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婆婆媳妇掉水先救谁:百法笔记(20230510)

12 / 944
累计签到:803 天
连续签到:3 天

331

主题

3414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18
发表时间 2023-4-2 09:41 |阅读模式
6.jpg

六祖坛经专供群
六祖坛经统一标准法本
团结出版社印次
2021年9月第6次印刷

100.jpg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803 天
连续签到:3 天

331

主题

3414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1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4-2 09:41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广超法师(2015年修订本,法喜手打备注版)
五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
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
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
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
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
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

第二章 心法(1)

论文: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释义:八识名称表

  ┏眼识━┓
  ┃耳识 ┃
  ┃鼻识 ┿━━━前五识┓
 八┃舌识 ┃      ┃
  ┃身识━┛      ┃了别境识━━┓
 识┝意识━━━━━第六识┛      ┃转 识
  ┝末那识━━━━第七识━━思量识━━┛
  ┗阿赖耶识━━━第八识━━异熟识━━━根本识


  让我们先了解什么叫做心、意、识。佛法中经常讲到心,大乘经典《华严经》甚至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即一切法皆是心所造。因为心有很多不同的功能,若特别区分,那就有不同种类的心。在不同的经典里对不同功能的心有不同的定义,主要可略分为三:心、意、识。有时心、意、识可合称为心,又称为心王,即能够知道外境的心。其他部派说共有六种心王,唯识宗却说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八种心王。

1、心王与外境
金刚经,经由修证成就,心王于相上称佛,于性上称如来,金刚经的心指意识心或种种心境,或说心王所生的一切法。在心经,心王即般若或般若心,或直指人人皆有的心,应用万端(佛性,坛经: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在华严经的心指实相或理心,常称真如,一切唯心造,一切现象是唯由心(实相)造作生起、变化万物,一切就是所说外境。

2、三世一切佛
三世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佛,佛者,首先为觉义,
坛经曰:“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所以这里的佛义可以是一切无量义……然后,觉悟者称为佛,按本论佛果有三种: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佛果(瑜伽师地论),对应坛经之“丈夫、天人师、佛”,我们世俗间则称开悟的人为肉身菩萨或活佛。传法开悟是禅宗的顿教法门,即见性开悟(悟入自性),顿悟起修包括其他的悟果,大悟(证得般若空性)、彻悟(佛果,身心俱脱,法身佛、极净智慧实相)

3、应观法界性
界,通常指边界或地界,法界性,指法性本质,那么界的意义:于两有之间,即互为法界。比如时与空成为世界,则说世界为法界的妙有,世界不离法界,法界不离世界,即谓法界性。金刚经教菩萨法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因为凡夫不识法界智(法界体性智)。

4、心、意、识
瑜伽论说,瑜伽(法)是心意识波动变化的控制或抑制。唯识学本自印度古典、经典瑜伽行派,或说唯识学即瑜伽学,所以大乘唯识宗按功能开分的心、意、识之理(心法)与瑜伽法定义的心意识乃无差异别并且适用,但需强调的是,为令知与其一般的瑜伽有所区别,比如佛教把瑜伽行法作为修证工具或说方便(禅定为方便),称为佛教瑜伽(佛教禅定),则有此说为分别诸法:其他瑜伽行法权且称为外道瑜伽(金刚经中所说的一切善法)。

5、功能与作用
大乘唯识宗之诸学理从功能(包括心意识三类及八种心识)、作用(包括效应六种)、活动(包括类型四种)、过程(包括现量、比量、非量)来了解心如何知道外境,让我们从中自得究竟虚幻真假的内心境界
……功能与作用就象刚刚买来最新型的洗衣机说明书与实见洗衣机的实用过程……功能,金刚经谓非说所说,作用,金刚经谓如理实见。

6、外境与敷演
本章从预告“心王即能知道外境的心”开始,始由有迷惑的污染心变现到究竟虚妄与证悟的整个过程,既从佛坠落而为众生,也是由众生变化成佛过程的开演:心、外境、物(物像与识相)、色尘法尘(两种现量、同时同境、同类共境)、色境法境(比量之始、五俱意识)、心境、意境、内心境界、意识境界(身心世界一切万物)、唯识虚妄(如来藏,识俱六依)……第一念、下一念、相续念……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了别、分别、证悟……


