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时间 2015-12-16 19:37
|阅读模式
在这个爱情变成童话的社会,讲讲友情会不会不合时宜呢,还是说说吧,且说且珍惜吧。
朋友分很多种,有酒肉朋友,有打发无聊的朋友,有利益相关朋友,有共同兴趣追求的朋友,等等,有的朋友是其中一种类型,有的是多种类型参杂其中,但总的来说,这个社会还是以有利益相关的朋友为多。
有利益相关朋友,说句不好听的,就叫做互相利用朋友。以前总觉得互相利用非常难听,但今天终于想通了,这个社会的运作就是基于每个人的互惠互利。就连幼儿园最受欢迎的小孩也是家里玩具最多的,小孩最单纯,也不知道什么是互相利用,但这就是小小的利用。
想想我与曾经的死党在最初是如何成为朋友的呢,别的我已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有两件事我记得很清楚,一是初中那时他总请我吃无米果,二是他总到我家里借漫画书看。看,在友谊的最初不是也以互换利益为基础吗,他请我吃无米果我借他漫画,但以后的日子我们也发展为死党的关系,直到他结婚以后。还记得我们之间另一件利益互换的事,在大学时,有一次放寒假,我把电脑借给他玩,他答应给我买生化危机2这个游戏。
利益互换存在于社会关系的各个层面,就连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没那么单纯,父亲往往疼的孩子是比较有出息的,有多少老式父母生养孩子只为了有个有保障的晚年,姑且叫它养儿防老吧。现在社会有那么多丁克族有部分原因是现在社会比较有保障,所以也用不着养儿防老。有句俗话就叫“亲生仔不如近身钱”。
在这个社会总会听到人说:“我被人利用了”,你被人利用你应该感到庆幸,起码你还有利用价值。朋友之间的关系本来就不是那么单纯,或者说一切社会关系本来就没那么单纯,就举爱情来说吧,爱情中的女子追求的是亲密关系,因为她们需要安全感;而男子最开始追求的是身体的征服,因为这是他们基因驱动的,他们需要繁衍更多的后代,所以需要更多的交配。一个需要安全感,一个需要征服感,这不也是利益互换吗。与其说现在女人嫁给她爱的人,不如说是嫁给婚姻本身,因为她们始终追求的是安全感,如果不需要安全感,婚姻也是可有可无之物了。
生活在继续,朋友也在变换,但始终还是觉得学生时代的朋友最真,因为那时的学校的单一环境决定朋友间的关系没有参杂那么多利益纠葛,而且学校环境也在社交生活中加了个挡板,阻隔开社会的纷扰诱惑,使朋友能单纯专注地投入到朋友关系中(这是以前,现在就不是这样了)。
而最可怕的事是学生时代的死党渐渐地变成点赞之交,是什么改变了我们呢,是这个社会的便利,是这个社会的纷扰,是当年的死党有烦务缠身,如娶妻生子,已不可能像当年般把精力投入到朋友关系之中,因为出了社会他们顾虑的东西变多了,特别在他们有了孩子之后。而最重要的是出了社会之后,每个人接触的经历的东西不同,经过岁月的洗礼之后每个人的境界追求已不同,更不能混到一起,话不投机半句多嘛。总的来说,出社会后曾经相同层次的朋友变成不同层次的了,能互换的利益也少了,不像学生时代你请顿无米果我请顿果条般简单了。这个社会正在变成轻社交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已不能深入交往了。
在早晨,每当去西湖山散步的时候,总会见到老人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时政,我就想,呵呵,人也只有到了老年了才会吐精神,去谈一些形而上的东西,不像年轻人,把利益看得过重,总是想着发展人脉什么的。像这些吐槽的老年人,你可以说他们是打发无聊的朋友,但你更可以说他们是有共同兴趣的朋友。
什么才是纯粹的朋友呢,真的很难说,就像开头所说的,朋友有时是混合型的,但从根本来说有共同兴趣追求的朋友才是纯粹的朋友,毕竟利益易变,兴趣难变嘛,所以有共同兴趣的朋友纯粹点,人要追求的朋友最好也是有共同兴趣的。这个社会在变得越来越便利,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冷漠,以前有问题会聚在一起讨论,现在连谈谈都觉得累,因为网上已有现成的答案,而且如果真的有什么问题是自己解决不了的也可以交给专门解决问题的社会组织解决,一句话,只要出钱,你的问题总会被办的妥妥当当的。所以利益互换关系的朋友不是长久之计,惟有兴趣才有所保证。
有什么社会关系比爱情更真,比有共同兴趣的朋友更纯粹的呢,有,就是佛的爱,也即慈悲的博爱,这是一种不需求回报的爱。只要你还有我执,心中有自我的牵绊,你就总会自私,在每种社会关系里你就是总想着付出要有回报。就连夫妻男女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付出与回报的平衡的,如果一方觉得自己付出的比对方多,觉得吃亏,这段关系也是不长久的。就连男女关系也是利益的互换,可见并不纯粹。也只有慈悲的博爱才是纯粹的,因为它不需要有回报,一如既往。这也是现在我修习佛法的部分缘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