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时间 2019-7-25 14:58
|阅读模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经共三十二经分
法会因由分(01)善现启请分(02)
大乘正宗分(03)妙行无住分(04)
如理实见分(05)正信希有分(06)
无得无说分(07)依法出生分(08)
一相无相分(09)庄严净土分(10)
无为福胜分(11)尊重正教分(12)
如法受持分(13)离相寂灭分(14)
持经功德分(15)能净业障分(16)
究竟无我分(17)一体同观分(18)
法界通化分(19)离色离相分(20)
非说所说分(21)无法可得分(22)
净心行善分(23)福智无比分(24)
化无所化分(25)法身非相分(26)
无断无灭分(27)不受不贪分(28)
威仪寂静分(29)一合理相分(30)
知见不生分(31)应化非真分(32)
世寿一百零三岁的梦参老和尚持金刚经数十年,这位讲华严弘地藏的梦参老人,曾经四位师父的侍者,慈舟法师、倓虚法师、弘一法师和虚云老和尚,这样讲说金刚经:“金刚经是救命真经”。
与梦参老和尚共同宗门的宣化上人,同是虚云老和尚的门下,后来到西方(美国)弘法,这样讲金刚经:“金刚经,就是金刚心,就是这个心,就是这个这个,不再比喻,不用比喻”,这样直截了当的讲法,唯有禅宗,直下承担,传印心法,深入心慧。
我们说宗门,特指说禅宗,说宗下,指说“佛教”,然后再说“教下”,就是诸宗,显宗密宗八大宗,再记别就是“教外”说法,教外就是教与非教,诸别教,或非教但诸教别,比如信仰、思想、观念,思想比如哲学、科学,非思想的比如行动、行为,这样种种,但说“教外”,这就有通宗通教通别的说法。佛祖拈花微笑,言法教外别传,万法始归一味,离言实相无相。这个无相,即指般若实相,不假方便即此方便,名之无相法,正是“般若波罗蜜”的大意。
经者(盖修多罗义、了义、佛法、佛经),说我们随经所缘而行(盖贯穿义、菩萨义、菩萨法)而得见一切事的根本(心、实相,如来义),而有了最根本并最全面的觉智,这里说觉智,约有四种,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象这样四种智也叫种智,因为自证照了正觉性平等觉性的本来(实相),到达佛地彼岸的义趣,这样,就是成佛之义,就叫作佛。由于教法别异,有即心成佛、即身成佛、即生成佛之诸了义趣。
古时大德讲经,或有道场,由祈请佛法的施主以高座请法的缘故,法师始上座,而敷演经义诸法,都是现场说法,或有门人记录下来,印成流通所看到的法宝,不请就是图书印刷一堆,请就是请法宝,佛法由是心法的缘故。象这种有讲义,也都应该在一心道场圆成才能用其他方式表示法要,如何把心所印验讲出来,这样由讲义列示,还可象上面加注括号或备注,还可以表格、图示、引用等法,就是方便,这样作诸佛事,再分享与诸有缘。古先人比如印度行者,用树叶或简陋的记材记载下来,或在皮面作记号作法,早前出家和尚顶上有记号,就好象身份印。密法叫做作密、修密、行密。密,就是作事,作法这个事。我们初时接触佛学,不明白这些名号叫法(名法相,法法名),心会非常急取(于法),但凡用这个忍耐心对待这个心而得心所安忍,即得一法行门。
金刚,喻心性的本来面貌,金刚钻石般的心性,我们对我们的事业,对人生的态度,对生命的想法,我们何其坚持,并作坚固,具这种性,而有显见。
金,光明,发明性,如金品性相色发明
如其性如是法相,无始遍照知。
刚,坚固,不动性,如琉璃河无能阻断
如其性如是法相,无始无能坏。
经名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古来大德对金刚经经名都是以自证智量对经名以无比赞叹,而称为释经名,这就是禅智的显示,因为证见实相岂能止于文字语言所表,但无不称叹经名如来。
般若波罗蜜:透过这二种法相印悟本性,即是成自觉者,悉知一切法缘起(光明身),示现本分广大觉,随得实相般若者(佛地四智)。释迦佛于菩提树下,夜睹启明星证成无上正等正觉,佛经用这样的法相指说这个大彻大悟(就是彻底,禅宗说打破黑漆漆桶底,打破无始痴暗),说觉悟一切法,而示现正等觉:
金刚为身,琉璃为干。
传承佛法(心法,觉法,觉性智慧),盖说有化仪化法,始有安立名言法相方便引领喻指渐教通圆,这就是值诸佛事的缘故(所谓因缘大事),否则,无法可传无相法(如来大觉印与谁,经曰:如来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以金刚钻石来指示一切法与法性共,来得更深入印象(记),就象吾人以钻石示爱,有殊别意义其中,非钻石就是钻石,非爱就是爱。有人说佛法也是世间法,是吗?经曰,所谓佛法,即非佛法。六祖如此教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若兔角有可得,即生死有可得(能消灭,了生死,福)
若兔角不可得,则生死不可得(能决定,脱生死,慧)
这是为什么梦参老人赞叹:金刚经是救命真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