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绿

一个问题请教网友,什么是明心见性?

31 / 5503

尚未签到

125

主题

1062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03
发表时间 2011-2-12 23:31
※ 以下是引用 诗铭轩2011-2-12 20:36:06 的发言:
古德说:见性成佛。
见性就成佛了吗?答案:还没!

见性就成佛了吗?答曰:见性可以成佛。证据《华严经》地狱天子蒙佛放光加持,顿证佛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9

主题

301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88
发表时间 2011-2-12 23:50
※ 以下是引用 妙慧2011-2-12 23:31:11 的发言:
※ 以下是引用 诗铭轩2011-2-12 20:36:06 的发言:
古德说:见性成佛。
见性就成佛了吗?答案:还没!

见性就成佛了吗?答曰:见性可以成佛。证据《华严经》地狱天子蒙佛放光加持,顿证佛位。

《华严经》地狱天子蒙佛放光加持,顿证佛位。请问地狱天子那时候什么果位?“初果”?或者是凡夫?
《华严经》讲的对象是大乘菩萨。
请系统了解一下相关名词解释。别再问些象“辟支佛”那样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25

主题

1062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03
发表时间 2011-2-13 15:59
※ 以下是引用 诗铭轩2011-2-12 23:50:27 的发言:
《华严经》地狱天子蒙佛放光加持,顿证佛位。请问地狱天子那时候什么果位?“初果”?或者是凡夫?

因恶业堕落地狱的众生,你说他是什么果位呢?

《华严经》说:“若有众生遇斯光者,皆得菩萨第十地位”,清凉国师说:“见闻为种,八难超十地之阶”。八难处的众生,是什么果位呢?

你自己斟酌斟酌,他们“那时候”是什么果位?是“初果”?或者是凡夫?

顺便修正一下:依据《华严经》原文及清凉国师的解释,应是“顿证十地”,不是“顿证佛位”。说错了,抱歉。

《华严经》讲的对象是大乘菩萨。
请系统了解一下相关名词解释。别再问些象“辟支佛”那样的问题!

你自己回头再看看,《华严经》开头,集会的都是什么人?我这里可以先告诉你,集会的不但有诸大菩萨、还有各路鬼神(山神、地神、水神等等)、天龙八部、诸天子等,后面的这些,“那时候”大多数还是生死凡夫。

《华严经》还说:“虽住海水劫火中,堪受此法必得闻”。

这半偈,清凉国师的解释是:“海水是龙,畜生趣摄。劫火是天,火灾及初禅、生在二禅光音等天、长寿天难,于此得闻。兼上地狱天子,已有三难。佛会神鬼亦闻,三涂足矣。火灾之时,兼佛前佛后,人天道异已,兼辩聪,亦不拣北州,聋者目视,盲者耳闻故,八难具矣。皆容闻经为种之义,超十地之阶,正在地狱天子,举重摄轻。阿鼻地狱尚得顿圆,忝在人伦,岂不留听?”

三途八难处的众生也能闻法,顿闻顿证;而二乘学人却如聋似哑,这是华严会上特有的现象。呵呵

学习经典,要学、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学,不要在头脑不清的时候想当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25

主题

1062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03
发表时间 2011-2-13 16:07

摘录一段文字,供你在想象的余暇,可以学习学习:

第十七   地狱顿超

罪有浅深位有阶降阿鼻地狱极恶罪人如何顿超便阶十地若言经力或推佛光何不狱中谈经何借光明常照仰申所以用遣大疑。


圆满教海德用难思诸佛威神利乐颇测然其化物要在有缘。地狱罪人昔闻圆法具金刚种得遇佛光光流成道之时即是根机已熟冥机扣圣感应道交。亦似萌芽久含阳气东风一拂顿尔抽条。位虽顿圆因亦积善若非其器亦不遇光次第久修果无顿得。其由影随质妙响逐声伦理数而然亦何致惑谨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9

主题

301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88
发表时间 2011-2-13 16:18
※ 以下是引用 妙慧2011-2-13 16:07:05 的发言:

摘录一段文字,供你在想象的余暇,可以学习学习:

第十七   地狱顿超

罪有浅深位有阶降阿鼻地狱极恶罪人如何顿超便阶十地若言经力或推佛光何不狱中谈经何借光明常照仰申所以用遣大疑。


圆满教海德用难思诸佛威神利乐颇测然其化物要在有缘。地狱罪人昔闻圆法具金刚种得遇佛光光流成道之时即是根机已熟冥机扣圣感应道交。亦似萌芽久含阳气东风一拂顿尔抽条。位虽顿圆因亦积善若非其器亦不遇光次第久修果无顿得。其由影随质妙响逐声伦理数而然亦何致惑谨对

也供你学习学习
圆满教海德用难思诸佛威神利乐颇测然其化物要在有缘。地狱罪人昔闻圆法具金刚种得遇佛光光流成道之时即是根机已熟冥机扣圣感应道交。亦似萌芽久含阳气东风一拂顿尔抽条。位虽顿圆因亦积善若非其器亦不遇光次第久修果无顿得。其由影随质妙响逐声伦理数而然亦何致惑谨对

光流成道之时即是根机已熟

光流成道之时即是根机已熟


位虽顿圆因亦积善若非其器亦不遇光次第久修果无顿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25

主题

1062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03
发表时间 2011-2-14 12:17
※ 以下是引用 诗铭轩2011-2-13 16:18:29 的发言:
位虽顿圆

你无须引用那么多文字,针对上面的问题,你只要理解这句话就可以了。

问:见性就成佛了吗?

