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再回来:轮回的科学(转帖)

68 / 17144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发表时间 2008-10-13 22:29 |阅读模式

作者:圣恩A.C.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

   
    有 史 以 来 有 关
    轮 回 最 完 备
    最 易 明 白 的 解 说

  生命不从诞生开始,不因死亡而完结。灵魂在离开现有的身体后,什么事情会发生在自我身上呢?他会不会进入另一个身体?他一定要永远轮回不息吗?轮回实际是怎样运转的?我们可以控制未来的投生吗?
  《再回来》从世上不受时空限制的有关死后灵魂知识的来源,撮录其中完备的解释,来回答所有问题中最深奥的问题——轮回。
  这本书教导你轮回的科学,如何控制你的现在,决定你的将来,戏剧性的改变你的一生。

最新关注的会员朋友
回复 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2:29
序  言

对永生的追求

  我们活得就象会永远地活下去一样,这是过往“甲壳虫”年代每一个人的想法,
不是吗?我的意思是说,有谁想过我们是会死的呢?

--前“甲壳虫”乐队之保罗·麦加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2:33
    如果你想真正的掌握自己的命运,你必须明白轮回以及其过程(就是如此简单的一回事)。

  没有人想死。我们都希望可以永远精力充沛,没有皱纹,没有灰发,也没有关节炎地活下去。这是很自然的,因为首要和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享受快乐,假如我们真的可以永远地享受生活!

  人类对永生的恒久追求是这样的基本,要我们想象死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曾经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作家威廉·萨如彦(著作有《人间喜剧》)的临终话语,道出了许多人心中的话。他说:“每个人都要死,而一直以来我都相信我是例外的,但现在又是怎样呢?”我们很少会想死亡(如果有的话),或死后会发生什么事。有些人说,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有些人相信天堂和地狱的存在;也有些人认为今生只是我们很多次生命中的一次,我们将来也会再次活下去。世界三分之一或更多的人(超过十亿五千万人)承认轮回是生命里不容置疑的事实。

  轮回并不是一个信仰体系、理论或是用来逃避冷酷无情的最后裁判--死亡--的心理安慰,而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解释我们的前生和来世。这个题目有很多书记载过,多数是基于催眠术、弥留的经验、魂不附体的描述和经验。但大数有关轮回的著作,资料都不完全,流于一般揣测,表面化和没有结论。有些书称记录了一些人,在催眠状态下,回到他们前生的情形。他们详细地形容以前住过的屋子,走过的路,孩提时候常到的公园,前生父母、朋友和亲属的名字。当然,可以用这些资料写成一些引人入胜的读物,这样的书也会引起一般人对轮回的兴趣,甚至令他们相信轮回的事。但详细的调查显示出很多例这类所谓回返前生的事例都是虚构的、不确切的,甚至是骗局。

  最重要的是在这些流行的著作里,没有一本解释轮回的基本事实:通过轮回这简单的过程,灵魂永恒地从一个物质身体转生到另一个物质身体。这些作者很少会讨论这基本的原则;即使有,通常也只会提出自以为是的理论,说出在什么情形下有轮回,在什么情况下又不会发生,就好象只有一些特别的或天赋的生物才会轮回,而其他不会似的。这样的著作不但没有说及轮回的科学,反而引出了一连串令人迷惑的虚构和矛盾,留给读者一大堆没有解答的问题。

  例如,一个人轮回是刹那间的事或渐进的事或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其他生物,例如动物,可以轮回到人类的身体吗?人会投生做动物吗?如果会,是怎样的一回事?又为什么呢?我们会轮回不息吗?或者有一天轮回终止?灵魂是否会在地狱永远受苦或是在天堂永远享乐?我们可否控制将来的轮回?怎样去做?我们是否会在另一个星球出生,善事恶行是否会决定我们下一个身体?因果跟轮回又有什么关系?《再回来》圆满地解答这些问题,科学地解释轮回真正的发生。最后这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实际可行的指引,怎样去洞察和超越这神秘,又时常被人误解的轮回--对人类命运的形成担当重大角色的真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2:36

导  言

知觉的奥秘

  人类最神秘、最残酷而无可避免的敌人--死亡--是否是生命的终结?或者是开启另一次生命,另一度空间,另一个世界的一道门?

  如果人的知觉在死亡后仍然存在,那什么决定这知常见觉转移到另一个真实的存在呢?

  为了对这些神秘的事物有明确的了解,一直以来,人类都求教于有见识的哲学家,接受他们的教导为较高真理的代表。

  无论寻求真理的人怎样小心地分析也好,有些人还是批评这种从较高权威获取知识的方法。社会哲学家苏谟卡(《小即是美丽》的作者)提到现在的社会,当人类跟自然及传统的智慧脱节时,他们便以嘲弄为时尚,只相信他们看到的,触摸到的,度量到的,好象俗话所说的:眼见为实。可是当人试图了解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却超越了他们物质的感官范畴,超越了他们度量的器具及他们心智的臆测,这样,除了从一个更高的来源获取知识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从来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通过实验室的研究,成功地解答“知觉”这个谜,或者解说物质在身体毁灭后知觉的最后目的地。有关这方面的调查研究有很多,也有很多意见分歧的理论发表过,但我们得承认这些理论是不完整的。

  另一方面来看,轮回的系统性原则能够详尽地解释有关管辖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生命的无形定律。

  一个人若要明白轮回,便一定要接受知觉最基本的概念。知觉作为一种能力,与构成这个肉身的物质不同,知觉高于物质。只要看看人类独有的思想,感情和意愿,这原则便得证实。DNA或其他遗传因子怎能激发人与人之间的爱及尊重的情感?原子或分子又怎会产生出象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或巴哈的“降B调弥撒”艺术的经典之作呢?单是原子和分子是无法解释人和他无限的能力的。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之父,承认物理现象不足以形容知觉,有一次,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说:“我深信现今时尚以科学理论来解释人类生命的所谓公理,不单只是完全的错误,而且,这看法该受到指责。”

