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孟母三迁,家里到底是多有钱?

2 / 4854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88
发表时间 2019-6-24 14:10 |阅读模式
72eaf8760615cd2d842c4c98bbaba308.jpg
孟母三迁
两汉:刘向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译文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注释
舍:家。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处子:安顿儿子。
乃:于是,就。
嬉:游戏,玩耍。
贾(gǔ)人:商贩。
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
徙:迁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圣贤。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揖:作揖。
遂:最后。
市:集市。
居:家。
卒:最终,终于。


小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 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学商人磨刀,如果没有这一段不成立下一段第三次搬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转载来自
https://mp.weixin.qq.com/s/vlG3631mDddf2Mlch3N_ZQ
回复 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88
 楼主| 发表时间 2019-6-24 14:21
一个古代名人的励志故事:孟母三迁的故事启发在哪里?
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被后人称为“亚圣”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 “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孟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他们母-子俩相依为命。为了给父亲守坟,就把家搬到坟墓附近。时间久了,孟子就和小朋友们学着哭坟,挖土,埋“死人”和办丧事。孟母看到了就摇摇头,心想: “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种地方了。

”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集市上整天吵吵嚷嚷地叫着买卖东西,孟子觉得很有趣,就跟邻居的小孩儿玩杀猪,宰羊,买卖肉的游戏,学猪羊死去的声音和讨价还价。孟母看到了,皱起了眉头,心想:“这种环境也不适合我的孩子。

”于是,又搬到了一所学校的旁边。这样,孟子天天都听到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因此他就喜欢上了读书,然后跟母亲说:孟母听到了很高兴,心里想:“这里才是孩子应该走的正路!”就爽快地答应了。

虽然孟子去读书了,可时间长了又厌烦了,他开始逃学了。有一次,孟子逃学跑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到孟子这么早就回来,知道儿子是逃学回来的,就很生气地用剪刀把他所织的布剪断了。然后命令孟子跪下,严肃地跟他说:“学习就像织布,织布要一针一针地织,学习要一天一天地学。月月学,年年学,日积月累,才会学业有成。你这样半路逃学,就像我中途断织一样,不仅会前功尽弃,将来还会一事无成。”孟子开始只是吃惊,并不理解母亲的用意,听到这一席话,豁然开朗,再也不逃学了。

从此,孟子刻苦读书,长大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把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并称为“孔孟之学”。孟子的母亲也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子女的榜样。


孟母三迁的启示

一、关于人的发展问题。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的人通过教育使之成为社会的人,一个人从生下来,带成长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是一个相对较长的社会化过程。孩子在现实社会里学习社会的行为方式,同时参加各种和会集体活动,接受行动准则和价值体系,进而发展其社会性。因此,人的成长总是受环境的影响,一 是自然环境,二是社会环境。从而形成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一故事中,说明了很久以前人们就意识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教育的关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复自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

现代社会,是一个教育社会化的时代,而我们的学校教育也不应该,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读死书,死读书。有些知识、规范是社会要求他们而学校无法学到的,就需要他们到校外学习,所以教师的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不能只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二、是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积极能动的。

人们总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的将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家庭中,家长的生活习惯,语言、行为,思想观念对子女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也有直接的影响;社会上一些学生可见、可闻、可感的事物,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有影响。

三、教育要有选择性与主导性

从孟子的母亲对他的教育,我们可知道择善而居,三迁而择邻,妙在选择。这种选择,体现了母亲教育子女的主导性。对于学校教育,对学生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成长,取决于教师所把握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发展。

转载来自
https://mp.weixin.qq.com/s/RsegtH36bXdzmU9UigGcf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88
 楼主| 发表时间 2019-6-24 14:28
孟母三迁,家里到底是多有钱?

  《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在中国,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大概意思是说,孟子的母亲为了能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来教育孩子,多次搬家,择邻而居。

  每次听到这个故事,除了感慨孟母的这份执着之外,总有一个疑问在心里挥之不去:短时间内三次搬家,一直搬到满意的学区房为止,孟母哪来那么多钱? 家里有矿啊?

1
孟子家在山东邹城,最初住的地方确实不咋地,村里的老房子,年久失修不说,地理位置还不好,紧挨着一片坟地,阴森恐怖,隔三差五就有人哭丧祭拜。

孟子早年丧父,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小时候不爱学习,喜欢看热闹,经常跟村里王建国他们几个小伙伴一起,跑到墓地看人家办丧事,等主家走了,就模仿人家下葬哭坟,顺便把祭品一扫而光。

95dba0bb8735f01784f0e99b587f933c.jpg

孟母很生气,说你这孩子咋不学好呢?

