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道德经白话对照

13 / 4478

尚未签到

20

主题

62

帖子

2408

积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积分
2408
QQ
发表时间 2012-7-8 08:30 |阅读模式

上 篇    道  经
    
  (原 文)       (译 文)

     一          一
道,可道也,          道,可以认知、可以表述的,
非恒道也。         (都)不是永恒的(完整的)道啊。
名,可名也,          名,可以命名的,
非恒名也。     不是永恒的(完整确切的)名啊。
无名,       天地未成形的状态(无名无形),
万物之始也;    是天地万物的开始;
有名,       万物本原的命名(有名有形),
万物之母也。    是生育万物的根源。
故恒无欲也,    所以经常从无目的、无拘束、无局限的状态,
以观其眇;     用以观察“道”无名无形的微妙;
恒有欲也,           经常从有目的、有拘束、有局限的状态,
以观其所噭。        用以观察“道”有名有形所处的端倪(边际)。
两者同出,           无名无形、有名有形都来源于道,
异名同谓。         (它们)是“道”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和境界、指的是同一个真理。
玄之又玄,           深奥啊,神妙啊,
众眇之门。           这是洞察宇宙间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二            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用)天下人都知道的美作为美的标准,
(斯)恶已;      (这本身)已经是恶了;
皆知善,        (用天下人)都知道的善作为善的标准,
斯不善矣。                 这已经是不善了啊。
有、无之相生也,                 有与无的相并而生,
难、易之相成也,                 难与易的相互成就,
长、短之相刑也,                 长与短的相互对比, 
高、下之相盈也,                 高与低的相互充实,
音、声之相和也,                 音节与旋律的相互唱和,
先、后之相随,                    先与后的相互追随,
恒也。                                 (都是)永恒普遍的啊。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      所以圣人用无为(顺应自然)的观点(方式)处理世事,
行不言之教。                     施行不发号施令的德政教化。
万物作而弗始也,              让万物自行发展而并不创始,
为而弗志也,                        任其自为而不施加自己的意志,
成功而弗居也。      功成业就而不去占据啊。
夫唯弗居,                         正是因为不去占据(功名),
是以弗去。                         所以才永远不会失去(功名)。


    三                      三
不上贤,                          不崇尚有德才名声的人(地位高的人),
使民不争。                       使老百姓不去争名(争地位)。
不贵难得之货,               不贵重难得的奇珍异宝
使民不为盗。                   使老百姓不去做盗窃的事
不见可欲,                       不显耀可以引起贪心的事物,
使民不为乱。                   使老百姓不去做扰乱社会的事。
是以圣人之治也,            所以圣人的治理准则是,
虚其心,                           排空人们(投机取巧)的心智,
实其腹;                           充实人们的肚子(衣食住行)
弱其志,                           削弱人们(争名夺利)的志向,
强其骨。                           强健人们的筋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永远使老百姓没有投机取巧的智慧、没有争名夺利的欲望。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使那些即使是聪明的人也不敢做、不去做罢了,
则无不治矣。                   那么天下就不可能不得到治理了。


    四                    四
道冲,        道是空虚的(流动的),
而用之又弗盈也。   而使用起来却没有穷尽。
渊呵!                深邃啊!
似万物之宗。          好象是万物的根本。
锉其兑,             (按道行事可以)折断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内在
                          规律间不一致的锋芒,
解其纷,              拆解感官反映与客观事物表象间的纠纷,
和其光,              将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调和一致,
同其尘。              将感官反映与客观事物的表象统一起来。
湛呵!                幽隐的很啊!
似或存。            (他看起来)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
吾不知其谁之子,      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
象帝之先。            在存在万物的法象缔结之前就有它了。


    五                     五
天地不仁,             天地无所谓仁慈,
以万物为刍狗。         对待万物如同祭祀用的稻草狗一样,任凭
                           万物自生自灭。
圣人不仁,             圣人无所谓仁慈,
以百姓为刍狗。         对待百姓如同祭祀用的稻草狗一样,任凭
                           百姓自生自灭。
天地之间,             天与地之间,
其犹橐龠乎?           它不就象个风箱的皮囊吗?
虚而不淈,             空虚而没有穷尽,
动而俞出。             愈鼓动风就愈多地生出。
多闻数穷,             再多地增加见识其数也会穷尽,
不若守于中。           不若保持在适中(无过无不及)的状态。

回复 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20

主题

62

帖子

2408

积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积分
2408
QQ
 楼主| 发表时间 2012-7-8 08:32

(原文)                  (译文)
    
    六                        六
浴神不死,                生天地养万物的道是永恒长存的,
是谓玄牝。                这就是所说的孳生万物的太阴神母。
玄牝之门,                太阴神母的生育之门,
是谓天地之根。            就是被称作天地化育的根源。
緜緜呵若存,              连绵不断啊,它就是这样地存在,
用之不堇。                使用起来无穷无尽。


     七                        七
天长,地久。               天长生,地永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     天地之所以能够长生而且永久的原因,
以其不自生也,             是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自己生存(而是自
                               然地运行)啊,
故能长生。                 所以能够长久地生存。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    因此圣人谦让、退身于后反而在众人中领先,
外其身而身存。   (生死关头)置自身于度外反而保全自身生存。
不以其无私舆?            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
故能成其私。              所以反而能够成就他自身的私利。


  八              八                                                
上善似水。            最高层次的(形而上层次的)善就象水一样。
水善,        水具有种种美德,
利万物而有静,     (它滋润万物)有利于万物生成却不和万物
                          相争而保持平静,
居众人之所恶,    处在众人都厌恶的低下的地方,
故几于道矣。      所以(水的本性)接近于“道”啊。
居善地,      (善人)居住之处象水一样顺应自然地选择地方,
心善渊,              心胸象深渊一样顺应自然地保持平静,
言善信,              说话象水一样堵止开流,善于尊守信用,
正善治,              理政治国象水一样,善于净化污秽,
事善能,              处事象水一样,随物成形善于发挥才能,
动善时。              行动象水一样涸溢随时,自然顺应天时。
夫唯不争,            正是因为不与人争,
故无尤。              所以不会招至怨恨。


    九                     九
持而盈之,             把持(执掌)积累而达到满盈,
不若其已。             不若适可而止。
揣而锐之  ,           打磨而使之尖锐,
不可长葆也。           锐利也不可能保持长久。
金玉盈室,             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也。           不可能长期守住啊。
贵富而娇,             富贵而娇纵,
自遗咎也。             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灾害啊。
功遂身退,             成功了而退身于后,
天之道也。           (是)自然运行的规律啊。


十                         十
戴营魄抱一,       (人的)精神与形体合一,
能毋离乎?                 能够不分离吗?
槫气至柔,                 团聚精气达到柔顺,
能婴儿乎?                 能象婴儿那样吗?
脩除玄监,                 洗清杂念、澄洁那幽深明澈的心灵,
能毋疵乎?                 能没有一点缺点吗?
爱民栝国,                 关爱百姓治理国家,
能毋以知乎?               能不用聪明才智吗?
天门启阖,                 人生存在万物自然运动变化之中,
能为雌乎?                 能够做到宁静柔弱吗?
明白四达,                 明白事理通达四方,
能毋为知乎?               能够不依赖智慧(知识)吗?
生之,畜之,               生长万物,养育万物,
生而弗有,                 生长万物而不占有,
长而弗宰,                 滋养万物而不主宰,
是谓玄德。                 这就叫做自然无为、潜蓄而不著于
                               外的德性。


十一                       十一
卅辐同一毂,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毂的周围,
当其无有,                 正是由于它拱起一个空壳,
车之用也。                 所以才成就车的用处啊。
然埴而为器,               烘烧粘土制作器皿,
当其无有,                 正是由于它的中心是空的,
埴器之用也。               所以才有容器的作用啊。
凿户牖,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
当其无有,                 正是由于它的中间是空的,
室之用也。                 所以才有了房屋的用处啊。
故有之以为利,             总之,有(实在的事物)可以对人们有利,
无之以为用。               无(空虚的事物)也可以被人们利用。


    十二                     十二
五色使人目盲,           色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
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     骑马奔驰野外游猎诱使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使人行之方,     稀有难得的奇珍异宝诱使人的行为出现差失,
五味使人之口爽,         过多的美味佳肴令人口味难分,
五音使人之耳聋。         过多的音乐喧嚣令人耳音难辩。
是以圣人之治也,         所以圣人的治理准则是,
为腹不为目。             注重充实肚子(衣食住行)而不追求声色悦目。
                       (注重实际效果而不追求美好的虚名) 
故去罴取此。         所以放弃彼(声色物欲)而选取此(平静温饱)
                   (所以应当舍弃美好的虚名而选取有实效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20

主题

62

帖子

2408

积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积分
2408
QQ
 楼主| 发表时间 2012-7-8 08:33

十三                    十三
宠辱若惊,              受到尊宠或污辱以致于为它担惊受怕,
贵大患若身。            重视大的忧患就象重视自身一样。
何谓宠辱若惊?          为什么说受到尊宠或污辱都感到惊恐呢?
宠之为下也,            因为被尊宠的人处在等级低下的地位,
得之若惊,              得到尊宠他感到惊恐,
失之若惊,              失去尊宠(或受到污辱)他感到惊恐,
是谓宠辱若惊。          这就叫做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什么叫做重视大的忧患就象重视自身一样?
吾所以有大患者,        我之所以有大的忧患,
为吾有身也,            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
及吾无身,              等到我没有这个身体时,
有何患?                我还有什么祸患(忧患)呢?
故贵为身于为天下,      所以崇尚献身于治理天下的人,
若可以托天下矣;        那才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呀,
爱以身为天下,          不愿舍身治理天下的人,
女何以寄天下?          你凭什么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呢?


