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密显《道德经》(文摘)

3 / 2643
累计签到:813 天
连续签到:13 天

331

主题

3406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427
发表时间 2009-12-9 00:51 |阅读模式
书名:密显《道德经》  作者:曹越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1

  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是人类追求的理想,也是庄子讲的“万物一体”的境界。
  老子的宇宙观,充满了辩证统一的思想。例如:阴阳、刚柔、强弱、兴废,《道德经》中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无为”的观点,是老子的另一个主要思想,例如:“道恒无为,而无不为。侯老若能守之,万物将白化”、“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无为”的思想看似消极,但实际上是老子针对“有为”的弊政而言的,是反对春秋时期诸侯各国因剥削和压迫造成的畸形社会现象。要研究老子的思想,首先要读懂《道德经》。所谓读懂,一是要了解《道德经》的内涵和要义;二是妻了解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三是要以客观求实的态度进行分析,如《道德经》中关于“道”字的有几十处,不细致研究,会产生许多疑惑。

  曹越先生编著的《显密(道德经)》一书,从《道德经》五千言的表义和内涵两个层面入手,不仅解译了《道德经》的文字内容,而且依据他自身的体悟阐述了老子思想的内密之意,并以“道”的体、性、相、用和源、流、通、变,具体地、分层面地解析了老子思想的“道体”、“道性”和“道相”、“道用”,以便读者更加清晰了解《道德经》的表象和内要。如此解析《道德经》很有价值,如此研究解译《道德经》并不多见。

  大多数关于《道德经》的解析,都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或仅从字面上解译《道德经》。而《道德经》的内密,恰恰是老子认识宇宙、认识生命的体悟。养生之道、内修之法认为:人是一个小宇宙,世界是一个大宇宙;人若要长生,就要追求“天人合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关于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被中国道家继承,并立老子为道家的先祖。《道德经》中的“玄牝”、“道冲”、“谷神”,都是道家的内修之法。这些概念的内涵,远非文字能解释其玄妙。仅从文字上解译《道德经》,难达其密义。

第一部分 解密《道德经》
 第一章 《道德经》到底讲了什么
 第二章 道之体、性、相、用
 第三章 道之源、流、通、变
第二部分 《道德经》之解译
 第一章 有无妙窍
    ……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第三部分 编著者书法

第一部分 解密《道德经》
  第一章 《道德经》到底讲了什么
  千百年来,有关《道德经》的解释众多,有从道家、仙家、儒家、佛家、医家解释的;有从兵家、法家、易学解译的;近代还有从量子、原子、质子等物理学、天体学、生物学解释的。这些解释,都从理论角度,从道的体、性、相、用,从内修感悟上解译《道德经》,有其道理、有其意义,但都不尽圆满。

  关于《道德经》的解释认为,“道不可说,道不可为,道不可知,道不可见”。
  《文始经》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
  本来没有大道,自然不可言说。不可以言说便是大道。本来没有大道,自然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便是大道。
  “道不可说,不可为,不可知,不可见”,那么《道德经》中的“道”到底是什么?有没有《文始经》讲的不可言、不可思的“道”?

  从古至今,有上万篇关于《道德经》的解译,有何意义?
  “道”的言、议、思、解是否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讲的“道”和“德”?被解释的“道”还是“道”的本来面目吗?如果非本来面目,言、议、思、解其道的意义为何?是否能理解其为道家、儒家、佛家、医家、易学、现代科学之道理?

  五千字的《道德经》的道非道,而为言语之道;德非德,而为言思之德。一切所解、所译不过是借道说言语之道。我解为我解之道,他思为他思之道。一切言、思、议、解都不离于人。所以,《道德经》的“道”实为人道,诸家解译的不过是解人道。对《道德经》理解的越透彻、越深入,反而离老子的本意、离《道德经》的本来面目越远。《道德经》有不同的版本。紧要的是,今天所知、所见的《道德经》到底说了什么?对今天和未来的人类有多少意义?这才应该是解译《道德经》时,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易也不易。