  科学家无法以他们所观察到的一切物理定律来解释知觉。饱受挫折之余,曾获诺贝尔医学奖的阿尔拔·曾果尔惋叹地说:“在寻觅生命奥秘的路途上,我最近面对的是全无生命的原子、电子。不知不觉间,生命从我的指缝间溜走了。因此,在这垂暮之年,我仍要重踏以往走过的路。”接受知觉是从原子相互反应产生出来的概念的信心,与接受形而上学的解释所要的信心相比,要有极大的飞跃才行。正如著名的生物学家谭马士·赫胥黎说:“在我来看,这个宇宙很明显有一样东西,就是知觉,我不能够说知觉是物质或是力量,或是这两样东西可以想象出来的任何变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波尔进一步认识到了知觉的独特性。他指出:“我们得承认在物理学上和生物学上没有找到任何东西和知觉有些微的关连。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知觉。因此,知觉一定是自然本性的一部分;或者概括地说,知觉是真实存在的一部分。意思是说除了如在量子论中成立的物理学和化学定律外,我们要考虑另外一套性质不同的定律。”

  轮回并不是舶来品,也不是唱反调。就在这一生中,轮回便在我们的身体内有规律地发生。在《人脑》杂志里,约翰·费福教授指出:“你现在身体没有一个分子是你七年前身体里的。每隔七年,人的身体便完全地新陈代谢过一次。”可是,那自我,我们真正的身份,始终不变。我们的身体是从幼年成长,至青年,至中年,再至老年;可是,在这身体里的那个人,那个我,始终如一。

  这个物质身体以外,存在着一个有知觉的自我,这是轮回所基于的原则。轮回是更高权威主宰下的一部分,管辖生物从一个物质身体转生至另一个物质身体去。轮回既然涉及最重要的自我,这题目便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再回来》清楚地解释了轮回的基本原则,这些都记载在不受时间限制的韦达典籍《博伽梵歌》里。《博伽梵歌》的讲述大约是五千年前的事,这部书提供了其他地方找不到的有关轮回的最全面解释。历来世上无数伟大的思想家都研读过《博伽梵歌》。灵性知识都是真实的记载,不会随着每一新的科学理论的发现而改变,到了今天仍然用得着。

  哈佛的生化学家杜比写道:“我们有一个假设:就是对自然定律所知道的可以用来圆满地解释生命。可是,一成不变的依从这假设,只会带我们走进死胡同里。要是能对印度韦达传统的概念持着开明的态度,现代的科学家便可以从一个新的层面察看自己的学术研究,这样,一切科学家努力的目的--对真理的追求,便更迈进一步。”在这年代,世事不能肯定的,实在太多。我们务须明白有着知觉的我的真正本源,我们如何在不同的身体和不同生命的情况下存在?在死亡后我们的目的地又是怎样的地方?这是很重要的。这些重要的资料,在《再回来》中有很详尽的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2:37

  第一章论及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对轮回的看法;从印度传至中国的佛学,如何与中国的道家和儒学思想相融合,使轮回及业报的概念在中国的土地生根。事实上,轮回这个概念在悠久的、不受时空限制的韦达文献中早已记载了,就如在韦达文献之一的《博伽梵歌》里。

  第二章是圣恩A·C·巴克提韦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跟一位有宗教信仰的著名心理教授杜卡汉之间的生动交谈,很清楚地阐明非物质的灵魂,有别于物质的身体。

  在第三章,一位著名的心脏解剖科医生大力呼吁有系统地研究灵魂的存在,圣帕布帕德在这里引述韦达文献。韦达的解释虽然早几千万年,令人惊讶的是韦达知识提供的资料比现代科学还更丰足。第四章是三个引人入胜的典故,引自韦达文献《圣典博伽瓦谭》的这些记述是典型的实例,说出灵魂如何在严谨的自然定律(业报)管辖下,在不同的身体中转生。

  第五章是圣帕布帕德著作精选,清楚地证明通过日常事例,我们可以很容易便明白轮回的原则。接着的一章说出轮回如何包括了一个宇宙性和永无错漏的公理:灵魂不会被判永久受罚,反之,灵魂具有法定的权利:永远都会有机会脱离这个持续不断的生死循环。

  第七章谈及对轮回一般的错误见解和时尚看法。最后的一章总结:不要再回来,提出一条途径。通过这条途径,灵魂能够超越轮回,进至另一境界;到达了那境地,灵魂最后能够脱出这个物质身体的监牢,永远不用再回到这个充满生、老、病、死、变幻无常的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2:40

第一章

从中国到印度的轮回观

  生命是不是从诞生开始,至死亡时完结?或者,死亡带来生命的终结,就好象苏醒是睡眠的终结一样?这一生就是所有一切吗?或者,这一生之后,还有另外一世等着我们?后者的看法,称为轮回,受到中国很多情操高尚、修行高深的人支持。

  在近代中国社会上及政治上发生大变动之前,一般的概念是:出家人差不多都是头戴孔夫子帽、身穿道袍、足踏和尚鞋的。换句话说,中国的宗教家往往以不同的形式同时接受这三种信仰。学究们也很难明确地辨认出某某人属于哪一宗哪一派。结果,要指出谁接受轮回观念,谁不接受轮回观念,实在有点困难。

  孔子避谈形而上学的问题,譬如,象轮回,孔子不支持,也不反对;他只说,“不知生,焉知死。”又说“敬鬼神而远之”。可是,一个儒家弟子,由于他对佛教及道教的创始人都大力支持死亡之后还有生命的轮回学说。

