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歌利王、忍辱仙人与说法(金刚经关联典故)

9 / 5892
累计签到:812 天
连续签到:12 天

331

主题

3406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烟波钓叟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419
发表时间 2019-6-27 02:26 |阅读模式
IMG_7625.JPG
金刚经: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jié)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chēn)。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kuáng)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歌利王
梵名Kalingaraja ,或Kaliraja。佛陀本生谭中所出现之王名。又作哥利王、羯利王、迦梨王、迦陵伽王、羯陵伽王、迦蓝浮王。意译作斗诤王、恶生王、恶世王、恶世无道王。佛陀于过去世为忍辱仙人时,此王恶逆无道,一日,率宫人出游,遇忍辱仙人于树下坐禅,随侍女见之,舍歌利王而至忍辱仙人处听法,王见之生恶心,遂割截仙人之肢体。大唐西域记卷三载,北印度乌仗那国瞢揭厘城之东有大塔,即世传忍辱仙人受苦之处。又玄应音义卷三另举出歌利王为中印度波罗奈国国王之说。

佛经介绍
  关于佛被歌利王割截肢体的故事,佛经多处有记载、论说。

  1、《金刚经》有言:“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2、《大涅盘经》、《贤愚经》、《吡婆沙论》记载更详细佛为忍辱仙人时,为歌利王割截肢体。忍辱仙人当时说:“若我真无嗔恨心念,愿我被支解的身体能恢复如故。”说完这句话,他的身体立即恢复原状,一无所损。

  《贤愚经》记载忍辱仙与歌利王的经文如下:

  《贤愚经》云:佛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乃往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木*奈]当时国王,名为迦梨。尔时国中,有一大仙士,名羼提波梨,与五百弟子,处于山林,修行忍辱。于时,国王与诸群臣、夫人婇女,入山游观。王时疲懈,因卧休息,诸婇女辈,舍王游行,观诸花林。见羼提波梨端坐思惟,敬心内生,即以众花而散其上,因坐其前,听所说法王觉顾望,不见诸女,与四大臣,行共求之。见诸女辈坐仙人前,寻即问曰:汝于四空定,为悉得未?答言未得。又复问曰:四无量心,汝复得未?答言未得。王又问曰:于四禅事,汝为得未?犹答未得。王即怒曰:于尔所功德,皆言未有,汝是凡夫,独与诸女,在此屏处,云何可信?又复问曰:汝常在此,为是何人?修设何事?仙人答曰:修行忍辱。王即拔剑,而语之言:若当忍辱,我欲试汝,知能忍不?即割其两手,而问仙人。犹言忍辱。复断其两脚,复问之言。故言忍辱。次截其耳鼻,颜色不变,犹称忍辱。尔时天地,六种震动,时仙人五百弟子,飞于虚空,而问师言:被如是苦,忍辱之心,不忘失耶?其师答言:心未变易。王乃惊愕,复更问言:汝云忍辱,以何为证?仙人答曰:我若实忍,至诚不虚,血当为乳,身当还复。其言已讫,血寻成乳,平完如故。王见忍证,倍怀恐怖,咄我无状,毁辱大仙,唯见垂哀,受我忏悔。仙人告曰:汝以女色,刀截我形,吾忍如地,我后成佛,先以慧刀,断汝三毒。尔时山中,诸龙鬼神,见迦梨王抂忍辱仙人,各怀懊恼,兴大云雾,雷电霹雳,欲害彼王,及其眷属。时仙人仰语:若为我者,莫苦伤害。时迦梨国王,忏悔之后,常请仙人,就宫供养。尔时,有异梵志,徒众千人,见王敬待羼提波梨,甚怀妬忌,于其屏处坐,以尘土粪秽而以坌之。尔时仙人,见其如是,实时立誓,我今修忍,为于群生,积行不休,后会成佛,若佛道成,先以法水,洗汝尘垢,除汝欲秽,永令清净。

  3、《黄檗禅师宛陵录》载
  黄檗禅师对歌利王割截佛体的开示:

  问:“何者是精进?”师(黄檗禅师)云:“身心不起,是名第一牢强精进;才起心向外求者,名为‘歌利王爱游猎去’;心不外游,即是忍辱仙人;身心俱无,即是佛道。

  问:“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如何?” 师(黄檗禅师)云:“仙人者即是你心。歌利王,好求也,不守王位,谓之贪利。如今学人,不积功累德,见者便拟学,与歌利王何别?如见色时,坏却仙人眼;闻声时,坏却仙人耳;乃至觉知时,亦复如是,唤作节节支解。” 云:“只如仙人忍时,不合更有节节支解,不可一心忍,一心不忍也。” 师云:“你作无生见,忍辱解,无求解,总是伤损。” 云:“仙人被割时,还知痛否?”又云:“此中无受者,是谁受痛?” 师云:“你既不痛,出头来觅个甚么?

  :在宗门禅师看来,这个公案中,佛陀代表自性,歌利王代表分别取相(心境分离,为二法)。也就是说,世人因分别取相,而割裂了本来圆满的佛性。而佛陀不分别取相(心境是一,不分别,般若不二之法),而佛体刹那恢复完好。这是说,当下心心不异、不分别取相,自性当下就不受割裂,就是圆满的。


转载来自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D%8C%E5%88%A9%E7%8E%8B/10848353?fr=aladdin
作一个明白人,不如做人清白
回复 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98
发表时间 2019-6-27 03:26
说法亠摘

