功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略称《根本杂事》)卷三七中说,佛陀为度乐神善爱健闼婆王,也去天上亲奏千弦琉璃箜篌。八关戒斋既是出世戒(本质与出家戒一样),我们既然不是地上的圣位菩萨,为了解脱生死,持斋之日,不做歌舞倡伎,不享声色娱乐,谁说不该?

  当然,佛陀并不禁止在家弟子的歌舞倡伎,为了供养三宝,俗人可以歌舞作为奉献,这在大小乘经典中,均有记载。唯其应以赞扬三宝的功德为先决条件,否则不得演奏于三宝之前(今人有以佛化电影、佛化歌曲、佛化戏剧来弘扬佛法者,自是不违佛制的,但是出家人绝不可参与演出)。如在寺院中由俗人演奏歌舞而属于赞扬三宝功德的,并且专为出家人演时,佛陀是准许看的,至于到以歌舞倡伎为营业的娱乐场所去看,佛陀则绝对的禁止。我以为这有几点理由:1.娱乐场所的歌舞,好坏不等,以娱乐为商业的人,为了「票房价值」,迎合低级趣味的色情演出,乃是极平常的事;2.娱乐场所的观众,男女混杂,贤愚不类;3.出家人的生活,应以摄心闲静职志,应以禅诵听教为要务;4.出家人的服饰形貌与俗人殊异,易受俗人的注目,易招俗人的讥谤。有这四点理由,修道人是否应该进出于娱乐场所呢?受了八关戒斋的人,可能与第四点无关,与前三点则是有著密切关系的。但我看到净海法师报导泰国的比丘生活,他们可以看电视,也可以听收音机中的歌唱,根据佛制要求,他们看的电视,应该是有关佛教化的节目,他们所听收音机中的歌唱,也该是赞颂三宝的歌唱。泰国实情如何,我则不得而知。

  关于「歌舞倡伎」的内容,《梵网经菩萨三十三轻垢戒说:「不得听吹贝、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叫、伎乐之声;不得樗蒲(赌钱)、围碁(棋)、波罗赛戏(象棋)、弹碁(汉宫人妆奁戏)、六博(即今双陆戏)、拍球(球戏)、掷石、投壶(竞技用,如今之铅球、标枪、打靶等)、八道行城(西域以棋子分八路进退游戏)、爪镜(圆光法)、蓍草(易卜)、杨枝(樟柳神)、钵盂(搅水碗法)、髑髅(报耳法)而作卜筮。」(以上多分参照蕅益《梵网经合注》括注。

  蕅益大师在《沙弥十戒威仪录要》中又说:「唱曲吟诗,名之为歌;掉臂踯足,名之为舞;吹箫、弹琴、双陆、围棋、掷骰、赙钱、医、卜、星相、投壶、射箭、驰马、试剑等,并名倡伎。」从此可以明白,不歌舞倡伎的内容,是包括了一切的歌舞技艺与杂耍了。

  「不故往观听」,是说只要不是存心蓄意去看去听,如果道经其前者,不为犯戒,但也不得因为偶尔道经其前,便驻足观听,或随逐观听──这要注意了,争看街头巷间的热闹,也是不许可的。

  第七条:不坐卧高广大床。

  关于律中的「」这样东西,中国人可能还不大明白,床在我们是专门用来睡觉的,但在西域,床的涵义较广,睡觉用的叫作床,起居用著坐的也叫床,床有大小及高矮不等,有的高大得需要好多人来抬,有的卑小得可用一只手轻轻地移动。因此,有的床可以二人乃至数人坐卧两用,有的床是只能坐不能卧的。故在佛典中的床与座,往往通用或并用的,如说「身为床座徧大千」,这是说明愿心之大,载德之厚,能以一己而广度大千众生的意思。经中常说佛陀「敷座而坐」,但也有敷座而卧的,如《鼻奈耶》卷四中说:「时世尊四叠襞忧多僧(七条衣)敷床(座)上,僧伽黎(大衣)著头前,右胁卧师子座,累膝互屈申脚……。」又如西藏达赖与班禅喇嘛的「坐床大典」,实也即是「陞座大典」,所谓「金床」,也就是「宝座」。