    十四                       十四
视之而弗见,               看它而看不见,
名之曰微。                 称名它为“微”(无形)。
听之而弗闻,               听它而听不到,
名之曰希。                 称名它为“希”(无声)。
捪之而弗得,               捉摸它而捉摸不到,
名之曰夷。                 称名它为“夷”(无迹)。
三者不可至计,             这三种现象难以穷究,
故混而为一。               因此混合而为“一”。
一者,                   “一”这个东西,
其上不皦,                 它形而上的一面不明白,
其下不忽。                 它形而下的一面不分明。
寻寻呵!                   连绵不断啊!
不可名也,                 难以形容命名,
复归于无物。               回复归于(抽象的)没有物体的虚无状态。 
是谓无状之状,              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
无物之象。                 没有具体物的物象。
是谓忽望。                 这就叫做“恍惚”。
随而不见其后,             随后追上去见不到它的尾,
迎而不见其首。             向前迎上去见不到它的头。
执今之道,                 把握现今的“道”(规律),
以御今之有,               用它来驾驭现存的事物,
以知古始,                 用它来了解远古的起源,
是谓道纪。                 这就叫做“道”的规律。


    十五                           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                 古代那些善于运用“道”的人,
微眇玄达,                     见解微妙而深远通达,
深不可志。                    (其心灵)深远的无法记述。
夫唯不可志,                   正是因为无法记述,
故强为之容,                   所以只能免强加以形容,
曰:与呵!                     称之为:小心谨慎啊!
其若冬涉水。                   他就象在严冬趟水过河。
酉呵!                         疑虑谋划啊!
其若畏四邻。                   他就象提防四方的邻国来围攻。
严呵!                         严肃庄重啊!
其若客。                       他就象做客人一样。
涣呵!                         离散无羁啊!
其若凌泽。                     他仿佛正在溶化的冰。
沌呵!                         敦厚朴实啊!
其若朴。                       他就象未经雕琢的素木。
湷呵!                         混厚深沉啊!
其若浊。                       他就象江河的浑水一样。
旷呵!                         旷达开朗啊!
其若浴。                       他就象空旷的山谷一样。
浊而静之,                     浑浊的水让它静下来,
徐清。                         慢慢就会澄清。
安以動之,                     安静的东西让它动起来,
徐生。                         慢慢地就会产生变化。
葆此道者不欲盈,               保持这种“道”的人不贪求满足,
夫唯不欲盈,                   正是因为不贪求满足,
是以能敝而不成。               所以才能不断地从陈旧中创新而永远
                                   不会穷尽。
十六                     十六 
致虚, 极也。      进入虚无之境,达到物我两无的中极(极端)啊。
守静,督也。       安守沉静,达到物我难分的厚重切实之中啊。
万物旁作,          万物普遍自由生长发展,
吾以观其复也。   我从而观察它们的往复循环啊。
天物云云,          天下万物品类自然变化芸芸总总,
各复归于其根,各自最终都要返还到它们的本原(于生俱来的局限之内),
曰静。                 叫做“静”。
静,是谓复命。   静,就叫做回到自己生命的局限范围之内。
复命,                 回到自己生命的局限范围之内,
常也。                 是“常”(永恒普遍的自然规律)啊。
知常,                 能识知“常”(永恒普遍的自然规律), 
明也,                 是聪慧、明察啊,
不知常,妄。      不能识知“常”(永恒普遍的自然规律),是
                           昏庸愚昧(迷蒙不清)。
妄作,凶。          昏庸愚昧(迷蒙不清)而轻举妄动,(必定
                                 有)凶险。
知常,容。         识知“常”(永恒普遍的自然规律),才有
                           规律、准则。
容乃公,             遵循规律、准则才能公正、共同、和谐,
公乃王,             公正、共同、和谐才能兴旺,
王乃天,             兴旺就顺天理,
天乃道,             顺天理就符合“道”(自然规律),
道乃久,             符合“道”(自然规律)就能长久,
没身不殆。         终身不会遇到危险(失败)。


    十七                     十七
大上,下知有之,  最好的领导者,下面的老百姓只觉察其存在,
其次亲誉之,         次一等的领导者,人们亲近、赞美他,
其次畏之,            再次一等的领导者,人们畏惧他,
其下侮之。            最差的领导者,人们轻视、侮辱他。
信不足,                实在(的东西)不够多,
案有不信。            于是老百姓才自然不相信他。
猷呵!               (最好的)君主悠然而慎于出言!
其贵言也,            他贵重自己的言语(不轻易发号施令)啊,
成功遂事,            功成了、事遂了,
而百姓谓我自然。  而老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而老百姓都认为我的管理办法符合自然的原则。)

    十八                    十八
故大道废,           因为大道废弃了,
案有仁义。           才有了(提倡)“仁义”。
智慧出,              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
案有大伪。           才有了狡诈和虚伪。
六亲不和,           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
案有孝慈。           才需要推崇孝慈。
邦家昏乱,           国家昏乱了,
案有贞臣。           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20

主题

62

帖子

2408

积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积分
2408
QQ
 楼主| 发表时间 2012-7-8 08:34

十九                       十九
绝圣弃知,             远离高高在上的专制头子、抛弃逐权夺利的智慧,
民利百倍。             老百姓的福利会增加百倍。
绝仁弃义,             远离虚仁、抛弃假义,
民复孝慈。             老百姓才能恢复孝慈的天性。
绝巧弃利,             远离投机取巧、抛弃逐权夺利,
盗贼无有。             盗贼就不会有了。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   这三句话,仅仅写成文字还不够,
故令之有所属,           所以要让老百姓的认识有所归属,
见素抱朴,                外表呈现纯洁、内心保持质朴,
少私寡欲。               减少私心、减少欲望。
绝学无忧。               远离(虚仁假义、自以为是的)自上而下的
                             教化自然就没有忧虑。


    二十                       二十
唯与呵,                  应诺与呵斥,
其相去几何?           它们相差的才有多远?
美与恶,                  美善与丑恶,
其相去何若?           它们相差的又怎么样?
人之所畏,               人们所畏惧的(把人分成尊卑等级的专制制度),
亦不可以不畏人。     它也不可能使人不畏惧。
望呵!其未央才!     远望啊!这其中的道理惘然而没有边际啊!
众人熙熙,               众人都兴高彩烈,
若飨于大牢,            好象在分享祭祀大会的美餐,
而春登台。               好象春日(跟随君王)登临楼台(远眺美景)。
我泊焉未兆,            唯独我淡泊恬静对周围的环境无动于衷,
若婴儿未咳。            就好象刚出生的婴儿还不会笑。
纍呵!                       心有牵挂啊!
如无所归。                仿佛找不到归宿。
众人皆有余,             众人都富足有余,
我独遗。                   而我却好象独自有所遗失。
我愚人之心也,           我愚人的心灵啊,
惷惷呵!                   骚乱啊!
鬻人昭昭                   世俗之人都那么清醒、明白,
我独若昏呵!            我独自一人就好象昏昏沉沉啊!
鬻人察察,                世俗之人都那么明辨、清楚,
我独闵闵呵!            我独自一人思绪纷乱、忧愁啊!
惚呵!其若海。         难以捉摸啊!它就象大海一样。
望呵!其若无止。      隐约不清啊!它就象没有止境。
众皆有以,                 众人都有所作为,
我独顽以俚。             只有我冥顽不化而且鄙陋。
                       (我独自一人顽强地探索而且锲而不舍。)
吾欲独异于人,         我只想和别人不一样,
而贵食母。               是因为我以得“道”(认识事物的根本)为贵。
二十一                    二十一
孔德之容,               广义的德所呈现的形态,
唯道是从。               它只有跟从于“道”。
道之物,                 道这个东西,
唯望唯惚。               只是恍恍惚惚似虚若有。
惚呵!望呵!             模糊不清啊!隐约不明啊!
中有象呵!               其中有形象啊!
望呵!惚呵!             隐约不明啊!模糊不清啊!
中有物呵!               其中有实物啊!
幽呵!冥呵!             幽深啊!暗远啊!
中有清呵!               其中有“精”(事物的本质)啊!
其清甚真,               这“精”(事物的本质)很真切,
其中有信。               其中包含有可以得到验证的实在的内容。
自今及古,               从现今上朔到远古,
其名不去,               它的名子不能废去,
以顺众父。               而是遵循着万物的萌生(发端)。
吾何以知众父之然?       我凭什么知道万物发端的状态呢?
以此。                   就是根据“道”。


