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六祖坛经:转识成智开坛经彩蛋(20231118)

10 / 1307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08
发表时间 2023-10-12 14:58 |阅读模式 |帖子模式
20231012145259.jpg
六祖坛经
转识成智读书汇微信群
鸡心白说鸡先还是蛋先
回复 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0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10-12 15:02
行由品第一
01、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①时(1)一切时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

逗号大师至宝林……,大家朗读经典要记得,这里非常有意识时已是一句分,不可含糊觉知。,大师至宝林…外译佛经通常都有定格起始:如我是闻,一时佛在……心经没这个定格……坛经不从之前固有的定格起始,不从“一时”,只唯单纯一「」开始,所以我们的彩蛋将从如此浓烈的中国特色单一文言文字「」打开。

,之间一个清晰的停顿……即一时时合,而不用去合时合时时,时即见,时合时,时乃性

音乐视频:那一世
(降央卓玛)(略)……就用这个见性来听这首歌,将会产生心一境性可以体认自性(受用),假若一时难以到达心一境性,可内调心性作练习,这就是我们修习坐禅与禅定中的目的,可能未来再参考定慧四与坐禅五两品,因为有助于明心见性

合时时,时即见,时合时,时乃性:就用这个方法进入静心,即本经所示导的如来清净定
(如来清净禅),可以另外选择自已喜爱并适宜心情的音乐,颂钵疗愈或其它声闻法也要有这样一个向度,为未来的智者生产所预留,明心见性开悟从来给予有准备的智人(仁者)

合时时,时是见,时合时,时乃性:这个过程之中内调得对,你就已体验了色界天修法第三禅离喜妙乐地与第四禅离念清净地,有灵热修持经验的人可能产生心轮或其它内体空间的灵热,这处不论你是否拥有相应、相当的资粮道。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但用此心:就用这个方法
(作方便,般若智进入静心(法),去做。乃及于一切呼吸修持法,可以决择采用这个方法,就是佛法,置于意识(法体)(65)中求得见性(78)合时时,时即见,时合时,时乃性


②时(2)方块禅
,大师至宝林
,有一客买柴

……我们用“方块为最形象的叫法,即采用诸如长短横竖点撇捺勾互相结合造就(造字),还有后来演化而出的各种标点符号,如作分小句间隙停顿的逗号,这样总共合成了现在我们日用的汉语言,我们要赞美汉语言其中蕴含着博大的中国文化智慧,可以这样讲法:啊,智慧方块

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识字吗?六祖不认识字,或许在六祖眼里只有看起来象方块的一样东西,或因为六祖早初依赖从山里砍柴然后到市集换银子养活自身与老母,所以会不会看到文字同如一块块的小木柴,看到句子呢?或同如斩断的木段或木头排放在一起,那看到汉人书法的草书形式与野草的样子有什么差别呢?

听说六祖不识字,大师怎么可能不识字?或许认识的字比较少吧?是不是?开始我也有着与一些人同样的假想,有没有?从学理上说,因为使用自已的心识
分别起造心思(鬼墙、南墙),这样指谓为:妄想心分别,所生的想法可以用“虚情假意”来形容,学理名字称为心缘相

硬知识,这里有三种相:文字相、语言相、心缘相,其中语言相也可以叫为言说相,更有广泛的意义,因为口说耳听目看身体行动的话可能加上如绘声绘色的种种表情或行为形状,我们都知道吵架、打架什么情境,或主角或副角或围观的群众,种种心情鸡动,可以用此三种相来概而表达吃瓜的心意识境界

……既是方块形象亦可以作为书法艺术,也是有义的文字,也是有用的语言,可作材料或可作工具,说相声也可以养家糊口或成为艺术家收徒授艺。

……认识不?有学?无学?不认识将问谁?学不?不学?,一种香,也是百姓之一,即引用到氏,经文中是引用为地的命名,即蕲州通义,祈求的意思,所以读音同
,还有别义为:没有封疆界限……所以汉语文字的字与词大概有一而多义(一人多名,名无实义)、别有异义(别名交叉,名不实)、多而同义(多名同人,实无虚名)的情况,用佛学学理硬知识约说:不一不异、非一非异、非一非多,等等……

有学?无学?有学呢,学教同时相生,师子同时相生,佛经中讲有学阿罗汉,无学阿罗汉,或概而讲无学无学(阿罗汉)菩萨指受教并依教的学道人所行,或菩萨还有区分小乘与大乘(无我),这里的有无学主要指学习心法,即佛法或佛学,通称为学佛,意为无论人、非人(如牛马羊猫狗猪动物),只要接受佛的教导、说法,称为行佛道,或叫佛教,教外所说的“佛教”是指人类世界范围内众多宗教形式中的佛教,所以有教下说法、教外讲法一点点动名词间的小差别,佛教的教下后来发展成很多宗派,诸宗有学就叫宗下中国禅宗佛教教下比较特出,所以“宗下”或“宗门”基本指向禅宗(佛心宗),这是一种约定既定而成吧。