7、八识与六识
八识指大乘唯识宗
(唐玄奘法师创建,北传)建立的具有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唯识学理体系(我们辜且说具有道统或门派),在南传佛教或小乘佛法地区(原始佛教)还有六识学理(比如有分识学说)广超法师长居南传佛教地区,所以相与比较自能增真见识,得益也当非常。

8、唯识与经典
本论及讲记所引出的唯识学说属三藏经、律、论的论部,比如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为大乘唯识宗的根本论(依据)。唯识学之重要性,有人说:如果没有唯识学,就没有真正的中国佛教。实际应用中,比如坛经的文字其实非常唯识,比如一念平直、正真般若、兀兀腾腾等,且须仔细观察,这些语言是与中国文化相应的文字唯识。所以不在坛经的文字唯识见功夫(转识成智),同等于瞎子看书识字,也就等同不能认识六祖惠能这位不识字的明眼人(觉悟者,我们所寻求获得依止的大善知识)。本讲记作为唯识学所讲解内容及讲解方法(广超法师),与坛经、金刚经、心经一类契证最上大乘法(一乘)互为融通,故此推荐。

一、略说心、意、识
  1、心
  为集起的意思。集就是收集,起就是生起。此心能够收集我们过去世所造的种种业,同时又可以从心中生出种种果报。

  2、意
  为思量的意思。即思虑度量,思虑是心造作反应,度量即心审查测度境界。

  3、识
  为了别的意思。心依六根接触外境,第一刹那的心念。即是心对外境的第一念知觉,没有加任何的语言称呼它,称为了别。

  心、意、识都是心法,大小乘都说心有三种不同作用,本论说有八种识分为三种类:
  1、心━━第八阿赖耶识。
  2、意━━第七末那识。
  3、识━━前六识,即第一眼识、第二耳识、第三鼻识、第四舌识、第五身识、第六意识。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无数刹那生灭能够知道外境的心,聚集在一起活动,称为识蕴;识蕴包括心、意、识,中的识,它总括八种心王。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803 天
连续签到:3 天

331

主题

3414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1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4-2 09:41
  本论的心王排列顺序是眼识排第一,但为了使大家更加容易了解,我不依其顺序解说,先讲解意识。

二、第六意识
  依意根以“法尘”为境而生起了别,随所依根,称为意识。意识就是念念生灭,能知内心法尘境界的心。意识不但配合前五识同时活动而知道现前的境,还能独立活动而思惟过去与未来的法。

  法尘━━意识所知境
  所谓法尘是过去的的经验所记忆的种种心念━━事物的各种名称、相貌等等,法尘不属于物质,纯粹是过去的记忆在当前意识的境界显现。比如你曾经看过电脑,内心有此记忆,再度见到时,法尘就知道那是电脑。法尘是我们过去意业中的种种记录,现在一念念地重新生起,形成现前一念念的意识境,即心所生出来的法,意识能知道它。比如我们内心默念:“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这些念是法尘━━心所生法,能够知道这些念的心是意识。其实,意识能知所有心所的活动而被念心所记忆下来,换句话说,当前所有心所都属于法尘。

  一般人往往把心念当成能知的心,其实那是心所知的法尘;法尘是意识所知的内心世界,凡夫总把法尘当成能知的心。我们的心念要相当细微,才能区别意识与法尘。比如当我们很入神地看书时,可能听不到外面的声响,那是意识不随耳识同步作用;当意识转移到耳识观察时,意识才分别耳朵所听到的声音。比如走路时,我们知道脚底板踩到的是软或是硬的东西吗?知道,但是当时你有想它吗?没有。所以能够知觉的心和所想的念头是两回事。又比如修净土宗的人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时,每一念都有一个意识知道那个声音,当我们念“阿”的时候,意识知道“阿”;当我们念“弥”的时候,意识知道“弥”……所以每一念分别心都有不同的法尘与意识在生灭。这是意识一念念生起的法尘,意识与法尘(意识之境)同步念念生灭不已。心散乱时无法分别意识与法尘;心比较冷静、专心一致时,就能够觉知它们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念佛时,妄念纷飞,佛号不知到哪儿去了;有些人能对念阿弥陀佛的每个念头(法尘)清楚分明,就是意识能够念念分明清楚地知道阿、弥、陀、佛这四个念。阿弥陀佛的念是法尘,它是意识所知境,所以是意识知道法尘在念佛号(意识的念心所回忆法尘刚刚编织的佛号)。不只是眼、耳、鼻等等所知道的才是境界,心中过去记忆的事物━━法尘被意识所知,即法尘里的佛号是意识所知的境界。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803 天
连续签到:3 天