  明白了床的涵义之后,我们可以解释高广大床了。

  蕅益大师沙弥十戒威仪录要》称:「床足但高一尺六寸,坐时脚不挂空,过此量者,即名为高;但可容身转侧,过此即名为广。既高且广,即名为大。」这是根据《四分律》比丘戒单随法八十四条而来。

  唯有淡泊了物质的享受,才能提高精神的领域;唯有简单了物质的生活,才能勇猛于道业的精进。既然向往出世的境界,自当放下感官的贪著了。资生的用品越好越美,我们就越是会被资生的用品所役所转,甚至爱护资生的用品要比爱护自己的道心更为热切;资生的用品越高贵,我们的心也就越是因了资生用品的高贵而现得高傲我慢起来,一有高傲我慢之心出现,道心也就走得无影无踪了。所以唐代悟达国师,因受沈香宝座,一念名利心起,竟遭人面疮报。

  再说,床上刻画雕漆、绫罗绸帐、绣枕锦被等等,都算是高贵,如果再加床身宽广高大,试问那对于一个修行的人是适合的吗?一个人睡在这样好而且大的床上,会有些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当亦可想而知了!

  在家人,受了八关戒斋的日子,应该男女夫妇分床分房睡;如果家里只有双人床,没有单人小床,不妨特为自己购置一张单人小床,专备六斋日卧用。否则虽受戒斋,亦不得戒斋。

  出家五众,对于这条,尚有规定,在此不举。

  第八条:不非时食。

  前面已经说过,八关戒斋的过中午不食是非常要紧的一条,而且是最主要的一条。受八关戒斋而不持此「不非时食」,固然不成戒斋,出家而不持「不非时食」,便不能为俗人做八戒阿阇梨(师);不终身持「不非时食」者,也不得为俗人做八戒阿阇梨,不得为俗人授八关戒斋,更不得做沙弥戒和尚乃至比丘戒和尚;沙弥不持「不非时食」,不得受比丘戒。这是非常严正的一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楼主| 发表时间 2017-1-29 12:28
第二章 六斋日及其戒斋清净

第一节 什么是六斋日

  八关戒斋,是俗人在每月的六斋日受持的。前面说过,阴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以及月底的最后两日,便是六斋日
  不非时食,是印度的内外道通行的,六斋日也是印度的内外道共同守持的。在此,我们必须明白,佛法与外道,在人天法的许多观念中,是可以相通的,外道虽不如佛法的深广博大,外道在人天法中所见境界,有许多在佛教是可以承认的。只要是对的,外道说了正法,虽为外道所说,仍应得到尊重,如果是不对的,佛子说了邪法,虽是佛子所说,还是不能采信,这也是佛教的伟大之处。

  六斋日,梵语叫作逋沙他(poadha)。这与佛教每半月布萨说戒布萨,是同一义,意为「长净」,长养善法,清净梵行的意思。

  其实比丘半月布萨说戒,与六斋日的关系很深。如《萨婆多部毘尼摩得勒伽》卷六:「王舍城诸外道,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集一处呗诵,多得利养,眷属增长,尔时瓶沙王信佛法僧,往诣佛所……佛言听诸比丘,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集一处呗诵说法。」;印度当时将一个月分为二月,称为白月黑月,每月只有十五天,只有初一到十五,没有十六到三十。至于布萨,原因亦为「王舍城诸外道梵志于月三时为集会,众人群来周旋,共为知友,供养饮食。佛劝瓶沙王制之,有比丘对白衣说经,白衣施食比丘等者,原为月二回,次等增为六斋八斋等。」(见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八六二页)乃至增为十斋日的。可见比丘的半月布萨一回与八戒的半月布萨三回,是同出一个原因了。

  那么,为什么要选这六天为斋日呢?

