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一部佛经)

1 / 1866
累计签到:812 天
连续签到:12 天

331

主题

3406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419
发表时间 2019-6-16 23:02 |阅读模式
IMG_59053.JPG

据历史记载,《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重要经典著作。迦叶摩腾、竺法兰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集了四十二段话,编集成了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又绘画释迦牟尼佛像供养,由是东土佛法僧三宝具足,是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佛说四十二章经》集结了佛陀关于持戒、忍辱、断欲、精进、观空等事的四十二段语录。通篇言简义丰,明了易懂,通摄大小乘一切教义,涵诸法要。这部经典反复强调了持戒的重要性,告诉佛教弟子应该如何修行。祖师大德将此经和《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合称之为《佛遗教三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一部既概括简短,而又十分重要的经典。读者试想:汉明帝自从永平三年某夜梦见“金人”以后,为什么对此便念念不忘?后来经过大臣们四年多郑重其事地历史查考和研究分析以后,确认在西方印度有佛出世,并留有与中国儒、道之教有所不同的教理。因而明帝特地组织了一个具有十八人之多的探访团,西去印度求法;结果在中印度的地方,遇到了二位神通广大的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请问:佛经种类数量浩大!真是汗牛充栋!为什么这两位神异高僧,会首先选择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把它传到中国来呢?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典,佛并不是在一个专门的法会上说的,而是在佛涅盘以后,由他的弟子们,把他一生所说的一些警句,择要系统编集而成。也就是大德所说的:这是一部“佛的语录”。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集了四十二段话,编集成了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因此,这部经典实在既不能说单只是小乘佛法,也不能说单只是大乘佛法;而是综合佛一生所说的大小乘全部佛法。


佛说四十二章经
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教敕。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疑。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佛言。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
   
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佛言。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持五戒者一人。饭持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陀洹。饭须陀洹百万。不如饭一斯陀含。饭斯陀含千万。不如饭一阿那含。饭阿那含一亿。不如饭一阿罗汉。饭阿罗汉十亿。不如饭辟支佛一人。饭辟支佛百亿。不如以三尊之教度其一世二亲。教千亿。不如饭一佛学愿求佛欲济众生也。饭善人。福最深重。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也
  
佛言。人有二十难。
   
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
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
有劫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佛言。大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佛言。当今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乾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缓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盘。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

诸大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十二章经》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812 天
连续签到:12 天

331

主题

3406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419
 楼主| 发表时间 2019-6-16 23:06
现代译文

当时,世尊成就佛道,这般思惟:‘离开欲望,安于寂静,是最殊胜的。安住大禅定,能降伏一切魔道。爱欲生于贪心和愚痴。禅定是智慧的资料。所以世尊,刚开始就说,离欲是最殊胜的,然才劝导,安住禅定降伏魔道。

佛言:“辞别亲人,出家修道。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明白无为佛法。便称之为沙门。”恒常受持二百五十条戒律,修行四谛真道,精进志向,内心清净,成就阿罗汉。

佛说,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寿命长久,震动天地。其次是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后,灵魂往升至第十九层天,并在那层天界证得阿罗汉果。其次是斯陀含。斯陀含者,历经一次往生,再历经一次返还人间,即证得阿罗汉,即证得阿罗汉果。其次是须陀洹。须陀洹者,先后历经七番生死后,即证得阿罗汉果。爱欲已经断了的人,就如同四肢已断,不能再使用。

佛说:“出家沙门,断欲望,去掉爱念,认识到内心的源头,明白佛法甚深道理,悟出佛法的真实本意是无为之法。内心其实并无所得,向外也无所求,心既不拘泥于真道,也不结下善恶业报的缘。心中其实不存念头,身体其实没有作为,也不是在修行,也不是在证悟。不历经诸果位,使自己进入最崇高的境界,这就称之为道。”

佛说:“剃除胡须、头发,成为沙门。接受佛法沙门,去除世间的资财。乞食,够量即止。每日中午进食一餐,树下过一宿。谨慎啊!不再多要。凡使人愚昧蒙蔽的,就是爱念和欲望。” [4]

佛说:“对众生而言,以十类事为善,以十类事为恶。是哪十类事呢?身体犯的有三类,言语犯的有四类,意念犯的有三类。身体犯的三类是:杀生、偷盗、行淫。言语犯的四类是:两舌、恶骂、妄语、绮语。意念犯的三类是:嫉妒、嗔恨、愚痴。 [4]  上面所讲的身三、口四、意三,这十件事情,假如我们不能够随顺着圣道,那么,这个就叫做十恶,十种最大的罪恶。如果把这十种恶事停止下来,不要去做,就称为十善了。”