释迦牟尼佛若干世之前,曾为一位在城外山林修行的行者“忍辱仙人”。一次,当时的国王歌利王率众来此处游玩。一位宫女发现了忍辱仙人,见其仙风道骨,心生好感,上前搭讪,仙人于是应机为宫女说法。国王见此情景,心生嗔恨,上前问仙人道:“你证得罗汉果位了吗?”。仙人答:“尚未。”。国王又问:“你证得不还果位了吗?”。仙人答:“没有”。国王说:“既然如此,那你就是放纵贪欲烦恼的身来挑逗女人!”。仙人答:“我虽然尚未断除贪结,但此刻内心确实没有贪着。”。国王于是起了歹意,他残忍地割掉了仙人的耳朵。仙人颜容不变。群臣见状,纷纷上前劝国王住手,国王不但不听,反而嗔心大炽,他割掉了仙人的鼻子、削下仙人的手臂……直到节节肢解。但血泊之中,仙人面目依旧相好圆满,面色丝毫没有变化。这时,天降大雨,又飞沙走石,国王吓得大惊失色,狂心顿歇。他扔下了手中刀,匍匐到仙人血淋淋的身躯前请求忏悔和宽恕。仙人说:“我心中既没有嗔恨,同样也没有贪欲”。国王说:“大德,怎么知道您心无嗔恨呢?”。仙人于是作誓愿说:“我如果确实没有嗔恨,请即刻让这身体复原如初。”说罢,身体即刻复原如初。国王于是更觉惭愧、愈发忏悔先前所行,遂皈依仙人学佛。

《金刚经》云:“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正是思想上成就的“无生法忍”成就了怨害面前的最高境界的忍辱之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98
发表时间 2019-6-27 03:31
佛陀被歌利王砍断手脚的故事
趣大学士 2018-08-29 21:16

在上一篇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了佛陀被歌利王砍断过手脚的事。虽然《金刚经》中只是一笔带过,但是由此也可以推测出,这个故事曾经流传很广,众所周知。在另一部佛学经典《贤愚因缘经》里可以看到这个故事的完整版本,只是人物的译名不同。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个国家里,有一位仙人带着五百弟子在山林里修炼忍辱的功夫。有一天,歌利王到附近来玩,他的一位侍女离开他,去听仙人讲法。歌利王大怒,遂拔出宝剑,他想试试仙人的忍辱功夫是真是假。

歌利王先后砍断了仙人的双手、双脚,耳朵和鼻子,仙人每次都忍了下来,每次都很淡定。到最后,反而是歌利王崩溃了,但他还是不服气,嘴硬地对仙人说:“你说你能忍,空口说白话可不行,要拿出点证据给我看!”歌利王这样说,有点无理取闹了,你把仙人都砍成这样了,仙人都那样淡定,这还不算能忍的证据吗?

但仙人的回答也脑洞大开:“好吧,如果我的忍辱能力是真的,就让我的血变成奶水,让我的身体复原。”这种逻辑也是异于常人,超乎常理。话刚说完,他的血就真的变成了奶水,身体也真的复原了。歌利王这下服气了,仙人没有怪罪他,反而对他说:“等我以后修炼成佛,一定要第一个度化你。”

故事里的这位忍辱仙人,就佛陀的前世,而歌利王后来被佛陀度化,修成了正果,他就是佛陀大弟子憍陈如的前世。我们看到的五百罗汉的雕像,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这位憍陈如,他就是歌利王转世的化身。排在憍陈如后边的四位罗汉,他们的前世就是歌利王身边的四位大臣。

《贤愚因缘经》里讲这个故事,其实并不是说明忍辱神功的神奇和“无我”的智慧,而是为了解释为什么这些人有幸率先成为佛陀的弟子,免得让人不服气。在人类的社交生活中,排座位永远都是一件麻烦事,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方法:阿瑟王用圆形会议桌代替了传统的长方形会议桌,巧妙地避开了排序的问题,于是便有了著名的圆桌骑士。在《水浒传》中用探地穴发现的石碑确定了一百单八将的座次,宣扬天命不可违。

《贤愚因缘经》用前世因缘排序,不但避免了争议,还暗示出更深的一番道理。《金刚经》中借有这个故事,用自家理论来解释忍辱仙人为什么能够淡然面对歌利王的利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98
发表时间 2019-6-27 03:39
歌利王割截佛的身体(宣化上人讲述)
摘自 新版《楞严经》浅释.第二册(序分、三番破识)

“众”呢?一个人不能谓之众,两个人也不能谓之众,三个人也不叫众,总得在四个人以上才叫“众”。那么现在不只是四个以上,所以叫“众”。这个“众”有多少呢?有一千二百五十个人这么多。

《金刚经》时,曾讲到“歌利王割截佛的身体”。在那个时候,佛是做一个忍辱的仙人,在一座山里修忍辱行。歌利王这时带着一些宫娥、妃嫔,还有一些文武百官,到山上去打猎、去玩。这一些宫娥在山上走来走去,就遇着一个老比丘在这儿修道呢!这些宫娥、婇女在宫里边,从来没有见到外边这么样的人;这位老比丘,大约胡子长长的、头发长长的,好像现在美国的“嬉皮”差不多。他这样子在那儿修行,这些宫娥、婇女就认为这是个怪人,就到他面前问他:“你在这个地方干什么啊?”老比丘就说:“我在这儿用功修道,行持佛法。”这些宫娥、婇女从来没有听过什么叫“佛法”,连一个“佛”字也没有听过,根本就不懂的;于是每一个人都好奇,这个人也来看,那个人也来看,就把老修行给围上了。

这时候,歌利王打围(打猎)完,周围一看,他带的这一些美女都没有了,于是就各处找;一找,就找到了。一看,有一个长长胡子、长长头发的人在这地方坐着,他这些美女,都和这个老比丘亲亲密密地这样子把他给围上了。

歌利王一看,就生出一种妒嫉心:“哦,我说怎么现在我这些美女都不跟着我了,原来都是被你引诱来了!”他就问:“你是个干什么的啊?”老修行说:“我是个修忍辱的。”“什么叫‘忍辱’啊?”“忍辱,就是你对我怎样不客气,怎样不好,我都忍着。”歌利王说:“真的吗?你真能这样子吗?我相信你做不到吧?你若真能忍辱,为什么引诱我这些妃嫔呢?现在她们都来亲近你,都对你生出一种爱念来,她们将来一定会逃跑的。”老修行说:“不是的,我不会引诱你的妃嫔!她们在这儿,我给她们说法,也教她们学忍辱。”

歌利王说:“你能忍辱?好了!那我现在试一试你,看看你能不能忍辱?”怎样试验呢?先把老修行的耳朵割下来,说:“你能不能忍哪?我把你耳朵给割下来了,你生不生瞋恨心?”老修行说:“我不生瞋恨心。”然后又把鼻子割下来,问:“你生不生瞋恨心哪?你对我生不生烦恼啊?”老修行说:“我不生烦恼,也不瞋恨你。”说:“你真不瞋恨啊?哦,那好!把你的手给剁下一只来!”