    二十二                 二十二
炊者不立,             自我吹嘘的人他的名声树立不起来,
自视者不章,           自我显现的人不能显扬,
自见者不明,           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见事理,
自伐者无功,           自我夸耀的人显不出功劳,
自矜者不长。           自尊自大的人不能当首领。
其在道也,             以上这些行为从道的角度来看,
曰:余食赘行。         只能叫做:像剩饭的赘瘤一样丑陋。
物或恶之,             大众也都厌恶它,
故有欲者弗居。         所以有道的人(追求上进的人)决不会这样做。


    二十三                         二十三
曲则全,                       耐得住曲折(考验)的才能够保全,
枉则正,                       向反方向弯曲它才能使它不偏不斜,
洼则盈,                       低洼了才能积满,
敝则新,                       破旧了才能出崭新,
少则得,                       少取反而有得,
多则惑。                       贪多就出现迷惑。
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牧。         所以圣人严守“道”行事,是为了治
                                   理天下。
不自视故章,                   不自我显现所以才能显扬,
不自见故明,                   不自以为是所以才能明见事理,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我夸耀所以才能有功,
弗矜故能长。                   不自尊自大所以才能做首领。
夫唯不争,                     正是因为不与人争,
故莫能与之争。                 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
古之所谓曲全者,               古代所说的“耐的住曲折(考验)的
                                   才能够保全”这句话,
几语才!                       是与此意义相近的话啊!
诚全归之。                     确实能把保全的效验归于顺应自然而
                                   为的“道”。


    二十四                   二十四
希言自然。               无法用语言去(准确无误地)描述自然法则。
飘风不冬朝,     (就象)狂风不会刮一个早晨不停,
暴雨不冬日。             暴雨不会下一整天而不止。
孰为此?                 是谁使它们这样呢?
天地而弗能久,           天地尚不能使它们持久,
有兄於人乎!             又何况于人事呢!
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     所以做事情顺从于道的与道相同,
德者同於德,             追随于德的就和德相同,
失者同於失。             追随于失的就与失相同。
同於德者,               与德相同的人,
道亦德之。               它的道也就是德。
同於失者,               与失相同的人,
道亦失之。               它的道也就是失。


    二十五                          二十五
有物昆成,                      有一种东西浑然而成,
先天地生。                      它先于天地而生。
萧呵!蓼呵!                    无拘无束啊!长大无边啊!
独立而不改,                    独自存在而永恒不变,
可以为天地母。                  它可看作是天地万物的母亲。
吾未知其名,                    我不知道它的名子叫什么,
字之曰道。                      用文字记述它叫做“道”。
                              (只能把它记作“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                我免强为它起个名子叫做“大” ,
大曰逝,                        广大无边可称为运行不止,
逝曰远,                        运行不止可称为遥远,
远曰反。                        遥远可称为返回它的本原。
道大,天大,地大,王(人)亦大。道大,天大,地大,君王(人)也大。
国中有四大,                    国家(宇宙)中有此四大,
而王(人)居一焉。              而君王(人)只是处于其中之一的呵。
人法地,                        人效法地,
地法天,                        地效法天,
天法道,                        天效法道,
道法自然。                      道效法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20

主题

62

帖子

2408

积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积分
2408
QQ
 楼主| 发表时间 2012-7-8 08:35

二十六                       二十六
重为轻根,                   重是轻的根本,
静为躁君,                   静是动的主宰,
是以君子冬日行,             所以君子终日在外旅行,
不离其辎重。                 不离开它的辎重。
唯有环官,                   虽然有高耸的楼观,
燕处则昭若。                 安然居住却超然于外(不沉溺在里面)。
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於天下? 为什么身为万乘大国的君王,而因自身轻
                                 率浮躁让天下的人轻视呢?
轻则失本,                   轻率就会丧失根基,
躁则失君。                   浮躁妄动就会丧失主宰。


    二十七                    二十七
善行者无辙迹,           善于行路的人不留下辙迹,
善言者无瑕谪,           善于言谈的人不会留下瑕疵让人指谪,
善数者不以筹策,         善于计算的人不需借助筹码,
善闭者无关龠而不可启也, 善于关闭的人无锁具却不能打开,
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 善于捆绑的人不用绳索缠束却不能解脱。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       所以圣人总是善于救助人,
而无弃人,             (使人的才能得到发挥)而没有废弃的人,
物无弃材,             (使物得到充分的利用)而没有废弃的资材,
是谓袭明。               这就叫做继承、因袭的聪慧、贤明。
故善人,                 所以善人(有能力的人),
善人之师;               是善人的老师(学习的榜样);
不善人,                 不善的人(没有能力的人),
善人之资也。             是善人引以为鉴的资料啊。
不贵其师,               不尊重他的老师,
不爱其资,               不把他引以为鉴的资料当回事,
虽知乎大迷,             即使是聪明人也会出现最大的迷惑,
是谓眇要。               这就是所说的精深奥妙道理的要点。


    二十八                 二十八
知其雄,               知道事物的雄强,
守其雌,               把握事物的雌柔,
为天下溪。             甘愿做天下的溪流(谦下守静) 。
为天下溪,             做天下的溪流(谦下守静),
恒德不离。             永恒的德就不会离去。
恒德不离,             永恒的德不离去,
复归于婴儿。           就回复归于初生婴儿的状态。
知其荣,守其辱,        知道事物外在的荣华,把握事物内在的污浊,
为天下浴。             甘愿做天下的川谷(容纳百川)。
为天下浴,             做天下的川谷(容纳百川),
恒德乃足。             永恒的德才能充实。
恒德乃足,             永恒的德充实了,
复归于朴。             就返回归于纯朴的境界。
知其白,守其黑,       知道事物的明亮显赫,把握事物的黑暗隐昧,
为天下式。             甘愿做天下的准则。
为天下式,             甘愿做天下的准则,
恒德不貣。             永恒的德就不会有失误。
恒德不貣,             永恒的德没有失误,
复归于无极。           就回复归于无穷无尽的“道” 。
朴散为器,             未经加工的素木分散开来才会成为器具,
圣人用则为官长,       圣人的才能得到发挥运用才会成为官吏、师长,
夫大制无割。           理想的政治制度没有舍弃(物尽其用、人
                           尽其才)的。


    二十九                     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打算夺取天下而强行去治理它,
吾见其弗得已。             我预见他是得不到什么的。
夫天下,神器也,           天下,是由万物之灵的人组成的器物,
非可为者也。               不是可以强行治理的。
为者败之,                 强行去做的人必败,
执者失之。                 强行据为己有的必丧失。
物或行或隋,               天下的万物有前行的也有后随的,
或炅或吹,                 有发热的也有风寒的,
或强或矬,                 有强盛的也有弱小的,
或陪或堕。                 有增加的也有减少的。
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所以圣人放弃过分,放弃极端、放弃奢侈。


    三十                   三十
以道佐人主,           用道辅佐君王(的将领),
不以兵强於天下,       不用兵威在天下逞强,
其事好还。             这样的事容易得到报应。
师之所居,             军队所过的地方,
楚棘生之。             田地荒芜、荆棘丛生。
善者果而已矣,         所以善于用兵的将领达到目的就罢手了,
毋以取强焉。           不用武力去逞强啊。
果而勿娇,             取得了战果不骄傲,
果而勿矜,              取得了战果不自大,
果而勿伐,             取得了战果不炫耀,
果而毋得已,           取得了战果而示人是迫不得已,
居是,谓果而不强。     做到了这些,就是所说的达到目的而不逞强。
物壮而老,             事物发展到壮大后就会衰老,
谓之不道。             这就被称作 做事情违背了“道”。
不道蚤已。             做事情违背了“道”就会过早地衰亡。

 
 
三十一                 三十一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   兵器(战争)这个东西,是不祥的器物啊。
物或恶之,             众人都厌恶它,
故有欲者弗居。         所以有道的人不据有、不依赖它。
君子居则贵左,         君子平时是以左边为上位,
用兵者贵右。           用兵作战时以右边为上位。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所以兵器(战争),不是君子(经常使用)
                           的器物啊。
兵者,不祥之器也,     兵器(战争)啊,是不吉祥的器物啊,
不得已而用之。         迫不得已而使用它。
銛袭为上,           (兵器)锋利便于击杀的为上等,
勿美也。               但不要(对优良的兵器)加以赞美。
若美之,是乐杀人也。   若赞美它,就是以杀人为乐事。
夫乐杀人,             乐于杀人的人,
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就不能在天下实现他的志向了。
是以吉事上左,         所以吉庆的事以左边为上位,
丧事上右。             凶丧的事以右边为上位。
是以偏将军居左,       所以(作战时)偏将军处在(位于)左侧,
上将军居右,           上将军处在(位于)右侧,
言以丧礼居之也。       就是说用办丧事的规矩对待(处理)战争。
杀人众,              (战争)杀人众多,
以悲哀莅之,           用悲衰的心情去面对它,
战胜,以丧礼处之。     战胜了,也用丧事的规矩来处理它。