  孔子的教诲主要局限于伦理道德的规范,并没有谈到灵性方面的事。但孔子非常尊重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令人感兴趣的是,孔子虽然从没有提到轮回,对老子却推崇备至,老子对灵魂转生的概念,有很多深奥的见解。而且,孔子被老子的教义吸引,也绝不单纯是表面的赏识。

  老子与印度的佛祖释伽牟尼、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和希伯来的以赛亚差不多同时,他们全都教导过轮回学说。从老子的《道德经》,可以看到完全支持轮回观,直到今天,世上的学者对这本书仍推崇备至。很明显,这本书完全支持轮回的观念,但将道家的轮回观发扬光大的却是庄子。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称庄子为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时常被提到的庄子轶事,就是庄生绕梦为蝴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舆,蝴蝶之梦为周与,周,则必有分矣。”(录自《庄子·齐物论》)

  梦中,庄周梦到自己化身为蝴蝶,不知道自己除了做了蝴蝶外,还做过别的什么?突然他梦醒过来,却发觉原来自己就是庄周。可是,他不能肯定究竟他真是庄周,还是梦见自己变成庄周。他会是同是蝴蝶,同是庄周吗?从此之后,他开始感到轮回是大有可能的。到后来轮回的概念在庄子其他著作中,便明显了,就如他谈到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佛祖释伽牟尼降生于印度北部,一个名叫该亚的地方。不久,佛教便从北印度传开来,当时印度的统治者是阿首克·摩哈茹阿哲(阿育王),阿首克·摩哈茹阿哲(阿育王)的祖父粲陀罗谷达,在击败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军后建国。阿首克·摩哈茹阿哲(阿育王)继续扩张他的势力,征服其它地方,直至厌倦战争的恐怖,他便皈依佛教。这位伟大的印度统治者皈依佛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道德思想及悲天悯人的心肠,很快便传遍印度的每个角落。在阿首克·摩哈茹阿哲(阿育王)四十年的统治期间,佛教成为主流的宗教,战争也便终止了。阿嗨姆萨(Ahimsa),或不用暴力,广泛地为人接受。不用暴力特别是针对较低等的种族,因为,人们深信这些较低等的种族也曾经为人,而人在他将来的轮回中,也会可能投生在动物形体中,甚至到植物的形体里。

  阿首克·摩哈茹阿哲(阿育王)是一个热衷于传道的人,他派遣无数的传道者到叙利亚、埃及、以色列和希腊。看来那些公社形式的部落,十分接受轮回的概念。现在,世上学者都公认:亚洲区和非亚洲区的宗教受到从印度传来的哲学影响很深,特别是佛教和古代韦达文献记载的哲理(韦达文献是最完备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佛教教义有很多是从韦达经典引申出来的。)就算是基督的教义,最少直至公元五百五十三年在君士坦丁堡第二次大公会议中--轮回学说才受到正统基督徒不明不白的禁制。

  佛教广传中国各地。在很多名山洞窟内都有宏伟庄严的罗汉塑像,刻划出几个世纪以来,从印度及西藏到中国弘扬佛法者的形象。因此,中国的宗教人士对印度的传道者也有几分感激之情。这些佛教贤哲,历朝都前来中国,使中国人对轮回及来报定律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印度的思想不断地流入中国,很多人自然把佛教玄奥的学说加诸孔子俗世的教诲中(这里的“俗世”意谓只涉及伦理道德规范的教诲,没有论及超然存在的命题)。

  可是,在时间的冲击下,再加上人为心智思辨的扭曲,从印度传来的原本佛学学说,来到中国后,由于中土对形而上学概念的吸收力还未完备,原始佛学的概念到最后也消灭了。印度形而上学的概念承自深广的韦达传统文化;韦达蕴藏的经典启示在佛祖未降生二千五百年之前已存在了。佛学学说跟原来的韦达思想一样,了解到轮回是生命的基本定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2:44

《博伽梵歌》——
一部不受时空限制的轮回资料典籍

  为了对轮回学说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很多人便开始寻找有关前生及来世知识的原始资料。世上所有文献典籍中,以梵语写成的《韦达经》最古老,给轮回科学提供了最完备及合乎逻辑的解释,五千年来,《韦达经》的教导备受全球欢迎,到今天仍然适用。

  《博伽梵歌》是韦达知识的精华及众多《乌帕尼沙德》(U-panisad)中最重要的一本,这部书记载了有关轮回最基本的资料。五千年前,在印度北部的战场上,至尊人格神--圣主奎师那开始讲述有关灵魂的永生,他对阿尔诸那说:“过去,从未有一个时候,我、你、所有这些国王,不存在;未来,也如是。”《博伽梵歌》继续训诲说:“你要知道,遍透整个躯体的东西不会毁灭--谁也不能毁灭永不朽毁的灵魂。”这里,我们谈到的灵魂精微之至,不能够单凭人类有限的心意和感官来验证灵魂的存在。因此,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够接受灵魂存在的事实。奎师那对阿尔诸那说:“灵魂叫人惊叹:有人如此认为,有人如此形容,有人如此听闻。也有人尽管听说过,对之仍懵无所知。”

  可是,接受灵魂的存在并不单是信仰的问题。《博伽梵歌》能诉诸于我们的感官经验及逻辑思想,因此,我们能够以某种程度上合理的信念,来接受《博伽梵歌》的教诲,而不是把它当作教条,盲目地接受。

  除非一个人认识到自我(灵魂)跟身体之间的分别,否则要明白轮回,根本是不可能的。《博伽梵歌》用如下的例子,帮助我们明了灵魂的本质:“单是阳光便明耀整个宇宙。”存在于体内的生物,便以知觉照耀整个生物。