  《大般若经》卷一二:「六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诸天众会。」

  《四天王经》:「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山上即第二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镇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蜎飞、蚑行、蠕动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自下。」

  《大智度论》卷一三:「问曰: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答曰:是日恶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

  关于六斋日的由来,传说很多,各部经中,大同小异,《大智度论》所列最详,如有兴趣,可以参阅《大正藏》第二十五册一六○页。


  《大毘婆沙论》卷四一:「三十三天……于白黑月,每常八日、若十四日、若十五日,集善法堂,称量世间,善恶多少。……见造善者,便拥护之;见造恶者,即共嫌毁。」


  好了,我们不再多举了,其实,我们持戒斋的目的,不是怕天神来伺察善恶,不是怕疾病凶衰,也不是怕天神的嫌毁,而是为了种植出世之因。不过,每月之中,既有如此的六天,比较重要,所以佛陀也就选了这六天,作为八关戒斋的斋日。绝不是说,唯有此六天可作斋日,其余日子便不可作斋日;更不是说,只此六天应该持戒斋,其余的日子便不该作戒斋日。因为凡是受持戒斋,日日受持,日日均有功德,六斋之日仅持其中的一日,也有一日的功德。如果不持戒斋而反造恶业,六斋日作了固然得罪,平日作了,同样也要遭报。佛陀沿用印度外道所通行的六天,来劝在家弟子们受持戒斋,也是一种权巧方便。

第二节 怎样算是戒斋清净

  八关戒斋,看来仅仅八条,要求受持清净,实也不太容易。身不作恶:不杀;不盗;不淫;不著香花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口不作恶: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只要决心来做,是可能做得到的。至于要使意不念恶,那就很难了。最难控制的是妄念的纷纷涌现,并且不绝如缕,心志稍不集中,妄念便会趁隙而入,妄念之中,有善有恶有无记,善的不妨,无记亦无多损,恶念之来,念杀生、念偷盗、念淫欲、念妄语、念饮酒,乃至念非时食,只要一念生起,不论念过去、念未来,均为斋不清净,唯其若未涉及身口二业,仍不是破戒。

  如果有人准备于明日受持八关戒斋,以为明日既不能行杀、行盗、行淫,乃至不能于非时而食了,便于今天故意放纵一番,这样的人,明日虽能受持戒斋清净,也是不算清净;或有人今天受持八关戒斋清净,却存意明天去行杀、行盗、行淫,乃至准备非时而食者,还是不算清净。持戒斋者,贵在心念出离世间,贵在放下五欲的束缚,如果心不清净,便是斋不清净,岂可怀著贪乐五欲之心,而来受持戒斋?

  因此,佛在《优婆塞戒经》卷五中说:「若欲受斋,先当勅语,遮先诸恶,乃得成就;若先不遮,辄便受斋者,不名得斋。」(《大正藏》二四.一○六三页中)可见,受斋之先,不但先从身心清净而做准备,更要以口宣告他人,使得他人也知道我要受持戒斋了。

  如何才能做到戒斋清净,蕅益大师于《优婆塞五戒相经笺要》的末后说:「凡斋戒日,不得鞭打众生;不得身口作不威仪事……不得起贪欲、瞋恚、烦恼等邪觉,更须修六念。以上四禁,若有犯者,虽不破斋戒,而斋戒不清净。」(《卍续藏》一○六.三七五页B)

  六斋日受了八关戒斋,为防妄念丛生,为增戒斋功德,最好的方法是专持六念

  一、念佛:佛为慈悲导师。念佛的法门,能除愚痴;念佛的实相,能除恶意;念佛的相好,能除怒习

  二、念法:法为诸佛之母。佛所说法,无量无边,但以三十七道品,能够逐层而上,完成修证之功,所以应念三十七道品,其内容是: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四正勤──未生恶不生、已生恶灭除、未生善令生、已生善增长。
  四如意足──欲(慕乐修持之法)、念(一心正住其境)、精进(修习不懈)、慧(思惟心不散)。
  五根──信(信于正道)、精进(勤求不息)、念(一心观想)、定(一心寂定)、慧(内性自照)。
  五力──由五根而发生五种力量,破除五障;信力遮烦恼、进力除懈怠、念力破邪想、定力破妄想、慧力破一切邪外。