     三十二                  三十二
道恒无名。             “道”是永恒的无名无形的。
朴虽小,                 它本性纯朴幽深虽然微小,
而天下弗敢臣。           然而天下却无人能够使它臣服。
侯王若能守之,           侯王(修道的人)如果能尊循于道, 
万物将自宾。         万物(自身各个部分)将会自然而然地宾服。
天地相合,               天与地之气(在身体内)相融合,
以俞甘露,               用甘露注入经脉,
民莫之令,               人没有指令支配它,
而自均焉。               而它却自然、均匀地分布到全身。
始制有名,               开始建立制度就要确立名分,
名亦既有,               名分也既然拥有了,
夫亦将知止。             那也须要知道它的界限。
知止所以不殆。           知道了制度的界限所以不会失败。
俾道之在天下也,         譬如道在天下应用,
猷小谷之于江海也。       就象小溪归入江海一样自然啊。


    三十三                     三十三
知人者,知也。             能识知别人的,是智慧。
自知者,明也。             能识知自我的,是贤明。
胜人者,有力也。           能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威力。
自胜者,强也。             能战胜自我的,才是强大。
知足者,富也。             知道满足的,就是富有。
强行者,有志也。           坚持力行的,就是有志气。
不失其所者,久也。         不丧失其根基(本性)的,就能长久。
死而不忘者,寿也。         死后不被遗忘的,才是长寿。


     三十四                  三十四
道汜呵!               “道”广泛博大无所不在啊!
其可左右也。             它可以左也可以右。
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     功成了事遂了而不自称有功有德。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       万物归附于它而它却不自以为是主宰,
则恒无欲也,             它仍是永远地没有什么欲望,
可名于小。             (道隐形匿迹)可以称名为“极小  。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       万物归附于它而它却不自以为是主宰,
可名于大。             (道的这种无私)可以称名为“极大”。
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     所以圣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
以其不为大也,           正是因为它不自以为伟大,
故能成大。               所以才能成为伟大。


    三十五                 三十五
执大象,               谁掌握了“道”的法象境界,
天下往。               天下人就会归顺向往。
往而不害,             归顺向往而不伤害,
安平大。               从而安全、平和、顺达。
乐与饵,               动听的音乐和美味的食物,
过格止。               能吸引路过的行人停留止步。
            (享用它们超过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厌烦、厌倦而停止。)
故道之出言也,         而“道”要是说出来呀,
曰:淡呵!其无味也。   可以说是:淡呀!它没有味道啊。
视之,不足见也。       看它,不能够看见它。
听之,不足闻也。       听它,不能够听清它。
用之,不可既也。       使用它,却用不完啊(却不会厌烦、厌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20

主题

62

帖子

2408

积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积分
2408
QQ
 楼主| 发表时间 2012-7-8 08:35

三十六                   三十六
将欲拾之,               要想收敛它,
必古张之。               必须故意扩张它。
将欲弱之,               要想削弱它,
必古强之。               必须故意增强它。
将欲去之,               要想废弃它,
必古与之。               必须故意兴盛它。
将欲夺之,               要想夺取它,
必古予之。               必须故意给予它。
是谓微明,           这就叫知晓精深微妙的道理而收到显著的效果,
友弱胜强。               柔弱能战胜刚强。
                       (显示友好、柔弱胜于显示刚强。)
鱼不脱于渊。             大鱼不能脱离深渊。
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统治国家的利器不能传示给人看。


    三十七                 三十七
道恒无名。           “道”是永恒的无名无形的。
侯王若能守之,         侯王(修道的人)如果能遵循于“道”,
万物将自化。           万物(身体各个部分)将自然生长和化育,
化而欲作,             生长和化育中欲望有所兴作,
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   我将用无名无形的“朴”去镇定治理它,
阗之以无名之朴,       用无名无形的“朴”去镇定治理它,
夫将不辱。             那就不会污浊(身体和心灵)。
不辱以静,           (身体和心灵)不污浊才可以入静,
天地将自正。   (入静)天地之气就会(在脉络中)自然地正确运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0

主题

1

帖子

4330

积分

河流

Rank: 4Rank: 4

积分
4330
发表时间 2012-7-8 08:35
很好,辛苦了,这才是国学的正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20

主题

62

帖子

2408

积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积分
2408
QQ
 楼主| 发表时间 2012-7-8 08:36

下篇  德经


三十八             三十八
上德不德,         形而上层次的德不拘泥于德,
是以有德。         因此才是真正的有德。
下德不失德,       形而下层次的德(要求人)不失离于德,
是以无德。         所以本质上是无德(所以本质上不是德)。
上德无为,         形而上层次的德顺应自然而作为,
而无以为也;       而不是有意表现(施展)它自己的作为;
上仁为之,         形而上层次的仁有所作为,
而无以为也。       而不是有意表现(施展)它自己的作为(仁)。
上义为之,         高层次的义有所作为,
而有以为也。       而是有意表现(施展)它自己的作为(义)。
上礼为之,         高层次的礼有所作为,
而莫之应也,       而没有人响应它,
则攘臂而扔之。     于是就捋胳臂卷袖子地强拉硬拽着人按礼行事。
故失道。         (为了作为而作为)所以就丧失了道。
失道矣而后德,     丧失了道而后才去讲让人遵从的德,
         (不知道如何遵循道,人们就以德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失德而后仁,       丧失了德而后才提倡甘自奉献的仁,
               (不知道什么是德、或达不到德的修养,人们才会以
                         仁爱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失仁而后义,       丧失了仁而后才提出兼顾自身的义,
                 (不知道什么是仁爱、或达不到仁爱的修养,人们
                       才会以义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失义而后礼。       丧失了义而后才有了必须照办的礼。
                 (不知道什么是义、或达不到义的修养,人们才会
                      以礼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夫礼者,           “礼”这个东西,
忠信之泊也,        使忠诚、信誉变得浅薄啊,
而乱之首也。        而实际上是乱世的祸首。
前识者,            前面记载的仁、义、礼、这些东西,
道之华也,          只是道表现出的浮华现象,
而愚之首也。      (舍弃本质注重表象)反而正是愚蠢的开端啊。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  因此大有作为的人存心(立身)于德的敦厚,
而不居其泊,        而不是存心(立身)于德的浅薄,
居其实,            存心(立身)于德的朴实,
而不居其华。        而不是存心(立身)于德的浮华,
故去罴而取此。      所以远离彼(德的浅薄、浮华)而取此
                      (德的敦厚、朴实)。


    三十九                      三十九
昔者得一者:              自古以来获得元气而浑然一体的:
天得一以清;              苍天(大脑)得元气而浑然一体就清明;
地得一以宁;              大地(身体)得元气而浑然一体就安宁;
神得一以灵;              神袛(精神)得元气而浑然一体则灵验;
谷得一以盈;              河谷(脉络)得元气而浑然一体就充盈;
侯王得一而以天下正。      君王(修道的人)得元气浑然一体,才
                                能去做天下的准绳。
其致之也,                 得到元气而浑然一体达到极致之后的
                               情况,
谓天毋已清,               就是天(大脑)无休止地清明下去,
将恐裂;                   最终恐怕要崩裂;
谓地毋已宁,               就是地(身体)无休止地安宁下去,
将恐发;                   最终恐怕要爆发震荡;
谓神毋已灵,               就是神袛(精神)无休止地灵验下去,
将恐歇;                   最终恐怕要消失;
谓谷毋已盈,               就是河谷(脉络)无休止地充盈下去,
将恐竭;                   最终恐怕要涸竭;
谓侯王毋已贵以高,         就是君王(修道的人)不停地尊贵自
                                己而且长久地高高在上,
将恐蹶。                    最终恐怕要跌倒。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          所以果真尊贵的就要依靠卑贱为根本,
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果真处在高位的就要依靠下位为基础。
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因此君王自称“孤、寡、不谷,
此其贱之本与?非也。        这是君王真的以卑贱作为根本吗?不
                                是的。
故致数与无与。               所以君王的气数只传数辈就没有了。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           因此圣人不希求(在上的)碌碌如玉,
硌硌若石。                   而宁愿(在下的)硌硌如石。