  知觉是灵魂存在于体内的具体证明。在阴天里,可能见不到太阳,但因为有阳光,我们当然知道太阳挂在天空。同样,我们未能直接察觉灵魂的存在,但因为有知觉的存在,我们便能下结论有灵魂的存在。没有了知觉,身体只是一堆死物。只因为知觉的存在,这堆死物才会呼吸、言语、爱和恐惧。从根本上说,躯体是灵魂的车乘。借着这车乘,灵魂能满足他无数的物质欲望,就如坐在以物质能力构成的机械上。灵魂误把自己认同为身体,对生命带着不同的概念,从一个身体转至另一个身体,就如空气带着芬芳四处飘散一样。没有司机,汽车便不能行走,同样,没有灵魂,身体便不能运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2:45
  一个人年老时,有着知觉的自我跟物质身体的分别,愈来愈明显。在这一生中,人可以观察他身体不断的改变。这躯体并不持久,时间验证了孩提生命的转瞬即逝。在某段时间,身体存在、长大、成熟、繁衍、逐渐衰老,到最后死去。因此,这实质的身体并不是真的,因为,经过一些时间,他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就如《博伽梵歌》解说:“非存在的东西并无恒性。”但是,不管物质身体怎么改变,知觉--存在于体内的灵魂徵兆--始终不变(“永恒的东西则无断灭。”)因此,我们能够合乎逻辑地下个结论,知觉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恒久本质,在身体瓦解之后,知觉仍然存在。奎师那告诉阿尔诸那说:“灵魂永无生死,一旦存在,即无毁灭……身体可杀,灵魂不可杀。”

  可是,假若是“躯体可杀,灵魂不可杀”。那么,躯体死后,灵魂又怎样呢?《博伽梵歌》提出的答案是灵魂会进入另一个身体。这便是轮回。对某些人来说,这个概念或许很难接受,但这是一个自然的现象,而《博伽梵歌》以合乎逻辑的例子来帮助我们了解“体困的灵魂,在躯体中,经历童年、青年,终至老年,死后离开这躯体,到另一躯体去。自觉的生物不会为此变化所眩。”

  换句话说,即使在人一生的时间内,他也经历到轮回。任何一个生物学家都可以告诉你,身体的细胞不断死亡,不断为新的细胞所取替。即是说,单就是在这一生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体。一个成人的身体跟他以前当婴孩时的身体完全不同。可是,无论身体上的改变怎样,其内的人始终如一。

  在死亡时,类似的情况会发生。自我经历这个身体最后一次的改变。《博伽梵歌》解说:“仿佛除去旧衣,换上新袍,灵魂离开衰老无用的旧物质躯体,进入新的。”这样,灵魂便被捆绑在永无休止的生死循环中。就如主对阿尔诸那说:“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

  根据《韦达经》,生命共有八百四十万种,从微生物及变形虫开始,到植物、昆虫、爬虫、飞禽和走兽,直到人类及半神人。依据生物的欲望,生物不断地在这些种族中诞生。

  生物转生到哪个种族是由心意驱策的,心意把灵魂推向一个又一个的新身体。《博伽梵歌》解说:“人在离开现在的躯体时,无论想着哪样的情景,在下一世便会到达那境界。”我们一生中思想及行为,都印在我们的心意上,所有这些思想的性质,物质自然授予我们一个适当的身体,所以,我们现有的身体,是前世死亡时知觉的体现。

  生物,进入另一身体,得到某类型眼、耳、舌、鼻和触觉,这些感官都围绕着心意。这样,他便享用某一特定的在感官对象。还有,轮回所走的路并不是时常往上坡的,在下一生,并没有保障他一定投生为人。例如一个人死时的心态象狗一样,那么,在他下一世,便会得到一只狗的眼、耳、鼻等等,他便可以做狗,象狗一样快乐。主奎师那证实了这样的一个不幸的灵魂的命运。说道:“人死于愚昧型态中,便投生到动物的界域。”

  根据《博伽梵歌》,人若不询问有关一已非物质的更高的自然本性,业报定律便强迫他们在生和死的循环中轮回,有时为人,有时为动物,有时为植物,有时为昆虫。

  我们存在于这个物质的世界,是因为今生及前生种下的业报反应,受物质条件限制的灵魂,要逃脱因果反应,人体提供了唯一的机会。运用这个人类形体,可以解决生命所有的问题:生、老、病、死,冲破永无休止的轮回循环。可是,当灵魂进化至人类生命的层面时,倘若他只沉迷于感官享乐中,浪费他的生命,即使在这一生中,也会很容易便积累足够的恶报,生生世世把自己捆绑在生死罗网中,却不一定为人。

  主奎师那说:“愚人并不知道生物怎样放弃他的身体,也不明白,在自然形态的魔力底下,他享用怎样的身体。但具备智慧的人便能洞悉一切。努力的超然主义者,坚处于自觉中,便能察觉一切。可是,那些不修习自觉的人,虽然努力试图,却看不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幸获得了人体的灵魂,应该努力求取自觉,去了解轮回的原则,远离反复的生死。我们决不能不去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2:47

第二章

在变更中的身体

  一九七四年,在西德的法兰克福,圣恩A·C·巴克提韦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与杜卡汉教授作了如下的交谈。杜卡汉教授是一位著名的宗教心理学家,他的著作有《灵魂的日常生活》,持有心理分析学的博士学位,曾在巴伐利亚郡开办一所治疗学院,以结合东西方处理知觉的心理方法闻名一时。这次谈话中,圣帕布帕德释轮回的首要基本原则:属灵的生物有别于物质身体,在说明了有着知觉的我,跟这身体是个别的个体后,圣帕布帕德描述有着知觉的自我,或灵魂,在死亡时,如何不断地转生至另一个身体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2:48

  杜教授:在我的研究工作里,我发现到本来的自我并不想死。可是,如果你经验过接近死亡的情景,就象是跨过了死亡的门槛,到了另一个存在的境界。

  圣帕布帕德:没错,这是两种不同的体验,感觉就好象一个病人渐渐康复一样。

  杜教授:这样说来,死者会经历到一个较高层次的真实存在吗?