于是又把手硬剁下一只来,就问老修行,说:“你还瞋恨、不瞋恨我?”这个老修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生,还是对歌利王说:“我不瞋恨你。”“啊,你不瞋恨?把你另一只手也给剁下来!”另一只手也剁下来了,问他:“你生不生瞋恨心?”这就是故意来令他发火呢!但是老修行说:“我还是不生瞋恨心。”“哦,你这个都不知道是真的、假的?现在我把你的腿也剁下来!”剁下一只脚后,又问:“你生不生瞋恨心?”“不生瞋恨心。”“把那只脚也给剁下来!”两只脚都剁下了,问:“你还生不生瞋恨心?”“我不生瞋恨心。”

歌利王说:“你尽打妄语!我把你手足四肢都剁下,你还不生瞋恨心?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我不相信你会这样子!”可是老修行当时就发愿,说:“我如果不生瞋恨心的话,我的四肢还能完全长好了;我如果生瞋恨心,我的手足就不会长出来了,耳朵、鼻子也都不会长出来的。”说完了这话,这手脚、耳朵、鼻子本来剁去了,现在又都长出来了。歌利王说:“啊,这是个什么怪物啊?这个样子──手给剁去又长出来了,脚给剁去又长出来,这真是怪物!这回遇着妖魔了吧?”正在这么一想的时候,护法善神就大怒了,下冰雹大雨打歌利王。

可是在这个时候,老修行又发愿了,说:“请护法善神不要恼怒,我原谅他。”又对歌利王说:“我将来成佛,最先要度你成佛的。”他发这么个愿,所以在释迦牟尼佛成佛后,就先度这五比丘。这五比丘中的憍陈如比丘,就是歌利王,就是在以前割截老修行身体的那个人;所以现在老修行成佛了,因为他有这个愿力,就即刻走到鹿野苑去,先度这五比丘。

所以我们人发愿是有关系的,你要发愿对人好、要度人,切记不要发愿去杀人。你若发愿去杀人,那个人将来也发愿要杀你的;杀杀不已,这循环始终都不会完的。你若发愿度他成佛呢,两个一起成佛,大家都得到常寂光净土那种快乐,这有多好呢!所以人切记不要发愿去害人,要发愿利益人,要对人好;他就对我不好,我也要对他好。你看,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歌利王割截他的身体,他都不瞋恨,然后又来度歌利王!你说,这种精神多么伟大!我们学佛的人,就要学这种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98
发表时间 2019-6-27 04:01
五百罗汉001阿若憍陈如尊者
性恩行者 日期:2015-07-07 09:41

  阿若,意为了解,或译初知、已知、了教、了本际、知本际、无智;憍陈如,为其姓,意为族者。《佛所行赞转法轮品》:“以彼知法故,名阿若憍怜”。

  尊者最初乃是佛陀为太子时的五位侍从之一。太子命名时,他断言太子将会成佛。据《佛本行集经》卷二十五载,悉达多太子出家求道之初,他与其他四位侍从奉净饭王之命,亲伴苦行之太子在林中修道。后见太子废苦行,遂与其他四人离去。佛陀成道后,于鹿苑初转法轮,向他们讲四谛法。成为佛陀所度五比丘之一。乃佛陀最初之弟子。

  据《增一阿含经•弟子品》载,他为佛陀声闻弟子之一,宽仁博识,善能劝化,将养圣众,不失威义,为最早受法味而思惟四谛者,他成为比丘后的事迹不详,仅知在教团中为最长老,常居上座之位。于佛弟子中最先第一悟。

  阿若憍陈如,又作阿若多憍陈如、阿惹憍陈如、阿惹憍邻、阿若拘邻、阿若俱邻。或作憍陈如、憍陈那、拘邻若、枸邻、俱邻、居邻、居伦等。

  大家都知道有个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身体的一个王)

  在《金刚经》上说,佛于往昔做忍辱仙人,修忍辱行,在山里头修行,手指甲长得有一尺那么长,头发长得也不知有几尺长了,总而言之,头发也长得很长的。头上边呢,有小雀鸟在那儿筑窝,到处有小雀鸟。还有,他面上都可以种菜了,为什么面上可以种菜呢?因为面上泥土厚了。面皮厚,种上菜,长得菜又肥又嫩的,比万佛圣城的苋菜还好吃。是这样的,忍辱仙人本来就受不了了,你看,面上那么多泥土,应该洗一洗了,他还忍著,泥土愈多愈好。小雀鸟在头上造小巢,他也不动它,随它在那儿造去,他一动它,就怕小雀鸟吓得掉魂了。把小雀鸟吓死,他觉得这也造因果了,所以啊,他在那儿忍著。那么头上呢?大概头上也长了很多虱子,这虱子就在那儿咬他的肉,吸他的血,他也说,哦!忍人所不能忍。在那里忍著,忍著,忍著...修忍辱行,做忍辱仙人

  偏偏歌利王带了一班宫娥、彩女、嫔妃,到山上去打猎,hunting,go to hunt!歌利王见著獐罴野鹿,就去追打这獐罴野鹿,那时候用箭、用刀、用枪、飞刀,看到那只鹿,用一只镖把鹿钳住了,此时也就什么都不顾,什么都忘了,把他那些宫娥、彩女也都忘了。那些宫娥、彩女也都无所事事,就各处去探险,各处去找东西看,一找就找到忍辱仙人这地方来了,离远远的一看,这些宫娥、彩女都是胆小的,啊!你看那是什么?是不是鬼呀?‘哦!那不是鬼,是妖精吧?你看看,那么得意的,那么奇怪的!’她们就很害怕,虽是怕,但又好奇,又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乎就有这胆子大的往前走去问他:‘喂!你是个什么?’这忍辱仙人说:‘我是个人哪!’他一说话,这些宫娥、彩女就说:‘这不是怪物,不是个妖怪,他还会说话呢!’‘那么你在这里干什么呢?’他说:‘我在这里修忍辱行啊!’‘修忍辱行是干什么呢?’‘就是不论谁骂我,我就忍著;谁打我,我也忍著;什么人欺负我,我也忍著;无论什么事情,我都忍著。’这宫娥、彩女说:‘你忍得了吗?’‘我当然忍得了,你现在把我杀了,我也忍著。’宫娥、彩女一听,这是很少有的一个人啊!于是乎这个也到那儿摸摸他的头,那个也去摸摸他的衣股,就说:‘那你脸上生的这个菜,我可以拿回去吃吗?’他说:‘啊!可以。’