    四十                四十
上士闻道,                 道性深厚的人听了道,
堇能行之。                 尽其所能地勤奋努力去实践它。
中士闻道,                 道性若明若暗的人听了道,
若存若亡。                 似相信似不相信。
下士闻道,                 缺乏道性的人听了道,
大笑之。                   哈哈大笑地嘲笑它。
弗笑,不足以为道。    若不被这种人笑话,道就不能被称为道了。
是以建言有之曰:           所以(古人)立言于此说:
明道如费,                 光明之道好象暗昧,
进道如退,                 进取之道好象退守,
夷道如类,                 平坦之道好象偏僻不平,
上德如谷,                 崇高之德好象低洼的川谷,
大白如辱,                 洁白之色好象似污浊,
广德如不足,               宽广之德仿佛有所不足,
建德如偷,                 刚健之德好象行藏匿迹,
                       (建立德行或功业就好像怕别人知道,)
质真如渝,                 纯真的品质好象空虚,
大方无隅,                 大方之形没有边角,
大器晚成,                 先自治而后治人的杰出人才往往经过很长时间
                               的磨练才能成就,
大音希声,                 最大的声音听起来反而无声,
大象无刑,                 最大的形象看起来反而无形,
道葆无名。                 道隐藏在无名无形之中。
夫唯道,                   也只有道,
善始且善成,               才能使万物善始而且善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20

主题

62

帖子

2408

积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积分
2408
QQ
 楼主| 发表时间 2012-7-8 08:36

四十一                     四十一
反也者,道之动也。         事物向对立面转化,是道运动的体现。
弱也者,道之用也。         从弱小向强大发展变化,是道发挥作用
                               的方式。
天下之物生於有,           天下万物来源于“有名有形”,
有生于无。               “有名有形”来源于“无名无形”。


    四十二                   四十二
道生一,                 道产生原初混沌的“一”(元气),
一生二,               “一”(元气)产生出“二”(阴阳对立的
                             两方面),
二生三,               “二”(阴阳对立的两方面)产生出“三”
                          ( 对立面的和谐统一),
三生万物。             “三”(对立面的和谐统一)产生出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万物内部都包含着阴和阳对立的两个方面。
中气以为和。             在阴阳二气的对立冲突中得到和谐。
天下之所恶,             天下人都厌恶的,
唯孤、寡、不谷,         就是当孤儿、做寡妇、没有饭吃,
而王公以自名也。         而王公却用这些词儿来做自己的名称。
物或损之而益,           世上的事物有的损害它而它却得到增益,
益之而损。               有的使它增益而它却受到损害。
故人之所教,             因此别人这样教导人的,
亦议而教人。             我也说来而教导别人。
故强良者不得死。         强横霸道的家伙不得好死。
我将以学父。             我要把以民为贵的道理作为教育的开端。


     四十三                  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             天下的最柔弱的东西,
驰骋于天下至坚。         驰骋起来就成为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无有入于无间,           空虚无形之物才能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
                             中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我由此知道了顺应自然而作为有好处啊。
不言之教,               不发号施令的德政教化,
无为之益,               顺应自然而作为的好处,
天下希能及之矣。         天下的事物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了。


    四十四                   四十四
名与身孰亲?             名誉与身体相比谁更亲?
身与货孰多?             身体和财物相比谁更重要?
得与亡孰病?             得到和丧失相比谁的害处更大?
甚爱必大费,             过于爱吝必然会导致大的破费,
多藏必厚亡。             过多地储藏必然有更多的损失。
故知足不辱,             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侮辱,
知止不贻,               知道适可而止(知道界限)就不会有危险,
可以长久。               这样就可以长久了。


    四十五                   四十五
大成若缺,               最有成就的(器物)就好象有缺陷,
其用不敝,               它用起来却不会损坏。
大盈若冲,               最充盈的看起来似空虚的流动的,
其用不穷。               它用起来却不会穷竭。
大直如诎,               最挺直的好象弯曲的,
大巧如拙,               最灵巧的好象笨拙的,
大赢如绌,               极其有余的好象短缺,
大辩如纳。               最好的口才好象言语迟钝。
躁胜寒,靓胜炅,         疾走能够战胜寒冷,平静能够克制炎热,
清靓可以为天下正。       清静无为可以作为治理天下的准则。


四十六                   四十六
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太平盛世),
却走马以粪。             就把战马退下来用于开辟田地。
天下无道,               天下无道(战乱四起),
戎马生于郊。             战马中的牝马生子在野外战场上。
罪莫大于可欲,           罪恶没有比放纵欲望更大的了,
祸莫大于不知足,         灾祸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
咎莫憯于欲得。           不幸的事没有比贪心得利更为惨痛的了。
故知足之足,             所以知道满足而满足,
恒足矣。               (才是)永恒的满足啊。


    四十七               四十七
不出于户,         (掌握自然界运行法则的人)不需要走出家门,
以知天下;           就能知道天下的状况;
不规于牖,           不需要向窗外观看,
以知天道。           就能知道自然界变化的规律。 
其出也弥远,       (不了解自然界运行法则的人)他走出去的愈远
                       (听的愈多,愈容易混淆),
其知弥少。           他对事物真相的了解就愈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所以圣人不需要远行而能够知道事情的真相,
不见而名,           不需要亲见其物而能知其名,
弗为而成。           不刻意作为而能够成功。


    四十八                 四十八
为学者日益,           追求学识的人,他的学识就会一天天增加,
                     (实施教化的人,一天比一天骄傲自满,)
为道者日损。          追求体悟大道的人,他的欲望就会一天天减少。
            (追求体悟大道的人,一天比一天贬抑自己不自傲于人)
损之又损,             减少又减少,
                     (贬抑啊又贬抑,)
以至于无为。           一直达到无为(顺应自然)的境界。
无为而无以为。         顺应自然去做为而不是为了施展自己的作为
                           去做为。
将欲取天下也,         要想治理好天下,
恒无事。               就要常常不干扰它自身的运行。
及其有事也,           至于人为生事、政令繁多、烦扰民众,
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那就不够格去治理天下了。


    四十九                     四十九
圣人恒无心,               圣明的人永远没有主观偏见的意志,
以百姓之心为心。           他只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善者善之,                 对善良的人(有能力的人)以善良相
                               待他,
不善者亦善之,             对不善良的人(没有能力的人)也以
                               善良相待他,
德善也。                   就能得到善(的回报)啊。
信者信之,                 对守信用的人信任他,
不信者亦信之,              对不守信用的人也信任他,
德信也。                   就能得到信任(的回报)啊。
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      圣明的人在治理天下的位置上,与百姓
                               和顺一致,
为天下浑心。               使天下人的心灵归于淳厚质朴。
百姓皆属耳目焉,           老百姓都耸着耳朵睁亮眼睛跟随他,
圣人皆孩之。               圣明的人对待百姓都象对待自己的孩子
                               一般地爱护。

    五十                     五十
出生,入死。             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
生之徒十有三,           人生路途属于长寿的占十分之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生路途属于短命的占十分之三,
而民生生,               人生路途上本来长寿,
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却自己导致中途夭折的也占十分之三。
夫何故也?               这是什么原因呢?
以其生生也。             是因为他们生活的过于优厚啊。
盖闻善执生者,           听说那些善于保护自己生命的人,
陵行不避兕虎,           在大山中行走不躲避犀牛和老虎,
入军不被甲兵,           进入敌阵中不佩带铠甲和兵器,
兕无所揣其角,           犀牛没有地方顶出它的犄角,
虎无所措其蚤,           老虎没有地方挥舞它的利爪,
兵无所容其刃。           敌兵没有地方施用他的兵刃。
夫何故也?               这是什么原因呢?
以其无死地焉。           因为他顺应自然而不进入有死亡危险的
                             境地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20

主题

62

帖子

2408

积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积分
2408
QQ
 楼主| 发表时间 2012-7-9 08:46

五十一               五十一
道生之,             道产生万物之时,
而德畜之。           而德(万物各自的自然属性)就潜蓄在万物
                         里面了。
物形之,             自然环境和具体实在的东西形成了万物的品类
                     与形体(万物的基本结构形式和本质状态)之时,
而器成之。           而器用(万物所具有的资质与功能或机制)
                         就造就定型在里面了。
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所以天下万物尊崇道而重视德。
道之尊,             道之所以被尊崇,
德之贵也,           德之所以被重视,
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就是因为道和德从不主宰万物的运作而是
                         任由万物自然发展的原因啊。
道生之,             道产生万物,
畜之,               畜养万物,
长之,               滋长万物,
育之,               哺育万物,
亭之,               成长万物,
毒之,               成熟万物,
养之,               调养万物,
复之。               覆盖庇护万物。
生而弗有也,         产生万物而不据有,
为而弗恃也,         造就万物而不把持,
长而弗宰也,         生长万物而不作主宰,
此之谓玄德。         这就是被称作自然无为、潜蓄而不著于外的
                         德性。