③时(3)一合仨
硬知识名、色、识……识不识得?什么叫识或识得?就这名色识,三个字,里中一短横,可以象仁字一样加个者字叫仁者仨者,但不给带量词。仨者,意思三个不断,但可念三个字各为什么,不断呢,就好象同时存在,学名称为俱依(叁),或许念的时候眼睛只看到一个字,因为另二个字不见了,或看到当前一个字时这个字有象障眼法的作用一样把另二个字给隐身法了。仁字,我们口语所说花生花生仁,正常来说没有剥开壳之前叫,不计数量,所以也用不上量词,如果要计数量,可能遇到剥开壳里面一个子儿都不见,所以未剥开壳之前的“”是唯名假立一种代表或同如一个空标签,并无实义,再如虚空的座位,佛位或佛堂都具有这样的假设意义。

我们就用名色识(仨)来代表心识模型,你认识什么东西(物),都可以用这代表。眼睛看到黄色,就是心识中有相应的名色识(仨)文字相名黄,或说出那是语言相黄色,闭上眼睛想象我们的国旗,心识中的眼识将认出红色,并且可以看到内心中的国旗庄严形象或飘动着的国旗,这个是心缘相,可能包括想起过去牺牲的革命英雄形象,所以我们所说的内心(或完全空白或种种心缘相)不是心识,心识其实没有光明、没有显现,并与未起作想象之前一样静默,起想象之后,你可以试试移动心缘相,比如一个鸡蛋移动它,变化鸡蛋大小或如鸟蛋小或恐龙蛋巨。

内心呢,学名叫意识境、或心意境、或心境界、或法境、或心识境,有时内心或完全空白,有时内心或引起种种心缘相,并或带起种种觉受,其实睡眠无梦时不合适叫空白,睡眠时作梦就会有梦境(法境),或如叫轲一梦,为什么不叫东轲西轲北柯而叫南轲(观音)呢?或许约定俗成吧?梦里有什么东西(法尘)从哪里来?找不到北吧?就是从心识出现的,契约为北吧(势至),东呢?没有老虎追赶或恶鬼压床的好梦暂时契约为东吧(释迦),西呢?梦里出现心想成真的快乐好梦暂时契约为西吧(弥陀)

一般来说,心识“库存”有什么过去记忆才会出现在内心,包括“失忆”首先还是记忆里面的名色识(仨)文字种,文字是有形状,书法还有特别的色彩与明暗亮度等艺术处理效果,眼睛机能可以去发现都为色,无色(文字)呢?现在有色,气味臭,眼睛看不到,归属无色,磨擦呢?触法无色,可以说无色非无,色是从眼识来说的色,因为眼识能认色,在佛学来说,不是眼睛(眼根)认出色,必须俱有根识境(仨)与心识中眼识所属的名色识(仨)识种才或慢慢出现和逐渐识得(因果),所以识有识得(了明或了别)与种识,种识也假名叫种子,因为能够显现一些效果的结果:心缘相,所以把这种眼睛不能见到(无色)的“作用”起名“种子”,就是建立相用的法相,这里就是“种子”,因为能引起心缘相而产生形象,即引起造色过程,就叫“化法”,或化为仪式、仪轨,叫化仪(儒家叫礼),化成文字或口传方式传授,就叫化教

识种子分类,其实可以在实际环境中自行约定,名字也可以自建适用:眼种,包括种种色(形状、明暗、色彩,俱依)语言种(比如汉语或英语或方言,或数字化语言),语言种相关包括文字种,文字种还有允许种子字(自一字可生多字,多字复可赅摄于一字之意,含有引生、摄持之义),即最有代表性的,比汉语语言种中文文字种的种子字如字,这些都是佛法中唯识学的应用,在学习般若应用中(即般若智,种种般若中如文字种就是文字般若,即由识转化为妙用(般若智,转识成智)……可以把眼种语言种合成一起称为“言种”,最近开播的玄幻类型连续剧《西出玉门》的“眼冢(可能因为审编原因编剧改为言种,既或兼通语言种眼种

心识有通用唯识学的种识类,眼识(1)、耳识(2)、鼻识(3)、舌识(4)、身识(5)、意识(6)、执识(7,末那识)、藏识(8,阿赖耶识),过去唯识学有建立六种识,现代有的至九种识、十种识,所以,最后呢?以合适当前的智用为依据,并不一定按佛教通用的方式,什么智用呢?老和尚说了脱生死、明心见性、开悟成佛,或学习、学修一种特殊的知识为目的,或象游戏设计、文艺创作,即如尾鱼的小说《司藤》《西出玉门》,及《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即金庸所有的小说创作,别给我说学佛不可以学多一种赚钱方式,这是想法救世(落妄想分别)太low

④时(4)叁藐叁
时中

硬知识名假、法假、受假,亦,亦复如是俱依
(叁,比如听到或读到“鸡蛋”,这是日常见闻觉知的语言相文字相,实际并没有一个鸡蛋的东西给你,听到“年轻”,实际并没有相应的身心感受发生,听到“汽水”,实际并没有象喝了打嗝个舒服,就是仨假,这里并不指没有所得,而是有所得同样归属假,听到“傻叉”,觉得骂人不好,生起心意或情绪波动,可能的话请求教育部删除词典中的条目,同属假,看到有人说六祖不识字引起的种种可能想法,识字的人想或想不起不识字的感觉如何,同属假,阅读到“经八月余”,实际并未经历八个月时间,同属假,并都契应心缘相……这样,我们可以拟建一个最新言种,假以安立什么名字都可以,比如基于种子字,暂取中种