  七觉支──念(思念修诸道法,而使定慧均等)、择法(以智简择法之真伪)、精进(以勇猛心离邪行、行正法)、喜(心得善法,即生欢喜)、轻安(断除身心麤重,身心轻利安适)、定(心住一境)、行舍(舍诸妄谬、舍一切法)。

  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定、正念、正命。

  三、念僧:僧是人天福田。根据《佛说斋经》的记载,此所谓念僧,是念的真实僧,或胜义僧,乃是证得四果与向四果的四双八辈的圣僧。但凡夫比丘僧,也应恭敬供养,此处所谓念,乃是念其功德,所以要念胜义真实僧,平日依止学习,仍当以持戒有素的世俗僧为主。因为梵语僧伽sagha一字,意为和合众,或者单译为。印度四人以上即为众,所以比丘比丘尼四人以上,可称为僧伽,俗人四人以上,也可称为僧伽,所以佛弟子共分七众乃至九众;所以《阿含经》有将「皈依僧」译为「皈依众」的,因此有人以为,既称皈依众,就不必一定要皈依出家人了。其实,凡立此一谬论者,已招大罪!因为佛陀从未说过皈依僧者即是皈依在家众的,处处都说是「皈依比丘僧」。佛初成道,未度比丘,先度在家弟子,便令皈依未来比丘僧,即是最大的明证。因有人误解了僧的定义,故此附带说明。

  四、念天:天上长寿安乐。因为受持八关戒斋一天一夜,其功德即可感生欲界六天的果报,所以一心念念,生天的果报,长寿安乐。

  五、念戒:持戒三业清净。八关戒斋,虽仅八条,然其戒力的范围,亦可大至无穷无极,持一杀戒,即可于一切众生分上得不杀的功德,余戒亦可类推准知;八戒的究竟,亦能具定共戒由定而发,又称禅戒,由定力而自然不犯,故称定共戒)、道共戒证得圣果阶登圣位,虽不受戒持戒,也能与戒相应而一往清净,故称道共戒)、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这是大乘菩萨戒的境域了)。因为五戒是一切戒的基础,八戒自也更是一切戒的基础了。故其功德大小,可以随人而异,以菩萨心持五戒,五戒即成大乘戒;为求人天福报持菩萨戒,菩萨戒也等于五戒了

  六、念施普济一切贫穷贫穷有三种:财产贫穷、修福修道的方法贫穷、做人处世的胆识贫穷。所以布施也有三种:财物布施、佛法布施、无畏布施。财物能使众生的物质生活改善,佛法能使众生的精神生活充足,无畏能使众生铁肩担道义,择善而从,勇猛直前。根据《大智度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持戒之人不犯他人的财物,且以自己的财物施与他人,称为财施;能为他说法,使之开悟得道,称为法施;一切众生皆有畏死之心,持戒之人无杀害之心,能使众生没有畏惧感,称为无畏施。

  以上介绍了许多的名相,枯燥无味,对于初入佛门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单把六念的内容分辨清楚,已经很不容易,再要一心一意地念此六念,那就更不容易了。不过,这是修持八关戒斋法门的一种规定,如能如法做到,自是好事,万一于一时之间用不上六念的工夫,改用持名念佛念菩萨的圣号,也可通融,比如小乘经中的念佛,那是念佛的功德相好,在弥陀宗中的念佛,却是专心持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了。如果再有方便法门,比如持咒、诵经、礼忏,那也可以。比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地藏)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我们看,十斋日是于六斋日之外,另加一日、十八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的四天,其余六天即是六斋日;十斋日可读诵《地藏经》,六斋日当亦可诵《地藏经》了。还有《药师经》中也说:「受八分斋戒……复应念彼(药师)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药师)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由此也可证明,受持八戒之日,不唯可以诵经──六斋日的由来,本为瓶沙王请佛于此六日说法的,已见前面征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楼主| 发表时间 2017-1-29 12:35
第三章 八关戒斋的条件与受法

