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关于阴阳观念的几点思考(转帖)

2 / 2589
累计签到:808 天
连续签到:8 天

331

主题

3414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73
发表时间 2011-1-1 08:38 |阅读模式

关于阴阳观念的几点思考

安继民

当我们把阴阳观念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时,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无比巨大的。当我们把这种思想方法抽象为一种可以称之谓最简关系式的逻辑形式时,它的威力还将继续影响我们并会发扬光大。全面论证这一问题这里无法胜任,仅提出五点想法以就教于方家:一、溯本追源话阴阳;二、命运关怀的古老形态;三、天象物宜的生态认知;四、思想方法的整合性特点;五、说不完道不尽的阴与阳。

一、溯本追源话阴阳

“阴阳八卦”、“阴阳五行”,凡认识汉字的人,大都会对它们既倍感亲切又模糊陌生。战国时代的阴阳家们之所以能以此成名,以此取合于诸侯,成为一时之显学,正是因为他们抓住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并从而做出了从政治到人事,上接天文,下喻万物的语言解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

阴阳、五行、八卦,它们在孔老或老孔之前,原本属于不同的知识系统。五行是以金木水火土概括关连出万物的性状,八卦源于《周易》的卜筮系统,直到西周晚期即《易传·说卦》的出现方才以天、地、风、雷、水、火、山、泽来作为卦名乾、坤、巽、震、坎、离、艮、兑的指称物。五行和八卦两个系统中都有水与火,这正好说明它们是互不统属的。阴阳最初的意思是阳光的隐显关系,用来描述气,所谓阴阳二气。随着《易传》的产生用来解释《易经》,随着宗法血缘五服观和地缘五服观的被人全面理解和接受,阴阳家就把这三个系统中的知识通过想象关联,组织在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之中,以象比类,纵横解释。由于阴阳家的知识系统内在的逻辑理性不够,后来衰落失传,但它所提供的中国文化的背景性影响却从来都十分巨大。这就是人们对它既感亲切又模糊陌生的原因。

这三个知识系统都大量沉淀了早期人类的命运关怀和科学认知,它们组合的内在有机性当然不够,但这些关怀和认知既然是人类永恒的基本问题,它当然也就总能以种种不同的方式留传下来并将继续以新的方式流传下去。

二、命运关怀的古老形态

命运关怀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永恒性话题。就象一条河流,它虽随着地形地貌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河床和水流形态,但直到它进入大海,它永远会以自己的不同方式表现它的存在。命运关怀以轴心时代和当代为界分,可以划分为三种方式:被动求问;道德自律;价值追求。

所谓被动求问,是说随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出现,他就意识到了人的渺小、被动和世界的巨大和主动,为了寻求决择判断的可靠性,夏商周三代甚至更早的华夏古人类,就发明了种种的卜筮方式和制度,出现了专业性的巫史祝宗人士,他们可以用任何让人信赖的方式,发明出种种类似法器的象征物,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向神灵求问,让神灵帮助自己作出决定或判断。流传下来的最后综合性法器大概要数六十四卦了。孔老特别是秦汉之后的象数派易学喜欢用从阴阳到八卦,从八卦到六十四卦的演绎模式来思考64卦,这实际上是用逻辑取代了历史。在历史的源头处,我们的祖先还不可能登上如此高大的理性山峰。古史中的“家为巫史”是说每家每户甚至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命运之神求问,而紧接着出现的“重黎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卜筮制度的专业性垄断,正是这种专业性保证了巫文化的理性成长,为后来的轴心时代打下了理性的基础。诸子百家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真实的历史很可能是这样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农耕民族,人们喜欢向方位神求问。因为人们大的行为决断,首先是一个行动方向的问题。即将付诸行动的事情是成功还是失败?利还是害?吉还是凶?福还是祸?这即使在口语时代甚至更早的时代,都是先祖们可能有的直觉,这甚至也是动物的直觉,但动物不会求问神灵。《周易》卦爻辞多次出现“涉大川”三字,可能就含有方位神的意义,河川的走向如何?你在川的什么方位?我这次的渡河行动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需要向相对的方位神进行求问。在经历了一定的占筮程序向神灵求问后,他们可能通过最简差异的二者择一,得到一个他们相信的结果,他们通过原始的信仰达到了自信,有了信心,成功率提高了,这就是占筮术的功能,不管他通过什么样的程序结构。类似的境遇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得到回答,要么肯定,要么否定,二者择一的结果只能是这样的二者取其一。否定也是一种帮助,否定使他避免了一次凶险,一次祸害,这使他们的心灵得到了一定的逻辑性整合,即“与”(—)或“非”(--)。