仨有名、色、识
仨假名假、法假、受假
仨相文字相、语言相、心缘相

为这总集九个有学位(九阴)再拟取一个将构成事实观察中的案例学位,如果用文字数字,可以顺取“十”,或“中”,或“明”,或“女”,或“母”,或“男”,或“父”,可视智用情况操作案例学位,与结绳记事一样,这样总合十个有学法位。比如看到实际中的“子”,可以记“母”,什么暗示呢?中种在实际中(缘男或缘父)所生起的观察(中),就象父母照顾孩子一样(中有),就记取“母”,待缘时记取“女”,不相应时(不中)记取“男”,彼彼相映应用(中中)时记取“父”,无相应不相应记取“妃”,起观察之前记“明”,其它情景归无记(或空或叫无记空),如不起观察、观察而不察觉(暗)

这样让这个最新言种应用起来,实用起来就叫十法界,内核含藏摄用总合共有十个有学法位,复起个阿谁人不易瞎猜透、猜透不咋滴的游戏名字:九阳真经九天仙女(绝色美女的意思)


⑤时(5)陆十禅
时,大师至宝林
如我是闻,一时佛在
一切时中,自性自如
二六时中,收视返听


如我是闻
作为广为流通的除了坛经、心经的佛经经首开卷语,心经有几十个版本,最流通的心经为唐玄奘版本,此经略了开卷语,心我即心义,再加心经属般若部
(直示本体般若心,即自本生起受用:印心,节略开卷语自有其趣(以心传心:转)。除了它所可具的种种俗谛一面,还有真谛(空相)一面,就是示导见性,令经行者返照见性(眼)或返闻闻性(耳)

坛经呢?不仅仅被美赞为中国人的唯一一部佛经,而是一乘实教,体用一如,自见自性,不假权宜
(语言),直指人心,即直示心法自取本心般若,教则不失俗谛之义,时:
当时(当体即空)当那是时,或那时,或此时,或此刻,或是时,真谛呢?自是当体空相(缘起性空)。坛经为什么被指标为中国化的佛教,可以通览并观察全经原文,不议神鬼通,不谈色,不论空,并警示真实中切莫取着空见(可用不吃肉作喻,楞伽经),令初学禅法者或得入宗门者免坠空话、大话以及诳语祸福之过色习气,从本自成中国人文化道统的实际真现。

时,大师至宝林
按经契经趣入,大师者,可契称觉为师,即自心本性,宝林者,当契自心般若平等之性,即可符合前面所说俗谛真谛俱依不二法。契法要诀经中本具: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於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楞伽定)……当然,我们都还在依经典进行学修、研习之中,一时无法达到,则当优先照顾俗谛真谛(空相)可通契净心之义(自性清净)……契真举例:仁契识,心契法,人契佛,法契道……再如,请师出:成等正觉,或,现等妙觉
菩萨五十地地修法替补佛位)

二六时中,收视返听
二契边或能所(分别事识),六契意或法身(真识),时契识或道体
(现识),中契用或妙用或义趣或法流或现行……这样契法,符合“出没(入)即离二边”或“不拘两岸,不滞中流”的见解,应以符合学者自心知识,这是为什么一部心经或金刚经有着不可量计的知解、见解、悟解(无量度门)契理、契机的缘故。

此句出自:二六时中,收视返听,子细揣摩,是何面目……乃为先贤善知识为后来学者示导见性,再如:二六时中,没有已时者有望(旨意契入无我法,即人我法我二分
顿断,或能所顿断),契趣可依: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即依据六祖教证,为免未入而落于言证(知解),唯此处二六时中保持正念并精进正道,应该增修般若知识。

一切时中,自性自如
自于坛经:汝须自修(自修自佛),莫问吾也,一切时中,自性自如(佛道自成)……这已不在学者先求见性的学分之上,而是当下直指人心,即:
佛性自现,言下即见。

经文参考: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⑥时(6)筛父禅
我们这样一点一点背记成熟下来,同时可以看到每小段经文当下成为所缘之境,这个观察符合法句:(认)自本心(记),我们能以本有内在知识读会经文文字,就是能缘所缘之境能缘知识是相应、相合的,不是各各分开而为两边,所以六祖上座后称诸众人员为善知识

善知识,大家在仔细阅读第一小段后都能够观察到意识(6)境界(陆)中有六祖主办道场的景象,意识的境相与意根的法界),这个观察符合法句:(知)自本性(受)

我们背诵经文,比如第一分段或法本最末分段经文讲什么将讲什么,我们也好奇,阅读与背诵之中,背诵方式的印记下来会比较深刻,因此我们也经历了相当的心行经验,句子与句子有时连不上,我们静心用心再次记读,连接或即突然发生了,那么就这样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修行、学习会有很多这样那样的情况,就是所说修行修行境界

小孩子时记着妈妈骂我、爸爸打我,后来记住是妈妈爱我爸爸教我,是骂是爱呢?是打是照顾呢?小孩子之间也会记着欺负,因为心识(我们的心)会用已有的方式自发显现,一般是不自主的(无阿谁主宰),除非经过相当的锻炼……这种自动化,是习气也因为收集到的已有习性(或叫习惯性在发生作用,发生作用了就叫习气或习惯……我欺负别人、利用他人也可记作作威作福,也可记为穿衣吃服……但得自己能够了解心识的运作之后才有把握,这就是一般讲的心法,佛经讲的什么神通变化一切都发生在自心之上,什么福报智慧、烦恼生死不外于心法,学习佛法来体验修行须以心法,重要部分称为法聚法要