331

主题

3414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1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4-2 09:51
三、前五识的了别

  1、眼识
  依眼根以色尘为境而生起了别,随所依根,称为眼识。眼识与色尘(眼识了别之境)━━光线同步地生灭。

  2、耳识
  依耳根以声尘为境而生起了别,随所依根,称为耳识。耳识与声尘(耳识了别之境)━━声音同步地生灭。

  3、鼻识
  依鼻根以香尘为境而生起了别,随所依根,称为鼻识。鼻识与香尘(鼻识了别之境)━━气味同步地生灭。

  4、舌识
  依舌根以味尘为境而生起了别,随所依根,称为舌识。舌识与味尘(舌识了别之境)━━味道同步地生灭。

  5、身识
  依身根以触尘为境而生起了别,随所依根,称为身识。身“阿”识与触尘(身识了别之境)同步地生灭。

  前五识生起会有什么效应呢?《瑜伽师地论》说有六种:


  一者唯了别自境所缘(比如眼识只知色境不知声境);

  二者唯了别自相(只知颜色及形状不知是何物);

  三者唯了别现在(眼识无法看过去与未来);

  四者唯一刹那(触境当时)了别;

  五者随意识(五俱意识分别)转,随善染(造作业)转,随发业(生起其他相应心所)转;

  六者能取爱非爱(得将来根、识、境)果。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803 天
连续签到:3 天

331

主题

3414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1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4-2 09:56
   ┏五俱意识
   ┃
 意识┃
   ┗不俱意识┏五后意识
        ┗独头意识┏定中
             ┃独散
             ┗梦中


四、五俱意识的了别
  现在让我以眼识为例,解释眼、耳、鼻、舌、身识的作用。

  眼识是念念生灭的心识,它能够知道色境(色尘),就是光线的色彩、亮度及形状,眼识依眼根缘色境之意是:眼识依眼睛生起,象树根能长出树木般,所以眼睛被称为眼识之根━━眼根。即能看的心(眼识)要依靠眼睛,才能够对色境(光线)发生知觉,于是我们知道色境。当眼睛接触色境时,心知道色境的第一念,就是眼识。

  眼识与意识所知的差别:眼识只知道颜色的形象而已,它不分别颜色所表示的事物。比如眼睛看到一朵黄菊花,眼识只知道形色,不分别它们是菊花还是叶子。即当眼睛接触色境,在第一念时,眼识了别菊花的形与色,同时意识也了别(法尘里)形色的记忆,在了别过后,意识才分别此形色是菊花,菊花是法尘的记忆。即在第一念时眼识与意识只知道形色,称为眼识与意识同时同境了别形色。此时的意识称为眼俱意识。眼俱意识了别法尘和眼识了别色尘是同时发生的,下一念的意识分别法尘已是眼识触色境后的事。


  我问你们:我身上穿的袈裟是什么颜色?你们就想起橙色。但是我还没问时,你们有想它吗?没有。当时是眼识只了别但不分别那是袈裟,下一念意识也没继续法尘里的橙色记忆。等到我提问时,你的意识就用法尘里的记忆去比较过去眼俱意识所知,如此你现在还能分别眼俱意识所了别是橙黄色的袈裟,所以说每一刹那的眼俱意识只了别光的形色,必须靠意识中的法尘的相续念帮助,事后意识才能分别眼识所知形色为何物。


  眼识只知道现前的颜色,不知道过去的形色,这称为眼识只知现量境。比如现在灯亮着,眼识知道物体的形色;灯一关,没有了光明的形色━━色尘,眼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因为眼识随灯光灭而灭,你就看不到刚才的形色,所以说每一刹那的眼识只能看到现前一刹那的形色,眼识无法看过去或未来的形色。唯有意识才能(回忆而)分别形色里有所见到的事物,然而一般人却以为眼识分别物体。刚才我们说过眼识接触色尘━━色境,意识接触法尘━━心境,色尘与法尘是发生在不相同的境界里,它们是怎样连贯起来的呢?唯识宗说:眼识在知道(了别)外境时,眼俱意识也同时生起;耳识在知道外境时,耳俱意识也同时生起……即前五识在知道外境时,意识也都在同时生起。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803 天
连续签到:3 天

