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first11

不求佛,不求仙,求静,求赐教。

39 / 7596
累计签到:1099 天
连续签到:1 天

330

主题

3566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4464
发表时间 2012-8-24 14:28
※ 以下是引用 first112012-8-22 12:36:00 的发言:

又谢,数息让我更着相,头箍更紧,不适合我,我只求静,不求精进。谢了谢了。
佛法的空我不懂,隐隐约约觉得空就是把房间东西都搬出来只留下四面墙那样子。我啥都不是,我只当做心里问题。


那个教你数息的人,明显是没有读过什么南怀谨的书!

有关南怀谨《参禅日记》的作者金满慈,就是最讨厌数息,幸好她不把数息当回事,才会有后来的成就!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099 天
连续签到:1 天

330

主题

3566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4464
发表时间 2012-8-24 14:30
※ 以下是引用 诗铭轩2012-8-22 22:33:00 的发言:
纵观修法,不外从(六)入手。归其根有(二)。打坐修静,杂念纷纷,是很正常的事。要想无念,除非是死人。杂念纷纷,要想排除,那是没可能的,想排除那一念也是杂念,只有尽量减少。也即是(万)回归(一)。如何减少?以我自己的经验。提供参考。
  在打坐整个过程中,以修(天台六妙法)。第一步:数息。数息这步就在训练减少杂念。其修法,把精神集中,数自己呼吸,或数(出)或数(入)。一出一入为(1),第二次出入为(2)。一直数到(10)。然后可以再从(10)数回(1)。这是对初训练的人而设。训练有一定时间后,可以从(1)到(100)。在这里有一点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心神没住在呼吸上数时,(也叫跑念)就要重新数。也就是念头跑了,拉回来。训练有一段时间后就自然精神能集中。到那时你就会发现杂念越来越少。(一)代(万)。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就是初步训练出来的结果。对于其中细节。一时半会也说不清!(观)中啥境界?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练习数息的人基本都死去了…不过在那个黑暗旧社会,也只有数息了!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099 天
连续签到:1 天

330

主题

3566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4464
发表时间 2012-8-24 14:38
※ 以下是引用 诗铭轩2012-8-22 22:33:00 的发言:

无心念的修法是没有,在修静中如果无心念是一 种魔境,也就是(掉举)。修静是活泼泼的~!
供参考,不负任何责任。祝能“精进”

给多几个选择,不要让新人以为修静只有活泼泼,然后男的成为泼男,女的成为泼妇…

活泼泼:泼男,泼妇…
活脱脱:脱男、脱女…对治萎缩、猥亵…
鲜活活:对治怕死的,死人变活人…密宗的哦!

人的欲望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就是对存在的欲求:欲求存在是人的唯一欲望!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2

主题

14

帖子

783

积分

浪花

Rank: 2Rank: 2

积分
783
 楼主| 发表时间 2012-8-24 16:05
※ 以下是引用 潮州呆呆2012-8-24 13:54:00 的发言:
※ 以下是引用 first112012-8-23 14:23:00 的发言:

谢过有心人,我就是求心无旁鹜,不要想这想那。求不到啊,

求,当然求不到,佛都会说你太贱了…没有什么可求!

当你充满念头,直至完全充满,你就会被甩出来,根本没有藏身之处…
你应该充满,而不是求佛或求已!你被甩之后,你再也跟念头不相干…
那时你一定会不把念头当回事!象失恋不久后你根本把对方不当回事…
当初的山照海誓不过是笑话,一场好心情而已!

你不要企图“不要想什么”或“要什么”:
所谓要,是一种被压抑…
所谓不要,是一种压抑…

搞来搞去,你总是在压抑中,你没法充满…
而你并不知道压抑一下子就可以变成充满…
拒绝爱的人,只有压抑爱,而没法充满爱…

不要拒绝任何,没有什么是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被拒绝…
连拒绝本身也是假的!放弃,不要装模作样!

你害怕落空,你永远没法证空!空,只能是说说而已,除非你把自已丢进里面!
你跟诗铭轩是一体的,你是脸,他是屁股,你俩没法分开!

明白么?象是摸到一点点边,真想看又模糊。谁明白啊,按你的表达来说说,能让我接近点。
“证”是我相信后去巩固?还是说去证明他是对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099 天
连续签到:1 天

330

主题

3566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4464
发表时间 2012-8-24 17:40
※ 以下是引用 first112012-8-24 16:05:00 的发言:


明白么?象是摸到一点点边,真想看又模糊。谁明白啊,按你的表达来说说,能让我接近点。
“证”是我相信后去巩固?还是说去证明他是对的啊?

接近什么点呢,那些都是假的,你只能接近自已,你没法亲近任何,除了你自已!

