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孩子教育的失败...(送给所有家长)

3 / 3917
累计签到:4 天
连续签到:1 天

2

主题

45

帖子

1785

积分

泉水

Rank: 3

积分
1785
QQ
发表时间 2022-12-16 22:57 |阅读模式
大家每天忙忙碌碌,辛勤劳动,为的就是多赚点钱,让自己的家庭生活质量过得更好。
但是往往我们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
       这时可能很多家长会说:“我每天做得像狗一样,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省吃俭用出来的钱,
全部花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上面,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这不是爱?
送上学接放学,问寒问暖。回来还要煮饭炒菜给他吃?这不是关心?”
没错~这是爱,这是我们给孩子们最好的爱,但是这些东西只是我们给他们的物质需要。吃好的用好的,这些只是身体营养、物质需求。我们很多很多家长都忘记给孩子一种最重要的东西:心理营养...
什么是心理营养?所谓心理营养,是相对于物质营养而言的,是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
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终其一生,都会不断寻觅,很难具有幸福感。

              心理营养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当孩子心理营养匮乏时,会出现情感脆弱、意志薄弱、性格懦弱、自私冷漠、甚至出现暴力倾向,而孩子有了充足的心理营养便有了爱的能力。
“一个心理营养充足的孩子拥有安全感,拥有爱的能力、价值感、
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与他人连接的能力,这些能力如同养分一样浇灌他们健康成长。”
孩子拥有了与他人连接的能力,便可以大胆地去与他人交往、交流;
拥有了充足的安全感,就能够去信任别人,并且能给予他人鼓励;
拥有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就可以自己做选择,为自己负责。

           孩子出了问题,也是家庭关系出了问题:也许是夫妻关系疏远,
也许是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出了问题,也许都有!如果孩子出了问题,什么是最好的药?
                        ——  个人时间,父母要有时间去给孩子心理营养。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原生家庭。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总结了七类原生家庭的典型问题,
                            看看你中了多少条?
第一个现象:父母不断的贬低孩子。  这种父母会不断的贬低、甚至当众贬低孩子,以“谦虚”为名,狠狠地打击着孩子的自尊心,这样的小孩长大之后,多半会变成讨好型人格,无法承认自身优秀的部分,只会永远的自卑下去。
第二个现象:父母对孩子疏于陪伴和关爱。现在很多年轻父母都说,工作太忙了,哪有时间带孩子,丢给老人带就好了。殊不知,孩子更需要的并非物质,而是至亲父母的关心和陪伴。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有钱的留守儿童,长大之后跟父母一点也不亲呢?就是因为父母的物质给到位了,但感情需求没跟上,导致了孩子的情感断层,对亲情、对家庭一直都很疏离,而这种习惯会带到他成年之后的人际关系里。

第三个现象:父母对孩子过度控制。有些父母会过度干预、控制孩子,大到升学就业,小到刷牙洗脸,啥都要管。这样让孩子根本没有自我,没有隐私,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下去的后果就是,要么孩子成为巨婴,要么孩子直接崩溃。

第四个现象:父母本身有严重的恶习。比如父母有酗酒等习惯,无法做到情绪管理,家里终日打打闹闹,在这样的家庭里,小孩始终没有安全感,那他就会在别处寻找安全感。尤其如果是涉世未深的女孩子,就很容易吃亏。



























家庭心理教育、爱成分之道、高效提分!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孩子教育的失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家庭教育的父母
回复 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4 天
连续签到:1 天

2

主题

45

帖子

1785

积分

泉水

Rank: 3

积分
1785
QQ
 楼主| 发表时间 2022-12-16 22:58
第五个现象:父母对孩子有物理层面的虐待。
虽然这些年人们都文明多了,也知道不能打孩子,但八零九零那一代,挨打的小孩还是有的。
令人感叹的是,施暴者往往自身也成长于喜欢使用暴力的家庭,然后把这样的教育方式代代相传。暴力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并扭曲着孩子的性格养成。


第六个现象:父母对孩子有言语层面的虐待。比起物理层面的暴力,有些父母就显得“温柔”许多,他们不打孩子,但是会用难听的话去贬低孩子。其实这样的“软刀子”更伤人,而且影响的时间更长,更深刻,这会导致孩子对自己有非常糟糕和低下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幸福,极度的自卑,自我厌弃。

第七个现象:父母对孩子进行羞辱教育。很多家长一发脾气就开口破骂孩子:无人仔货,脚手照慢、做康课又奥又臭、考试哩考无2分、胶罗死2、写着作业拖拖拉拉、驴看北人个奴仔石好惜.....
  有个朋友从小在父母那里听得最多的评价就是“你啥也不是,笨死了”之类的话语,导致一直都很自卑,30多岁了还不太敢跟女孩子主动讲话。后来有一次跟父母谈起这事,父母惊讶地说:“当时我们那么说你,是为了鞭策你,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啊。”但实际上结果是什么呢,他非但没有更优秀,反而更自卑了。羞辱型的家长总是以为自己在用“激将法”鼓励孩子,殊不知是把孩子推向自卑的深渊...