佛说:“人有众多过错,不知忏悔,立即停息其恶念。所以罪恶归赴其身,如同水归赴大海,自然累积深广。人有罪恶,知错改过,转而行善。那么罪恶日日消灭,将来遇到并获得真道。 [4]  



举个譬喻,好象我们身体感冒,或者受寒着凉,全身畏冷,但是服过了药,身体突然流汗,病也就好了。”

佛说:“有人愚昧,把我当作不善。我以四等慈,守护救济他们。愚昧人再次以恶行相对,我再次以善相应。福德之气,常在这里。而损害之气、和沉重祸殃,反在对方。” [4]

佛说:“有人听说佛道,是持守大仁慈的。人以恶相对,佛门以善相应,所以故意前来骂佛。佛默然不答;骂声停止后,佛问:‘若你以礼待人,人却置之不理,那你算有礼貌吗?’ 那人回答道:‘算啊。’ 佛说:‘你今日骂我,我置之不理。那你带来的祸,归在你自己身上。犹如回声,应声音而有;影子,随身形而有,终是不能消失、分离。谨慎啊,不要犯恶。”  [4]

佛说:“恶人害贤人,犹如仰天吐唾沫,唾沫到不了天,却落回自己身上。犹如逆风扬起尘沙,尘沙吹不到对方,却吹回自己身上。贤德不会被毁坏,但祸害却必然毁灭自己。” [4]

佛说:“广博地用心外驰求的方法去了解佛道,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只有立定了坚固的的信心,念念趣向于菩提,最后就必定能够在菩提这条大道上达到目的地,成就很大的功德。” [5]

佛说:“以饭食供养一百个世俗人,不如供养一个善人;以饭食供养一千个善人,不如供养一个持守五戒的人;以饭食供养一万个持守五戒的人,不如供养一个须陀洹者;以饭食供养一百万个须陀洹者,不如供养一个斯陀含者;以饭食供养一千万个斯陀含,不如供养一个阿那含者;以饭食供养一亿个阿那含者,不如供养一个阿罗汉者;以饭食供养十亿个阿罗汉者,不如供养一个辟支佛;以饭食供养一百亿个辟支佛,不如供养一尊佛;以饭食供养一千亿的三世诸佛,还不如供养一个无念无住,又无修无证的人。” [6] 世俗人侍奉天地鬼神,不如孝敬父母二亲。父母是最神圣的。

佛说:“天下有二十个难处。贫穷人,布施难;豪强富贵人,学道难; 想掌控生命,不死难; 得见佛经难; 出生在佛世难; 忍住美色,离开欲望难; 看见好东西,不求难;有势力,不利用难;被人侮辱,不生气难; 遇到事情,不起心动念难; 广学佛法,深加钻研难; 不轻视,未学佛法的人难; 灭除傲慢难;遇见善知识难; 看见本性,学习真道难; 对境界不动心难; 善解众生,用方便方法教化难; 随即教化救度人难; 平等心对待万物难;不说是非难。”

有位沙门问佛:“什么因缘,能够得知道前世命途?” 佛说:“真道是无形的,光是懂得法理,没有什么益处。要持守志向,履行在行为上。好比磨镜,污垢去除了,明净存留,便能照见自己。除欲望,守住空寂,便看见真道,知道前世命途。”

佛说:“什么是良善?只有履行真道,才是良善。什么是最大?志向和真道相合,是最大。 什么是多有力量?忍辱最强健。 什么最明亮?污垢去掉,恶行消灭,内心清净无暇,是最明亮。未有天地之前,就获得了今日。十方所有,未尝不见,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所不闻,获得一切智慧,这样就称之为明。”

佛说:“人心中怀爱欲,就看不见真道。好比把五色彩,投入污浊水中,尽力搅浑,众人临近水边,无人能见到身影。爱念和欲望交错,心中起了浑浊,所以看不见真道。若人能渐渐明白,忏悔接近善知识。那么污秽去除,水清澄,就能照见自己形象。好比锅下燃烧猛火,锅中的水沸腾,锅上盖着布。众生临近锅,照自己形象,也没人能看见。本有三毒(贪嗔痴),在内心沸腾,又有五盖覆盖在外。所以人终不能看见真道。内心污垢除尽,就能知道灵魂从何处而来,死后去何方。诸佛国土和道德在何方。”

佛说:“人修道,如同拿着火炬,进入黑暗的房间中。黑暗立即灭去,光明独存。学习真道,认识真理,那么愚痴灭去,无不光明。”

佛说:“我用什么心念,念道?我用什么行为,行道? 我用什么语言,传道? 我心念真道,不忘片刻。”

佛说:“观看天地,心念:‘这不是永存的’。观看山川,心念:‘这不是永存的’。观看万物形象丰富多彩,心念:‘这不是永存的’。内心这般想,得道就快了。”