⑦时(7)同时
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契约: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这就是要先求得见性,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空相),内外不住即是自见本性自在解脱。色类自有道:人人各各有其本事,不表面于自见取他见,更不一一取夺他人之是非善恶过患之见,即是自性不动、不离自性,如是见性(显见)……所以坛经教导小根智但以直心取求见性值得最上一乘:外于皮离皮,内衣空离空……开口谈(先不找急见口业,叫渐顿)论别人是非长短好恶,先世干美容拉皮专业的?前生习气顽固刚强,欲断难断不得行舍,无明生死欲沟难填,但然大善知识者先示导求得自见本心,逮得本性自净自定
叫圆,叫真定)……见性即见道,见实性之后才能起真修的大路,就叫佛道皆自成,即见道位、修道位、正道位……六祖升座从上直下什么人类什么人色皆俱本来,本因觉悟佛道而有诸所显见,当时无迷可悟,见心清净而信,就是本性的自觉:即自性觉。

我们将逐渐以顿契法入用于自身佛法体用,经言欲取最上见性:思量即不中用……迷人渐修(相上污染欲不断)悟人顿契(净性求自见自性)同时(等妙觉)见性佛佛无边(不落两边)同一体


⑧时(8)肆乘禅
愿闻法要

法要,就是如何用心的方法或窍诀,成佛是这意义,愿闻,就是乐意用心来听说佛法。佛道的意思呢?坛经的一乘实教自佛自成一乘实教是相对于不同差别教理而安置的名义别称,六祖说,汝莫问我,我不教你,自修自佛(顿修),自佛自成(自性自如)

通识之下的佛陀时教,所谓教下,由于根基殊异
根:上中下)渐次开设大乘教法,即三乘(叁渐教:声闻乘(鹿)、缘觉乘(羊)、菩萨乘(牛),所以大乘是佛乘(大白牛)。这也是坛经所示的相应四乘(四种圣贤之位: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菩萨圣人、佛),乘数虽同,用处(权宜)不同,这样坛经的四乘非是通识的名义,而为顿教名义假立: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并以不假文字仨假归实(初中善扬),去假唯实一字不立,名最上乘(最上大乘禅,坛经别名),所以六祖开示法无四乘的说法:但用名言无实性,顿了成佛,就是随立随破(打除,对治愚痴,打破无明):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别有权宜的见解也不错: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破大立,晓喻新生……其中喻法,就是顿契明心(妄识:错认真心),先明心(虚妄习性)扫障再取见性成佛。

法华经是三乘教法的成佛经典,三乘
(叁为权教(权宜方便),当机成熟即弃二三(前二乘也叫小乘法),谓不可得。最相应坛经的四乘说法有禅宗祖庭经典楞伽经,即同是上等根性的顿教传承,经中名言假立四乘:凡夫禅(相应:见闻转诵是小乘,声闻乘)观察了义禅(悟法解义是中乘,缘觉乘)攀缘真如禅(依法修行是大乘,菩萨乘)诸如来禅(一乘实教,佛乘)

之诸名言假立故,所以六祖开示无尽藏妙尼
(机缘品第七)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六祖不识字就神奇了:小和尚问叫什么名字,石头跳出来回答说无名无字,小和尚问颜色叫什么名字,颜色羞答答语:我姓白名色…要记得孙悟空从哪里生出来的?有时需要一些方便权宜来喻示以法,如经文开示:牦牛爱尾……现以四乘妙趣参契(相合:可为亲人眷属好友证见佛法)修观

(佛,来成佛,大师至宝林(佛地、佛刹),韶州(相合:见闻转诵是小乘,声闻乘,凡夫禅,
声闻圣人韦刺史相合:悟法解义是中乘,缘觉乘,观察了义禅,独觉圣人)与官僚入山相合:依法修行是大乘,菩萨乘,攀缘真如禅,菩萨圣人),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相合:一乘实教,无我无人,无量无边,诸如来禅,佛)。师升座次(道场),刺史、官僚三十余人(道用),儒宗学士三十余人(有学道),僧尼、道俗一千余人(有学无学道),同时作礼(证无学道,本自清净),愿闻法要(一乘甚深法界,随种种人类普现,三世人人同时成佛道)(证无修道,本自具足)

般若无相偈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0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10-12 15:02
⑨时(9)文字禅
不假文字,不立文字,前面已具表述。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就是文字禅。认识文字禅,菩萨学处首先自是般若禅,应该增强对般若品第二研习,了达甚深法界,然后再加广博采学即是菩萨补处,经中有说:三藏十二部一切因人而置一切禅即般若禅,般若禅非一切禅,旨意般若以实相为体,不离实相为根本的一切禅法,包括之如文字禅,都是般若禅所摄用(自受用),即合中道般若意义为正用,否则判为外道禅,这样情况下,文字禅即名文字般若

般若一词出自印度瑜伽
(《瑜伽经/合一经》),原意为辨识智慧、获得真相(达成三摩地智)。佛教通识提出般若有多种,比如实相般若为根本,还有境界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放光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如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等,总名金刚般若