  圣帕布帕德:死去的不是那个人,而是身体。根据韦达知识,身体自始至终都是死的。例如,麦克风是用金属做的。当麦克风接上电流,声音便变成电波,扩大后再从扩音器播放出来。但要是没有电力,系统便失灵。无论麦克风是工作还是不工作,麦克风也不外乎金属、塑胶的组合。同样,人的身体能够操作活动是由于体内的生命力。当这生命力离开身体,就会说这身体死去了。事实上这身体从来就是死的。生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只因为它的存在,这个身体才看似活着。但无论是“活着”或“死了”,这个物质身体只不过是一些死物的汇集。

  《博伽梵歌》第一个训诲指出,这个物质身体的情况,到底不是最重要的。

  至尊人格神说:

  你说的话流露了学识,可是,

  你竟为不值得哀伤的事情悲苦。

  有智慧的人不为死悲,不为生苦。

  (《博伽梵歌》2.11)

  死和躯体不是哲学探询的对象,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使这个死的身体活跃起来的灵魂。

  杜教授:“您怎样教您的门徒察觉这力量,一种不是物质却能使物质看似活跃的力量?理性上,我知道您所讲的是一门蕴藏真理的哲学,我并没有怀疑,但您怎样使一个人感觉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2:49

怎样去察觉灵魂

  圣帕布帕德:“这是很简单的一回事。有一种活力本原使身体活动;当这活力不在的时候,身体便不再活动。所以,真正的问题是:这活力原是什么呢?这问题是“韦丹塔”(Vedanta)哲学的中心所在。事实上《韦丹塔·苏陀》(Vedan-ta-sutra)开始的一句警语是:这存于体内的自我体质为何?所以,韦达哲学的学生首先要学习分辨一个活的身体和一个死的身体不同的地方。如果他不能掌握这原则,我们便叫他从逻辑的角度考虑这问题。任何人都见得到这个身体的变更和活动,只是由于这活力本原--灵魂的存在与否。没有了这活力本原,身体不会改变,也不会活动。这不是一个很难理解的概念。

  这具身体从来就是死的,就象一架庞大的机器。录音机是用死物来造的,但只要你--一个活人按一下键盘,录音机便工作。同样身体也是死物,但是身体内有一种生命力。只要这活力本原仍然在身体之内,身体便会起反应,也看似活着。举例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说话的能力,如果我叫我的一个学生来,他就会来,可是,一旦活力本原离开他的身体,不管怎样呼唤,他也来不了。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这活力本原究竟是什么呢?这是另一个论题,这问题的答案也就是灵性知识的开端。

  杜教授:“我明白您提到有关死的身体这点。必定有一样东西存在身体里面使身体活着。最恰当的结论是我们在谈论两样东西:身体和活力本原。但我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知觉这活力本原存在于我们之内,作为一个直接的体验,而不单只是一个理性的结论呢?在内在探索的路途上,确实地去感受更深层次的实际存在不是很重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2:51

我是布茹阿曼,我是灵魂

  圣帕布帕德:你自己就是那活力本原。活的身体有别于死的身体。唯一的不同是活力本原的存在。当这活力本原不在,我们便说身体死去。所以真正的自我是这活力本原。《韦达经》中有一句话:我便是活力本原。还有,我不是这物质身体。我是布茹阿曼,我是灵魂。这就是觉悟自我。

  在《博伽梵歌》中,是这样形容一个觉悟了的人。人自觉了,便再无所求,也无忧伤。他对待人,动物和所有生物都平等一致。

  杜教授:这样说来,您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说:我是灵魂。可是,他未必能够感受得到。

  圣帕布帕德:他怎不会感受到呢?他心中明白自己是活力本原。归根究底,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不是身体,即便是小孩子也知道。只要看看我们说话的方式,便能明白这点。我们说:这是我的手指。我们永不会说:我手指,那这个“我”究竟是什么呢?这便是自觉--我不是这个身体。

  这觉悟可延伸到其他的生物上。人为什么要宰杀动物呢?为什么要置别的生物于苦恼呢?一个自觉了的人可以看到这里是另一个自我,他只不过有一个不同的身体,但存在于我身体中的活力本原也在他的身体之内操作着。一个自觉了的人对所有的生物都一视同仁,明了清楚这活力本原--自我,不单只是在人类的身体内寄存,也同样寄存在动物、飞禽、鱼类、昆虫、树和植物的身体里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2:53

在这一生中的轮回

  灵魂是活力本原,在死亡的时候,灵魂从一个身体转移到另一个身体去。身体会改变,但那个自我始终如一。在我们这一生里,也可以观察到身体的转变;我们从婴孩至童年,从童年至少年,从少年至成年,我们移居于不同的身体内。可是,在任何时候,有着知觉的自我,或灵魂,始终如一。身体是物质的,而这真正的自我是灵性的,当一个人能够明白这点,他就是自觉了。

  杜教授:我想西方各国,现在正到了极重要的时刻,有史以来第一次,欧美开始严肃地接受真理显现的内在经验。当然,一直以来东方有很多哲学家自己明白死亡不仅不足畏惧;相反,死亡是通往更圆满生命的门槛。

  人们需要怎样克服身体的习惯和经验?如果他们能够突破那个躯体的经验,便能迅息间明白一个个截然不同的原则在里面操纵着,他们开始会感受到内在的生命。

  圣帕布帕德:主奎师那的奉献者自会明白这不同的原则,因为他永不会想:我是身体。他会想:我是灵魂。主奎师那在《博伽梵歌》中对阿尔诸那的第一个教诲就是:我亲爱的阿尔诸那,你这样重视身体的境况。可是,无论这个身体是死的也好,活的也好,有学识的人都不会重视它。这是灵修路途上的第一个觉悟。世界上每个人都这样关注他们的身体,当身体活着的时候,他们千方百计去保养它。身体死了,他们为它立碑铸像。这是躯体知觉。可是,没有人明白那赋予躯体美丽和生命的活力本原。在死亡的时候,没有人知道那个真正的自我--活力本原--到了哪里。这便是无知。