  正在这儿讲得很热闹的时候,歌利王打猎打完了,就又想起他的宫娥、彩女:‘嘿!她们都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于是乎就各处去找。一找,听这些宫娥、彩女在山洞的那个地方吱吱喳喳的吵得很厉害,歌利王也就找到这个地方来了。到这个地方来一看,这地方坐了一个长头发、长胡子,邋邋遢遢的人。歌利王说:‘喂!你干什么?你在这里干什么的?’忍辱仙人就说:‘我是在这里修忍辱行的。’歌利王说:‘你忍什么?’他说:‘我忍—谁骂我,我也不出声;谁打我,我也不还手;谁把我杀了,也没有关系!’‘哦!这样子呀!我不相信你是这样子,你在这里修忍辱,为什么你要调戏我的宫娥、彩女?你要引诱她们?’忍辱仙人说:‘我没有引诱她们,我也没有调戏你的宫娥、彩女。’歌利王说:‘你真能忍吗?’忍辱仙人说:‘真能忍!’‘真能忍?好!我把你的手割下一只,看你忍不忍?’拿出宝剑把他的手剁下来一只,问他:‘你能忍不能忍?’忍辱仙人说:‘我能忍。’又把另外一只手剁下来,说:‘你还忍不忍?你到底是能忍不能忍?’忍辱仙人说:‘我能忍。’歌利王说:‘我不相信,你专门讲大话,你心里痛得不得了,很痛恨我,你还说能忍。好!你能忍,把你的脚也剁下来。’一剑就把脚也剁下来。说:‘你还能忍不能忍?’他说:‘我还能忍。’歌利王就拿宝剑又把另外一只脚剁下来,把两只手两只脚都剁下来,还问:‘你能忍不能忍?’忍辱仙人说:‘我还能忍。’‘能忍又有什么证明呢?’你看歌利王厉害不厉害!人家说能忍,他还要证明!忍辱仙人说:‘你剁我的四肢,我若生嗔恨心,我这手足就不能恢复如初,不能再长出来;我若能忍的话,没有嗔恨心,我这四肢就能恢复如初,还能长出来。’说完这话,这手脚又都长回来,没有断,也不用接骨的医生就接上了,也长正了。歌利王就讲:‘这真是个妖怪呀!手脚都被剁下来,却又接上了,这真是奇怪得不得了!’又想用宝剑把他乱斩一顿。正在这个时候,护法天龙八部都震怒了,又刮大风,又下大雨,又下雹子打歌利王,歌利王一见到这种情形,也生大忏悔了,‘哎呀!我真是不对呀!我怎么这样欺侮一位修道人!我真是造罪业了。’这么一忏悔,护法天龙八部也就不震怒了。忍辱仙人就说:‘好了!你虽然是剁去我的四肢,但是我不嗔恨你,不但不嗔恨你,等我成佛的时候,我要先度你成佛,如果你不成佛,我也不成佛。’

  所以,这个忍辱仙人,就是往昔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这歌利王就是憍陈如。因为有这种因缘,释迦牟尼佛一成佛之后,便先到鹿野苑去,履行自己往昔所发的愿力、誓言,先度这五比丘。憍陈如—他就是最先悟道的,正是和释迦牟尼佛预先给他授记的这种预言互相契合,所以就叫憍陈如为最初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98
发表时间 2019-6-27 04:29
衍慈法师《佛遗教经与现代生活》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时,先度「阿若憍陈如」,他是五比丘之一,宿世是佛陀的怨家(即歌利王),阿若是名,译曰解,又曰无知;憍陈如是姓,译曰火器,他是第一位得道的比丘,是太子在皇宫时的母族眷属,因太子不辞而别,出家修道,净饭王派了五个家属侍从去寻找太子,找到后,知太子决心很大,不会再回皇宫,这五位侍从,也不敢回皇宫,结果跟随佛陀出家。

阿若憍陈如,在无量劫前与佛陀有如是一段因缘,释迦牟尼佛有一世在雪山打坐修行,当时有一国王名歌利王,带着宫女、侍从到山上打猎,吃喝玩乐,唱歌跳舞,不久之后,歌利王酒醉睡着了,那班宫女见国王在休息,便在山上到处走走,看见一位很庄严的比丘(即今世的释迦牟尼佛)在打坐,上前去问法。当歌利王酒醒后,看见宫女们围绕着比丘,非常忿怒,问此比丘是谁?比丘答曰:「我是出家人。」歌利王又问他的欲念已断否?比丘回答:「已断」。歌利王不相信,要割切比丘的身体作证明,于是把比丘的左臂割下来,比丘没有四相分别,所以无瞋恨心《金刚经》之离相寂灭分第十四说:「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比丘不但没有瞋恨心,还发愿于成道后,先去度他。阿若憍陈如过往一世就是歌利王,现在佛陀既已成道,便如所发之愿,先往度化他。「度」者,是乘法身船,越生死海,至涅盘岸,即梵语波罗蜜,华言译作度彼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98
发表时间 2019-6-27 04:32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25)

法华偈
六万余言七轴装 无边妙意广含藏
白玉齿边流舍利 红莲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润 口内醍醐滴滴凉
假饶造罪过山岳 不须妙法两三行


最大一个公案,就是“歌利王与忍辱仙人”;这歌利王是谁?就是阿若憍陈如

在过去的时候,有一天,歌利王带着一班宫娥婇女,到山上去打猎——就是打围,去打獐、麃、野鹿这些个动物。到了山里,这些宫娥婇女从来都在深宫中,就像坐监狱似的,总也不能出来;这次一出来,可就见到天了。喔!看见山里头这么开朗,有山、有水,草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始流;这种境界,令人非常欢喜。风景优美,这种的好法,是说不完的;于是就探幽取胜,各处看看。看见在一个山洞里头,有一个老人;这老人身上的泥土,不知有多厚,头发也都长在一起,结成一个疙瘩。这一些宫娥婇女,先前看见这个人的时候,都不敢向前去,以为这山里头有一个妖怪;以后细细观察,哦!原来是一个老人,很奇怪的一个人!