    五十二               五十二
天下有始,           天下的万物都有开始,
以为天下母。         这就是天下万物的根本。
既得其母,           既然得知了天下万物的根本,
以得其子。           也就能够认识天下万物。
既知其子,           既然认识了天下万物,
复守其母,           返回来又能够掌握住天下万物的根本,
没身不贻。           就一辈子不会有危险。
塞其兑,            (修道时)堵塞耳目等感官的孔窍,
闭其门,             关闭感知的门户,
                   (关闭事欲对人发生影响的门户和路径,)
终身不堇。           终身不会忧愁。
启其兑,           (行道时)打开耳目等感官的孔窍,
济其事,             去完成人世间的事业,
终身不棘。           终身不会出现艰险。
见常曰明,           能看见事物发展永恒普遍的自然规律叫做明
                       (聪慧明察),
守弱曰强。           能保持柔弱叫做强。
用其光,             运用事物含蓄着的光(客观事物内在的规律)
复归其明,           返回到对事物的明了通晓,
                   (反过来认识事物的本质,)
毋遗身殃,           不会给自身留下祸殃,
是谓袭常。           这就叫做因循下来的永恒普遍的规律。

    五十三                  五十三
使我介有知也,          假使我是个有智慧的人,
行於大道,              就要行走在大路上,
唯施是畏。              只害怕走上邪曲的小路。
大道是夷,              大道的确很平坦,
民甚好解?              而人们为什么却很喜欢投机取巧走捷径呢?
朝甚除,                宫殿有很多层台阶,
田甚芜,                田园却很荒芜,
仓甚虚,                仓库很空虚,
服文采,                服饰却很华丽,
带利剑,                佩带着锋利的宝剑,
猒食,货有余,          享足精美的饮食,而搜刮的财物还有盈余,
是谓盗夸。              这就是所说的强盗的奢侈放纵。
盗夸,                  强盗的奢侈放纵,
非道也。                是没有道义的啊。


    五十四                 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           善长于建树道德的人不动摇,
善抱者不脱,           善长于持守道德的人不丢失(道德信念),
子孙以祭祀不绝。       子子孙孙因此祭祀不断绝。
修之身,               道用来修自身,
其德乃真。             他的德行就纯真。
修之家,               把道推广用来治理家庭,
其德有余。             他的德行就丰盈有余。
修之乡,               把道推广用来治理乡里,
其德乃长。             他的德行就能长久。
                      (他的德行就会受到尊崇。)
修之国,               把道再推展用来治理国家,
其德乃夆。             他的德行就会更丰厚。
修之天下,             把道推广至用于治理天下,
其德乃博。             他的德行就普遍博大。
以身观身,             用修身之道去观察认知一个人,
以家观家,             用齐家之道去观察认知一个家族,
以乡观乡,             用合乡之道去观察认知一个乡里,
以邦观邦,             用治国之道去观察识知一个国家,
以天下观天下,         用平天下之道去观察识知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兹?     我凭怎么能知道天下是这样的呢?
以此。                 就是用这种方法。


    五十五                   五十五
含德之厚者,             包容蕴藏德行深厚的人,
比于赤子。               好比初生的婴儿。
蜂虿虺蛇弗螫,           蜂蝎毒蛇不螫他,
攫鸟猛兽弗搏。           凶鸟猛兽不抓他。
骨弱筋柔而握固。         骨质瘦弱筋肉柔软而小拳头握的很牢固。
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     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而生殖器自然勃起,
精之至也。               这是精力旺盛形成的啊。
终日号而不耰,           整天啼哭而不伤累,
和之至也。               这是因为小孩的哭号之气与自然呼吸和谐
                             一致形成的啊。
精、和曰常。             精气旺盛与元气和谐是事物发展永恒普遍
                             的自然规律。
知常曰明。               识知事物发展永恒普遍的自然规律就是明
                            (聪慧明察)。
益生曰祥。               增长生机叫做祥和。
心使气曰强。             任性妄为而去损耗精气就是逞强。
物壮则老,               事物发展到壮大后就会走向衰老,
谓之不道,               这叫做做事情违背了道,
不道早亡。               做事情违背了道会过早地灭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20

主题

62

帖子

2408

积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积分
2408
QQ
 楼主| 发表时间 2012-7-9 08:47

 五十六                 五十六
知者弗言,             有智慧、真懂得的人不夸夸其谈,
言者弗知。             夸夸其谈的人不是有智慧、真懂得的人。
塞其兑,               堵住耳目孔窍,
闭其门。               关闭感官的门户。
                     (关闭事欲对人发生影响的门户和路径,)
和其光,               将自己的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
                           调和一致,
同其尘,               将自己的感官反映与客观事物的表象混同
                           一致,
挫其锐,               折断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内在规律不一致
                           的锋芒,
解其纷,               拆解感官反映与客观事物表象之间的纠纷,
是谓玄同。             这就叫做冥默中与道混同为一(主观意识和
                           客观事物的法象相统一)。
故不可得而亲,         所以(对于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没有办法
                           亲近他,
亦不可得而疏;         也没有办法疏远他,
不可得而利,           没有办法去利于他,
亦不可得而害;         也没有办法去伤害他,
不可得而贵,           没有办法使他尊贵,
亦不可得而贱,         也没有办法使他卑贱,
故为天下贵。           所以这种人是天下最难得的人。


    五十七                     五十七
以正治邦,                 用正大光明的方法治理国家,
以奇用兵,                 用奇谲诡异的方法领兵作战,
以无事取天下。             用清静无为不扰民的方法去取得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也哉?         我凭什么知道应该是这样的呢?
夫天下多忌讳,             天下的禁忌越多,
而民弥贫;                 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困;
民多利器,                 民间的武器越多,
而邦家滋昏;               而国家就更加混乱;
人多智,                   人们奸诈机巧之心越多,
而奇物兹起;               而各种假冒伪劣,危害人的物品就更
                               多地出现;
法物滋彰,                 法令禁制愈严峻繁多,
而盗贼多有。               而盗贼反而不断地增加。
是以圣人之言:             所以圣人的话说:
我无为也,                 领导者无为(顺应自然)啊,
而民自化;                 而百姓自己就会潜移默化;
我好静,                   领导者喜好清静,
而民自正;                 而百姓自然就走上正路;
我无事,                   领导者不扰民生事,
而民自富;                 而百姓自然就会富足;
我欲不欲,                 领导者的心愿不贪求,
而民自朴。                 而百姓自然就会崇尚朴素不奢华。


    五十八                   五十八
其正闵闵,               他治理国家的政策法规考虑的深远,
其民屯屯。               他治理的百姓就忠谨诚恳。
其政察察,               他治理国家的政策法规苛察、繁细,
其邦缺缺。               他的国家就出现疏薄诈伪的人,投机取巧、
                             不务实生活。
祸,                     祸呵,
福之所倚 。              福就倚靠在它的旁边。
福,                     福呵,
祸之所伏。               祸就藏伏在它的下面。
孰知其极?               谁能知道它们最后怎么样?
其无正也,               这没有一个定准,
正复为奇,               正会返还转变为怪异,
善复为妖,               善良会返还转变为妖孽,
人之悉也,               人们对这些事情的了解,
其日固久矣。             可以说已经有长久的时日了。
是以方而不割,           所以(圣人)用法度规矩来约束人们的
                             行为而不舍弃人,
兼而不刺,               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同时听取而不指责人,
直而不紲,                合于正义而不超越过头。
光而不眺。               道理显耀而不遥远。


    五十九                   五十九
治人事天,               养护身心奉随自然天性,
莫若啬。                 没有比爱异惜精力行事精简更重要了。
夫唯啬,                 正是因为爱惜精力行事精简,
是以蚤服。               所以才能比别人早达到目标。
蚤服是谓重积德。         早达到目标叫做增加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增加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就无法知道他能力
                             的极限。
莫知其极,               无法知道他能力极限的人,
可以有国。               就可以获得国家(精神自由王国)。
有国之母,               有了国家(精神自由王国)的根本,
可以长久。               就可以长久地保持(精神自由王国)。
是谓深根固氐,           这就是所说的根深柢固,
长生久视之道也。         长久地生存、精神自由王国能够长久地
                             看到的道路啊。

    六十                 六十
治大国若享小鲜。     治理国家好比煎小鱼一样(不能经常翻动)。
以道立天下,         用道来治理天下,
其鬼不神。           那些鬼也闹不起来事。
非其鬼不神也,       不是那些鬼不闹事啊,
其神不伤人也。       而是闹事也不伤害人。
圣人也不伤也。     (不但鬼不伤害人)圣人也不伤害人啊。
夫两不相伤,         鬼魅和圣人都不伤害人,
故德交归焉。         所以人们和鬼魅、圣人彼此以德相恃、相安
                         无事、各守其清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20

主题

62

帖子

2408

积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积分
2408
QQ
 楼主| 发表时间 2012-7-9 08:50