  易,即:《道德经》无论出于老子,还是他人,无非都讲了一个道、一个德、一个道德。
  不易,即:何为其道,何为其德,何为其道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一、从二、从三、从万物解道、悟道都不离道而解道、译道。广义上来讲,一纯阳是道,两仪是道,三之万物是道。人是道,天地是道,万物之相是道,万物之灵是道。人的肉体为道,人的精神为道。

  如果道包括一切,那么《道德经》所说的“道”有什么玄意?《文始经》何谓“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

  《文始经》曰:“无一物非天,无一物非命,无一物非神,无一物非玄。物既如此,人岂不然。人皆可日天,人皆可日神,人皆可致命通玄。不可彼天此非天,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彼玄此非玄。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尽神,致命造玄。学之,徇异名,析同实。得之,契同实,忘异名。”

  这段话的意思是:“没有一个事物不是苍天,没有一个事物不是运命,没有一个事物不是神灵,没有一个事物不是玄妙。事物既然都是这样,人类难道不是这样!人们都可以称为苍天,人们都可以称作神灵,人们都可以招致运命而沟通玄妙。绝不可以彼是苍天,而此不是苍天;彼是神灵,而此不是神灵;彼是运命,而此不是运命;彼是玄妙,而此不是玄妙。因为这样,擅长于我这个道的,就在一个事物中能知道苍天而穷尽神灵,招致运命而达到玄妙。学习大道,会追求相异名称,分析共同的本质;得到大道,会契合共同的本质,忘记相异的名称。”这段话是说,道是一,是二,是三,是万物;道是人的肉体,是人的精神,是人的意识。如果认为一纯阳、二两仪、三万物和人的肉体、精神、意识是道本身,是道的本来面目,那就大错了。因为这一切只是道的相,不是道之性、道之体。

  道相有万千,其性只有一个。依一相能通道性,依一法能达道体。道相,生生灭灭,不生不灭;道法,自然而然,本来自然;道用,自然而然。故道有性、相、用。换言之,道无言、无思、无为,其性恒久光明,其相变化无常,生生灭灭,刹那生灭,又不生不灭,其法本来自然,谓为之法。法不可为,为者伪也。“伪”字分开是人和为。人为之法非自然之法,人为之法称为伪。伪者,非真实自然,故道法自然不可为。无为是法之真正之为。真正的法之道是无为、自然。

  道之性、相、用不离体,一体无分别。
  一法生,是道之性、道之相、道之用的全体现;一法灭,是道之性、道之相、道之用的全体现。生灭,不过是一种状态,此状态并不改变道之性、道之相、道之用。

  生是显现,灭是显现,显现变化万千,其性、其相、其用不离其体,不受其变化而改变道之体。性、相、用比较,虽有形态的不同,而性、相、用之本身无非自然,道正是此自然之法则。其法则非谁所定,非天地所出,非其体所左右;其法则无非因缘和合,阴阳变幻,如月有阴缺阳圆,天有雷电雨泽,自然之法如是。

  依蓝天、白云、雷鸣、电闪而明道,非明道,因其为道相,非为道性、道体。所谓相可见,而非其道;道相可名,而非能名其道;依相名其道、明其道、为其道,非道也。《道德经》阐述道法自然不过是“以道破道,以道悟道,以道生道,以道得道,以道证道。其道自然也,无为也,无为者道为也”。

  一、以道破道
  以道破道:以究竟不可名、不可言、不可思、不可为之道,以道性、道体破道之名、道之言、道之思、道之为即破道之相、道之用。因道之相、道之用不过是道体的一部分,即道体的本身无有分别,是道自然之显现,其显现生灭无常。所以,见、言、名、思、为皆为道之相、道之用。不为者,真道也。另外,道相、道用的显现、生灭是自然法则,故不可为,为者非自然,为之伪也。正如《道德经》老子开篇之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能够表述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不生不灭的道;可以叫得出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不生不灭的名。

  二、以道悟道
  真道不可思、名、言、为。能思、名、言、为的,是道之相、道之用。执著于道相,不可得究竟的真道。
  “道”到底是什么呢?
  不可言、不可名、不可思、不可为,就是“道”。

  什么是不可言、不可名、不可思、不可为呢?
  首先,“无”是不言、不名、不思、不为。“无”是相对“有”的名词,“无”是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计算机、汽车、电视、原子弹未产生之前,并不等于永远没有这些,正如今天人类没有“贝磁”,但不等于未来就没有,这只是时间的“有”、“无”。