第一节 唯有人类可受戒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中说:「凡得波罗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戒。」八戒也是波罗提木叉戒,故除人类而外,异类众生,上至天人也不得戒。又说:「虽处处经中,说龙受斋法,以善心故,而受八斋,一日一夜得善心功德,不得斋也。」又说:「一、男,二、女,三、黄门,四、二根,四种人中,唯男、女得戒。」也就是说,虽在人类之中,也只有生理正常的男人与女人,才能得戒。

第二节 犯五逆破净戒者不得戒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中说:「如是男女中,若杀父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僧轮(以上为五逆)、污比丘尼、贼住(非法而住僧中者)、越济人(为了生活非为佛法而出家者)、断善根,如是等人,尽不得戒。」


  《优婆塞五戒相经》中说:「犯佛弟子净戒人者,虽无犯戒之罪,然后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所谓「净戒人」是指守持不淫戒的人,如果他人坚持不淫戒,初次诱逼,与其行淫,便称破人净戒了。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以及受持八关戒斋日的优婆塞与优婆夷,均不得使之破戒,否则自己便永无求受任何佛戒的资格了。不过,通常均以破女尼的净戒为主,破男人的净戒,总不是寻常的。然在《十诵律》卷四○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佛在舍卫国,有一婆罗门生女,面貌端正……名曰妙光……是女以先语沙门婆罗门:『共我行欲!』因缘故堕恶道,在彼国北方,生作婬龙。」这仅仅诱使沙门婆罗门与她行淫,尚未造成破他净戒的事实,她便因此而堕淫龙了!

第三节 受持的时限

  关于受持八关戒斋的时限,各经论中,所说不一。《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中说:「问曰:『受八戒法,得二日、三日乃至十日,一时受不?』答曰:『佛本制一日一夜,不得过限。若有力能受,一日过已,次第更受,如是随力多少,不计日数也。』」又:「问曰:『若欲限受昼日斋法,不受夜斋,得八斋不?若欲受夜斋,不受昼斋,得八斋不?』答曰:『不得。』所以尔者,佛本听一日一夜斋法,以有定限,不可违也。」这是说明八戒唯有一日一夜受,不得数日连受,也不得单受白天而不受夜间,或单受夜间而不受白天。虽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皮革事》中,亿耳于旷野见到单受日斋单受夜斋的果报者,但在《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中又接著解释道:「有云:此是迦旃延欲度亿耳故,作变化感悟其心,非是实事。」

  但在《成实论》中则说:「有人言:此法但斋一日一夜。是事不然!随受多少戒,或可半日乃至一月,有何咎耶?」

  《药师经》中也说:「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又说为了供养药师如来:「应先造立彼佛形像……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这是说八分斋戒,不一定要在六斋日受持,受持之际,可以或一年,或三月,或七日七夜,连续受持的。

  不过,依照八戒的受戒文字来说,乃以「一日一夜」为准为常,为正为主,如果环境许可,最好是一日一夜受持,好在每月只有六次。如果环境不许可,或者发心连续受持,附近又没有能为受戒之师,为免每日往返之劳,也不妨限年、限月、限数十日、限数日来受持。

第四节 求受的方式

  《优婆塞戒经》卷五中说:「如是(八)戒者,不得一时二人并受。」八戒只能一人一人地单独向八戒师求受,其中的原因,根据灵芝律师的解释是:「不得多者,恐人参混,心不专一。泛论皈戒,独受为佳,则心不他缘,法无通滥。今多众受,于理虽通,终成非便。」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中说:「夫受斋法,必从他受。于何人边受?(出家)五众边。」《优婆塞戒经》卷五也说:「不得佛像边受,要当从人。」可见,八戒应向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前求受。但在《成实论》及《大智度论》中,又许可自誓受。《成实论》中说:「若无人时,但心念口言:我持八戒。」不过自誓受也是有条件的,比如《梵网经菩萨戒,可以自誓受,唯其应在:「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而要见好相(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如果不是没有能授八戒的出家五众的情形之下,当然还是向出家五众,求受八戒的好。