要么前进要么后退,要么向左要么向右,要么向上要么向下,这就是行为选择。空间是三维的,人的行动选择正是也只能是在这三维空间中的选择,选择的结果最多也就是六个,六个选择结果正好也就满足了人们在空间方位感上的所有要求。以人的身体为坐标,自然会出现上下前后左右的六种感觉性选择结果,三种行动方向,既不会多也不会少。于是,六画卦爻在先祖们的长期摸索之后,终于被整合为一个统一的通神性符箓,这符箓能指(signifcat),这能指所指向的所指(signifie)表面上看是神灵,骨子里却是他的意向性。不管是阴阳卦符还是数字卦符(考古学发现了上千的数字卦符),它们都被人们恰当地看成一位至尊至贵、全知全能的统一大神。六方神在六画卦爻的符箓中被固定下来,这恰恰是人类逻辑理性的辉煌成就。这正是吴前衡先生在《〈传〉前易学》中所提出的假说。这一假说也得到了来自甲骨卜辞的证实。

东土受年,吉。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粹编·907))

其自东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北来雨。(《卜通·375》)

夏商周三代人们多称邦国为“方”,甲骨卜辞中有“鬼方”、“羌方”、“土方”、“虎方”之类的记录,也说明了这一点。明代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夏禹时代“执玉帛以与会”的文明方国有上万个,商汤时还有三千个,周武王时有千八百个,平王东迁时还有千二百个,春秋记载的文明大国十四个,和小国加野鄙之国共146个,说明我们这个文明在源头上走的是滚雪球式的整合之路,这条文明之路象是横向摊大饼,越摊越大。若以中岳嵩山为圆心画半径为500公里的圆,你能很直观地发现我们这个民族地理分布的审美特征,她确实是有中心有边际的,不是胡乱地滚动。

所以,不管是《周易》还是失传的《连山》、《归藏》,包括出土的八千年以降成千数字卦,都是六个一组。这正是庄子所说的“六合之内”、“六合之外”。有六合六方,就有六画卦,而六画卦的所指正是六方,“--”“—”符号正是二者择一的形象化表述,它表示一种选择性的矛盾关系。不需要二进制数学的概念,只要你按命运关怀的直觉将选择的结果不断地摆成黑白石子、长短筮草或任何可作最简区别的形象,你的遍历数就正好是64也只能是64。这就是先民的命运关怀方式在形象化之后的必然结果,一种如此巨大且如此独特的文明形态,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或说不可能没有科学,不管这种科学的形态是什么样的。

这正是六十四卦的魅力所在。六十四卦是原生的,而不是由阴阳和八卦相重得来的,阴阳和八卦相重只是后来的理论升华,这种理论升华将历史的结果变成自己的逻辑起点,使其具有了更好的简洁性,如此而已。先民们既不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42章),也不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他们只知道关怀自己的命运,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三、天象物宜的生态认知

“六”是一个大数,这是没有问题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没有问题,空间的六方六合于人体决定了它的确定性甚至神圣性。后来的《周礼·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一直延伸到后来的“三省六部制”,最后被简化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制”就是一个最重要的体制性的大证据,历代皇帝决不仅仅是为了所谓的“六六大顺”,它有更深广的思想背景。我们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崇拜“六”的民族,是一种“六的文化”,因为“六”的神奇通过64的延伸性还是一个“天数”,一个不仅关乎空间而且关乎时间的神秘之数。