比如,观照般若为一一照了境界,境界般若即境界,镜子为实相般若境界般若为镜境
(叁仨),这个表达本来可以镜子为实相般若作起首,但考虑到很多新学或即使老修的禅法常易落入于无智或干慧或狂慧之深坑,所以不按习惯编排,合应坛经所教:切莫百物不思(道性窒碍)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这里“清净”即是文字般若,也即是传这个“法”印心。那呢,“菩提自性,本来清净”是境界般若实相般若在哪?早说众生自性本有般若嘛,汝莫问我,自性自生,顿悟顿修
(观照般若),打乒乓球接球用手是违规的,莫向身外求

清净,如果不识中国文字的外国人来看中国文字不能叫读吧?有感?无感?如果落在无感有感之间思量
(就叫污染),一手抓有感,一手抓无感,则是婆婆媳妇同时掉水的情况了,先救谁?汝莫问我,哪有来去,先救自已。我认为我们识中国文字的,情况应类似自已打字上去的,然后也不用看,与机器人聊天应答一样,你说看字或打字哪先哪后,则是落入鸡先还是蛋先的情况了,公鸡懵逼啊,哪有动静。

外国人不识中国文字关系不大,可向外求翻译,佛经除了坛经都是翻译版本,唯是坛经自已人使用了道道地地的汉语言源汁源味,即利用汉语言文字的自本高辨识度而留传下来,六祖不识字实有关系吗?他人识字亦可,否则怎么契合无我无人的境界般若,上上人想到吗?想到什么?即落入下下人……六祖偈子开示:义则上下相连(怜)……是
?与识不识字有关吗?在六祖来说无感(无碍),经文:度名虽一(无感耶?),用处不同……袁与缘会与慧筛与师兀兀与岳岳,等等,亦复如是硬知识,可以筛一筛(参或禅,意为静虑):识字与不识字爷俩断续的吗?经有偈语: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你说续的,会挨一棒,你说不断,又挨一棒,最好不动,再挨重棒,唐僧不识白骨精。

文字禅在于对真俗两谛照顾付嘱品第十应详参考)三十六对法,主要要诀:二道相因,生中道义……象东北戏艺二人转,对转之间发生变相,①有对有转,②无对也转,③不思议转,④转不思议转。但我们未有深入一乘教法的见地先求见性,则然人可识字可不识字,但当如经教诫: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这里先列出三十六对法整理版本:


外境无情五对(阴)
天与地对(色)
日与月对(受)
明与暗对(想)
阴与阳对(行)
水与火对(识)

法相语言十二(入)
外六尘
语与法对(色)
有与无对(声)
有色与无色对(香)
有相与无相对(味)
有漏与无漏对(触)
色与空对(法)

内六门
动与静对(眼)
清与浊对(耳)
凡与圣对(鼻)
僧与俗对(舌)
老与少对(身)
大与小对(意)

自性起用十九(界)
长与短对(若起思量,即是转识)

生六识
邪与正对(眼识)
痴与慧对(耳识)
愚与智对(鼻识)
乱与定对(舌识)
慈与毒对(身识)
戒与非对(意识)

出六门
直与曲对(眼)
实与虚对(耳)
险与平对(鼻)
烦恼与菩提对(舌)
常与无常对(身)
悲与害对(意)

见六尘
喜与瞋对(色)
舍与悭对(声)
进与退对(香)
生与灭对(味)
法身与色身对(触)
化身与报身对(法)


⑩时(10)游戏禅
所谓“游戏三昧”……游者,一切无染,不取不舍,戏者,无障无碍,随缘自在,三昧,不离自性,事事圆满,也叫正定,这些说的是大菩萨境界,于彼时利乐众生的神通变化。经文(顿渐品第八):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20231106105834.jpg

我们可以学这样观待,对面是大菩萨,我呢?空或无心,象这样种种大菩萨非常多(大菩萨众),种种利乐,种种攀缘,无量适合,无尽妙法,布施与我……依据坛经开示(筛父带入门,通行靠自已),要见到这样的智慧心,需要进入甚深法界修证(般若),比如获得二种三昧(一相三昧、一行三昧),那么一切佛经的神通境界就归你所有了:见诸佛境界,至佛地位……这个“见”由我们的自性本体而发起用的,就象道家境界,有的可以达到化境,那你自已修道到了,神通与你同在一处,比如孙悟空拔一豪毛,就可以化出很多小孙悟空,所说的“见”为你见道后才慢慢有的,是则如与大孙悟空好象同一个身体之“见”,叫羽化成仙仙者,就是自由自在的境界唯是我心本性自生的境地。佛教呢,种种表示如此第一义境界,如周遍法界、神游太虚而境无来去(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所谓无境禅定证量等等。

诚然我们初遇禅学,但求于禅法先行见性而后破除诸障,否则使用三大劫的时间来说佛法的无尽微妙,也是食古不化,徒然不得,用沙作喻即:同如煮沙,终不可食……所以坛经在修证智慧神通方面并无过多谈论,也不谈空议色,因为小根智者遇见则因所知理障而现所抵御,那就将可能有与初愿相违而成之诤,唯论见性,下附十八空观修证:

十八空观修证(空:诸法空相,十八具尸体)
(眼)内空、外空、内外空
(耳)空空、大空、第一义空
(鼻)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
(舌)无始空、散空、性空
(身)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
(意)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