  受八戒,可往寺院中求受,也可在自家中请八戒师来授。蕅益大师则说:「优婆塞受斋,就寺为便,优婆夷受斋,就家为便。」男人去寺院,女人则在家。但此没有硬性规定,唯视实际情况,随缘求受八戒就好了。

第五节 斋日的准备

  八戒虽以六斋日为常经,但逢佛菩萨诞日,自己的生日,父母的死亡日,或为六亲眷属做诸功德之日,以及一切纪念、怀恩、修福、祈祷之日,均应酌情受持八戒。儒家每逢祭祀大典,也有「斋戒沐浴」的准备工夫,如《礼记.曲礼》说:「斋戒以告鬼神。」《孟子.离娄》也有:「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不过,儒家斋戒的意义,虽可与佛教相通,其内容则不同。

  受持八戒之前,身口意三业,即应清净下来,故于《增一阿含经》中说:「我今忏悔,不自覆藏,依戒法成其戒行,受八关如来斋法。」又如《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若人欲受八斋,先恣情女色,或作音乐,或贪饮噉,种种戏笑,如是等放逸事,尽心作已而后受斋,不问中前中后,尽不得斋;若本无心受斋,而作种种放逸事,后遇善知识,即受斋者,不问中前中后,一切得斋;若欲受斋,而以事难自碍,不得自在,事难解已而受斋者,不问中前中后,一切得斋。」

  上文所言的「中前中后」,应予说明:八关戒斋的求受时间,应以持斋日的清晨为正规,最少也该是在中午以前,今日的泰国,就是在中前受的:「每逢佛日和星期天,早晨七、八点钟,就有很多男女佛教信徒,手里拿著鲜花香烛,和私人简单用的东西,陆续来到佛寺做早课与听僧人说法……说法之前,先为信徒们说三皈五戒……信徒中也有受八关斋戒的……受五戒与受八关斋戒,是同在一起的,不过当僧人宣说到第六、七、八戒时,受五戒的人不用答『持』。」(净海法师泰僧安居记》,《海潮音》四三卷三月号)但如遇到逆缘阻碍,只需心念受斋,延迟到中午以后再补行求受,也是可以的。如《俱舍论》中也说:「我恒于月八日等必当受此近住律仪(即八关戒斋),若旦有碍缘,斋竟,亦得受。」

第六节 如何纳受戒体

  有关八关戒斋的内容及其要求,介绍至此,大致已经完备了,现在再来介绍纳受戒体的方法。

  本来,三皈、五戒、八戒,说戒受戒,都是很简单的,只要准备的工夫做够了,受时就很容易。   但在中国的大寺院中,一切讲究排场,所以读体大师,也为八戒的传授,编了一篇〈授八戒正范〉,共分八节仪式,其纲目如下:

  1.敷座请师──由引礼师领导迎请和尚陞座。
  2.开导──略示八戒的意义及持斋的方法。
  3.请圣──迎请佛法僧及护法龙天。
  4.忏悔──忏除往昔恶业,悔断未来恶业。
  5.受皈──以三皈纳戒体。
  6.宣戒相──宣说八戒戒相条文。
  7.发愿──发愿以此功德,摄取一切众生之恶,使成无上菩提,同在弥勒的龙华三会,了生死,化有情,生极乐。
  8.劝嘱回向──说明八戒的受持功德,并劝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此一〈授八戒正范〉,虽然很好,做起来的场面也很隆重庄严,但是所需时间较长,受戒之时,除了授戒师,还要引礼师,戒师若非住持方丈,行来颇为不易。因此,弘一大师曾经根据《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录编一篇〈受八关戒斋法〉,现在照抄介绍如下:

  「皈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
  我今皈命胜菩提,最上清净佛法众。
  我发广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随喜无边功德蕴。」
  先当不食一日中(案即一日夜中过午不食),后修八种功德法。(以上三说)

  我名某甲,唯愿阿阇梨摄受于我,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誓皈依佛,二足胜尊;誓皈依法,离欲胜尊;誓皈依僧,调伏胜尊。如是三宝,是所皈趣。(以上三说)

  我某甲净信优婆塞(案受八戒者,正属在家二众,亦兼通于出家诸众,如《药师经》中所明。此文且据在家者言,故云优婆塞,若出家者,随宜称之),唯愿阿阇梨,忆持护念,我从今日今时,发起净心,乃至过是夜分,讫于明旦日初出时,于其中间,奉持八戒。所谓: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非梵行,4.不妄语,5.不饮酒,6.不非时食,7.不花鬘庄严其身及歌舞戏等,8.不坐卧高广大床。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以上三说)

  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圆满。(一说)
  又诵伽陀颂曰:

  「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
  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饶益于世间,解脱众生三有苦。」

  以上文中的案语,均系弘一大师原文。唯其主张出家诸众亦持八戒者,必须加以说明:根据律制要求,八戒乃是沙弥十戒的前九戒,只要受了沙弥戒,就已终身须持八戒,至于比丘戒,更不用说,已经包括了八戒,所以,出家诸众,乃自然而然是终身受持八戒的。但是,弘一大师之所以说出家诸众也当受八戒者,正因今世的出家诸众,殊少依律而行。多数出家人,别说比丘戒或沙弥戒,连八戒也未能受持啊!

  现在再录《在家律要广集》卷一中的〈受八关斋法〉如下,用供参考:
  先应教受三皈法

  我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我某甲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次应教受戒斋法
  我某甲若身业不善,若口业不善,若意业不善:贪欲、瞋恚、愚痴故。若今世、若先世,有如是罪,今日诚心忏悔,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受行八戒。

  如诸佛尽寿不杀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杀生。
  如诸佛尽寿不偷盗,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盗。
  如诸佛尽寿不婬欲,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婬欲。
  如诸佛尽寿不妄语,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语。
  如诸佛尽寿不饮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饮酒。
  如诸佛尽寿不著香花鬘,不香涂身,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著香花鬘,不香涂身。
  如诸佛尽寿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
  如诸佛尽寿不坐高广大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广大床。
  如诸佛尽寿不非时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非时食。

  我今以此八关戒斋功德,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普与众生,同生净土。(或各有愿求,俱可加入回向,但不可离于佛法)

  这篇〈受八关斋法〉,似较弘一大师根据《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所录编的还要简要,三、五分钟之内,就可把这堂受八戒的佛事做好。并且这是将八戒与一斋,分列为九条,称为「戒斋法」而不称「斋戒法」。其实,用「斋戒」二字,是受儒家「斋戒以告鬼神」及「斋戒沐浴」的影响,依照八戒斋的次序言,应该称为「戒斋」而非「斋戒」。所以笔者本篇行文均用「戒斋」,征引他文者,则随文而录。或也有人以为,八戒以斋为体,称为「斋戒」,那也不无道理。

  另有此处是「如诸佛」受持戒斋,在《中阿含经·持斋经》中,则是比照「阿罗诃」受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147

主题

758

帖子

5660

积分

湖泊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660
 楼主| 发表时间 2017-1-29 12:40
第四章 受了八关戒斋以后

第一节 舍戒

  本来,八关戒斋的受持,仅仅一日一夜,故也无所谓舍戒,既然受了,就不该舍戒,也用不著舍戒的。但是为防万一,在《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中,也有舍八戒的许可:「若受斋已,欲舍斋者,不必要从五众而舍斋也,若欲食时,趣语一人,斋即舍。」也就是说:如因逆缘,或因烦恼,或以饥饿难忍时,只要向一个懂事懂语的人一说,便算舍斋。在《义钞》中也说:「若有染心,将欲犯戒,宁可舍已为之,后还忏悔亦得。」五戒十戒同此。这是说:不能守持,应舍戒,以后要受,忏悔之后,仍得再受