  其次,某一空间没有的东西,不等于其它空间就不存在。目前人类世界上没有的物质,在宇宙空间里可能就有这种物质。人类存活在一度时空,而二度时空、三度时空、多维时空中,并不以一度时空的“有”、“无”来界定。

  道的有、无,是相对的,非能说。在多维时空中,一度时空中的有、无、名、言、思之事物,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状态、另一种事物。一度时空认知的,在多维时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概念。目前,人类科学通过试验已证明:时间为零。

  老子在《道德经》中没有直接讲时空观,而是以“道”引出时空,即:“有”和“无”。

  三、《道德经》的时空观
  “有”,既是时间,也是空间。“无”,既是时间,也是空间。按人类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无”,不是直接表达时间与空间的概念。
  “有”从哪里来的,何时“有”?“有”指什么,内涵是什么?
  “无”从哪里无的,何时“无”?“无”指什么,内涵是什么?
  “有”从何处生,生出的“有”是什么?“无”从哪里灭,灭到哪里去了?

  生活在一度时空中的人类很少思考这些问题,很少细微观察其中的奥妙,因为人们习惯于惯性思维。人从出生到死亡,始终被概念包围着。

  平时的思维、观察,不过是概念与概念的比较、融合、交流,是概念的重复,未跳出过去、现在(当下)、未来,很难沉下心,思考生命、宇宙、本源、出始、归结的问题,一生都在忙碌,忙于学习如何做人,忙于学习谋生的技能,为生活而奔波。即使有闲暇和福报恩考以上问题,也难以想明白,因为人一降生,即从先天进入后天,乾坤颠倒,进入到一个真实又虚假的世界。

  道家认为母亲怀孕后,胎未有身时,先有气。此气与宇宙的无为一体。无为无形,气为有形。
  此气从哪里来?
  谭子《化书》说:“虚化神,神化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
  顺则成人,逆则和道。血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和道。
  婴儿在胎中仅有胎息,鼻不呼吸。出胎时,大哭一声,外界的空气乘隙自鼻而入,于是有了后天的呼吸。起初,吸人的气长,呼出的气短。随着身体日壮,呼吸长短平均,此时身体发育完成。中年以后,呼出的气渐长,吸入的气渐短,标志着身体衰退。临终时,仅有呼出,而没有吸入。鼻息一停,命根遂断。

  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生命来源于何?…

作者简介
  曹越,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国学与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多年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曾被聘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特邀研究员,曾任中外社会文化经济交流协会理事等职。上世纪九十年代,曹越在全国各地先后推出自己编创的禅定舞蹈、禅定音乐、禅定书法,得到了宗教界、音乐界、舞蹈界、书法界及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多次应邀到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  近年来,他著述了《如何契入大圆满》、《般若心要》,主编了《明清四大高僧文集》(包括憨山、藕益、莲池、紫柏),任《大圆满》副主编、《大藏全咒》编委。他还著有《清净道论导读》等专著,书写了《云海如梦书法集》。其自编、自创、自诵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悲咒》、《长寿佛咒》、《文殊菩萨咒》、《准提佛母咒》、《六字真言咒》以及《道德经》等音像制品,也广受好评。

相关资料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713979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0

主题

7

帖子

2973

积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积分
2973
发表时间 2009-12-9 01:43
老子确实不愧是圣人之师,当年函谷关一时之作就出了道德经,虽然《老子想尔注》我没有看,我估计也是不世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42

主题

207

帖子

7067

积分

江水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7067
发表时间 2009-12-9 01:43
这帖子来的及时,,昨晚在另外一贴跟人交流这个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42

主题

207

帖子

7067

积分

江水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7067
发表时间 2009-12-9 02:29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于恒河沙数,曰道;孤则独无一侣,曰道;直入鸿蒙而还归溟滓,曰道;善集造化而颉超圣凡,曰道;目下机境未兆而突而灵通,曰道;眼前生杀分明而无能逃避,曰道;处卑污而大尊贵,曰道;居幽暗而极高明,曰道;细人刹尘,曰道;大包天地,日道:从无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4-5-8 06:51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