这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做忍辱仙人的时候,他也是很少见到人的;现在看见有这么多的宫娥婇女来了,他也就想度这一些宫娥婇女。“啊!你们不要害怕!我不会把你们吃了的!我不会吃人的,我和人是一样的。”

这些宫娥婇女一听,哦!这个老人说话了!于是问:“你在这儿干什么啊?你在这个地方有饭吃没有?你衣服都烂了!你是不是不会走路啊?为什么你总在这个地方坐着?……”

在因地的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位忍辱仙人,他就说了:“我在这儿修道的,我专门修忍辱!”这一些个宫娥婇女说:“忍辱?什么叫忍辱?”听这个“忍辱”,她们也听不懂。忍辱仙人就说:“忍辱,就是人对你再不客气,你都不要发脾气,就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然后就给这些宫娥婇女说起这“忍辱”的法门来了。

说来说去,说的也愿意说,听的也愿意听;这一些宫娥婇女,从来也没听过这种妙法。这听的也入定了,说的也入定了;就旁边有什么动静,都不知道了。好像我们现在,你要是真正注目凝神的听经,外边有什么动静,你都听不见的。

这位忍辱仙人给这些宫娥婇女讲“忍辱”的法门,都讲得入了定了;这时候,歌利王就从远远的地方来了,大约他平时都和宫娥婇女开玩笑惯了,这一次,他就偷偷的、慢慢的走,不叫这宫娥婇女看见;这宫娥婇女也听经听得出神,忍辱仙人也讲得出神,旁边什么动静都不知道。

歌利王偷偷的走近前一看,哦!这有一个老人!他的这一些宫娥婇女,都围着老人在听他讲话。于是他就生出妒忌心,“这些宫娥婇女都是我的女人,现在被你这个老人给引诱,都欢喜你啦!”于是就开声讲:

“你现在讲什么呢?”忍辱仙人听见有人这么一问,一看!是来一个国王,就说:“我给她们讲忍辱这个法门!”

“忍辱?什么叫忍辱?你能忍辱吗?就凭你这个老样子,你能忍辱?”

“我可以忍辱的!”

“你可以忍辱?我现在倒要试一试你!考验你,看看你能不能忍辱?你忍辱,是什么痛苦你都能忍着,是不是啊?”

“是!”

“那么我先把你的手,用我的宝剑给剁下来,看看你怎么样?”

“可以的,你试试吧!”

于是乎,歌利王把身边的宝剑拔出来;他这把宝剑能切金断玉,非常锋利的,向忍辱仙人的手上这么一碰,就把手给切下来了。歌利王问:“你痛不痛啊?”

“不痛!”忍辱仙人说。

“你心里生不生瞋恨?你瞋不瞋恨我?”

“不瞋恨!”

“你不瞋恨?好!另一只手,我也把你割下来!一只你当然不瞋恨,两只来试一试!”于是把另一只手也给割下来了。

“你痛不痛啊?”

“不痛!”忍辱仙人说。

“你心里瞋不瞋恨我?”

“我不瞋恨!”

“那有什么证据?你说你不瞋恨,你一定打妄语、讲大话!哼!岂有此理!我把你的手给剁下来,你不瞋恨我?世间没有这种人!我不信!我再把你脚剁下来一只,我看看你瞋恨不瞋恨?我始终要你说真话!你对我说假话,我是不能饶你的!”于是举起宝剑,把他脚又剁下来一只。

你看!一个人的两个手、一只脚都给剁下来,就剩下一只脚了,啊!要是普通的人,眼泪一定好像流水那么往外流,很痛苦;可是,这时候忍辱仙人好像没有事似的。歌利王又问他:“现在你痛不痛啊?”

“不痛!不算什么一回事的!”忍辱仙人说。

“哦?不算?你心里瞋不瞋恨我?”

“我不瞋恨你!”

“哦!那好了!你的两个手已经没有了,就剩一条腿。一只脚也没有用,不能走路了;我成全你这个不痛苦的忍辱,把你那只脚也给剁下来!”于是把那只脚也剁下来了,又问他。

“你痛不痛啊?现在你两只手都没有了,两只脚也没有了,我看你还怎么办?你现在痛不痛?讲实话!你若说真话,就没有事;你不说真话,我还要考验你!”

“哦!我现在还是不痛!”忍辱仙人说。

“那你心里瞋不瞋恨我?”

“我不瞋恨你!”

“你光口里说不瞋恨,因为我是个国王,你不敢瞋恨我,你是敢怒而不敢言;所以你就忍着痛,也要打妄语,也不讲真话。是不是这个样子呀?”

“不是的!我如果没有瞋恨心,我这手和脚,都会再长出来;如果我有瞋恨心,我的手足就不会再生出来的。”忍辱仙人说完了这话之后,这手足果然就生出来了,没有断。

这时,一切的护法善神就都恼怒了,天上就下大雹子,打这歌利王。忍辱仙人在这时候,向护法善神求情说:“你们不要怪他,他是来试验我,成就我的道业。我在尽未来际的时候,我若成佛,我要先度他去成佛;我先要去度他,他先要开悟的。

在因地的歌利王,就是这阿若憍陈如尊者,他对佛这样的不客气,佛成佛后,就先度他开悟;所以他这个名字“阿若”,就是叫解本际,也叫最初解,就是最初开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98
发表时间 2019-6-27 04:46
憍陈如尊者