  杜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还年轻,在前线生活了四年。我在军团里,有两个军官没有受过伤,我是其中一个。我在战场上,一次又一次地目睹死亡。我看到站在我身旁的人被击倒。突然间他们的生命力离开了。就正如您所说,剩下来的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当死亡迫近,我接受我也许要死的事实,却发现在我之内,有一样跟死亡全无关系的东西。

  圣帕布帕德:对,这便是自觉。

  杜教授:这次战争的经验深深震撼了我,我的内求道路就从这开始的。

  圣帕布帕德:《韦达经》有这样的记载:一个对神知觉了的灵魂,无所畏惧。

  杜教授:自觉的程序是不是一连串的内在感受呢?在欧洲,人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事实上,我以为这是欧洲的真正宝藏--有这样多的人上过战场,进过集中营,尝过战火连天之苦,他们的心里仍旧保留挨近死亡一刹那的回忆,他们受伤至近乎支离破碎的时候,在刹那间感受到了永恒。但是现在有必要告诉人们,不必上战场,不必再进集中营,不必再受炸弹袭击之苦,就可去重视那些内在的感受,而在突然间便能触到神圣的存在,了解到躯体存在并不是一切。

  圣帕布帕德:我们每天晚上都可以感受到。当我们做梦时,我们的身体仍躺在床上,但我们却到了另一个地方。这样,我们便感受到我们的真正身份与这个身体是有区别的。做梦时,我们忘却了身体正躺在床上。我们在不同的身体里,在不同的环境下活动。同样,在日间,我们忘记在梦中的身体,在那个身体里,我们到过很多地方。譬如,我们以梦里的身体在空中飞翔。晚上,我忘记醒着时的身体;日间,我们忘却睡梦中的身体。但是,有着知觉的我--灵魂,依旧存在;在两类不同的身体里,我们仍旧知觉自己的存在。因此,结论是我们并不是这些身体。有些时候我们在某个身体里存在,在死的时候就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事实上,身体只是一种心智结构,有点儿象梦,但自我却有别于所有这些心智结构。这便是自觉,在《博伽梵歌》里,圣主奎师那说:
  
  活跃的感官高于昏昧的物质,

  心意高于感官,智智性高于心意,

  他(灵魂)高于智性。

  (《博伽梵歌》3.42)
  
  杜教授:今天早些时候,您曾提到有关假我的概念。您的意思是说灵魂就是真我吗?

  圣帕布帕德:对,灵魂就是纯粹的我。例如,我现在有一个七十八岁的印度人的身体,假我会这样想:我是印度人,我是这个身体。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总有一天这个短暂的身体会毁灭,我会得到另一个短暂的身体。这只是一个短暂的假象。真实存在的是灵魂,灵魂基于他的欲望和活动,便从一个身体投生到另一个身体去。

  杜教授:知觉可不可以在物质身体之外存在呢?

  圣帕布帕德:可以。纯粹的知觉--灵魂,并不需要物质身体。譬如,你做梦时忘记现在的身体,但你仍然有知觉。灵魂,即知觉,就如水一样,水是纯粹的,一旦从天上降下,接触地上,便变得混浊。

  杜教授:对,是这样。

  圣帕布帕德:同样,我们是灵魂,我们是纯粹的,一旦离开灵性世界跟这些物质身体接触,我们的知觉便受蒙蔽。知觉始终是纯粹的。现在却被泥土(这个身体)遮盖了。这就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纷争的原因。他们错误地与身体认同,想着:我是德国人,我是中国人,我是黑种人,我是黄种人,我是这个,我是那个,这样多躯体上的名份。这些躯体的名份是不纯洁的。那便是艺术家要雕刻描画裸体人像的原因,比方说法国人就把“裸体”当作“纯”艺术一样。同样,当你明白到“裸体”或灵魂真正的身份,去除这些身体加诸灵魂的名份,这便是纯粹。

  杜教授:为什么要人明白他与身体有别是这样难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2:56

人人皆知我不是这个身体

  圣帕布帕德:这并不困难,你可以感受到,人们由于愚昧,而有些不同的想法,但每个人都知道我不是这个身体。要感受到这点是很容易的。我现在存在着,我明白我曾经存在于婴孩的身体,幼儿的身体,也曾经存在于童年的身体内。在这样多的身体里我都存在过,现在我则存于一个老年人的身体里。或作另一个比喻。就说你现在穿上一件黑色的外衣。一会儿,你可能换上一件白色的外衣。可是,你不是那件黑色的外衣,也不是那件白色的外衣,你只是换了外衣。如果我称呼你做那件黑外衣先生,那便表示了我的愚昧。同样,在我一生中,我换了很多次身体。可是,我全不是这些身体。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杜教授:还不是有些困难吗?譬如,理性上你很清楚明白你并不是这个身体,但对死亡却还有恐惧。是不是说你没有实际的去明白这点呢?一旦你亲身体验到这点,死亡便不足害怕,因为你明白了你根本是不会死的。

  圣帕布帕德:经验是从一个更高的权威及有更高见识的人那处获得的。我经年累月的尝试着去经验我不是这个身体,倒不如从一个完美无误的来源--神或奎师那那里求取知识。这样,真正的权威,我便经验到不朽,那才算完美正确的。