尸体:识体(识自本心)
口诀:复活(见自本性)


ec39d.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0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10-12 15:10
02、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辅注
:告示,告白,揭示,显见;行由得法事意:心法获得得法的过程(行由)及情景事意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上面四句本来不是偈语(口头禅大道理),是惠能大师为大众提出修行一乘的总纲(顿教),符合禅宗之直指人心的顿教禅法,即心印。新学人实践还要包括并把握三个关要,即:无相为体(理体)、无住为本(体相)、无念为宗(体性),这里我们采用“实践”即践行及显现来表达经本中所说的修证(应用),让它成为学者修行中获得的各种体认(心识蜕变、证量境界),如:对照、对应、对认、对同

心印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印心,明心,理,觉,体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心印,见性,事,行,用


总纲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自观自性,本性,道,体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自生
佛法,佛性,佛,用

蜕变
菩提自性(5),本来清净(6)无量,悟,体
但用此心
(7),直了成佛(8)无边,觉,用

转识成智之所说或法身向上的登佛地要领
至佛地位一体:三身、四智,游戏三昧

菩提阿耨多罗三渺三菩提法,音译)
俗谛(世间真理、相对真理、世俗谛、世谛):从佛教由印度传而来的一个名字(法),印度有一种树,叫菩提树(物像、色相、相),在印度的菩提树具有神圣的意义菩提性。我们听菩提法这样(声闻法),就有了“菩提”名一个(法相),一种“菩提树”(“物”),成为认识并记忆下来(“菩提身”,这里即对应前面所讲的硬知识仨有名、色、识(“菩提种”),虽然记忆库里面没有“”的存在“真实”感,象这样就叫为“佛种”,相应这个佛种,就叫“菩提”种子,佛种有的是几千年的历史或更多的时间,或无能考证、不知开始,有的种子某地方有,某地方没有,或未有未曾有,可以理解,象“菩提”种子,在我们当代人出生之前已有,通过一代人传一代人就叫传世,累积很多世的神圣功德:菩提果(即如来,常念不负如来不负卿)。

那么使用菩提这个名字,意味着佛种的相既不断(教化上叫莫断灭佛种,或说具有着象征意义:佛法继承与流传、流布,可不可以用别的名字,可以的,获得真谛之后随所应化(应用)……比如:月、松、叶、沙、土、石、水、老和尚、小和尚、女人、房子、车乘、金子、老虎(佛舍身畏虎)、狗(狗有佛性无)、鹿、羊、牛、屎溺、黄金、虚空、日、物、圆陀陀、佛舍利等等,如金刚经所讲:一切法皆是佛法(菩提心,菩提法,真如佛性成佛因坛经则明心自见:一切万法(菩提法)不离自性真如菩提因,绝对菩提心)

真谛(绝对真理,出世间真理):菩提象手指一样向着人心,即“”,但这里特指心的“觉悟(佛),尚未“觉悟”就叫“未来佛”,将来获得明觉性,即称名为“”,总的来说,佛教教义之下,觉悟绝对真理为首应第一义(大事,唯我独尊,或笑傲江湖,或如人饮水,或气吞九江水,种种绝对境界,无量无边智)。把“真理”叫成别的名字,也不离第一义(不名、无名),比如中道、大道、本来面目、了脱生死。

语与法对
,这里指口里道出的语言中种种(意,名身、句身、文身),广义的法包括宇宙、世界、万物,比如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任何,即六根眼耳鼻舌身(5)(6)所缘对应的种种(色声香味触法),佛法就叫一切法及一切善法,证得真谛即皆佛法。,即证成绝对(空性,实相,甚深缘起,相对也变成绝对(性空,无实,假名缘起真如有性)。

这样既有所约束上的,又有广泛意义上的,符合真俗不二谛,并且将来能明白诸如:“一切唯心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万法唯心”,如此学理、说法乃至游戏文字(三昧),都称“诸佛妙理”,这些在坛经都叫文字禅说通及心通

金庸大侠创作十六部小说,杀人无数,战无败绩,你说有生有死吗?有生有死合俗谛,无生无死证真谛,郭靖死不?黄蓉生不?郭(果)香知道,莫问前程。

言下见性
菩提自性(自见),本来清净(佛性)识自本心:应用
但用此心(实性),直了成佛(本性)见自本性:实践

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

念口头禅
口头禅大道理口念般若,不识真空
经云:
口念心不行…啃西瓜皮迷彩服
不得彩蛋,污染蛋壳……瓜心:诸佛妙语果觉

迷心外见(著空),障见内性(功德)

只到外门(门见),入门未得(我见)
假名缘起(情
甚深因缘自性
时中即空(空相),佛用归体(明觉)
念念自见(圆明),了了分明(我人)
真俗不二(理事),无量无边(中用)
万端如如(真如),即是真实(即佛)