  憍陈如尊者,梵名 Kaundinya,巴利名 Kondanna。佛陀于鹿苑初转法轮时所度五比丘之一,乃佛陀最初之弟子。又称阿若憍陈如、阿若拘邻、憍陈那、阿若憍怜、居邻、居伦。意译为初知、已知、了教、了本际、知本际。据《增一阿含经》弟子品载,憍陈如为佛陀声闻弟子之一,宽仁博识,善能劝化,将养圣众,不失威仪,为最早受法味而思惟四谛者。又据《佛本行集经》卷二十五载,悉达多太子出家求道之初,憍陈如与另外四人受淨饭王之命亲侍苦行之太子,后见太子废苦行,遂与其他四人离去,至释尊成道始受教化。其后事迹不详,仅知其为教团中最长老,常居上座。另《佛所行赞·转法轮品》(大四·三○中):「以彼知法故,名阿若憍怜;于佛弟子中,最先第一悟。」〔佛本行集经卷三十四、中本起经卷上、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四十、阿罗汉具德经、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一、大毘婆沙论卷九十三、慧琳音义卷十八〕

  憍陈如尊者又叫阿耨多,阿耨多是尊者的姓,姓与名连贯起来就叫阿耨多憍陈如。阿耨多翻成中文,称为「火器」,为什么叫做火器呢?原来,憍陈如尊者的祖先祀火,以祭祀火为他们的宗教思想,这是一种民间的信仰,称为拜火教。佛弟子中的迦叶三兄弟未皈依佛之前也是拜火的外道,因为佛陀的度化,才皈依佛法为佛弟子,便是之后的千二百五十常随众。拜火教的人认为火是一种神,因为火的力量很大。而阿耨多族拜火,可能是从崇拜火神给人们光明与温暖的事上来祭祀、膜拜,是一种拜火的神教。如果以佛法的事与理来分析「火」,又有更深入的意涵,从事上来讲,野兽见到火会害怕而不敢靠近,同时,火也能供人取暖,给人间温暖与光明;从理上来讲,火譬喻智慧、般若,智慧、般若之火能烧诸烦恼,因此,火是一种光明的象徵。一个人如果能修善去恶,时时刻刻保持这念心像火一般的光明,如此因事显理,就称为「火器」。

  在佛法中,五比丘称为僧宝,四谛称为法宝,释迦牟尼佛为佛宝,这是最初的三宝。憍陈如尊者就是五比丘之一,也是第一位证到圣果的僧宝,因此称为圣首。有关憍陈如尊者过去的因缘果报,佛经中曾有记载:从前,释迦牟尼佛有一世做忍辱仙人,在山上打坐的时候,当时的歌利王带着一些妃子,来到山上来打猎。妃子们看到山上居然有位道人在打坐,非常地好奇,于是围在道人的身旁向他问道,并且听道人说法。歌利王见到这种情景,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妒火中烧、兴师问罪,将忍辱仙人的四肢砍了下来。然而忍辱仙人,心中不为种种境界所动,不但不恨他,而且还发了大愿的说:「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就要度你!」歌利王觉得很奇怪,问他原因。忍辱仙人说:「修行就是要圆成佛的智慧,普度众生,纵然你割截我的肢体,我还是要度你,所以心中当然不会有恨,而且还如饮甘露呢。」歌利王听了这些话当然无法相信,便问道:「你所说的这些愿行,有什么凭证?如何能使我相信?」忍辱仙人说:「如果我所发的愿、所讲的话是真诚的,那么被你砍掉的四肢,现在马上就会自然而然地重生、愈合起来;假若所说的话不真,那么,我得四肢将永远是残缺的。」话一讲完,忍辱仙人被砍掉的四肢竟然重生、愈合,而完好如初,当时的歌利王就是现在的憍陈如尊者。果然,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第一个所度的就是憍陈如尊者。而这一章所讲的便是尊者在鹿野苑契悟的因缘。

  「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

  佛法是以法为根本,憍陈如尊者并不是年纪大而被称为长老,而是因为契悟了法性,契悟了法性就是空性,悟到空性,由烦恼当中解脱,成就圣人的果位,所以大众称他为长老。尊者在五比丘中是最早了解与契悟法性,体悟到空性的人;因此,阿耨多除了有「火器」的意思外,又具有「解本具」的意义。憍陈如尊者究竟以什么因缘解本具?就是悟到了客、尘这两个字的道理,证到圣果。所谓的圣果,并不是得到了神通、禅定就是证圣果,很多人能获得禅定,但还是无法证到圣果。这里是说憍陈如尊者因为契悟了空性,悟到了客、尘的道理,因此成了圣果,成就圣人的道业。

  悟道,要从因心来悟,何谓因心?就是要从苦、集、灭、道四谛来体悟,其中的「集」就是因,把这个因找到了,自然就能契悟果海,所以说因即是果。如果不从因上来契悟;修行,只想在果上来求,便是一种颠倒,以这样的观念来修行,始终是南辕北辙无法契悟圣果。憍陈如尊者就是从苦谛、集谛中开始体悟真理,乃至契悟道果。

  「客尘」是一种譬喻,比喻妄想就好像空中的灰尘一样,始终是来来往往、上上下下。然而,能知道妄想的这念心性,就如同虚空一般,妄想来也好、去也好,始终是寂然不动。虚空中的灰尘会飘散,妄想也一样会生灭,因为它本来就是虚妄不实的,而虚空却始终存在,不曾改变。我们这念心性也是一样,只要不理会妄想,任妄想来去,这念心始终作主、不动,妄想自然止息。这念心就是空性,一切妄想都是有生有灭,而空性是不生不灭、寂然不动;修行就是要体悟空性,安住在空性中。

  憍陈如尊者悟到客尘的道理,证到阿罗汉果。因此,将客尘的意义与所悟到的道理,在大众中说出来,让有因缘的人能因客尘之理,契入无为而得解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98
发表时间 2019-6-27 04:56
世尊成道时,首先度化,憍陈如等五比丘,这里面也是有因缘的。读过金刚经的都熟悉歌利王和忍辱仙人的故事,当时忍辱仙人就是佛陀,而憍陈如等五比丘,就是当时的歌利王及大臣,佛陀当时忍辱并发誓得道时先以法水。洗其尘垢。除其欲秽。永其清净。才有了后来的因缘。