六十一                   六十一
大邦者,下流也,         大的国家,好比是江河的下游部分,
天下之牝也,           (处在天下百川所归附的地方)处在天下雌
                             柔的位置,
天下之交也。             是天下万物交流互动、滋养长息、相生相
                             容的地方。
牝恒以静胜牡。           天下动物的雌性常常凭借柔静胜过雄强的
                             雄性。
为其静也,               因为它的本性是温柔守静啊,
故宜为下。               所以它适宜担任谦下的位置。
故大邦以下小邦,         因此大国用谦下柔静对待小国,
则取小邦。               就能够取得小国的拥护和归顺而兼容小国。
小邦以下大邦,           小国以谦下柔静对待大国,
则取於大邦。             就可以取得大国的信任而被容纳和保护。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所以有的大国兼下柔静而聚扰小国,有的
                             小国兼下柔静而被大国容纳。
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   所以那些大国不过是想兼并聚拢众小国。
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     那些小国不过是想要生存在大国里边。
夫皆得其欲,             如果大国小国都达到他的愿望,
则大者宜为下。           那么大国犹其应该居于下位。


    六十二                   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注也。       道这个东西,是万物的总纲(主宰)。
善,人之宝也。         ( 对于)善良的人(有能力的人),(道德)
                             是人最珍贵的宝物
不善,人之所宝也。      (对于)不善良的人(没有能力的人),
                           (道德)被当作护身符来保护人。
美言可以市,             美好的言语可以换取别人的尊敬,
尊行可以贺人。           美好的行为可以使人愿意追随。
人之不善,               人没有能力,
何弃之有。               那又有什么理由弃绝他呢?
故立天子,               所以树立天子,
置三卿,                 设置三公大臣,
虽有共之壁以先四马,     虽然有用驷马拉的大车进献来的巨大的
                             玉壁,
不若坐而进此。           不如坐下来把道作为进礼。
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     古代人之所以重视道是为什么呢?
不谓求以得,罪以免舆?   不是说有求就可以得到,有罪就可以免
                             去吗?
故为天下贵。             所以道才被天下所重视。


    六十三                 六十三
为无为,               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去作为,
事无事,               以不搅扰的方式去做事,
味无未。               以恬淡无味的方式去感觉、体会、思考可能
                           发生而还未发生的问题。
大小,                 不论大小,
多少,                 不论多少,
报怨以得。             用德去回报怨恨。
图难乎其易也,         处理困难的问题先从容易处做起,
为大乎其细也。         做大事情先从细微的小事做起。
天下之难作于易,       天下间最困维的事完成于容易的事,
天下之大作于细。       天下间最大的事完成于细微的小事。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所以圣明的人始终不好大喜功、大而化之,
故能成其大。           因此能够完成大事业。
夫轻诺必寡信,         那些轻易允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
多易必多难。           把事情看得过分容易的必定常常碰到困难。
是以圣人猷难之,       所以圣人遇事总是考虑的困难艰难些,
故终於无难。           那么他最后反而没有遇到艰难。


    六十四                     六十四
其安也,易持也。           局面安稳的状况,容易维持啊。
其未兆也,易谋也。         事情没有出现变故的征兆之前,容易
                               图谋啊。
其脆也,易判也。           事物在脆弱的时候,容易化解啊。
其微也,易散也。           事物在微细的时候,容易消散啊。
为之於其未有,             采取措施要在事情变化还没有发生的
                               时候,
治之於其未乱也。           治理要在大的祸乱还没有发生之前就
                               要进行。
合抱之木,                 合抱粗的大树,
生於毫未。                 生长于细小的萌芽。
九成之台,                 九层的高台,
作於蔂土。                 产生于一筐筐泥土的积累。
百仞之高,                 登上百仞的高处,
始于足下。                 开始于脚下第一步的跨出。
为之者败之,               按自己的主观意志硬做的人一定要失败,
执之者失之。               强行持有的人一定要丧失。
是以圣人无为也,           所以圣人顺应自然去做啊,
故无败也;                 因而没有失败;
无执也,故无失也。         不强行持有,因而没有丧失。
民之从事也,               人们做事情,
恒于其成事而败之。         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而失败了。
故慎终若始,               所以必须象谨慎开始一样地谨慎结束,
则无败事矣。               那样就不会败事了。
是以圣人欲不欲,           所以圣人的欲望就是没有欲望,
而不贵难得之货,           而且不贵重难得的奇珍异宝,
学不学,                   学别人所不愿意学的道理,
而复众人之所过;           而且受教于众人所犯的错误;
能辅万物之自然,           能辅助万物依照本性去自然发展,
而弗敢为。                 而不敢用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加以干涉。


    六十五                 六十五
故曰:                 所以说:
为道者非以明民也,     古代善于行道的人,不是用道教人民聪明,
将以愚之也。           而是用道使人民淳厚质朴。
民之难治也。           人民之所以难于治理,
以其知也。             就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智巧心机。
故以知知邦,           所以用投机取巧的心机去治理国家,
邦之贼也。             是国家的灾祸啊。
以不知知邦,           不用投机取巧的心机去治理国家,
邦之德也。             才是国家的幸福啊。
恒知此两者,           要永远懂得(记住)这两种治理国家的方式,
亦稽式也。             也就是法则模式。
恒知稽式,             永远懂得(记住)这个法则模式,
此谓玄德。             这就是所说的自然无为、潜蓄而不著于外的
                           德性。
玄德深矣,             自然无为、潜蓄而不著于外的德性深厚啊,
远矣,                 高远啊,
与物反矣,             它跟万物一起返回到本原,
乃至大顺。             以至于达到完全顺应自然。


 
六十六                     六十六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浴王者,   江与海之所以能成为天下一切溪流归顺
                               的君王,
以其善下之也,             是因为江与海善于处在溪谷的下游啊,
是以能为百浴王。           所以能够容纳汇集溪流成为百谷的君王。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       因此圣人要想处在人民之上啊,
必以其言下之;             必须在言词上对人民表示兼下;
其欲先民也,               他要想处在人民的前面领导人民,
必以其身后之。             必须把自身利益放在人民利益的后面。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         所以(圣人)处在人民的前面而人民不
                               感到妨碍,
居上而民弗重也。           处在人民的上面而人民不感到负累。
天下乐推而弗猒也。         天下的人乐于推戴他而不厌弃他。
非以其无诤与?             不就是因为他不与人竞争吗?
故天下莫能与之诤。         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与他相竞争。


    六十七                   六十七
小邦寡民,               如果国家小,人口不多,
使什佰人之器毋用,       即使需要十百人使用的大器具却不能使用,
使民重死而远徙,          即使人民重视生命、畏惧死亡而向远方
                             迁移,
有车舟无所乘之,         虽然需要车船却没有地方乘坐,
有甲兵无所阵之。         虽然需要盔甲武器却没有机会布阵使用它。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只能使人民回复到以结绳而用于记事的
                             状况。
甘其食,                 人民(只能)以自己的食物为甜美的食物,
美其服,                 以自己的衣服为美丽的衣服,
乐其俗,                 以自己的习俗为欢乐的习俗,
安其居。                 以自己的居所为安全的居所。      
邻邦相望,               邻国之间可以相互看见,
鸡犬之声相闻,           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相互听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但相邻国的人民从出生到老死(却因为
                             封闭和没有需求而不能相互往来。

    六十八                   六十八
信言不美,               有根据的言论不用华丽的辞藻来修饰,
美言不信。               用华丽的辞藻修饰的言论不见得真实。
知者不博,               在某一领域有真知灼见的人学问不广泛,
博者不知。               学问广泛的人不会对某一个领域有精深的
                             见解。
善者不多,               专业能力强的人专长不多,
多者不善。               专长多的人专业能力不强。
圣人无积,               圣人没有自己的积蓄,
既以为人,             (他)尽全力帮助人,
己愈有。                 自己反而更丰收。
既以予人矣,           (他)尽力给予人呵,
己愈多。                 自己反而更增加。
故天之道,               所以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
利而不害;               是有利于万物而不妨害它们;
人之道,                 圣人做事的法则(规律),
为而弗争。               是对人有所施为有所帮助而无所争夺。


    六十九                   六十九
天下皆谓我大,           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博大,
大而不宵,               博大的不像任何事物,
夫唯不宵,故能大,       正是因为什么都不像,所以才能够博大。
若宵,久矣其细也夫。     如果像一般事物,它早就变得渺小的很啦。
我恒有三葆,             我永远地拥有三件珍宝,
持而宝之。               掌握并珍视它们。
一曰慈,                 第一个叫慈爱,
二曰俭,                 第二个叫俭朴,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三个叫不敢做为在天下人的前面。
夫慈,故能勇;           因为慈爱,才能勇武;
俭,故能广;             因为俭朴,才能宽裕;
不敢为天下先,           因为不敢做为在天下人的前面;
故能为成事长。           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的领导。
今舍其慈,且勇;         现在的人舍弃他的慈爱,而又追求勇武,
舍其俭,且广;           舍弃他的俭朴,而又追求宽裕,
舍其后,且先,           舍去自身退后,而又去争先,
则必死矣。               那就一定要灭亡的啊。
夫慈,以战则胜,         慈爱,用来征战就能胜利,
以守则固。               用来守卫就能坚固。
天将建之,               上天要救助谁,
如以慈垣之。             就用慈爱来护卫他。