那个静,是假的!你以为有一个静,然后你心动,你试图亲近…
知道什么叫错过吗?错过就是路过,你绕着静…
在静的四周围狂奔,你一直路过…这就是状况!
除非你自已成为静,别无它法!

修静,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个静是一个假借!
静境让你在其中更能感觉细微,觉性越来越高…
你已经感觉到你在狂奔,这是好事,也是功德!

修静,很多人已经在静中死去很久…把静当真!
死了一次又一次,一直不是静,而是死,也不可能是死,是装死!
修静,就是让你感受到你的动,不在于静或动,而是那个感受,感觉,觉察…

如果你知道所谓“以假修真”,你就不会执着于静,你就只是利用静,你不会没有自信…
你不会对静半信半疑,你拿得起它,你可以充分发挥它…

在静境唤醒你的感觉,提起你的觉察,提升你的觉性!
如是,当你遇到动境的话,你会比以往能找到你内心的那份宁静,因为觉性一直在提升…
这个就叫定!

越动,你会越静…
那就是你在静境中修炼来的觉性在起作用,觉性是自在的,修静只是一种唤醒!

某天,你发现那个你一直在找的宁静就是你自已,你就可以说你证到了!
你发现了,就叫证到了,你所要发现的,所要证的,就是本来自在的,而不是一种创造…

对于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你盲目证,是没有意义…
它在,但你未发现,所以你有求证的想法或好奇…

你发现了,你会知道你上了一个大当,因为那本来存在…
你发现被开了个玩笑,但你却很开心…
你发现被耍了,但你变很自信和情愿…
你会感谢所有耍你的人…
你会感恩那些耍你的佛…
他们骗你抛掉你的愚蠢!

那时,你可以声明你证了!本来没有证,发现的同时,证就发生了!

没有什么点可以被亲近,你站在中心,四处张望,你想找到一个点!
除了你所处的,围绕着你的都是点,无数的点,但没有一个是真的!



有相片有真相…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2

主题

433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56
发表时间 2012-8-24 22:48
※ 以下是引用 潮州呆呆2012-8-24 14:01:00 的发言:
※ 以下是引用 方先生2012-8-22 12:47:00 的发言:

其实我没有任何的方法。不过祖师大德们已给我辈留下了很多的方法。比如六祖就曾经说过: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方先生的方法是他自已的,他上辈子欠读书!他认识六祖,六祖对他一点都不熟悉!
把自已的方法告诉别人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他没有办法,所以他也只能给你方法!

他可以私下告诉你,然后还会说:这是秘密,这是密宗,密宗的耶!不要告诉别人!


呆呆学会了活泼泼故名活泼呆呆~

这两天有空了去喝你的茶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9

主题

301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88
发表时间 2012-8-25 01:02

纵观修法,不外从(眼,耳,鼻,舌,身,意)入手。归其根有(止,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9

主题

301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88
发表时间 2012-8-25 01:05
※ 以下是引用 潮州呆呆2012-8-24 14:28:00 的发言:
※ 以下是引用 first112012-8-22 12:36:00 的发言:

又谢,数息让我更着相,头箍更紧,不适合我,我只求静,不求精进。谢了谢了。
佛法的空我不懂,隐隐约约觉得空就是把房间东西都搬出来只留下四面墙那样子。我啥都不是,我只当做心里问题。


那个教你数息的人,明显是没有读过什么南怀谨的书!

有关南怀谨《参禅日记》的作者金满慈,就是最讨厌数息,幸好她不把数息当回事,才会有后来的成就!


讨厌数息,那是不用数了,可以是“随”,可以是“止”,可以是“观”,可以是“净”,可以是“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9

主题

301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88
发表时间 2012-8-25 01:18
※ 以下是引用 first112012-8-22 12:36:00 的发言:


再谢再谢,我悟静为空,可如何证之。观呼吸深处,又没 寻到。


生生灭灭,呼吸深处。有什么可寻?

请问一下:呼吸深处为何处?反过来问:何处为呼吸深处?答来听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2

主题

14

帖子

783

积分

浪花

Rank: 2Rank: 2

积分
783
 楼主| 发表时间 2012-8-25 13:47

那个静,是假的!你以为有一个静,然后你心动,你试图亲近…
知道什么叫错过吗?错过就是路过,你绕着静…
在静的四周围狂奔,你一直路过…这就是状况!
除非你自已成为静,别无它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对啊,我就是有睡觉时睡得特别死,然后第二天啥感觉都特别好。所以心动,然后就想着要怎样调节,然后就认为静,就想空下所有感觉,都是想啊,(你绕着静。。。)这样理解,对么?请大家多赐教,毕竟这些都各有描述,有时不容易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2

主题

14

帖子

783

积分

浪花

Rank: 2Rank: 2

积分
783
 楼主| 发表时间 2012-8-25 14:11

呼吸深处就是感觉呼吸到最后的地方。这是我个人的。一般定义别问我。至于鸡和鸡蛋无根,不求也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25

主题

1062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03
发表时间 2012-8-25 16:15
※ 以下是引用 first112012-8-25 13:47:00 的发言:
然后就想着要怎样调节,然后就认为静,就想空下所有感觉,都是想啊,(你绕着静。。。)这样理解,对么?