贤愚因缘经

羼提波梨因缘品第十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只竹园林中止。尔时世尊。初始得道。度阿若憍陈如等。次度郁卑罗迦叶兄弟千人。度人渐广。蒙脱者众。于时罗阅只人。欣戴无量。莫不赞叹。如来出世。甚为奇特。众生之类。咸蒙度苦。又复叹美憍陈如等。及郁毗罗众。诸大德比丘。宿与如来有何因缘。法鼓初震。特先得闻。甘露法味。独先服尝。时诸比丘。闻诸人民之所称宣。即具以事。往白世尊。佛告之曰。乃往过去。与此众辈。有大誓愿。若我道成。当先度之。诸比丘闻已。复白佛言。久共誓愿。其事云何。唯垂哀愍。愿为解说。佛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乃往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奈。当时国王。名为迦梨。尔时国中。有一大仙士。名羼提波梨。与五百弟子。处于山林。修行忍辱。于时国王与诸群臣夫人婇女。入山游观。王时疲懈。因卧休息。诸婇女辈。舍王游行。观诸花林。见羼提波梨端坐思惟。敬心内生。即以众花而散其上。因坐其前。听所说法。王觉顾望。不见诸女。与四大臣。行共求之。见诸女辈坐仙人前。寻即问曰。汝于四空定。为悉得未。答言未得。又复问曰。四无量心。汝复得未。答言未得。王又问曰。于四禅事。汝为得未。犹答未得。王即怒曰。于尔所功德。皆言未有。汝是凡夫。独与诸女。在此屏处。云何可信。又复问曰。汝常在此。为是何人。修设何事。仙人答曰。修行忍辱。王即拔剑。而语之言。若当忍辱。我欲试汝。知能忍不。即割其两手。而问仙人。犹言忍辱。复断其两脚。复问之言。故言忍辱。次截其耳鼻。颜色不变。犹称忍辱。尔时天地。六种震动。时仙人五百弟子。飞于虚空。而问师言。被如是苦。忍辱之心。不忘失耶。其师答言。心未变易。王乃惊愕。复更问言。汝云忍辱。以何为证。仙人答曰。我若实忍。至诚不虚。血当为乳。身当还复。其言已讫。血寻成乳。平完如故。王见忍证。倍怀恐怖。咄我无状。毁辱大仙。唯见垂哀受我忏悔。仙人告曰。汝以女色。刀截我形。吾忍如地。我后成佛。先以慧刀。断汝三毒。尔时山中。诸龙鬼神。见迦梨王抂忍辱仙人。各怀懊恼。兴大云雾。雷电霹雳。欲害彼王。及其眷属。时仙人仰语。若为我者。莫苦伤害。时迦梨国王。忏悔之后。常请仙人。就宫供养。尔时有异梵志徒众千人。见王敬待羼提波梨。甚怀妒忌。于其屏处。坐以尘土粪秽。而以坌之。尔时仙人。见其如是。即时立誓。我今修忍。为于群生。积行不休。后会成佛。若佛道成。先以法水。洗汝尘垢。除汝欲秽。永令清净。佛告比丘。欲知尔时羼提波梨者。则我身是。时王迦梨及四大臣。今憍陈如等五比丘是。时千梵志尘坌我者。今郁卑罗等千比丘是。我于尔时。缘彼忍辱誓当先度。是故道成。此等之众。先得度苦。时诸比丘。闻佛所说。叹未曾有。欢喜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98
发表时间 2019-6-27 05:04
歌利王和忍辱仙人的故事

歌利王和忍辱仙人的故事在《贤愚经》卷二、《大智度论》卷十四、《六度集经》卷五和《出曜经》卷二十三、《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等诸多经典中都有记载,“歌利王”又被译为迦梨王、迦陵伽王、迦蓝浮王、迦罗富王等,意译作斗诤王、恶生王、恶世王、恶世无道王。

各经记载有所差异,但都说明了六度波罗蜜中“忍辱”的重要和殊胜。


一.《贤愚经》中的记载

下面是《贤愚经》卷二“羼提波梨品”中的记载。

当时佛陀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那时世尊示现刚证得道果,先度化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然后再度化优楼频螺迦叶兄弟等一千多人,所度化的人和因而得到解脱的人数越来越多。

那时王舍城的人们都非常高兴,赞叹说:“如来出世甚为奇特,各类众生都能因而被度化脱离痛苦。”然后又赞美憍陈如等五比丘以及优楼频螺迦叶等大德比丘,不知在过去世的时候,和如来是种下什么因缘,在世尊初震法鼓时,就能比所有的众生先品尝到佛的甘露法味。那时诸比丘听到人们所称赞和宣扬的事情后,就告诉了世尊。佛陀听完以后,就告诉诸比丘说:“在很久以前的过去,我对这些大众发过大誓愿。如果我成道的话,就要先度他们。”

诸比丘听了以后又向佛陀说:“您很久以前与他们有过誓愿,这到底是怎样的呢?祈求世尊您慈悲怜愍,为我们解说吧!”佛陀就为诸比丘宣说了以下因缘故事。


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前,在此南瞻部洲有一个大国,叫做波罗奈,在当时有位国王名字叫做迦梨。那时在国家里面有一位修行很高的大仙士,名字叫做羼提波梨(译为忍辱彼岸),和五百个弟子待在山林里面修忍辱行。


有一天国王和大臣、夫人、婇女,到山里去游玩观赏。后来国王觉得疲倦了,就躺下休息,那些婇女就四处去观赏花草树木,看到羼提波梨正在端坐思惟,心里就起了恭敬,用鲜花散在他的身上,然后坐在他前面的地上,听他说法。


国王醒来后,看不到各个婇女,就和四位大臣边走边找,看到所有婇女都坐在仙人的前面,就问仙人说:“你已经得到四空定了吗?”

仙人回答说:“没有。”

国王又问道:“你得到四无量心了吗?”

仙人回答说:“没有。”

国王又问道:“你得到四禅定了吗?”

仙人仍是回答说:“没有。”

国王随即大怒,说:“这些功德你都说没有得到,那你只是一个凡夫罢了,和这些婇女单独在这个隐密处,让人怎么相信你的清白呢?”

接着国王又问仙人说:“你一直在这里,到底是什么人?在修什么法呢?”