  杜教授:是的,我明白了。

  圣帕布帕德:所以《韦达经》的教诲是:为了得到有关完美生命的最好经验,你一定要接近一位灵性导师。谁是灵性导师呢?我应该接近谁呢?我接近的人应当曾完整地听自他的灵性导师。这称为使徒传系。我听从一个完美的人;没有更改的,原原本本把这门知识传开去。在《博伽梵歌》里,圣主奎师那给了我们这些知识,没有丝毫更改,我们也把这同样的知觉传开去。

  杜教授:在西方国家,过去二三十年来,人们对灵性论题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另一方面。科学家若要除去人性自我,可以随时用他们的原子弹或其他科技上的发明来达到目的。可是,如果他们要引领人类走往一个更崇高的目标,便不应再以他们科学范畴内的物质观念来看待人类。他们要把人类原原本本地当作有着知觉的自我看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2:58

人生的目标

  圣帕布帕德:人生的目标是自觉,或达到对神的知觉,但科学家们并不明白这点,现今社会由一些瞎眼愚人领导。那些所谓科技人员、科学家、哲学家不明了生命的真正目的。而大众也是同样的盲目,所以,现在的情形是瞎子牵着瞎子走路。一个瞎子给另一个瞎子带路又会有什么好结果呢?不会有的,这不是正确的程序。一个人若要明白真理,他应该接近一个自觉了的人。

  (这时有更多客人走进房间。)

  门徒:圣帕布帕德,进来的诸位是神学、哲学教授。这位是达腊博士,他是西德本地瑜伽及其哲学研究会的领导人。

  (圣帕布帕德和他们打过招呼后,便继续谈话。)

  杜教授:我可否问您另一个问题?是不是有另一层面的经验,启发一般人走往更深层次的知觉。

  圣帕布帕德:对。在《博伽梵歌》中,奎师那描述这种经验:

  体困的灵魂,在躯体中,

  经历童年青年,终至老年,

  死后离开这躯体,到另一躯体去,

  自觉的灵魂不会为此变化所眩。

  (《博伽梵歌》2.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2:59
 一个人首先明白知识的基本原则:我不是这个身体。当人明白这基本原则,他便可以晋升至更高的知识领域。

  杜教授:在我看来,东西方对待有关身体与灵魂这个问题的态度截然不同。东方的教导是你要从身体解脱出来,而西方的宗教原则是人要知觉身体内的灵魂。

  圣帕布帕德:这是很容易明白的。从《博伽梵歌》,我们得知我们是灵魂,我们存在于身体之内。我们痛苦的原由是因为我们与这个身体认同,我受苦因为我进入了这个身体。所以,无论东方或西方的教导,真正要做的是怎样从这个身体中解脱出来。这点清楚了没有?

  杜教授:清楚了。

  圣帕布帕德:“轮回”一词的意思是:我是一个进入了这身体的灵魂。可是,在下一生,我可以进入另一个身体。可能是狗的身体,猫的身体,或者是皇帝的身体。但是在皇帝的身体也好,狗的身体也好,痛苦依然存在。这些痛苦包括生、老、病、死。为了去除这四样痛苦,我便要从这个身体解脱出来。这才是人类真正的问题:怎样从这个物质身体解脱出来。

  杜教授:这要经历很多世吗?

  圣帕布帕德:可以经历很多世,也可以在这一生完成。在这一生中,你若明白痛苦是由这个身体造成的,你便要询问怎样才能从这个身体中解脱出来。当你得到这知识,你便知道怎样及时从身体中解脱出来。

  杜教授:这并不是说我要杀死这个身体,是吗?这是不是说我认识到我的灵魂是独立于我的躯体的呢?

  圣帕布帕德:对,你不用杀死这身体。无论你的身体有没有被杀,总有一天你要离开现在的身体,接受另一个身体。这是无可避免的自然法则。

  杜教授:有些观点似乎与基督教的相一致。

  圣帕布帕德:无论你是基督徒,回教徒还是印度教徒,这都没有关系。知识就是知识。无论这知识在哪里,都应该学习才对。这知识就是--每一生物都拘禁在物质躯体内。这知识可用在印度教徒、基督教徒、回教徒身上,可用在每个人身上。灵魂被禁锢在身体内,灵魂便得经历生、老、病、死。但我们都想永远活下去,充满知识,完全快乐地活下去。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要摆脱这个身体,这就是程序。

  达腊教授:您强调我们一定要摆脱身体这一点。可是,我们既为人,不是应该接受自己作为人类的存在吗?

  圣帕布帕德:你提议我们应接受作为人类的存在。你认为存在于人体里是完美的吗?

  达腊教授:不,我并不是说这是完美的。可是,我们应该接受,而不是去试图创造一个理想的处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3:00

怎样变得完美

 
 圣帕布帕德:你承认你的境况并不完美。因此,正确的想法应该是去找寻一个如何变得完美的方法。

  达腊教授:但为什么我们要作灵魂才变得完美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人做到完美呢?

  圣帕布帕德:你已经承认了你在人体内的状况并不完美,为什么还要执著这不完美的境况呢?

  达腊教授:这个身体是工具,通过它,我可以和别人沟通。

  圣帕布帕德:但飞禽走兽也可以。

  达腊教授:但飞禽走兽的谈话跟我们的谈话有很大分别。

  圣帕布帕德:有什么区别呢?动物飞禽在他们的群体中谈话,你也是在你的群体中谈话。

  杜教授:我认为真正的要点是动物没有知觉自我的能力。动物不能明白它到底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3:02

超越动物之上

  圣帕布帕德:对,这才是点。人类可以明白他自己是谁。动物飞禽则不能。所以,作为人类,我们应该努力求取自觉,而不应该活得象动物一样。所以《韦丹塔·苏陀》(Vedanta-sutra)以这一句警语开始:人体生命的目的在于询问绝对真理。那才是生命的目标,而不是象动物一般,只懂吃、喝、睡。我们有超卓的智慧去探询绝对真理。《圣典博伽瓦谭》第一篇,第二章,诗节十有如下的记载:

 
 人生的永恒愿望

  不该是感官满足的追求。

  人活着,是因为这人类的生命

  足使人能够探询有关绝对真理。

  这应该是一切工作的目的。


  达腊教授:用这个身体与人为善,也是白费时间吗?