孟子说:我咋不学好了,掌握了这套丧葬礼仪,将来咱也在村里办个公司,承接十里八乡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服务群众,不挺好的嘛?孟母说:没出息!这种事是咱们这样的人家干的吗?王建国将来干这个还行,咱孟家可丢不起这个人。

别看现在孟家在村里不起眼儿,在过去,孟家可是名门望族,祖上是卿大夫,鲁国三桓之一,曾经显赫一时。

也就是说,孟子是贵族后裔,这样高贵的出身,将来跑去开什么礼仪公司,不是辱没先祖嘛,不是让别人笑话嘛。

于是,为了孟子能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孟母决定搬家。

搬家要花钱的啊,虽然当时的房价还没有那么高,但对孤儿寡母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们哪儿来的钱买房?

这么想就太幼稚了我跟你讲,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孟家世代为官,孟母手里怎么可能没有一点积蓄。

就这样,孟母带着孟轲搬到了县城,在繁华地段买了一套商品房,120平米精装修,三室两厅,紧邻商业街,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aa298c9ba272d7c11919ebde3ce11c18.jpg

可住了没多久,问题就来了:跟乡下比,城里太热闹了。

楼下商铺林立,客流如织,人声鼎沸,高音喇叭天天喊:好消息!好消息!本店商品清仓大处理,全场10元,一律10元,走过路过不要错过,10元你买不了吃亏,10元你买不了上当……

关上窗户也不行,烦也烦死了,这种环境让孩子怎么学习?

孟母气冲冲下楼准备找商家理论,结果在李铁柱杂货店门前,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儿子孟轲站在板凳上,正举着大喇叭吆喝呢:10元不算贵,经济又实惠,不用召开家庭会;虽然不是传家宝,家家户户离不了,价格便宜质量好……

把孟母给气的,我说声音咋听着这么耳熟呢,你个熊孩子给我滚下来,不好好在家读书,怎么又学人家做起生意来了?孟子说:做生意咋了?妈你不懂,这玩意儿来钱快呀,将来商业社会,干好了一样可以光宗耀祖。孟母说:你给我闭嘴,长大了跟李铁柱一样当个小商贩,能有什么出息?!


ab2381a2542f47af317afdcaba752463.jpg

二次搬家。换了个相对安静的生活区,全款买了一套复式小高层,离商业街也不远,附近就是农贸市场,买菜啥的倒是挺方便。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市场里有个屠宰场。

小孟这孩子啊,啥都觉得好奇,动不动就跑去看庖丁解牛,见屠夫游刃有余,“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卧槽,这哪儿是宰牛啊,简直就是艺术啊!一下子就迷上了,死活要拜屠宰场的赵大宝为师,学习杀猪宰牛技术,孟母听说,当时就急眼了:这孩子咋越来越不靠谱了,搬家!

b6382d2f57191b66449546a8b9bfdd59.jpg

这次,孟母拿出了全部积蓄,在大学城附近买了第三套房,第三次搬家。

学区房贵是贵了点,但居住环境与从往大不相同,街上除了图书馆就是各种辅导班,书声琅琅,连空气中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整个小区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周围邻居不是教授就是博士,你要没个学位啥的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孟母禁不住感叹:这才是我们应该住的地方啊。

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孟子终于安下心来,随名师专心读书学习,若干年后,终成一代大儒,与孔子并称孔孟,尊为亚圣。


e9eedc25e912757e35cf9f279e4a3c69.jpg

以上孟母三迁的故事,在西汉刘向所著的《列女传》中有详细记载: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之,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2
史料记载,孟子学业有成之后,与先辈孔子一样,兴办教育,广收门徒,弘扬儒家学说,并带着众多弟子周游列国,四处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学术思想,前后长达20余年。

这些不用花钱吗?活动经费从哪儿来?

在这里,必须再次对孟母的远见卓识致以深深的敬意,每个成功者背后,都站着一位有远见的母亲,孟母三迁不但为国家培养了一个超级学霸,而且,还为孟子积攒下了三套房产。

不久,房价暴涨,在朝廷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下,山东邹城原来800一平米的房子涨到了8000,翻了整整十倍,特别是那套学区房,已经突破了万元大关,加上农村老家的房子拆迁赔款,孟母给儿子存下了一大笔资产,这些钱后来成为孟子办学、出国、出书的主要经费来源。


8bee5f34f0ae7548be9268b35846d1d3.jpg

孟子原本不爱学习,话说谁小时候爱学习啊?读书哪有杀猪宰牛做生意赚钱好玩啊对不对。

做父母的如果不管不问,听之任之,可以预见,孟子将来很有可能成为王建国李铁柱一样的私营业主,或者像赵大宝那样技术一流的屠夫。

还好孟子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子女教育,不惜三次搬家,择邻而居,不但为孟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更为孟子的学习找到了优秀的老师和先进的学习方法,通过科学的全脑训练,开发了孟子的脑潜能,才有了后来流传两千多年的孔孟之道,才有了儒家思想的生生不息与发扬光大。


转载来自
https://mp.weixin.qq.com/s/uAhDajQ1gLZj12WzSZgXa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4-5-9 08:29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