331

主题

3414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1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4-6 07:49
五、第六意识的活动有二类
  意识和前五识不同点:意识非但能和前五识同时俱起,又能帮助其产生认识作用,即前五识中有一识知道外境时,意识便同时俱起,此类意识称为五俱意识。不但如此,有时意识还能离开前五识单独作用,如梦中、思惟中、定中的独头意识。

  意识可分为五俱意识及独头意识二种:

  (一)五俱意识
  五俱意识是与前五识同时、同境而生起的意识,其中有眼俱意识、耳俱意识、鼻俱意识、舌俱意识、身俱意识。比如眼识生起时,意识里的眼俱意识同时生起,与眼识同(类)境;如:眼识接触色境━━菊花,同时眼俱意识接触的意境━━了别法尘里的菊花。

  与眼识同时作用的意识,称为眼俱意识;与耳识同时作用的意识,称为耳俱意识……还有鼻俱意识、舌俱意识、身俱意识。

  所以,五俱意识的作用也只是了别。

  (二)独头意识
  独头意识不与前五识俱起,唯是意识单独的活动,其中有:


  ①定中意识
  在禅定中生起的意识,其所对应的定境有五禅支等(法尘)。

  ②梦中意识
  在梦中生起的意识,梦境的内容有今生及过去生的回忆及幻想(法尘)。

  ③独散意识
  与前五识无关的意识,比如看东西时心不在焉地东想西想,其境是所回忆及幻想(法尘)。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803 天
连续签到:3 天

331

主题

3414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1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4-6 07:51
六、前六识认知事物的过程
  五俱意识只知道现在的法尘,以红色为例:当眼睛看到红色时,眼识所了别红色,不是意识所了别的红色,即眼识虽知道但不思维红色与其他有别,这叫做眼识依眼根了别现量色尘之红色。同时眼俱意识了别法尘,知道那是红色。从眼识了别到意识分别有三个步骤:先由眼识了别色尘中的红色,同时眼俱意识了别法尘里的红色,之后独头意识分别相续的法尘。

  ①眼识了别
  眼识了别色尘━━红色,色尘的红色只有眼识知道,意识无法知道色尘。

  ②眼俱意识了别
  眼识了别的同时,眼俱意识依意根生起,了别法尘中的红色。此时的眼俱意识与眼识同时、同境生起,就好象汽车的引擎牵引后轮,后轮推动前轮同时走动。所谓“同境”是指色尘的红色与法尘的红色,即红色是同类境,然而,法尘中的红色记忆非眼识之境,色尘中的红色光线非意识之境。

  ③独头意识分别
  眼俱意识了别后,相关的法尘继续生起,独头意识继续了别法尘。相续的法尘(已过去的记忆)靠念心所串联成语言思惟的“分别念”,意识的慧心所知道分别念的内容,最后胜解心所加以确定,这就是所谓意识的分别。其实独头意识及五俱意识都是意识,只是在不同的作用下分别称呼而已。

  当眼识看(了别)红色的门时,眼识不认为那是门,如果法尘中没有红色与门的记忆,那么,意识就没有门的概念。反之,它就知晓那是红色的门。如果我们第一次看到某物,法尘中没有记忆,此时有如夏虫语冰,不知是什么东西。反之,就会东想西想:那个东西叫做什么、是好或坏、漂亮与否等,种种念头随之而起。

  什么是红色的法尘?比如你们闭上眼睛,观想前面有一个红色的太阳,是想到,不是看到,这就是法尘中的红色。当眼睛看红色时,法尘所记忆的红色和眼识了别红色同时、同境生起。我们以为意识能知道色境中的红色。其实意识根本不知道色尘,只能知道红色的法尘,而我们以为意识知道外境的红色。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803 天
连续签到:3 天

331

主题

3414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1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4-6 07:51
七、现量的了别与比量的分别
  在五俱意识意识生起之后,独头意识继续分别一连串的意念━━法尘,它分别此红色表示的是什么东西,此分别是比量,非现量。