    七十                         七十
故善为士者不武,             所以善于做将帅的人不逞勇武,
善战者不怒,                 善于作战的人不发怒,
善胜敌者弗与,               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人硬拚,
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于利用别人能力的人对人谦下。
是谓不诤之德,               这就是所说的不与人纷争的德操,
是谓用人,                   就是所说的对人的治理和使用,
是谓肥天,                   就是所说的(增强)壮大天道,
古之极也。                 (这是)自古以来的准则啊。


 
七十一                     七十一
用兵有言曰:               懂得兵法的专家有格言说: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我不敢主动挑起战争而是不得已而应战,
吾不进寸而芮尺。           我不敢侵略攻击对方一寸,而宁可退后
                             一尺,
是谓行无行,               这就是所说的行动看不出阵式奔忙
                             (运行),
襄无臂,                   举起臂攻击却看不出举臂攻击,
执无兵,                   握起武器却看不见有武器,
乃无敌矣。                 这样就没有人能战胜他了。
祸莫大于无敌,             祸患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
无敌近亡吾葆矣。           轻敌几乎丧失我珍贵的法宝。
故称兵相若,               所以当对阵的双方势力差不多时,
则哀者胜矣。               那么悲愤的一方会得到胜利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20

主题

62

帖子

2408

积分

小溪

Rank: 4Rank: 4

积分
2408
QQ
 楼主| 发表时间 2012-7-9 09:33

七十二                       七十二
吾言甚易知也,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啊,
甚易行也,                   也很容易实行啊,
而人莫之能知也,             而天下的人却不能理解,
而莫之能行也。               也没有谁能去实行啊。
言有君,                     言论有(自然规律为)主宰,
事有宗。                     行事有(顺应自然为)根本。
其唯无知也,                 人们正是因为不知晓这个道理,
是以不我知。                 所以才不理解我。
知者希,                     理解这道理的人很少,
则我贵矣,                   那么实行我的话的人就更难得了,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所以有道的圣人(好比)穿着粗麻衣
                                 而怀里却揣着宝玉。

 
 
  七十三                       七十三
知不知,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
尚矣。                     (这在认识方面)是上乘的啊。
不知不知,                   不知道自己有所不知,
病矣。                     (这在认识方面)有弊病啊。
是以圣人之不病,             因此圣人之所以不犯这种认识方面的
                                 弊病,
以其病病也,                 是因为他担忧这种弊病,
是以不病。                   所以他才不犯这种弊病。


    七十四                       七十四
民之不畏畏,                 当人民不害怕统治者的威胁时,
则大畏将至矣。               那么大的恐怖灾难就要降临了。
毋闸其所居,               (统治者)不要侵逼的人民没有地方
                                 居住,
毋猒其所生。                 不要压榨的人民无法生活。
夫唯弗猒,                   因为只有不压榨人民,
是以不猒。                   所以才会不被人民厌弃。
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     因此圣人自知而不自我显耀啊,
自爱而不自贵也。             自爱而不自显尊贵啊。
故去彼而取此。               所以舍弃彼(自见,自贵)而取此
                               (自知,自爱)。


 
  七十五                       七十五
勇於敢者则杀,               勇气用逞强争胜就会被杀死,
勇於不敢者则活,             勇气不用于逞强争胜就能活下去,
此两者或利或害。             这两种选择有的得利有的遭害。
天之所恶,                   上天所厌恶的,
孰知其故?                   谁能知道他其中的原因?
天之道,                     自然运行的规律,
不战而善胜,                 是用不争战而善于取胜,
不言而善应,                 不说话而善于回应,
不召而自来,                 不召唤而自动到来,
单而善谋。                   诚信而且善于谋划。
天网恢恢,                   天网广大无边、连绵不断,
疏而不失。                   网眼稀疏而不会漏失(任何东西)。


    七十六                       七十六
若民恒且不畏死,             如果人民普遍接近不害怕死亡,
奈何以杀惧之也?             为什么还用杀人来恐吓他们呢?
使民恒且畏死,               假使人民普遍接近畏惧死亡,
而为畸者吾将得而杀之,       而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我就可以把他们
                                 抓获而杀掉,
夫孰敢矣?                   那谁还敢为非作歹呢?
若民恒且必畏死,             如果人民普遍接近必定畏惧死亡,
则恒有司杀者。               那么通常有专职的官员去杀罚。
夫代司杀者杀,               要是代替专职官员去杀罚,
是代大匠斫也。               就如同代替木匠去砍木头啊。
夫代大匠斫者,               代替专业木匠去砍木头的人,
则希不伤其手矣。             那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的啊。

 
 
  七十七                     七十七
人之饥也,                 人民之所以饥饿啊,
以其取食税之多也,         是因为他负担的税赋太多了啊,
是以饥。                   所以才饥饿。
百姓之不治也,             百姓之所以难于治理,
以其上之有以为也,         是因为他们上面的人强作妄为啊,
是以不治。                 所以才难于治理。
民之轻死,                 人民之所以轻视自己的生命,
以其求生之厚也,           是因为他们追求生计的道路太严苛
                             (艰难)了,
是以轻死。                 所以人民才轻视自己的生命而去铤而
                               走险。
夫唯无以生为者,           所以只有那些不以厚待自己生命为人
                               生目标的人,
是贤贵生。                 才是比贵重自己生命的人要贤明的人。


    七十八                 七十八
人之生也柔弱,         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韧软弱的,
其死也  信坚强。       他死亡以后,躯体最终伸直、坚固、僵硬。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万物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脆嫩的,
其死也枯槁。           死亡以后就变的枯槁了。
故曰:坚强者,         所以说:坚固僵硬的东西,
死之徒也;           (不能适应环境)是与死亡同一类的东西啊;
柔弱微细,             柔弱细微的东西,
生之徒也。             是与生存(有活力、有生命力)同一类的
                           东西啊。
是以兵强则不胜,       所以用兵逞强就不会取胜,
木强则恒。             树木僵硬就固定不生长了。
强大居下,             僵硬强大的处于向下衰落的态势,
柔弱微细居上。         柔弱微细的处于向上发展的态势。

 
 
  七十九                       七十九
天之道,                     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
酉张弓者也,                 不就象制作弯弓一样的吗,
高者印之,                   弓体高的就把它压低,
下者举之,                   弓体低的就把它向上调高,
有余者损之,                 弓弦长的就把它截短些,
不足者补之。                 弓弦短的就把它补长一些。
故天之道,                   所以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
损有余而益不足;             是减少有余的而去弥补不足的;
人之道则不然,               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就不是这样,
损不足而奉有余。             总是剥夺不足的而去供奉给有余的。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 谁能够把有余的拿出来像天地自然运
                                 行的规律一样去供奉给不足的呢?
唯有道者乎?                 不正是那些有道德的人吗?
是以圣人为而弗有,            所以圣人顺应自然去做为而不占有,
成功而弗居也,               功成业就而不去占据啊,
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像这样的是他不想表现自己的贤能啊。


    八十                         八十
天下莫柔弱於水,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       然而冲激坚硬的东西无往而不克却
                                 没有胜过水的,
以其无以易之也。             因为它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呀。
水之胜刚也,                  水能胜过刚,
弱之胜强也,                 弱能胜过强,
天下莫弗知也,               这个道理天下人没有不知晓的,
而莫之能行也。               然而却没有人能去这样做。
故圣人之言云,曰:           因此圣人的话,这样说到:
受邦之诟,                   能承受国家遭受的耻辱,
是谓社稷之主;               这才配作国家的领导;
受邦之不祥,                 能承受国家遭受的祸殃,
是谓天下之王。               这才够资格做天下的君王。
正言若反。                   正话就好象与实际事实相反。


 
 八十一                      八十一
和大怨 ,                   和解深重的怨恨,
必有余怨,                  必然留有残余的怨恨,
焉可以为善?                这怎么可以算是做善事呢?
是以圣人執右介而不以责于人。因此圣人虽然保存着借据(重视彼此之
                                间的契约),而并不用它索取于人。
故有德司介,                所以有德的人通过契约明确彼此之间的
                                责任以防结怨,
无德司彻。                  无德的人只会拿着契约挑剔责备他人、
                                倚仗权力穷搜厚敛。
夫天道无亲,                天道(自然运行的规律)对谁都没有
                                偏爱,
恒与善人。                  却永远伴随着善于运用它的人(有德
                                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18

帖子

854

积分

浪花

Rank: 2Rank: 2

积分
854
发表时间 2012-9-2 14: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4-5-3 06:51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