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妙慧

月溪法师、南怀瑾先生、陈年旧事(虚火偏旺者慎入)

28 / 20079

尚未签到

4

主题

80

帖子

7593

积分

江水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7593
发表时间 2011-4-6 17:30
※ 以下是引用 妙慧2011-4-6 17:03:33 的发言:
※ 以下是引用 青蛙网者2011-4-6 12:57:10 的发言:
南怀瑾的书,因其成书多为讲座录音,借代一下进入那个场景,以旁听者的身份去感受其文字间流露出来的口吻,去看他对待经典的态度,其实那些“恭敬”、“谦虚”、“狂妄”、“穿凿”都是很自然的体现。随着阐述事理不同层面的变换,援引不同教派的观点进行印证,时而高瞻时而俯就,就有了那么些看似奇怪的矛盾“态度”和“情绪”。

有人说,自然流露出来的是“真性情”。

佛世有一位阿罗汉叫迦楼陀尊者,每次经过河流,就唤河神“小婢”。河神很生气,跑到佛那里告状,说尊者看不起她。佛跟尊者说,河神对你很恭敬,你也要尊重人家,你叫她“小婢”,她心理不好受。尊者心里其实根本没有看不起河神的意思,就马上向河神道歉说:“对不起,小婢,以前对你不尊重(道歉还是叫人家“小婢”,呵呵)”。佛就跟河神解释说,尊者很多生都是高贵的家族,平时在家里叫“小婢”、“小丫头”.....成习惯了,虽然他现在已经断了烦恼,但他傲慢的习气还在。

一个瓶子,里面装满烈酒,只要打开瓶子,酒气会直冒出来,这好比是众生的烦恼;把酒瓶里的酒倒掉,再清洗一下,虽然没有了酒,但因为装酒的时间长了,瓶子里一时半伙还遗留着酒气,打开瓶子,酒气还会冒出来,这好比是习气。

我是凡夫,当然也无从判断南老自然流露出来的是烦恼,还是习气,但毕竟是些与慈悲、智慧、包容、严谨.....等正面、光明的元素粘不到边的烦恼、或余习.....

矫枉可以过正。

矫枉何以过正?

昨夜北堤死夫言。

昨夜北堤死个人!

不落即不着,不迷则不悟。

如何拿捏?呵呵慧姨聪敏且有才情,自然懂得把握。

BTW: 本不想进来评议高人,幼儿园的小孩唱道:“长大后,我就成了您”,却根本不知“您”到底是干嘛的吃饭,毋急毋急,慢慢成长。

PS: 严重鄙视自己,成话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6

主题

146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57
发表时间 2011-4-6 21:37

俺是普通人,学佛没有实修实证的基础,不过是空对空流于嘴皮,难听点是叶公好龙。

今天俺估计是在这小桥流水间是与真人擦肩而过了,实在是汗颜——不知无罪,望大德们宽恕再三。

至于南怀瑾先生是龙象也好,四脚蛇也罢,我是不敢去求证,因为连挨他半个耳光也不够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25

主题

1062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03
 楼主| 发表时间 2011-4-7 12:25
※ 以下是引用 青蛙网者2011-4-6 17:30:12 的发言:
矫枉可以过正。
矫枉何以过正?
昨夜北堤死夫言。
昨夜北堤死个人!
不落即不着,不迷则不悟。
如何拿捏?呵呵慧姨聪敏且有才情,自然懂得把握。
BTW: 本不想进来评议高人,幼儿园的小孩唱道:“长大后,我就成了您”,却根本不知“您”到底是干嘛的吃饭,毋急毋急,慢慢成长。
PS: 严重鄙视自己,成话唠了。



不懂啥叫“不落即不着,不迷则不悟”,更不懂拿捏,呵呵......

蛙叔智慧深广,能“借代一下进入那个场景”,能“感受”到南老体现出来的“自然”。而我,只能看到南老的“自然体现”......我甚至不懂你想说啥、在说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4

主题

80

帖子

7593

积分

江水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7593
发表时间 2011-4-7 14:53
※ 以下是引用 妙慧2011-4-7 12:24:51 的发言:
不懂啥叫“不落即不着,不迷则不悟”,更不懂拿捏,呵呵......

蛙叔智慧深广,能“借代一下进入那个场景”,能“感受”到南老体现出来的“自然”。而我,只能看到南老的“自然体现”......我甚至不懂你想说啥、在说啥.........

呵呵,妙MM莫急,其实俺也未完全搞明白自己在说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4

主题

80

帖子

7593

积分

江水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7593
发表时间 2011-4-9 13: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87

主题

101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小鱼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0587
发表时间 2011-4-9 14:44
南师的弟子有一位叫叶曼的,原名刘世纶,很有修为,请自行百度。

南师学贯古今,集儒释道等众家于一身,致力于古传统文化之传承。暂且不论其修为,单作为学者来说,已经是德高望重,但其还一直自称白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25

主题

1062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03
 楼主| 发表时间 2011-4-9 16:35
※ 以下是引用 雪寒星2011-4-9 14:43:55 的发言:
已经是德高望重,但其还一直自称白衣。

白衣不是一个自谦的用词:佛弟子中,出家人称“缁衣”,在家人称“白衣”(我们通常称“白衣居士),合起来称“淄素”(素,是白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25

主题

1062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03
 楼主| 发表时间 2011-4-9 16:55
※ 以下是引用 青蛙网者2011-4-9 13:45:59 的发言:

回蛙叔:

1、对南老,我一向很敬仰,从来不曾直呼他的姓名(在阿斗菩萨看来,这应该算是一种执着,呵呵)。他是一位很有学问的长者,但我们不能否认,南老在讲说的时候,常有大嘴巴的习惯——对人事如此、对佛法也如此。

发这个帖子,并不是因为他的言行让我”不爽,也不是存心想揪出他的不是,而是想提醒一下广大南粉们——要理性看待南老的话,不要执错为对,不要执对为错,要“正直”地对待。

2、在佛教里,大小二乘不是判然独立的,龙树菩萨的《中论》是在般若(空性)上对《阿含经》、《般若经》的梳理和贯通,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则是从修行次第上建立下、中、上三士互相摄持、渐次向上的修行次第——没有小乘,大乘没有根基;没有大乘,小乘无法圆满。

3、“精进我所欲,但破妄之心尚存”,对于你这样的观点,我总很感纳闷、很莫名其妙,不知道这是从哪里得来的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4

主题

80

帖子

7593

积分

江水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7593
发表时间 2011-4-9 18:56
※ 以下是引用 妙慧2011-4-9 16:55:19 的发言:

要理性看待南老的话,不要执错为对,不要执对为错,要“正直”地对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5-8-29 11:15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