  圣帕布帕德:你不会与人为善的,因为你不知道善是什么。你所想的都以身体为出发点,但身体是虚假的。虚假是说,你不是这个身体。譬如,你进入一间房子居住,但你不是那间房子。如果你只是装饰房子,忘记了进食,那会怎样呢?

  达腊教授:我不认为以房子比作身体是一个好的比喻……

  圣帕布帕德: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你不是这个身体。

  达腊教授:可是如果我们离开房间,房间还在。但当我们离开这个身体,身体便会毁坏。

  圣帕布帕德:到最后,房子仍是会毁坏的。

  达腊教授:我的意思是说身体和灵魂应该有一个紧密的关连,如同一体,最少,在我们活着的时候。

  圣帕布帕德:不,那不是真正的一体,是有分别的。譬如,只有我们活着,我们现在所在的房间对我们才重要。否则,这房间便变得无关重要。当灵魂离开身体,即使身体的拥有者曾经很珍惜这个身体,他还是得抛弃这个身体。

  达腊教授:如果我不想离开我的身体,又会怎样呢?

  圣帕布帕德:这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你一定要离开。一旦死亡到来,你的亲人便会抛掉你的身体。

  杜教授:“或者个人怎样想是有分别的。他可能想“我是身体,我拥有一个灵魂”。而不是我是灵魂,我拥有一具身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3:06

永生的奥秘

  圣帕布帕德:对。以为你是身体,而拥有一个灵魂,这想法是错误的。你是一个灵魂,却被一个短暂的身体遮盖了。这个身体不重要,灵魂才重要。可是,外衣一旦破了,你便会抛掉它,再买另一件。生物不断地经验同一样的事。你会离开现在的身体,接受另外一个身体。这便是死亡。你以前居住过的身体现在毫不重要,你现在拥有的身体,却变得重要起来。这是个大问题,人们这样的看重身体,可是,仅短短的几年,又要换上另外一个身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未签到

5

主题

99

帖子

8万

积分

水气

Rank: 1

积分
80931
 楼主| 发表时间 2008-10-13 23:08

第三章

灵魂的研究

  虽然,现代科学对物质身体的机械性动作了解颇深,可是,却忽略了分析使这个躯体活动的灵性火花。在以下录自加拿大《蒙特利尔日报》的一段新闻中,我们可以见到一位举世闻名的心脏外科专家--贝劳医生,呼吁去进行有系统的研究。寻找什么是灵魂,灵魂从何而来,以下是圣帕布帕德对此所写的一封信。

  圣帕布帕德:以韦达文献完备的资料,证明有关灵魂的科学。对以科学态度去了解赋予这身体以生命。使轮回成为事实的灵性火花,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加拿大《蒙特利尔日报》有以下段新闻:

  心脏外科医生需要知道什么是灵魂

  温莎--一位举世知名的加拿大心脏外科医生说,他相信身体内灵魂的存在,在身体死亡时,灵魂便离去;他还说神学家们应该努力对这题目多作研究。贝杰伦医生(为多伦多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任)说:对一个相信灵魂存在的人来说,揭开这秘密,弄个清楚明白的时机已到。

  在爱兰斯州法医学会中,贝杰劳是其中一个小组的成员,他讨论有关如何去判定死亡的时刻及有关的问题。

  在这心脏与其它器官都可以移植(捐者为不能免于一死的病人)的年代,这个问题变得重要起来。

  加拿大医学会给死亡下的定义,广泛地为人们接受。死亡就是病人在昏睡状态的那段时间,对任何种类的刺激都没有反应,机器上显示出来的脑电波也完全平直,这便是死亡。

  该健康保险医师小组的其他成员,有还安大略最高法院的海尼斯法官,及温莎大学校长李锹狄先生。

  贝杰劳对他自己在讨论中提出的各个问题,费尽心思。后来他在一次谈话中说,当了三十二年的外科医生,使他毫无疑问地肯定有灵魂的存在。

  当人由活着的状况转入死亡的一刹那,如果你刚巧在场,便会发现一些神秘的变化。

  最显著的一点,便是眼睛突然失去生命的光彩,变得晦暗,用文学语言来说,就是没有了生机。

  要用文件记录你所观察到的是很困难的,事实上,我认为不可能以文件来记录。贝杰劳是因为发明称为“低温冷藏”外科技术,以及他的心脏瓣膜外科手术而闻名于世,他说:灵魂的研究应为大学的神学者与有关训练的学生进行。

  在这次讲座中,李狄说:虽然有灵魂的存在,你们却不能看见灵魂,也不能找到灵魂。

  若有活力或生命本原的存在,它是什么呢?问题是灵魂并不存在于任何一处特定的地方,虽然它处处都存在,却不象是在身体的任何一处。

  开始试验固然不错,但我不知道你该从何处着手研究这些东西才对。李狄继续说:这个讲座使我想起苏联太空人从太空回来,报告说没有神的存在,因为他在上面没有看见神。

  贝杰劳说:这或许有可能,现代医学中,当遇到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时,“行话就是--去找答案,去做试验,去你能发现真相的地方”。

  贝杰劳说:问题的中心是灵魂在哪里?它又从什么地方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登录后可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阁地摊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手机版|黑板报|小桥流水 ( 粤ICP备2022111527号) (粤工商备445100000015802号) (京公网安备44510202000028号)  

GMT+8, 2024-5-5 07:04

Powered by 521000.com © 2002-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