佛说:“一天要做什么?常内心念道,履行在行为上,成就信根。这么做福德无量。”

佛说:“好好思量下身中的四大,它们各自都有名称,都叫‘无我’。这个身体,是我寄生的地方,它不会长久。这事就如同幻影。”

佛说:“人随情欲,追求花名(即将凋谢的艳丽),就好比烧香。虽然众人都闻到了香气,但香熏出了香气,自己却烧掉了。愚昧人贪恋流逝的世间名誉,不守真道,花名的祸患,危及自己,将来要后悔。”

佛说:“财物和美色对人来说,就好比小孩贪恋刀刃上的蜜,蜜还不够一顿饭的量,舌头却有被割掉的祸患。”

佛说:“人被束缚于妻子、儿女,被束缚在珍宝般的屋宅中,超过被投入牢狱、戴上脚链和手铐、被铁链锁起来。入狱还有释放的时候,但对妻子、儿女的情爱欲望,即使面对虎口般的危险,也甘心情愿投入。这人如同犯罪,被判无期徒刑。”

佛说:“对爱恋产生的欲望,不比对身体产生的欲望大。对身体产生的欲望,没有比它更大的了。幸好世间仅有一个色欲,若有二个这般的欲望并存,普天之下,无人能修道。”

佛说:“爱欲对于人来说,如同拿着火炬,逆风而行。愚昧人不放下火炬,必有烧手的祸患。贪淫、恚怒、愚痴的毒患,在人身体中。若不早通过真道,断除这祸患,必有危险的祸殃。犹如愚昧贪心的人,拿着火炬,(逆风而行),烧自己的手。”

当时,有天神献玉女给佛,想试探佛的意志,观察佛道。佛说:“包裹着众多污秽的皮囊,要来何用?它可以欺骗世俗人,但难撼动(佛)六通。去吧,我不需要。” 天神对佛更加尊敬,因而问佛道的真意。(佛就为其解说),天神获得了须陀洹果。

佛说:“修道的人,犹如漂在水中的木头,随流而行。如果它不碰触左边的岸,也不会碰触右边的岸;也不被人拿走,也不被鬼神遮掩;不因水流回旋而停留,也不腐烂。我保证这木头会流入大海。人修道,不被情欲诱惑,不被一切邪恶欺骗,精进修行不怀疑。我保证这人,必定得道。”

佛告沙门:“谨慎啊!不要相信你的意念,你的意念终不可相信。谨慎啊!不要与女人身体相会,与女人身体相会,会生出祸患。等到得阿罗汉果,才能相信你的意念。”

佛告沙门:“谨慎啊!不要看女人。即使看见,也当作没看见。谨慎啊!不要和她说话。如果要和她说话,要告诫自己的心,当在正念中:‘我是沙门,处在污浊世间中。应当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观想年老女性,如同母亲;年长女性,如同姐姐;年轻女性,如同妹妹;稚幼女,如同女儿。要对她们以礼相敬。’意念中要特别认真的思惟。从头看到脚,再看看体内。身体里有什么?装的只是污秽的体液,和不净的种子。这样观想,就能解开欲念。

佛说:“人修道,远离情欲,当如同草遇见大火。修道人见到爱欲,一定要远离。”

佛说:“有人患上淫欲,不能自拔。他把斧头刀刃对准阴部,准备割掉。佛对他说:‘割掉阴部,不如断除淫心。心是引领者,心若止念,跟从者也都停息。如果邪心不止,割掉阴部又有什么益处?片刻就死去。’ 佛说:‘世俗人见解颠倒,如同那位愚痴人。’”

有位童女与一位男子,(讲好时间相会亲热),但到了时间,男子却没有来。童女自我后悔道:“欲望啊,我知道你的本来面貌。欲望的念头,是从思想中生起的。如果我不思想你,那么你就不会生出。” 佛走在路上,听到这偈颂,对沙门说:“记住!这是迦叶佛的偈颂,流传在世间。”

佛说:“人从爱欲中生出担心,又从担心中生出害怕。没有了爱,就没有担心;没有担心,就没有害怕。”

佛说:“人修道,如同一人与万人战斗。这人身披铠甲,操起兵器,出门准备战斗。这人或是怯弱败退,或是半路退回,或是格斗至死;或是大胜回国,升迁高位。人能牢牢把持内心,精进勇锐,不被流传的世间癫狂愚昧语言迷惑。欲望灭去,邪恶完尽,必然获得道果。”