  
      教育很美好,道路很艰难,今天的父母一定更要有更强大的内心,去为孩子坚持正确的教育。
          教育不应该是任由孩子成长,而是老师与家长齐心协力帮助孩子的事业。
    当拿到孩子的成绩单时,不要急着批评孩子,先问问自己:作为父母,我能拿多少分呢?
      很多家长都会问,为什么同一个班级,同样的教育环境,孩子的差异却这么大?
             真正的差距可能不在孩子,不在老师,而是站在孩子身后的父母。
          教育是世界上最单纯的事业,前期投入得越多,后期的收获就越丰硕。

父母的参与度越高,孩子的教育就越好;
父母陪伴的质量越高,孩子的成长就越健康快乐。
孩子的成长成才,是为人父母一生最重要的成绩单。



                         任何事业的成功,弥补不了孩子教育的失败~

  不要总想着先赚钱,等以后有钱了再好好的教育孩子。我想告诉你的是,到那时候可能太迟了。孩子在年幼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就像河水的源泉,活泼而无拘无束,一旦被导向某一方向,就能转变它的流向。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人有用,有的人有所作为,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
我们总在说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着我们来弥补,只要稍微有点忽略,孩子的成长变化会很明显。有些毛病一旦养成,会花费很多精力来改正,甚至根本无法纠正。
       好啦!今天啰啰嗦嗦一大堆,希望有人能耐心的看完;很欢迎广大家长还有老师们一起和我交流家庭教育、心理教育、科学育儿等等话题、我是你最好的聆听者、有问题我们一起解决!

       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孩子学习成绩提分、孩子心理疏导,让孩子找回自信、自主爱上学习,加我好友,我先听听你们的故事,或许我能帮到你点什么...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家庭教育的父母。我们一起加油!









家庭心理教育、爱成分之道、高效提分!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孩子教育的失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家庭教育的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4 天
连续签到:1 天

2

主题

45

帖子

1785

积分

泉水

Rank: 3

积分
1785
QQ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2-15 13:00
新年快乐
家庭心理教育、爱成分之道、高效提分!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孩子教育的失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家庭教育的父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8 天
连续签到:1 天

2

主题

50

帖子

420

积分

水滴

Rank: 2Rank: 2

积分
420
QQ
发表时间 2025-2-19 17:31
此处分享几句话:(承应楼主上述内容)
乐善助心理(工作室及电话,百度和高德地图导航上都有)
1.孩子的教育,千金难买。
2.家庭教育是爱的传递,不是命令和指责。孩子形成的自卑心理,很难成长为自信,影响一辈子的成长和发展。小时候多数应该以鼓励教育为主,约8岁左右开始,可以适当加入挫折教育,难度不宜大了。
3.父母和养育人对孩子的爱心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尽量多陪着孩子,与孩子玩耍、经常与孩子一起做亲子活动。
4.在家庭活动中,允许孩子适当参与,征求孩子的意愿,并听取意见,适当迁就和接纳合理的建议。
5.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6岁以上的孩子,力求让他自己安排、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习等力所能及的活动。
6.父母需要洁身自好,对孩子能够言传身教,良好的示范作用影响一生,不良的习惯对孩子负面影响较大。
7.父母是孩子最大的靠山,也是心里最坚实的防线,真的不能羞辱孩子,因为孩子在外界难免会受到同伴或其他大人有意无意的不给面子、羞辱。即使孩子犯错了,父母应该先是接纳孩子,帮助挡住来自外界的羞辱,然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再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
8.父母教育孩子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和忍性。孩子的不良行为容易让大人很生气,但不能随意动手打孩子,过度的责骂、殴打,会给孩子留下心理伤害。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在生气的时候,错怪了孩子。有必要听听孩子的说法和解释。
9.父母需要多加学习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结合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时俱进的改进教育方法。与孩子一起成长、进步。

                                                    乐善助心理(工作室及电话,百度和高德地图导航上都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5-5-10 15:24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