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一年的时间长度是3655小时4846秒,元代郭守敬早于罗马教皇格里高利301年把这个数字精确到365.2425天,这一成就现在仍赫然摆在嵩山脚下的登封告城,它就是现被当作旅游景点的观星台。我们把这个时间数称为太阳历每年的天数,可是中国传统的综合性思想方法从来不单取太阳历,而是一定要加上另一显眼天体月亮所标识出来的太阴历。太阴历中的朔望月每月的天数是2912小时4403秒,约等于29.5天吧!中国人很早就精确测定了这一时间长度并将它应用在我们的农历之中,农历是太阳历和太阴历的综合,现在仍附在所有的公历系统中。《周髀算经·日月历法》中出现了383940分之847这个数据,折算下来是383.9,约等于384。这个数据不正好就是六十卦的爻数吗?6×64=384。太阳历舍弃了月相,将一年分为12个整月,我们的先祖为了把月相整合进来,农历自古就是置闰的,所以,《周易·系辞》中有“五年再闰”之说,后来,这个数据精确到197闰。于是我们惊奇地发现,闰月年的13个月的总天数正是384这个爻数,而闰年的整数循环周期数19加上太阳历的正整数365也恰好是384这个爻数。时空在这里如此神奇地关联起来,这确实是有些神秘的,因为科学只能描述它而绝不可能有效地解释它。一切能满足终极信仰的话语解释最终都是神秘的,各种宗教皆然,正缘于此,中国人也就没有宗教,它以神秘数字的知识确定性来满足人们的终极关怀,却同时利用这一组数据满足农耕民族的初级关怀和基本关怀。这不仅可以解释先秦阴阳家何以能成显学而盛极一时,而且能够解释它的替代形式,即董仲舒“人副天数”的宇宙图式说。在此基础上,关于《周易》的种种象数解和义理解,也都不勉带上神秘色彩。道家在宋明理学中被哲理性地整合后,一方面出现了阳明心学的道家化分化,一方面把原始的各种方术留在了道教这样一个文化收容所中,所以才会有上世纪文化大鳄鲁迅的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说和陈寅恪“道家之真精神”的说法,因为道教被佛教逼得不得不采取宗教形式之后,他们真正关心的仍然不是宗教而文化,而这种文化的根基竟有五千年之久之深厚。新文化运动以来,知识精英界以孔老或老孔为界把五千年一刀截断为二,但二十年以来的新道家却试图用“科学易”的新方法重新继此绝学,也就一点也不足为怪了。这可以说是一种阴阳互补吧!

阴阳观念不仅进入八卦系统,也进入五行系统。阴阳观念进入五行系统,可以说是对老庄道家“万物”观念的新诠释,这可以理解为万物归类范式的思想方法革命。天有五星,地即应有五行,人有五官、五指也就希望将万物一律归类为“五”,于是,就有几乎是无数多的关于“五”的分类,比如儒家的“五伦关系”,仁义礼智信“五常”等等也参乎进来。如果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在一个圆周内五角星的交点上,置入水→木→火→土→金,并沿着圆周作无限循环,这叫做“比相生”关系,而沿着五角星方向形成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的关系,这叫“间相胜”。相生相胜关系也就是五行的内在阴阳关联性,每一“行”都可以通过相生相胜两种关系和另外四“行”关联起来,这就是五行数的内在逻辑,即把一切都以象比类地关联起来的相像关联逻辑。这种美学性质的关联当然还不曾得到欧美科学的承认,但中医是有效的,有用的,也就是说,五行理论在中医的阴阳辨证中显现出了它无可争辩的功能性,有确定功能的事物一定有它的内在结构,科学早晚会对它作出适当的解释,这一点是可以确信的。其它如人格类型的进入京剧脸谱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还相当地多,许多审美性的想像关联虽然看起来很荒唐,却不乏启人心智的价值。

农业生产随天象带来的四季作出安排,农作物和各种植物也随季节有规律地循环,人的作息时间也就不得不顺应这种自然的节奏。我们常挂在嘴上的“天人合一”实际上不过是阴阳互补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已,互补思维永远是功能性的。我们的文化从来都随着自然的节奏律动,这是最大也是最基本的生态环境意识。因为正如刘明武先生所说:“天文学是天下第一学,历法是天下第一法”。在农耕时代,掌握了天文和历法也就获得了最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自由,实现了天下秩序和生态自由的最高层次平衡性互补。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最大特色,甚至是所谓“超稳定系统结构说”(金观涛)的一个最基本诠释。

四、思想方法的整合特点

与欧美因果追问的形式逻辑思想方法不同,中国人的思想方法特点是阴阳互补的综合,综合不仅表现为一种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表现为一种统揽全局的整合能力,而且还表现为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善于通过直觉一下子抓住问题的关键,即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从而迅速解决棘手问题的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的来源,可以说正是阴阳互补的观念。