所幸你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这是一种错误观念指导下的盲修瞎练,“成就”之时,就是老年痴呆症提前来临之日——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动作迟缓。

所以,还是建议你不要求这求那,像我在13楼说的那样,认认真真读读书效果会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2

主题

14

帖子

783

积分

浪花

Rank: 2Rank: 2

积分
783
 楼主| 发表时间 2012-8-26 14:47
谢过所有人。
认认真真读读书效果会更好,读书是为用?为博学?盲修瞎练是不好,但如是我闻就都信?
7楼一开始就懂了,只当成过程。我若能当成过程,我已经懂了。

你发现了,你会知道你上了一个大当,因为那本来存在…
你发现被开了个玩笑,但你却很开心…
你发现被耍了,但你变很自信和情愿…
你会感谢所有耍你的人…
其实好象和7楼同解。。。但容易理解,看了后面的,再理解前面。

虽然近,但够不着。是这样么。。。
放开这条路,再想其他。。。。

多谢SAMWOOD,世人都有正念,能持正念,就不会上车又下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42

主题

207

帖子

7067

积分

江水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7067
发表时间 2012-8-26 18:55

重生是循环,新生则有了间断,
发现了间断,前念与后念随即分离,。


七楼谈无念,非真正意义的无念。只是顺着五楼而谈“无”的用。
“无”不仅仅是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25

主题

1062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03
发表时间 2012-8-27 11:50
※ 以下是引用 first112012-8-26 14:47:00 的发言:
认认真真读读书效果会更好,读书是为用?为博学?盲修瞎练是不好,但如是我闻就都信?

认认真真读书,不是为了博学、不是为了多点吹牛的资本,而是培养踏踏实实做一件事的能力!

佛经,可以说是佛陀修行的经验、路子、方法,佛陀这样走过来,最终成就了,我们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实践,我们也可以获得相应的成就——不学习,如同天生的瞎子,不晓得东西南北,自己瞎撞瞎闯,结果会很糟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2

主题

14

帖子

783

积分

浪花

Rank: 2Rank: 2

积分
783
 楼主| 发表时间 2012-8-27 20:06

帮你补充一下

“无(心)念”不是一种存在的状态,无念是一种导向。

“无”不是目标,无是过程,每个升起的念头都会经历消散的过程。

至于重新升起的念头,它不是重生,而是新生!



重生是循环,新生则有了间断,
发现了间断,前念与后念随即分离,。


七楼谈无念,非真正意义的无念。只是顺着五楼而谈“无”的用。
“无”不仅仅是过程。
 意思是借“无”来修,

如果你知道所谓“以假修真”,你就不会执着于静,你就只是利用静,你不会没有自信…
你不会对静半信半疑,你拿得起它,你可以充分发挥它…

这样么,其实都是静,是我错认为不静?

重生是循环,新生则有了间断,
发现了间断,前念与后念随即分离,
又是何意?

多谢妙慧慈悲心。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我明明说‘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为何: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9

主题

301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88
发表时间 2012-8-27 23:01
飘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3

主题

17

帖子

7517

积分

江水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7517
发表时间 2012-9-8 00:17
你在,故你无所证,你不在,或许有所证。你不证方能得所证,你无证念才是真所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25

主题

1062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03
发表时间 2012-9-8 22:07
※ 以下是引用 first112012-8-27 20:06:00 的发言:

多谢妙慧慈悲心。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我明明说‘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为何: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因为“是人”真不是人,特不靠谱,连佛法名词都搞不懂就开始瞎掰。


※ 以下是引用 妙慧2012-8-23 14:58:00 的发言:
要自医,其实也不难,关键是“对症下药”四个字,我给你方子是:了解自己的现状,坚持只说自己理解得了的话、做自己做得到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125

主题

1062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03
发表时间 2012-9-8 22:14
※ 以下是引用 黑咖啡2012-9-8 0:17:00 的发言:
你在,故你无所证,你不在,或许有所证。你不证方能得所证,你无证念才是真所证。

建议馋虱循环至该帖44楼。

http://www.521000.com/bbs/dispbbs.asp?boardID=170&ID=2279850&star=3&page=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5-8-29 19:41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