仙人就回答说:“在修忍辱行。”

国王就拔出剑来,对他说:“如果是在修忍辱,我要试试看你是不是真正能够忍辱。”

于是就割掉仙人的两只手,问仙人是否能忍。

仙人回答国王:“忍辱。”

国王又砍断他的两只脚,再问他,仙人仍是回答国王:“忍辱。”

国王又割掉他的耳朵鼻子,仙人脸色还是没变,说:“忍辱。”

这时天地起了六种的震动,仙人的五百位弟子飞到虚空中,对他们的师父说:“您受这样的痛苦,忍辱心还是没忘失吗?”

仙人回答说:“我的心仍是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国王这才很震惊,又问仙人说:“你说在忍辱,要用什么来证明呢?”

仙人就回答说:『我若真的在行忍辱,至诚不虚,那刚才流出来的血就变成乳汁,身体恢复如初。”说完以后,血真的就变成了乳汁,身体也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国王看到这个忍辱的证明,心里更倍加恐怖,自责说:“我真是没有分寸,毁谤污辱了大仙,希望您怜愍我,接受我的忏悔。”

仙人回答说:“你因为女色,用刀来割截我的身体,我的忍辱行仍如大地毫不摇动。我成佛以后,会先用智慧之刀来断除你的贪、瞋、痴三毒。”

当时山中的龙众和鬼神看见迦梨王冤枉伤害忍辱仙人,各个心里非常恼怒,就兴起了云雾、雷电和霹雳,想要对付迦梨王和他的眷属。

仙人就抬起头向天上说:“希望您为了我,不要去伤害他们。”

那时候迦梨王向仙人忏悔之后,时常请仙人到宫里去接受供养。

而那时有异教的梵志徒众一千人,见到国王这么恭敬对待羼提波梨,心里非常地嫉妒,在仙人于隐蔽处安坐时,用尘土粪便等秽物撒在他身上。

那时仙人看见这个情形,就立下誓愿说:“我今天修忍辱行,为了利益众生故,不断地累积修持,以后会证悟成佛。如果成就佛道的话,我会先用法水来洗去你们的尘垢,除去你们的贪欲污秽,永远令其清净。”


佛陀告诉诸比丘:“要知道那时的羼提波梨,其实就是我;而那时迦梨王以及四位大臣,就是今天的憍陈如等五位比丘;而那时用尘秽撒向我的一千梵志,就是今天的郁卑罗等千位比丘。我在那个时候因为在修忍辱行时,发誓愿要先度他们,所以在成道的时候,这些众生就能先解脱轮回的痛苦。”


二.其他经典中的记载

1.《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十四中的记载与《贤愚经》基本相同,但简略很多。

仙人的名字为羼提仙人。国王的名字为迦利王。没有四大臣,也没有佛陀与五比丘的因缘。最后迦利王被林中龙神以雷电霹雳杀死。


2.《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五中记载与《贤愚经》记载不同。

仙人的名字为羼提和,是一位梵志。国王的名字和《贤愚经》中所载同,为迦梨王。

国王伤害仙人也不是因为婇女的缘故,是迦梨王入山畋猎,追逐一只麋鹿,循着麋鹿足迹来到羼提和梵志面前。国王询问羼提和麋鹿的踪迹,羼提和慈悲,不愿虐杀不仁,默然不语。国王大怒,斩其手脚耳鼻。

当时大地震动,日即无光,四天大王(非林中龙神)大怒,准备杀死迦梨王及其妻子,灭掉其国。羼提和阻止了四天大王,并说明是因为自己前世不信奉佛教,加害过他,所以遭此横祸。

其国黎民百姓害怕国王恶行导致全国受其牵连,羼提和安慰说:“尽管国王无缘无故加害我,但我心里很怜悯他,就像慈母怜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黎民百姓有什么过错,我为什么要怨恨他们呢?”并让百姓把自己被砍下的断臂拿来,尔时断臂上乳汁交流,示现了慈母之哀。

羼提和有个弟弟,也是个得道之人,以天眼看到了发生的一切。因为害怕兄长有损德之心,以神通来到兄长处,问兄长是否心有怨愤。羼提和说没有,弟弟说:“你若想要我相信,就取被割下来的手足耳鼻,放在原来的地方,如果恢复如初,我就相信你没有怨愤。”弟弟取来割下来的手足耳鼻,放在原处,果然恢复如初。

羼提和梵志即为释迦牟尼佛。弟弟即弥勒菩萨。迦梨王即罗汉拘邻(即憍陈如)。


3.《出曜经》

《出曜经》卷二十三中的记载与《贤愚经》基本相同,但有部分差异:

当时释迦文佛为菩萨。国王名为迦蓝浮。

国王寻找婇女来到菩萨处时,询问菩萨是否得第一禅乃至第二第三第四禅、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菩萨皆否认。菩萨被迦蓝浮王斩其手脚耳鼻后,诸疮孔中悉出乳汁。

没有四大臣,没有林中龙神,亦没有佛陀与五比丘的因缘。只有林中学道的数百仙士,来到菩萨处围绕问讯。菩萨说:“心痛形不痛者,便堕地狱、饿鬼、畜生;形痛心不痛者,便成无上为最正觉。”


4.《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中的记载《贤愚经》基本相同,但有部分差异:

当时佛出生于南天竺富单那城婆罗门家,为度众生在彼城外寂默禅思。国王名叫迦罗富。

国王寻找婇女来到菩萨处时,询问菩萨是否得罗汉果、不还果,菩萨皆否认。迦罗富王不听诸大臣劝阻,割掉了菩萨的手足和鼻子。四天大王大怒,从天上降下砂砾石。迦罗富王非常害怕,长跪忏悔。

菩萨告诉迦罗富王,自己心中没有嗔恨,并发愿说:“我若真实无嗔恨者,令我此身平复如故。”发愿完,菩萨身体即恢复如初。

参考资料:
《六度集经》8卷,吴康僧会译,《大正藏》第3册。
《贤愚经》13卷,元魏慧觉等译,《大正藏》第4册。
《出曜经》30卷,姚秦竺佛念译,《大正藏》第4册。
《大般涅槃经》40卷,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12册。
《大智度论》100卷,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25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4-5-7 11:38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