②缘起性空(1)
真谛俗谛之二谛关系勾连交联,潮俗语一,同如瑜伽之连接、结合义,需要道谛去实践,比如得到相应的资粮道(比拟辟邪剑谱、或葵花宝典等)等,即使用一定的方法(权以射雕拟用)、道路(作喻运作,路数,比拟林家七十二路辟邪剑法、周伯通七十二路空明拳,即是缘起(郭靖,凡夫,即是缘起俗谛义,犹以实践(黄蓉,见性去证获真谛,即是性空真谛义(郭香,圣道、圣位,此中,“缘起”归为俗谛义(拟在之处)“性空”归为真谛义(了见证道),金刚经云:所在之处,当知有佛……在在处处,皆以华香……悉知悉见(明行足、正遍知,坛经: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郭香,设“郭”姓
(百姓之一,性种俗谛义,假借“郭”姓名义同音转义通以见“(见性,圣道、圣位)而为真谛义,如此运转(比拟老顽童自创左右手互搏术,顽对转玩,玩者:心元是佛,见真者游戏三昧),这中有汉语言文字的运用,前有仓吉造字之功,后有之诸贤圣加以应用上的创造性,坛经中对此运用比比皆是(文字禅:文字唯识),六祖大师不识字,却拟三十六对法为后世学道者流传并以应用,以获得向上的真谛(香)之义,举如得证法身,契应坛经“五分法身香”:鼻识种子智,闻香(闻性)见道,拟为反闻自性道谛,得道名香为真谛义趣,表为:逮获而入于“自觉圣”趣(一切万法)之位,即圣位之在得“法”正受(三昧、正定:自佛智道,合三离二,坛经: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自心真佛),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辟(中道)(自见)(见性转见)(自见自性法身,名佛,法身中向上:六七因上转:顿见顿修(觉菩提),乘悟并销(菩提身),自成佛道(菩提果),名之顿教(佛菩提果,佛菩提,名佛,五八六七果因转,真俗对转证法华)……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连续剧(佛系创作)《西出玉门》女主叶流西别名沙漠玫瑰,馨入心腑须内熏,丁东滴咚滴叮咚(咚对转中)……之前看过一个民间视频讲一男子常喝补品贝冬西丁(若目识丁,得大满贯、大三元、圆满见,凤凰涅槃、神雕侠侣),般若味重重(圆满次第:生起次第、生圆次第,右左手互搏术)


③缘起性空(2)
那么,无论缘起(俗谛)诸义之如:“菩提”、“玫瑰”、“贝冬西丁”,皆名“禅相”,唯名禅性即名禅法,于因性(因地辗转向上)契证真谛返回果觉,性空真色(真觉,识自本心,净性妙明(真谛,见自本性,于此真佛禅证入诸如来智地(大圆镜智,无心之心),通达绝相超宗智境(佛心宗通二种:说通及心通,明性破邪宗),名诸如来禅,了知无量法门始末,超如来地,自觉圣趣,如大日出,万般色相,遍照无边,诸菩萨万行大悲智(回家之路),了见一切善法现华严,止恶唯从见性求,至善无为入圣位,一切唯心造(作开导依,示导见性),普现所作智(作广导依,事事圆满)

菩提”之神圣性
(自性),起(义得于缘起仨有:名、色、识闻则同受(能生万法,无二),无有受者仨相无我,无不受者仨假无人,证真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智境善了别(证断有漏,圆满分齐),现自觉圣趣大悟趣:一切万法,万佛之王。“玫瑰”,自性真色,余香自现,以色(有真)来明心,以物(妙有)来显理,祖师及如来,说通及心通,无别无有二。“贝冬西丁”,净与非净,无有两处,中中流入,法法菩提,无坏不坏,九天共显,同见一真,刹那明觉称觉为师:觉正净,无量光佛刹

一切善法
(一切如来,俗谛菩提,顿证菩提,缘起则应(应供,仨有:名、色、识,离取仨相仨相:文字相、语言相、心缘相,性空,不杀生断灭见,本无动摇,正遍知,性性乐融
仨假:名假、法假、受假,满分本具(本自具足,本自清净,明行足,莫向外觅善逝,唯向性作(转处不留情无情无佛种世间解,离取假我仨相:执取法相复坠无明,仨相本为性空显见:诸法空相,无有实义,假立为用,真俗不二无上士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超无学,即证离欲离欲尊:定慧双修,调御丈夫,入无学位(能生万法,天人师,无我真色二足尊:福慧双运,净土),功德自真众中尊:福智无比,光明,佛世尊,同证无修(涅槃智、密严宫、真定)缘起惠能不识字(自本无生受生,无有受者,离取假言“惠能不识字”但用名言无实性,借假用真俗共处,本不生灭,不取杀生断灭见),受本无生处(见性离即离非自性自现,证见法体性身:法身本净,无不受者,“无我”,有无俱不计(不食肉),明了真功德,自性自已生菩提性本自不增不减,本自不垢不净称量性觉,自性本净,无量无边智真如,生佛合适性(有真,菩提身,善生诸佛法菩提法仨有:名、色、识,一切万法,金刚经云: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大菩提,真谛菩提:一切法皆是佛法,奈何非万法(谤佛,无量无边罪,“无人”遗教一字戒,免复堕生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诸佛所教:真俗无碍

④终极治愈
见性深浅,境无二边
离即净性,性净乃合
法不非见,自性功德
无心之心,须自内见


⑤佛由人作
见人说人话(无我)见鬼说鬼话(无人)
遇见不明白唯说不明白话(解脱知见香)


⑥惠能不识字
⑤成所作智同圆镜:识字(佛)北出
⑥妙观察智见非功:所识(化)南没
⑦平等性智心无病:无识(报)东出
⑧大圆性智性清净菩提(法)西入


金刚三味定慧:左右手互搏术
化: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
报:五八六七果因转性戒体
法:无体并销无体假空明拳
不食肉戒:有无不计:解脱见