答:不一定,可能只是见道,也可能更高,可能顿证十地、甚至佛位,随着根性的不同,证入的境界也有高低。《华严经》中,地狱天子从极恶的地狱众生(凡夫)顿证十地,就是一个例子(后面的文字是解释他为什么能够顿证——是因为他往昔久种善根,现在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9

主题

301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88
发表时间 2011-2-14 22:11
《华严经》说:“若有众生遇斯光者,皆得菩萨第十地位”,
经典多处描写佛放光。见者的人多着。难道他们都是十位菩萨?
“位虽圆顿”。后面可是有“果无顿得”


补充一点,佛讲法49年。何必那么辛苦。放光就可以了。看来佛也有笨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25

主题

1062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03
发表时间 2011-2-15 11:21
※ 以下是引用 诗铭轩2011-2-14 22:11:26 的发言:
《华严经》说:“若有众生遇光者,皆得菩萨第十地位”,

这是经典的原文,你自己可以查。

经典多处描写佛放光。见者的人多着。难道他们都是十位菩萨?

佛陀宣说经典的时候,或者现不同的威仪、或有放光等,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应化的众生,也各有各的功用(读书不可马虎,不能对经典中的“”字熟视无睹,他处的光与此处的“斯”光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华严大教!)

“位虽圆顿”。后面可是有“果无顿得”

这是说两种不同根器众生的情形:

1、
......昔闻圆法具金刚种......冥机扣圣感应道交......位虽顿圆因亦积善

2、若非其器亦不遇光次第久修果无顿得。

补充一点,佛讲法49年。何必那么辛苦。放光就可以了。看来佛也有笨的时候!

不同的病,需要不同的医疗方案和方子。针对根器千差万别的众生,佛陀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也就是所谓的“应病与药”。

能说出这个“笨”字,说明你太过聪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9

主题

301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88
发表时间 2011-2-23 23:31
※ 以下是引用 妙慧2011-2-15 11:20:58 的发言:
※ 以下是引用 诗铭轩2011-2-14 22:11:26 的发言:
《华严经》说:“若有众生遇光者,皆得菩萨第十地位”,

这是经典的原文,你自己可以查。

经典多处描写佛放光。见者的人多着。难道他们都是十位菩萨?

佛陀宣说经典的时候,或者现不同的威仪、或有放光等,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应化的众生,也各有各的功用(读书不可马虎,不能对经典中的“”字熟视无睹,他处的光与此处的“斯”光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华严大教!)




我想了解一下这里的这个“斯”是什么词?
动词?连词?形容词?还是助词?如果按我的水平。我里无变理解出在古文中这个“斯”叫做名词。所以在这里就估计无法组成“斯光”的独特佛教名词来吧。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此”光。如果可以理解为“此”光的话。那佛放的斯光和别处放的光。有什么不同。说来听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9

主题

301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88
发表时间 2011-2-24 12:35
请妙慧引用经典来说明一下。
※ 以下是引用 诗铭轩2011-2-12 20:36:06 的发言:
古德说:见性成佛。
见性就成佛了吗?答案:还没!
我的说法错误。
请不要再搞个“十地”还没成佛的事例。来说明我的说法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25

主题

1062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03
发表时间 2011-2-24 13:52
※ 以下是引用 诗铭轩2011-2-24 12:34:46 的发言:
请妙慧引用经典来说明一下。
※ 以下是引用 诗铭轩2011-2-12 20:36:06 的发言:
古德说:见性成佛。
见性就成佛了吗?答案:还没!
我的说法错误。
请不要再搞个“十地”还没成佛的事例。来说明我的说法错误。

这个问题,我上面的帖子中已经清楚地回答你了。

※ 以下是引用 诗铭轩2011-2-12 20:36:06 的发言:
古德说:见性成佛。
见性就成佛了吗?答案:还没!
那么古德说错了吗?没错!为什么呢?见性!在修学上“只是可以入道”。只是证“初果”。
※ 以下是引用 诗铭轩2011-2-13 16:18:29 的发言:
位虽顿圆

你无须引用那么多文字,针对上面的问题,你只要理解这句话就可以了。

问:见性就成佛了吗?

答:不一定,可能只是见道,也可能更高,可能顿证十地、甚至佛位,随着根性的不同,证入的境界也有高低。《华严经》中,地狱天子从极恶的地狱众生(凡夫)顿证十地,就是一个例子(后面的文字是解释他为什么能够顿证——是因为他往昔久种善根,现在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25

主题

1062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03
发表时间 2011-2-24 14:01
※ 以下是引用 诗铭轩2011-2-23 23:30:48 的发言:
我想了解一下这里的这个“斯”是什么词?
动词?连词?形容词?还是助词?如果按我的水平。我里无变理解出在古文中这个“斯”叫做名词。所以在这里就估计无法组成“斯光”的独特佛教名词来吧。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此”光。如果可以理解为“此”光的话。那佛放的斯光和别处放的光。有什么不同。说来听听。


据说开元寺有义务解说员,有问题可以去找他们,我不是义务解说员。

我要工作、要喝茶。没时间解答喋喋不休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5-8-29 13:23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