第二节 称呼

  前面说过,八戒是七众戒之外的顿立戒,受了三皈五戒的人,可以加受一日一夜的八关戒斋,未受三皈五戒的人,同样可以求受八关戒斋。但是,这有一个称呼上的问题:受了三皈五戒的人,称为优婆塞近事男──亲近三宝承事三宝)与优婆夷近事女),加受了八戒,乃至菩萨戒者,仍然称为优婆塞优婆夷。如果不受三皈五戒而仅于斋日受八戒者,称为什么呢?《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将这称为「中间人」,也就是说,受持戒斋之日,称为优婆塞优婆夷,平日则不名之为优婆塞优婆夷了。

  又有将受了八戒的在家男女,称为「近住男」与「近住女」的,这是说:八关戒斋是出世正因,出世的究竟(不是菩萨道的究竟)则是阿罗汉果,所谓「近住」,是指所住境地接近阿罗汉,或者是指亲近阿罗汉而住,因其心乐于出离世间,故又较「近事」优胜了一层。《大毘婆沙论》卷一二四中说:「受八戒斋……,问何故此律仪名为近住,答近阿罗汉住,故名近住。」实际上也应如此,通常受八戒的人,多半是先受了三皈五戒的人,不受三皈五戒,单受八关戒斋,那是很少有的。

第三节 功德

  受持八关戒斋,虽仅一日一夜,如能受持清净,其功德之大,乃是不可限量的。

  《佛说斋经》中说:「奉持八戒,习五思念(即六念),为佛法斋,与天参德,灭恶兴善,后生天上,终得泥洹。」受持八戒,虽生天上,必将泥洹(即涅槃),而得了生脱死,这是多大的功德果报了!

  《优婆塞戒经》卷五中说:「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又说:「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斋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乐。」又说:「弥勒出时,百年受斋,不如我(释尊)世一日一夜。」又说:「善男子!是八戒斋,即是庄严无上菩提之璎珞也。」

  《阿含经》中说:「若于六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计。」

  《涅槃经》中记载一个广额屠夫,于日日中,杀无量羊,后遇见舍利弗,即发心受八戒,经一日一夜,命终得生天上

  《菩萨处胎经》中说:「八关斋者,诸佛父母。」

第四节 普劝受持八关戒斋

  受持八关戒斋,既有这样大的功德,八关戒斋要求虽严,但也未必不能如法做到。我人学佛的目的,绝对多数是希望出离生死的,但于在家弟子,若不种下出世之因,殊难获致出世之果。同时,受了五戒的人,再持每月六日的八戒,也不是一桩多大的难事,一月之中,仅六天不吃晚饭(过中午不食),那是容易做到的事,八戒斋中,主要是在此条不非时食的「」戒;这条守了,其它八戒比守五戒是困难不了多少的。所以在早期大陆时代的在家弟子,受八戒的很多,在南传国家受八戒的则更普遍。在今日的台湾以及海外,受八戒的风气很低,即使有些人受,也是不够如法。因此,我很希望提倡这一受八戒的风气,故而不厌其烦地广征博引,写了这篇文字。但愿读了这篇文字的人,能够响应并促成这一受持的风气。同时弘一大师也说:「若嫌每月六日太多,可减至一日或两日,亦无不可。」(《律学要略》)

  这也正如《优婆塞戒经》中所说:「既是易作,而能获得无量功德;若有易作而不作者,是名放逸!如是斋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800 天
连续签到:5 天

331

主题

3408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280
发表时间 2017-2-16 03:33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6 天
连续签到:1 天

165

主题

397

帖子

2530

积分

超级版主

宝宝佛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30
发表时间 2017-2-22 02:08 来自手机
我叫八戒
意识触摸瑜伽培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4-4-24 14:49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