⑦远离觉所觉
时,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如水通流

⑤成所作智同圆镜:觉、仨相仨假、动、物
⑥妙观察智见非功:能、仨有、理体、仁、妄
⑦平等性智心无病:等觉、佛、
、实相、妙
⑧大圆性智性清净:菩提、性、
诸如来地

五八六七因性觉,假用文字无实性觉性适合
若依动处不食肉,繁兴永处楞伽定明觉合适
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圆觉大菩提


破柴踏碓证般若:当鞋合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0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10-14 05:52
03、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04、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0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10-28 21: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0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11-8 00:40
10、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

  余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①三种障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①业障),将呈和尚,有何所益?(②报障)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②所知障);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③烦恼障)余人闻语,总皆息心(②所知障),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②所知障,③烦恼障)

②七种慢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①慢),不须澄心用意作偈(②过慢),将呈和尚,有何所益?(③慢过慢)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④卑慢);我辈谩作偈颂(⑤我慢),枉用心力。”(⑥邪慢)余人闻语,总皆息心(⑦增上慢),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五种见之见取见)

11、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①见道位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身见,毒器覆器。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疑见,垢器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戒见,漏器

毒器:器皿扣着放着,口朝下覆盖
垢器:器皿口朝上放,里放有脏物
漏器:器皿有了裂缝,装进水会漏


②五种见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身见,愚迷)。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边见,迷心外见)。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邪见,外迷法相,迷妄。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取见,邪妄)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戒见,邪迷

12、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①楞伽定
五祖堂前(58,一真一切真),有步廊三间(智越三界、不动九地,布网布廊),拟请供奉(如来,应供)卢珍(真佛,炉,火中珍,焰中仙,法中王)画《楞伽经变相》(72,无量)及《五祖血脉图》(60,无边),流传供养(67,70,万境自如如,二种三昧)。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无相为体)。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无住为本),前后经(前佛、后佛、今佛)四日(四智,四种禅:凡夫禅、观察了义禅、攀缘真如禅、诸如来禅),一十三度(十地,三身),呈偈不得(无念为宗)

②五阴覆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识阴),数度欲呈。行至堂前(行阴),心中恍惚(想阴),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受阴),呈偈不得(色阴)

③三毒三界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上求下化,法身向上)。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贪性,欲界,戒)。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嗔性,色界,定),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痴性,空界,慧)

13、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魔王事(四大):生死苦海
秀乃思惟(见性障性罪性:障道因6缘12):“不如向廊下书著(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从他和尚看见(痴性),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贪性)。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嗔性)。”

  是夜三更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不使人知(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自执灯(诸求二乘人),书偈于南廊壁间(目以为无作),呈心所见(尽属情所计)。偈曰六十二见本6断12二种生死:分段生死、变化生死身见

  身是菩提树
(边见),心如明镜台(邪见)
  时时勤拂拭
(取见),勿使惹尘埃(戒见)


14、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①五盖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贪欲盖);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嗔恚盖,宿业障重不合得法(掉举恶作盖),圣意难测(疑盖)。”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惛沉睡眠盖)

②三毒三学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贪性,无明爱欲,欲界贪,转戒学:心地无非自性戒;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嗔性,色界嗔,有色贪,转定学:心地无乱自性定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痴性,无色欲,无色贪,无明,转慧学:心地无痴自性慧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有假


③六尘
秀书偈了(见色尘),便却归房(见声尘),人总不知(见香尘)。秀复思惟(见味尘):“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见触尘)”房中思想见法尘法处所摄色,坐卧不安(槽厂),直至五更(马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0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11-9 17:18
16、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

  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①四乘解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外乘)。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外见)。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小乘,见闻转诵,假,渐,凡夫禅;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中乘,悟法解义,假,渐,观察了义禅。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大乘,依法修行,假,渐顿,攀缘真如禅。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最上一乘,实,圆顿,诸如来禅……”

②三身解
法体无相为体了妄(法身佛,非相无非,说通:“汝作此偈(分别事识),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不识自识自见本性,若识自心见性,。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化身佛无住为本,说法全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留情,惠能不识字,现识。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报身佛法体作因真识无念为宗有真心通……”

③四智解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愚迷)。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邪妄)。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成所作智同圆镜);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妙观察智见非功)。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平等性智心无病)。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大圆镜智性清净)……”

17、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①五浊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命浊),作偈不成(劫浊,贪欲盖,心中恍惚(见浊,嗔恚盖,神思不安(烦恼浊,掉举恶作盖,犹如梦中(众生浊,疑盖,行坐不乐(命浊,惛沉睡眠盖

命种:身命、性命、慧命: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佛命无我、无生、无灭,身、心、器世间:因缘果

三十六对

②六识(辗转十二入共十八界,出没离两边)
神秀作礼而出(眼),又经数日(耳),作偈不成(鼻),心中恍惚(舌),神思不安(身),犹如梦中(意),行坐不乐(见性无,有念念成邪,无念念即正,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最上一乘

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地)
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0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11-11 14: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0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11-12 1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46

主题

182

帖子

2万

积分

北冰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08
 楼主| 发表时间 2023-11-18 1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4-4-29 02:16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