根据吴前衡先生的研究,如果说《易经》出自西周早期的史官之手,以《易传·说卦》的出现为标志,重卦说则出现于西周晚期。因为通过对《左》《国》中二十多个筮案的逻辑分析能明确地确证这一点。把重卦说套上阴阳外衣的正是《老子》的“负阴而抱阳”和孔子的“《易》之义唯阴与阳”(《帛书·易之义》),然后才有了《文言》和《系辞》的理论总结。吴先生将这种思想方法称为“最简关系式”,与欧美人尊崇为金科玉律的“同一律”相对应。同一律的逻辑符号表述是“A=A”,最简关系式的逻辑符号表述是“--/—”。陈炎先生也早就论证过因果思维和阴阳思维的对立互补。同一律纵深穿接起来就是因果决定论,最简关系式横向关联起来就是对偶两分-阴阳互补类型的想像关联。

对偶两分和与之相关联的想像关联的思想方法的最大成就是汉字的构字方式。甲骨文基本上还全是象形字,周宣王命“籀史”作“籀变”后的字就成了以笔画为基础的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标声,这大不同于印欧语系的拼音字符串。字符串不能指向任何物体,只有定义后才能描述物体并从而获得相应的意义系统。形声字却不同,它先天地指向原初的同形同类之物,从而获得先天的意象性功能。这一文化载体之所以能以这种方式获得,全是因为有了阴阳互补的最简关系式。而这一切不仅来自于人体上下前后左右的对称性,它还得到了天文历法的数据支撑,来源于人分男女,数分奇偶等等。《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章)等数十对范畴,孔子以君臣、父子、夫妇为基础的“仁”学结构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中庸”之道,都和这种思想方法若合符契,并大大扩张解释了这一思想空间。这一思想空间就为战国的诸子百家准备了所有前提条件,也铸就了两千多年大一统的天下制度体系的思想基础。中国人总是在“和而不同”中把对方和自己关联起来,就得益于“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的思想方法。“一阴一阳”是我们的思想方法,“道”是我们民族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二者共同构成了我们民族强大且久盛不衰的精神脊梁。

五、说不完道不尽的阴与阳

既然阴阳观念如此重要,它当然就是永远说不完、道不尽。人正是在前人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解释,才得以长成了我们今天的这个样子。当中国人说“我这……”这种句式的时候,他是一种知行合一的“此在”,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境界,从而也就不同于海德格尔式的Dasine。这就是我们之所以不可能说完道尽的阴阳的生活生命方式,我们的内在情感,我们的中国心。我们无法完全按“A=A”的方法而只能按“--/—”的方法思考,这就是我们之所以为我们的基本特征。

一千年前,邵雍将阴阳卦爻无意中排序成了二进制数学的模样,六百年后,莱布尼茨在欧洲传教士手中发现了它,于是才有了二进制数学。这就是不同文化所造成的“前理解”(伽德默尔)不同。二进制到了今天,不仅成就了电脑和网络,而且成就了一个信息时代。上世纪与爱因斯坦比肩的哥本哈根学派领袖玻尔发现了邵雍的太极图,就用它作为自己爵士勋章的图案,以此纪念他们发现的基本粒子波粒二象性的“互补原理”。这一原理大大改变了欧美人的思想方法和世界观,这就是“科学易”起步的科学性前提条件。

根据马佩先生的辩证逻辑研究,辩证逻辑并不违背形式逻辑,也就是说,“--/—”并不违背“A=A”,阴阳互补观只是因果决定论的现实扩张形式,这形式将会把我们文化的大饼继续摊下去,能因果决定性地确定下来更好,不能确定也没有关系,聚散成毁,分化组合,喜怒哀乐、生死轮回等一系列人无法更改的自然、社会、心理现象,它们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却能在世界的阴阳隐显中生活下去并不得不继续生活下去。

 本文发表于《寻根》2009年第4期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808 天
连续签到:8 天

331

主题

3414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73
 楼主| 发表时间 2011-2-20 00:46
六十四卦是原生的…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11 天
连续签到:1 天

4

主题

547

帖子

1万

积分

洋流

但愿百年无病苦,不教一息有愁魔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996
QQ
发表时间 2011-2-22 10:14
曾仕强教授说:六十四卦并无好卦、坏卦之分,卦只能说明一种现象,你所处于的一个位置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4-5-3 01:56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