  意识缘外境的推度有二种:
  一者现量:不加推理比较,直觉境界的自相。
  二者比量:由比较对照而推理,认识出来的事物。

  比如我问袈裟是什么颜色,你一想起它是橙色时,就是根据过去所见,推理比较而知之,称为比量。当我还没问起时,你们看着我,也看到橙色袈裟,当时你没有比较,称为现量。

  现量是我们接触境的第一念知觉,此时有两种现量,一是眼识现量知道色尘中的橙色袈裟,另一是意识现量知道法尘中的橙色袈裟。

  比量是我们接触境后的无数法尘组成的分别念,比如意识知道法尘中的橙色袈裟,过后意识通过法尘中所记忆的知识比较而知道关于橙色袈裟的性质和各种事件。

  所以心认识外境的知觉是多重的过程。

  意识的作用很强大,它能够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法尘。眼识只知道现前的颜色,即现前的光线射到眼睛。譬如眼识现在看到袈裟,但是,一旦关了灯,刚才的颜色经已经过去,就看不到了。所以说眼睛只知道颜色,不知道颜色中所表示的是什么?耳朵只知道声音,不知道声音里所表示的是什么?……即是前五识能了别外境,意识作分别。能够知道颜色、声音里所表示的事物的是意识。

  意识的分别主要是靠三个心所,念心所一念念回忆法尘编织出来的故事。胜解心所确定所念内容,而慧心所抉择要对那些内容反应。比如心想:“我要吃饭”、“那是白板”等是法尘所记忆过去的事。意识里的法尘也能够想到明天上班、几点起床、去搭巴士等未来的事物,这是眼睛无法办到的。你一睡醒来,甚至现在坐在这里,意识一直在作用。它能涉及三世,普缘一切过去、未来、现在的诸法。可见其作用范围之大,作用力之强,使我们生活在意识中,不清楚眼识的作用,也不清楚耳识的作用……即不清楚前五识的作用。所以眼睛能够知道外境,而眼根接触外境的一刹那的心(第一念)却不知道,而落入意识中去知道外境。

  所以,心王的了别是第一念现量知觉所对的境,没有加任何的语言去称呼它;分别是在了别以后,以比量对外境进一步以名言了解之。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803 天
连续签到:3 天

331

主题

3414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1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4-6 07:53
八、第七末那识
  识蕴中有个第七识念念执着第八识,叫做末那,它念念恒审(无间断地检查)思量,执着阿赖耶识是我,唯识宗把这念念我执心理,称为末那识。

  末那识是凡夫妄起我执的根本,如眼识依眼根一般,末那识依阿赖耶识生起,所以它与阿赖耶识同时在。我们在熟睡无梦时,意识停止了作用,但末那识还是执着阿赖耶识是我。所以论中说“第七识名末那识,恒审思量我执深”,思量即念念造作与观察阿赖耶识,思量能知即观察自心在知,思量所知即作意造作六识。修行者一断末那识的我执烦恼,即刻证阿罗汉果。然而,无我执的末那识还继续,只是此时转为智慧而不名为识,小乘说成根本智,唯识宗说:佛陀、阿罗汉、大菩萨的末那识已无我执,意转为智,成佛时此智最圆满而称为平等性智。三果圣者入灭尽定时,末那识暂时停止而不执我,出此定后,末那识又继续活动而又有我执。因为在证悟之前,末那识是永不间断地思量执著有一个我。

  唯识宗依何理说有末那识?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意根
  小乘部派认为是前一念的意识,但这很不合理,因为前念识已灭,不能作为后念识所依的根,要是那样,前一念的眼识亦可为后一念眼识的根,不必另有眼根了。所以唯识宗说:“由于末那任持意识令分别转,故说为意识所依”,梵文 Manas 音译为“末那”,中文译为“意”,第七识带动第六识而现了别之用,即第六识是以意(末那)为根之识,所以称为意识。

  二、我执
  大小乘都认为睡觉、入无想定及灭尽定时没有意识,为何佛不说三者都没有我执,而只说入灭尽定时没有我执?若睡觉及入无想定时虽无意识却还有我执--无意识即有我执,那么执我的应是另一个识━━末那识。至于入灭尽定时意识及末那识都灭了,所以无我执,而睡觉及入无想定时虽灭了意识,但还有末那识,此时,由意识所引起的我执随意识灭了而间断,但由末那识引起的我执还随末那识在活动,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谓潜意识的我执。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803 天
连续签到:3 天

331

主题

3414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1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4-6 07:53
九、第八阿赖耶识
  我们过去所造的业因(种子)聚集在一起,称之为阿赖耶识。比如一座山,聚集了很多的沙、石头、树木、树根、树枝和树叶等,阿赖耶识亦复如是。众生过去所造的善恶业种子,都藏在阿赖耶识里面,所以赖耶识也称为种子识。