有位沙门,夜里诵经,甚是感慨万千。他后悔自己的罪行,(自愧不如),准备退却。佛呼唤沙门,问:“你在家时,擅长什么?” 沙门回答道:“常弹琴。” 佛问:“弹琴时,若缓慢拨弦会如何?” 沙门回答:“不会发出声音。” “那么,急切拨弦会如何?” 沙门回答:“弦被崩断,声音就不响了。” “那若是急缓适中,又会如何?” 沙门回答:“各音色适中。”

佛告沙门:“学道也是这样。把持住心,调节适中,真道就可得到。”

佛说:“人修道,犹如炼铁。炼到后面,污垢去掉,炼成的铁必然好。学道渐深,内心污垢去掉。精进,就接近真道。如果心急,身体就疲劳。疲劳,意念生烦恼。烦恼,就会退却戒律。戒律退却,反而变成罪恶。”

佛说:“人修道,(过程)也是苦的。不修道,(状态)也是苦的。思惟一下:人从出生到衰老,从衰老到生病,从生病到死亡,这些痛苦无量。人心烦恼,积累罪恶,所以生死轮回不息,历经的苦难以述说。”

佛说:“人离开恶道,生成人身难。生成人身,能不成女身,生成男身难。 生成男身,能身体六根完好难。 六根完好,能生在中心国度难。 生在中心国度,能遇见并奉行佛道难。奉行佛道,能遇到得道的人难。 遇到了得道的人,能生在菩萨家难。 生在菩萨家,能对三尊起信心,值遇佛出现世间难。”

佛问沙门:“人的生命在多久之间?” 沙门回答:“在数日间。” 佛说:“你还未在佛道中。” 又问一沙门:“人的生命在多久之间?” 回答:“在吃饭间。” 佛说:“你也还未在佛道中。” 又问一沙门:“人的生命在多久之间?” 回答:“在呼吸间。” 佛说:“善哉,你可谓是在佛道中了。”

佛说:“弟子虽然离开我数千里之外,若能忆念佛门戒律,必然得成道果。有人虽然在我左右,但意存邪见,最终不能得道。其实,佛法在于实践。有人虽然靠近我,但不修行,又有什么万分之一的好处呢!”

佛说:“人修道犹如吃蜜,无论是蜜的中间,还是边上,都是甜的。我的经文也是这样,经文义理能使人快速成就,奉行的人得道。”

佛说:“人修道,能拔除爱欲的根,好比摘下悬挂着的珠子。只要一一摘除,总会有摘尽的时候。罪恶除尽,就得道了。”

佛说:“沙门行道,如同牛背着负担,行走在深泥潭中。疲惫至极,不敢左顾右盼。牛想要出离泥潭,得到歇息。沙门视情欲,当甚过那深泥潭。直心念道,就可免去一切苦。”

佛说:“我视诸位王位、侯位,如同尘土间的缝隙。视金玉珍宝,如同瓦砾。视洁白的丝缎衣服,如同破布。视大千世界,如同一颗青果。视充盈的池水,如同抹在脚上的油。视方便的救度法门,如同宝船聚集。视无上的大乘佛法,如同梦见黄金编织的丝缎。视佛道,如同眼前的花。视禅定,如同须弥山般高大的柱子。视涅盘,如同昼夜都醒着。视颠倒正道,如同六条龙,狂乱舞动。视平等,如同一块真地。视兴衰变化之理,如同四季的树木(春来茂盛,秋去飘零)。”


(1)世尊:就是释迦牟尼佛,这是佛的十号之一。
(2)成道已:就是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的时候。
(3)作是思惟:他作这么一种想。
(4)离欲寂静:离欲,就是没有这种欲念,没有这个染污法。寂静就是清净,无所作为,在那儿如如不动。
(5)是最为胜:这是最殊胜的,最不可思议的。
(6)住大禅定:在这大禅定里住著。
(7)降诸魔道:这一切的魔王外道也能降伏了。
(8)于鹿野苑中:佛作是思惟观察,看憍陈如这五个人应该先得度,所以他就到鹿野苑中。
(9)转四谛法轮:四谛就是苦集灭道。苦,是世间之果;集,是世间之因;灭,是出世之果;道,是出世之因。苦集灭道,这叫四谛法。
(10)复有比丘所说诸疑:又有其他的比丘,以后向佛请法,来问他们的疑难,问他们所不明白的道理。
(11)求佛进止:请佛决定他们是可以向前修行?还是停止?求佛给他们一个决定的选择。
(12)世尊教敕,一一开悟:佛有教敕。教,教化;敕,敕令,就是给他们命令。佛给他们开示教化,他们每一个比丘都开悟了。
(13)合掌敬诺:合起掌来恭恭敬敬而应诺,应诺就是秉承佛教去修行了。
(14)而顺尊敕:随顺世尊所教的道理去修行。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4-5-7 08:13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