  其实种子就是识,就是潜伏着的业力的别名。唯识宗说:众生的身心以及宇宙,无不由业种子所变现;当因缘成熟时,阿赖耶识里的过去所造业种子会变为果报,即有关的种子会变现成我们的身心,以及所居住的器世间果报,这变现过程称为“种子现行”。此外,阿赖耶识又是一切业因种子所寄托的地方。就是我们过去已造的业,它并没有消失,而是变成业因种子被储藏在阿赖耶识中,这储藏过程是造业时现行的染污心“薰习种子”,即阿赖耶识中相应的种子被熏习后,因缘到时从阿赖耶识中的种子现行成果报。由于阿赖耶识是含藏宇宙一切色心的种子,又能变现有漏、无漏的一切法,因此称为藏识。

  阿赖耶有能藏、所藏、执藏等三种功能。它能够收藏一切业的种子,有如金库之能藏一切财宝,所以它被称为能藏。因为一切业的种子都寄存在阿赖耶识里,所以它也被称为所藏。我们在六道中轮转,就是阿赖耶识中整群业的种子现行的因果变化现象。然而,凡夫听闻阿赖耶识教法后,却执取此识为轮转的主体。阿赖耶识是所有业的种子聚集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并非另外有个主体是阿赖耶识。比如很多的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对光线起反射作用而让我们看到,我们就认为天上有云朵。阿赖耶识也是一样,它是很多过去业的种子,聚集在一起作用,一连串的因果向前推动,生灭不已,形成了所谓的轮转。所以是众生轮转时执著而成主体━━阿赖耶识,因此又被称为执藏。

  依唯识宗的讲法,阿赖耶识可分为见分与相分,见分识是能知的前七识(心),相分识是被前七识所知的识(境)。其中前六识把相分识看成是心外之境(非识)的六尘,第七的末那识妄执阿赖耶识为我,并认为此我是一体的识相之境,此境非外故不称为尘境。六尘的本质是识种子所变,因此所变尘境依然是识相,可是六识妄见成尘影,所以唯识宗说尘影非实有。即六尘的种子现行于前五识时,本性是识相,却被前五识妄认成物相之尘境,因为妄认所以说尘境是虚影。

  何理说有阿赖耶识?主要有四点:


  1、佛说入灭尽定时识不离身,是哪个识不离身?因为灭尽定里六识全无,此时并无我执,所以识不离身的识不是末那识,唯识宗说是阿赖耶识。

  2、十二因缘中的“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因为末生六根前不应有六识,所以缘名色的识是另一种心识,此识又指什么呢?唯识宗说是阿赖耶识。

  3、睡觉、昏迷及入无想定时,意识全无所知,心境皆无却有我执,此时是谁执取谁为我?唯识宗说能执的是末那识,它所以执取的是阿赖耶识。

  4、造业的心行及身行是无常的,是什么把今生的业因转到后世成为业果?死时今生的六根六识皆灭了,无法把业因及业习从今生转至下一生,所以六根六识都无法作为业的载体。那么,谁是业的载体呢?南传小乘佛教说是有分识,北传小乘佛教说是无表色,那么,此无表色应当在造业时能形成将来色法和心法的业因,并且持住业因以备将来把业因兑现为业果;而且,无表色若是业因的载体,它从前世到来世都必须存在,此载体必须有熏新业、持旧业、现行的功能,唯识宗说这个业的载体是阿赖耶识。


  由于一切因果现象发生于阿赖耶识中的种子之间,即一切因果作用是种子与阿赖耶识的“现行”与“熏习”的因果关系,所以说,一切缘起现象就是阿赖耶识的缘起现象。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803 天
连续签到:3 天

331

主题

3414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1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4-6 07:57
十、心王总结(之后为新版全新增加,作略)
  (一)唯识宗依经典说有第七第八识
  (二)玄奘法师建立五俱意识
  (三)小乘说只有六识的疑难
    1、六个识不生时还有我执的疑难
    2、死时六根坏而无六识的疑难
    3、末有六识而有识缘名色的疑难
    4、意根界与意识界分不清的疑难
    5、色法和合生心法的疑难
  (四)唯识宗说前六识不从根尘和合变识
  (五)南传佛教所说的有分识类似阿赖耶识

本章结束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803 天
连续签到:3 天

331

主题

3414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1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4-6 07:57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803 天
连续签到:3 天

331

主题

3414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1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5-10 12:09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4-4-27 20:25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